西安最重大历史事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西安重大事件有哪些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了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都长安。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推翻商朝暴政。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开创大汉霸业。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公元608年,李渊 建立盛世大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的 的时代。西安,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的荣光。

秦统一 秦始皇(前259—前210) 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已“德兼三皇,功包五帝”,于是决定保留“皇”(“皇”在金文中是光辉、美丽、伟大的意思)字,兼用古帝位的称号,将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神和人——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具体经历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十四年,再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出兵攻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破燕军。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军,夺取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贲攻魏,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同年,秦将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将项燕打败,遭到重创。二十三年,秦王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同年,在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县置县令,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为巩固中央统治,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并将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楚,以便一旦发生叛乱,迅速调动军队镇压。秦始皇还多次到各地巡游,以“威服海内”。

在经济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

历史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评论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秦始皇称帝后,主张“事皆决于法”,从而高扬起“法治主义”的大旗,以理天下。直到今天,法治主义也是个十分诱人的主张,而法制社会更是今人努力在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境界。难道在几千年前,这位极权皇帝就已经实行了法治主义吗?到底什么是法治主义?秦始皇搞的“事皆决于法”是否是法治主义?这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的法治思想将不无益处。

死后建立了秦始皇陵,而是为不把建陵之事告诉世人,便把大多数工匠也活埋了。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 全国

秦王灭六国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博浪沙的铁椎
·沙丘的阴谋
·大泽乡起义
·刘邦和项羽
·巨鹿大战
·刘邦进咸阳
·鸿门宴
·萧何追韩信
·楚汉相争
·霸王乌江自刎

汉代史
·大风歌
·白登被围
·白马盟
·萧曹两相国
·周勃夺军
·缇萦救父
·周亚夫的细柳营
·晁错削地
·马邑诱敌战
·飞将军李广
·卫青和霍去病
·张骞通西域
·苏武牧羊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
·霍光辅政
·王昭君出塞
·王莽复古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刘秀重建汉王朝
·硬脖子的洛阳令
·老当益壮的将军
·取经求佛像
·班超投笔从军
·张衡和地动仪
·跋扈将军梁冀
·“党锢”事件
·范滂进监狱
·黄巾军起义
·袁绍杀宦官
·曹操起兵
·王允计除董卓
·迁都许城
·衣带里的密诏
·官渡大战
·孙策占据江东
·诸葛亮隆中对策
·周瑜火攻赤壁

三国史
·华佗治病
·刘备进益州
·蔡文姬归汉
·关羽水淹七军
·吕蒙白衣渡江
·曹植七步成诗
·陆逊烧连营
·七擒孟获
·马谡失街亭
·五丈原
·司马懿装病
·司马昭的野心
·邓艾偷渡剑阁
·扶不起的阿斗
·王浚楼船破吴

西晋史
·石崇王恺比富
·周处除“三害”
·白痴皇帝
·八王混战
·李特的流民大营
·闻鸡起舞

东晋史
·王马共天下
·石勒读汉书
·祖逖中流击楫
·陶侃运砖头
·王羲之写字换鹅
·桓温北伐
·王猛扪虱谈天下
·一意孤行的苻坚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陶渊明不折腰
·刘裕摆却月阵

南北朝史
·檀道济唱筹量沙
·说实话的高允
·大发明家祖冲之
·范缜反对迷信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北魏的分裂
·梁武帝做和尚
·反复无常的侯景
·陈后主亡国

隋朝
·赵绰依法办事
·隋炀帝游江都
·李密牛角挂书
·瓦岗军开仓分粮
·李渊太原起兵
·李世民取东都

唐朝史
·玄武门之变
·魏征直言敢谏
·李靖夜袭阴山
·玄奘和尚取经
·文成公主进吐蕃
·女皇帝武则天
·请君入瓮
·狄仁杰桃李满门
·张说不做伪证
·姚崇灭蝗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白蔑视权贵
·安禄山叛乱
·颜杲卿骂贼
·马嵬驿兵变
·张巡草人借箭
·南霁云借兵
·李泌归山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杜甫写"诗史"
·段秀实不怕强暴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颜真卿刚强不屈

