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最先灭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0
三国时期为什么蜀国最先灭亡?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被魏国灭掉的却是在战争中表现更加突出的蜀国,这是因为蜀国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魏国的军事中心,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战争意图也更加强烈,所以必须被优先消灭。

首先,蜀国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国内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较高,具备对外发动战争的潜力。而且蜀国靠近当时的凉州,得凉州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兵马,组建一支机动性和攻击能力都极强的骑兵部队,这对当时的战争形势来说极具威胁力。如果蜀国从祁山突破魏国的防线,就可以直逼中原腹地,甚至可以占据长安,威胁魏国的后方。
对于这样一个有较大战争威胁的国家,必须要优先进行打击,这样才能保证后方安定,有余力进行对外扩张。

而吴国与魏国隔着一道长江,吴国的水军部队十分强势,但是在陆军方面却没有太大的优势,即便吴国可以突破长江防线,距离卫国的政治中心也有较远的距离,不具备威胁国家稳定的主要因素。整体来说,吴国的战争潜力是最小的,基本没有统一全国的能力,对于这样弱小的国家可以暂缓打击,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强势对手。
想要统一全国的欲望十分强烈,一直以汉室正统自居,六出祁山北伐,可以看出他们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针对魏国进行战略部署。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蜀国表现的实在是太活跃了,不优先打击他都没有道理。
如果魏国对吴国先发动战争,蜀国就有可能趁虚而入,攻击魏国的后方,甚至有机会鲸吞天下。魏国,同样有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可能没有看到这样明显的一点,所以肯定要优先拔出蜀国的威胁,之后才会发动统一全国的战争。

吴国虽然经历两代雄主,但是偏安一隅的心思比较重,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具备发展大规模军队的实力,只能依托地理环境与魏国硬耗,这种敌人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威胁。到了吴国后期,甚至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的欲望,只想要保存国祚,但是在这样的时代,明显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在古代战争中,如果多方进行会战,明显就要先针对强势的一方进行打击,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后方留给这么一个强力的对手。所以蜀国的策略一直是联吴抗曹,而魏国后期的军事策略也一直针对蜀国,这是战争策略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整部三国历史的后期,吴国就像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已经不具备影响天下大势的能力,无论谁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吴国肯定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从赤壁之战后,汉末天下就开始初现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鼎足而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那么为什么三国之中蜀汉政权最先灭亡?
  蜀汉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们不做深究,就蜀汉官职制度而言,就能找到非常重要的因素,导致蜀汉最先灭亡。

  第一个因素:蜀汉官制多承汉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蜀汉官制之中,尤其是人才入仕制度仍旧承袭了汉代旧制,特别是东汉的察举制和征辟旧制,重名节胜过重才干。按照东汉旧制,郡府举荐孝廉,州府举荐茂才,茂才远高于孝廉。但是蜀汉时期却与东汉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那就是地方豪族和士族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士族门阀在逐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当时的魏蜀吴三国都面临这个问题。
  曹魏政府在曹丕上台之后,就搞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公开,大胆而定改革了汉代的旧制,从制度上保证士族的入仕之途。曹魏和西晋最后能够一统天下就是与该制度有紧密的联系。东吴,其开创以来,就一直利用江东士族来管理国家的,比如陆逊乃江东陆氏家族典型代表,出将入相,无人能及。所以东吴政权得到江东士族的普遍支持,所以在面对曹魏和蜀汉进攻的时候,江东本土士族能够挺身而出,保护自身和国家利益,故而能多次击败敌人。
  然而蜀汉因为继承了旧制,主要人才渠道依靠荆州系,在益州一直是排挤益州本土的豪族士族,基本无数益州本土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官职制度上位他们开拓入仕的途径,从而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大致出现“蜀中无大将,蜀中无良臣”的局面,这是蜀汉政权最先灭亡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个因素:蜀汉平庸的官二代身居高位

  熟悉蜀汉第一代创始人以及追随者,我们都很欣慰,应该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豪杰和英雄,才华横溢,驰骋风云,家喻户晓,而,蜀汉的下一代普遍不如老一代,基本上都是平庸之辈,最致命的,就是由于蜀汉的人才入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蜀汉平庸的官二代身居高位的人太多。
  其中就以诸葛瞻为例,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开始就是骑都尉,三十五岁出任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进入最高统治层,可却实际没有能力胜任自己的职责。在景耀六年,邓艾奇袭油江,诸葛瞻督军拒敌,却在培县停滞不前,尚书郎黄崇屡次劝速占险要,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原,此乃常识,诸葛瞻但是没有听,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结果邓艾长驱直入,蜀军无力阻挡,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让邓艾直扑成都,葬送了蜀汉。
  这是最典型的案例,其他刘备时代开国元勋之子,也基本没有多大建树,但是清一色的担任过高的职务。比如张飞子,张绍,担任侍中,尚书仆射。孙张遵,担任尚书。赵云字,赵统,官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等等。

  总之而言,蜀汉制度的弊端让这些平庸的第二代推上了政治舞台,却无力担任责任,如果在和平时期,还好说,但是在乱世之中,自然无法应付,从而邓艾短短几个月就能灭亡时候,由此可见,蜀汉内部的无能。反观曹魏和东吴,通过士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让各自的国家人才济济,新人辈出,自然就能存活更久一些。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从赤壁之战后,汉末天下就开始初现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鼎足而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那么为什么三国之中蜀汉政权最先灭亡?

