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固体,看上去跟冰块差不多,但它靠近火时,会熊熊燃烧起来,释放出热量,这种固体的通俗名称叫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1
有一种固体,看上去和冰块差不多,靠近火时会立即燃烧起来,释放许多热量,这种固体的通俗名称是什么?

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在2001年高考化学试卷上海卷中有一道题这样谈到,“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

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它真有这样巨大的潜在能力吗?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专家樊栓狮告诉记者,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固体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79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推测出来的“可燃冰”气藏。

其实,人们对气水合物的探究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810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把氯气通入水中,在摄氏零度以上出现了“冰块”,由此人们首次认识到了气水合物这种物质。之后人们出于科学好奇,再也没有停止过对气水合物的研究和探索,他们纷纷把各种各样的气体通入水中试一试,看是否能够形成“冰块”,例如甲烷、二氧化碳等等。而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在越来越苛刻的条件下进行气体与水合成的实验,像氮气、氧气这些气体就要在100多个大气压下才能与水合成。2002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氢气在2000多个大气压下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也能够形成气水合物,由于气体分子越小,形成气水合物越难,而氢气分子是最小的,这就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有气体都可以和水生成“冰块”。

“可燃冰”或者说甲烷水合物,就是作为一种科学探索的产物,被科学家维纳德于1888年合成,此时的它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到了1930年,工程师在天然气输送管道里发现了这种奇怪的“冰块”,堵塞住了天然气的输送,成为麻烦制造者。随后,1934年美国科学家汉默施密特发表了关于天然气水合物造成输气管道堵塞的有关数据,人们从负面认识到天然气水合物的工业重要性,开始深入对其进行研究,以期在工业条件下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预报和清除,以及水合物生成阻化剂的开发和应用---这个时期,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在苏联科学家的帮助下,“可燃冰”终于翻了身。科学家们想,此前不论是在实验室里的,还是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那么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存在呢?况且,这种条件在自然界还真有不少,例如永冻区、冻土带、海底地表层等等,就连彗星上也不能排除。由此推测,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的“可燃冰”。果真,1968年,人们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的麦索雅哈气田(现已关闭)发现了“可燃冰”,这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一个典型的实例。

现在,随着对“可燃冰”在未来能源方面所扮演角色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尽管当前技术还不足以规模开采,但是利用“可燃冰”作为第四代能源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怎样才能形成“可燃冰”,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海底的温度是2℃至4℃,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形成“可燃冰”。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

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开采近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开采“可燃冰”有多难?