·浑瑊和李晟

·东宫里的棋手

·刘禹锡游玄都观

·白居易进长安

·李愬雪夜下蔡州

·韩愈反对迎佛骨

·甘露事件

·朋党的争吵

·冲天大将军黄巢

·唐王朝的末日

宋代史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亡国

·赵普收礼

·杨无敌

·王小波起义

·寇准抗辽

·元昊建立西夏

·狄青不怕出身低

·范仲淹实行新政

·欧阳修改革文风

·铁面无私的包拯

·王安石变法

·沈括出使

·司马光写《通鉴》

·苏东坡游赤壁

·花石纲

·方腊起义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李纲守东京

·太学生请愿

·两个皇帝当俘虏

·宗泽三呼"过河"

·女词人李清照

·韩世忠阻击金兵

·岳家军大破兀术

·卖国贼秦桧

·莫须有“冤狱”

·钟相杨么起义

·虞允文书生退敌

·辛弃疾活捉叛徒

·陆游临终留诗

元代史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贾似道误国

·文天祥起兵

·张世杰死守厓山

·正气歌

·郭守敬修订历法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窦娥冤》感天动地

·一只眼的石人

·和尚当元帅

明代史

·鄱阳湖大战

·刘伯温求雨

·胡维庸案件

·燕王进南京

·三保太监下西洋

·土木堡的惨败

·于谦保卫北京

·杨一清计除刘瑾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海瑞刚正不阿

·戚继光驱逐倭寇

·李时珍上山采药

·张居正辅政

·葛贤痛打税监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萨尔浒大战

·徐光启研究西学

·左光斗入狱

·五人墓

·袁崇焕大战宁远

·皇太极施反间计

·徐霞客远游探险

·闯王李自成

·卢象升战死巨鹿

·张献忠奇袭襄阳

·李岩和红娘子

清代史

·吴三桂借清兵

·史可法死守扬州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李定国转战西南

·康熙帝平定三藩

·雅克萨的胜利

·三征噶尔丹

·顾炎武著书立说

·文字狱

·乾隆帝禁书修书

·曹雪芹写《红楼梦》

·大贪官和珅

·女英雄王聪儿

在新朝由于战火,有所损伤。在三国时期,西安被大火烧过。(三国演义中有)。在汉建元二年(316年),汉军在大司马刘曜的统领下,猛攻长安,长安又毁于战乱。(具体参见“刘聪灭西晋”)。“玄武门之变” (626年)。

公元690年,“武周革命”。 在安史之乱中,又再一次毁于战火。

王莽篡汉最重要

西安事变

  • 西安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西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常有人说,20年后的中国,100年后的中国,1000年后的中国,5000年后的中国都会来深圳。西与雅典、罗马和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先后有13个王朝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并建立政权,历时1100多年,因此西安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
  •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介绍
    答: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一次 历史 事件,那么你了解西安事变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西安事变的背景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手上掌握了大量的军队,他一面忙着整编一面和中共展开合作,而中共也得到了喘息的...
  • 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答: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事件背景主要是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当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在临潼对蒋介石实实行的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后来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西安事变。后来就宣扬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发生,也是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国内战争到对外抗日的转折点。发生...
  • 西安1840年~1949年的重大历史事变有哪些?
    答: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
  • 1920年到1949年西安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
    答:1920年到1949年西安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
  •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介石表态归顺。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时间
    答: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和平解决的西安事变,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史上左右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正如郭冠英同志所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没有全国的大统一,没有惨烈的武装抗战,则人事全非,一个独裁专制的领袖,和一个忍辱含羞的政党...
  • 哪些历史事件发生在西安市 A 郑和下西洋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安史之乱...
    答:历史事件发生在西安市的是:1、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
  • 西安的历史?
    答:从7月21~29日,鲁迅为暑假学校学员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讲内容经西北大学记录整理、鲁迅本人审订后收录于《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假学校讲演集》第二集中。1994年,西北大学在逸夫楼前立鲁迅石雕像以纪念这次讲学活动。� 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 【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1934年12月27日,中国最大的...
  • 西安历史事件遗迹
    答:哈哈,西安人啊 玄武门之变http://baike.baidu.com/view/3483.htm 西安事变http://baike.baidu.com/view/10779.htm 革命公园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公园占地一百五十余亩,于一九二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