  蜀汉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们不做深究,就蜀汉官职制度而言,就能找到非常重要的因素,导致蜀汉最先灭亡。

  第一个因素:蜀汉官制多承汉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蜀汉官制之中,尤其是人才入仕制度仍旧承袭了汉代旧制,特别是东汉的察举制和征辟旧制,重名节胜过重才干。按照东汉旧制,郡府举荐孝廉,州府举荐茂才,茂才远高于孝廉。但是蜀汉时期却与东汉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那就是地方豪族和士族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士族门阀在逐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当时的魏蜀吴三国都面临这个问题。

  曹魏政府在曹丕上台之后,就搞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公开,大胆而定改革了汉代的旧制,从制度上保证士族的入仕之途。曹魏和西晋最后能够一统天下就是与该制度有紧密的联系。东吴,其开创以来,就一直利用江东士族来管理国家的,比如陆逊乃江东陆氏家族典型代表,出将入相,无人能及。所以东吴政权得到江东士族的普遍支持,所以在面对曹魏和蜀汉进攻的时候,江东本土士族能够挺身而出,保护自身和国家利益,故而能多次击败敌人。

  然而蜀汉因为继承了旧制,主要人才渠道依靠荆州系,在益州一直是排挤益州本土的豪族士族,基本无数益州本土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官职制度上位他们开拓入仕的途径,从而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大致出现“蜀中无大将,蜀中无良臣”的局面,这是蜀汉政权最先灭亡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个因素:蜀汉平庸的官二代身居高位

  熟悉蜀汉第一代创始人以及追随者,我们都很欣慰,应该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豪杰和英雄,才华横溢,驰骋风云,家喻户晓,而,蜀汉的下一代普遍不如老一代,基本上都是平庸之辈,最致命的,就是由于蜀汉的人才入仕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蜀汉平庸的官二代身居高位的人太多。

  其中就以诸葛瞻为例,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开始就是骑都尉,三十五岁出任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进入最高统治层,可却实际没有能力胜任自己的职责。在景耀六年,邓艾奇袭油江,诸葛瞻督军拒敌,却在培县停滞不前,尚书郎黄崇屡次劝速占险要,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原,此乃常识,诸葛瞻但是没有听,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结果邓艾长驱直入,蜀军无力阻挡,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让邓艾直扑成都,葬送了蜀汉。

  这是最典型的案例,其他刘备时代开国元勋之子,也基本没有多大建树,但是清一色的担任过高的职务。比如张飞子,张绍,担任侍中,尚书仆射。孙张遵,担任尚书。赵云字,赵统,官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等等。

  总之而言,蜀汉制度的弊端让这些平庸的第二代推上了政治舞台,却无力担任责任,如果在和平时期,还好说,但是在乱世之中,自然无法应付,从而邓艾短短几个月就能灭亡时候,由此可见,蜀汉内部的无能。反观曹魏和东吴,通过士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让各自的国家人才济济,新人辈出,自然就能存活更久一些。



 蜀汉灭亡的原因很多。首先,长期的战争消耗,刘备兵败夷陵就是其中因素之一。在东吴夺取荆州之后,蜀汉几乎是用四川一省的力量抵御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八定中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用兵无度,以一隅敌全国,可想而知消耗有多大。其次,蜀汉人民长期遭受战乱和剥削,产生了厌战情绪。荆州失去之后,蜀汉失去了鱼米之乡,也失去了出产货币的铜山,为了维持战争不得不加倍的剥削四川百姓。蜀汉的五铢钱比西汉时的五铢钱小了很多。蜀汉向曹魏投降时,国内基本属于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的境地,可想而知蜀汉剥削百姓有多严苛。最后,蜀汉统治者为了维持稳定统治,政治上疏远四川本地人,重用外省势力平衡权利,长期造成蜀汉人才凋敝,无人可用的状况。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649075.html?fr=qrl3
蜀汉灭亡的十大原因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实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年时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能顺利拿下汉中,和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孙权的私心坏了大好局面,趁关羽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破坏了孙刘联盟。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胜利,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地理形势。但实质上是吴蜀两败俱伤的一场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局势,曹魏确立了相对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政治上几乎都很清廉,但很少是一流的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和李严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少啊。其实大家都知道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诸葛亮和刘备都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祎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是凉州人。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土著的人才,这不仅造成后期人才的缺乏,而且还造成了内部很深的矛盾。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但也是个庸才。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增援,那样邓艾的军队被夹击就很危险了。可惜他当时建功心切,贸然出兵,结果是全军覆没。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7、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啊。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