天然“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旸在一份资料上认为,首先是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同时,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船翻。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可燃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可燃冰”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对各种海底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三种。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提出了“分子控制”的开采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一方面是水太深,另一方面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温压变化,均可使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因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钻采方法已迫在眉捷,尽快开展室内外“可燃冰”分解、合成方法和钻采方法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蝴蝶每秒钟振翅5-6次,蜜蜂每秒钟振翅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 ( )
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能感觉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 D. 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过
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3.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3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3种基本色光是 ( ).
A.红、橙、黄 B.黄、绿、蓝 C.橙、靛、紫 D.绿、红、蓝
4.人们照镜子时,总是走近平面镜去看,其原因是走近时 ( ).
A.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人看到的像也会变大
B.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更清晰
C.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
D.只有走近平面镜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
5.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6.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填空皮革表面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鞋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7.某人站在商场用光滑金属包装的圆柱子前面,看到圆柱子里自己的像,则像和人相比较( )
A.变胖了,变高了 B.变瘦了,变高了
C. 变胖了,高度不变 D.变瘦了,高度不变
8.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大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9.衣柜放置樟脑球的最佳位置,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 ( )
A.上层 B. 下层 C. 中层 D. 都一样
10.如图为一阴极射线管接通电源后,K极射出电子流,水平流向A,若在其上方附近有一水平放置的直导线,导线中的电流从左向右,则电子流将 ( ).
A.向上偏转 B.向下偏转
C.向纸外偏转 D.向纸内偏转
1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上标有“6V 3W” 字样,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且与导线连接良好,当开关K断开时;弹簧下端恰能与水银槽里的水银面接触.则当开关K闭合时 ( ).
A.小灯泡正常发光 B.小灯泡不能发光
C.小灯泡忽明忽暗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R1>R2;
B.Rl、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Ⅱ;
C.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Ⅲ;
D.Rl、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I.
1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M的总电阻为10欧,滑动变阻器N的总电阻为200欧.电阻R的阻值约为20欧.为了使电压表的示数略微增大,应该 ( )
A.把N的滑片向左移一小段距离;
B.把M的滑片向左移一小段距离;
C.把N的滑片向右移一小段距离;
D.把M的滑片向右移一小段距离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自a向b移动过程中,各电表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 ).
A.A1、A2变大,V变小 B.Al、V变大,A2变小
C.A2、V变小,A1变大 D.A1、V变小,A2变大
15.如图所示,乙是电磁铁,在乙正上方用弹簧悬挂一条形磁铁,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待电磁铁稳定后,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由上向下缓缓地滑动过程中,弹簧的长度将 ( ).
A. 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空2分,共22分)
16.乒乓球瘪进去一块,为使它重新鼓起来,简单易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放在密闭房间里的电冰箱的门打开,接上电源,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房间的温度理论上将________(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18.在竖直吊着的一个玻璃圆环中充满了水,如图所示,使圆环保持静止,不做任何运动的情况下,要使环内的水顺时针方向流动起来,可行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盐放入菜汤里溶化了,这是分子之间的_________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_______________,也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若莱汤的温度越高,盐溶化得越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是____________(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21. 如图所示电路,由12根阻值均为r的电阻丝连接而成,则AD间的总电阻为___________.
2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稳定,此时三个电阻消耗的功率相等,若将R3的阻值增大,则这时消耗功率比原来大的电阻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问答题:(23题6分,24、25题各3分,26题6分,共18分)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 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1)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 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24.如图所示为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恒温箱的电路示意图,电热丝是恒温箱的加热元件.图中的水银温度计为导电温度计,上面的金属丝A的高度可以调整,下面的金属丝B与温度计中的水银接触,该温度计的水银液泡被放置到恒温箱内.请根据此电路图说明恒温箱工作的原理.

25.冬天,将一块-15℃的冰块放进气温保持0℃房间内一盆装有0℃的足够多的水中,问:冰块和水的温度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





26.某同学要利用一把卷尺和一小块平面镜测出如图所示的水平地 面上的一棵大树的高度.
1.如图中画图表示他的测量方法,并简述实验步骤.
2.用字母表示所测得的量,写出大树高度H的表达式H=
步骤:






四.计算题(请将计算过程写在计算题答题纸上。27题7分,28题8分,共15分)
27.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如图所示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0C升高到420C,妈妈至少要用600C的热水多少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X103J/(kg0C);不计热量损失]