8、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的大将军。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他一直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战术布置上的严重失误。汉中是益州的重要门户,所谓无汉中就无益州,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自公元219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10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可是在姜维掌握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如果把敌人引入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而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拉到西北的沓中屯田,结果是由于兵力悬殊城门大开,钟会能够迅速的占领汉中,造成了蜀汉在这次战役中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多年,现在相对东吴和蜀汉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的实力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没有什么好为的,蜀汉是陆路,而东吴是水路。当然是先打方便打的啊。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最先灭亡? 细读《三国演义》及《三国志》后不难发现,诸葛亮也有不审时度势、穷兵黩武、用人失误等多方面的缺憾。本文通过对诸葛亮不当的领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 三国之中,是什么导致了蜀汉最先亡国?
    答: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当然也是被作为软柿子来欺负的首选对象,当司马昭掌控的魏国想要进行统一之战时,首先就把目光扫向了蜀汉,没办法蜀汉弱啊。但是,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都是有天险的,东吴的天险是长江,而蜀汉的天险是秦岭,对于司马昭来说,秦岭的天险不如长江的天险难,因为魏国的地盘都...
  • 三国中,为何蜀国先亡?
    答:1, 蜀国先亡的最大原因,恰恰是它所倚重的自然天险。雄伟的剑门关,险固的崇山峻岭,在为蜀国君臣提供庇护的同时,也像一口井,遮住了他们的目光。他们就像那井里的蛙,认为这井是那么的严实,那么的安全,他们看不到外面还有两个强敌在虎视眈眈,看不到强大的曹魏正在为征服蜀国磨刀霍霍。盆地,...
  • 为什么蜀汉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被消解的蜀汉“天命论”
    答:人们开始质疑蜀汉是否真的有天命所归,这种质疑对蜀汉的统治合法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天命论”也给蜀汉的统治者带来了一种盲目的自信,导致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综上所述,蜀汉之所以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是由于其内部政治不稳定、地理位置劣势、军事...
  • 蜀汉三国中首先灭亡,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答: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之所以最先灭亡,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事实上蜀汉一直都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在人才方面非但不占优势,反而在后续人才方面出现了断层。人才方面:蜀国内部派系纷争,后期出现人才断层 事实上,即使在蜀汉鼎盛时期,曹魏和孙吴在人才储备方面也绝不逊色,更何况蜀汉内部问题还极度...
  • 三国中为什么最先灭亡的是蜀国?
    答: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小的,其实就是蜀汉政权。有这么几个原因导致蜀汉肯定第一个灭亡。首先是人口不足,其次是经济欠发达,再则是君臣无防备之心。01蜀汉帝国的人口,是三国当中最少的一个。原本刘备集团和东吴集团旗鼓相当,大家手里都有比较富饶的地区。东吴有扬州地区,而刘备有荆州地区。荆州是鱼米...
  • 蜀汉政权为何是三国中最先别灭的?
    答:主要是由于蜀汉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蜀汉政权最先灭亡,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一个正义正派的人物,但是对于实力来说蜀汉是最弱的。在刘备称帝的时候,政权也只在益州,这个国家是三国领土最小的。 司马氏想要一统天下的时候,第一个就拿蜀汉开刀了。蜀汉的政权只传了两代人...
  • 三国中为何蜀汉最先灭亡?
    答: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各种的三国游戏,三国中的刘备集团给人的印象总是文臣如雨、猛将如云: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文有聪明绝顶的卧龙凤雏。但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却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人才济济的刘备集团)其实就实力来说,蜀汉最弱...
  • 三国为什么蜀国最先灭亡
    答: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
  • 三国中为何蜀汉最先灭亡呢?
    答: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中蜀国国力最弱,也最早走向衰落(准确的说是一直都没有比其他两国强过,不过更弱了一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来发表一些拙见。土地小,资源少 自关羽失去荆州,刘备伐吴兵败之后,蜀汉的国力一落千丈。本来土地面积就小,资源少,所以稍微有些损失,就显现出来了,也最先...
  • 三国中 蜀汉为什么最先被灭
    答:原因很多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宦官误国,连年战争民不聊生国力锐减。宦官误国主要是说蜀国的黄皓专权,误国,三国前期,实力对比,魏国最强,蜀国次之,吴国最弱,所以魏国的战略是先灭吴在灭蜀,但是自从夷陵之战后,实力开始变化,蜀国实力慢慢变得最弱,魏国也开始调整战略,蜀国后期,姜维根据种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