28.如图所示是一种太阳能照明灯,太阳能电池板供1只“12V 9W"的电子节能灯工作.若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0.3米2,平均1小时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约为0.4×106焦,太阳光照一天(不考虑天气影响,以8小时计算),恰好可供电子节能灯工作10小时.请解答下列问题:(1)太阳能照明灯利用太阳能的效率大约是多少?(2)40瓦的白炽灯与这种9瓦的电子节能灯的发光效果相当.请你根据下表中数据计算说明:按目前价格使用这种太阳能照明灯与使用这种白炽灯相比在经济上是否有优势?(灯每天工作10小时,一年按365天计算)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B. 5.D. 6B 7.D 8.C9. A 10.A 11.C 12.D 13. A 14C 15.C
二.16.放入热水中浸泡
17。升高
18。在左下方加热
19。扩散;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有间隙;无规则运动越快
20。玻璃板,不会
21。4/5 r
22R2
23。下,缩小,变小
24. 通电后当恒温箱内的温度未达到导电温度计金属丝所指示的温度时,电热丝被连接在电路中,使恒温箱温度升高(1分).当导电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到金属丝指示的温度时,继电器线圈被接通,衔铁被吸下,电热丝断电停止加热(1分).温度降低后线圈电路断开,衔铁被释放,电热丝再次被接入电路,从而保持恒温箱内温度恒定(1分).
25.冰块的温度将升高到00C,水的温度保持不变.(1分)
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低温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0C的水足够多,故冰块能吸收足够的热量升温到00C,而00C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只是有一部分水会因放热而凝固成00C的冰.所以水的温度仍保持不变.(2分)
26.测量方法,如图所示.(2分)
测量步骤:
①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地面上,人沿着树根A与平面镜B所决定的直线,眼睛看到地面上的平面镜前后移动位置,当人在镜中恰能看到树梢D的像时,记下这时人的位置C.(1分)
②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a,BC间的距离b,人眼到地面的高度h(1分)
H=ha/b(2分)
27. 解:牛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
Q吸=c1ml(t-t0)=2.5×103J(kg•0C)×
0.25kg×(42℃一12℃)=18750J
热水由60℃降低到42℃放出的热量
Q放=C2m2(t0’一t)
Q吸=Q放
m2=Q放/[4.2×103J/(kg•℃)×(60℃一42℃)]
=0.248kg
至少需要60℃的热水约0.248kg.
28. 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一天(按8小时计算)吸收的太阳能
Q=0.4×106焦/时×8小时=3.2×106焦(1分)
照明灯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
W=Pt=9瓦×10× 3600秒=3.24X105焦(1分)
η=W/Q=3.24X105焦/3.2×106焦=10.1% (1分)
(2)在相同的时间内(20年)进行比较灯泡工作总时间;
20×365×10小时=73000小时(1分)
使用白炽灯情况:
需要的灯数73000小时/1000小时=73(盏)
购买白炽灯的费用73×1.5元=109.5元(1分)
白炽灯所消耗的电能
W=Pt=0.04千瓦×73000时=2920千瓦时
须交电费2920千瓦时×0.4元/千瓦时=1168元
共计费用:109.5元十1168元=1277.5元(1分)
使用太阳能照明灯情况:
需要的灯数73000小时/2000小时=37(盏)
购买节能灯的费用37×15元=555元
共计费用:1000元+555元=1555元 (1分)
1555元>1277.5元
因此,按目前价格使用这种太阳能照明灯与使用这种白炽灯相比在经济上没有优势.(1分)
说明:只要按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正确均给分.

可燃冰
科学家发现我国南海海域某些部位有可能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 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这无疑给未来的能源需求带来了福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战略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旸。
“可燃冰”是冰吗?
  据汪院士介绍,早在上世纪初期30年代,人们发现输气管道内形成白色冰状固体填积物,并给天然气输送带来很大麻烦,石油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消除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管道方面。直到60年代苏联在开发麦索亚哈气田时,首次在地层中发现了气体水合物,人们才开始把气体水合物作为一种燃料能源研究。此后不久,在西伯利亚、北斯洛普、墨西哥湾、日本海、印度湾等地相继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这使人们意识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具有全球性分布的潜在能源,于是掀起了70年代以来空前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热潮。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外观像冰。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甲烷或其它碳氢气体,因此极易燃烧,被称为“可燃烧的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产生的都多得多,而且在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等要小得多。我们不难想象,当解决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后,我们能用经济有效的手段获取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那么它就可能取代其他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成为一种主要的能源类型。

还有一种:固体酒精

B可燃冰,一水甲烷,可燃!
A干冰是二氧化碳,不可燃!
C也是指干冰!
所以,B为正解!

固体酒精和冰的晶体形状不一样,因此固体酒精并不像冰。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而可气化的冰块不会燃,因此选可燃冰。当然了,像冰的还有一种叫做“寒玉”的,可不可燃我不知道,详情可问查良镛老前辈。

C.可气化的冰块

都不选,固体酒精

B.可燃冰

  • 什么是可燃冰?
    答: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困难,海底可燃冰至今仍原封不动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 可燃冰的发现 早在1778年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就着手研究气体生成的气体水合物温度和压强。1934年,人们在油气管道和加工设备中发现了冰状固体堵塞现象,这些固体不...
  • 冰块是什么
    答:冰块是液体水被冰冻后制成的固体水。通常用来降温或制作冰饮,根据需要,还可将水倒入模具中,从而制作出有特定形状的冰块,如棒冰等。是一种透明的六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纯净的水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到0℃就会结冰,如水中含有杂质,压力增加,水的结冰点都会下降,冰的熔点即为水的冰点,随着大气压...
  • 世界上什么花不能摸脑筋急转弯
    答:5. 什么东西放在火中会变大,但放在水中却不会变?答案是:冰块。冰块是一种固体,放在火中会融化成水,但是放在水中却不会变大。6. 什么东西只有一只脚却能跨过一条河?答案是:彩虹。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有一只脚,但它可以跨过一条河,把两边的景色连接起来。7. 什么东西能让人看不见?
  • 什么是可燃冰?
    答:化学试剂注入法则是给可燃冰注入大量的水合物抑制剂(甲醇、丙醇等),提高其相平衡条件,从而造成“笼子”破裂,释放出甲烷,此法成本极高,抑制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综合法,顾名思义,灵活混用以上4种方法进行开采。可燃冰大有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趋势,为何至今仍未商业化?开采容易收集难。平均每1立方米...
  • 冰晶和冰块有什么区别
    答:1:两者的形成方式不同。冰块一般是指液体水被冰冻后制成的固体水。冰晶,就是指水汽在冰核上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固态水成物,也叫冰蓄冷、冰盒。2:两者的成分不同。冰晶成分为“冷媒”(俗称氟利昂),一种于冷冻空调系统中,透过蒸发和凝结,传递热能,从而产生冷冻效果的工作流体。冰块的成分为水。3、...
  • 透明的物质中分子都是无规则排列的吗?
    答:物质透明的原因 1 分子排列无规则的物体 如果是密度很小 则是透明的 如空气 水等 如果密度很大 则不是透明的 如岩石 木材等 (多种物质的混合物)2 分子排列有规则的物体 如食盐晶体 石英晶体 硫酸铜晶体等各种晶体 至少从某一方向上看 是透明的 也就是因为密度小不吸收也不反射光线 或者结构特性...
  • 冰块居然有10000°C!这究竟是什么冰块?
    答:而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利用超高强度的“金刚石压砧”设备将超纯水进行压缩,其压强达到了25亿帕斯卡,差不多是大气压的25000倍。这样的条件下制造出的冰块比大气压下普通的冰块密度高出了60%,但也只能使液态的水在25℃变成固态的冰。这样的条件下制造出来的仍是前人已知领域的冰块,...
  • 什么?冰块居然有10000°C
    答:第一步是用名为“金刚石压砧”(diamond anvil cell)的设备将超纯水压缩。金刚石压砧 这种设备像一台缩小版的压力机(长不足1毫米),可以将水锁在不会形变的金刚石之间。压强可达25亿帕斯卡,差不多是标准大气压的25000倍,使液态水在25℃时就变成固态冰……已经觉得很奇特了?惊人的远不止于此...
  • 80后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零食,长方形,固体的,颜色接近黑色,一块一块的...
    答:笨蛋,是羊羹
  • 如冰块一样的地壳 揭示了金星的地质秘密
    答:尽管与我们目前在地球上看到的构造不同,但它仍然是内部运动并且在行星表面表现出来相关的证据。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金星有一个不动的固体外壳,或岩石圈,就像火星和月亮一样。与此相反,地球的岩石圈被分解成构造板块,这些板块在一个热的、较弱的地幔层之上相互滑动、分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