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史料记载了 张居正 的事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明代的张居正的事迹有哪些?

  明朝的政治家张居正,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起,当了10年宰相,于万历十年(1582)年病死。他为扭转嘉靖以来朝政腐败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政治的工作,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贽誉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他5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了宰相。
  那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徐阶曾任过首辅,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行破坏时,他也决不宽恕。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
  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一时政绩炳然"。
  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一个个官复原职,竭尽全力在神宗面前污谄他。神宗被这些谗言迷惑了,遂公布他的罪状,下令削去了他的官秩,剥夺了他的谥号,查抄了他的家产,几乎劈棺戮尸,他的长子张敬修被捕人狱,其他亲属都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抄家的结果,才知他的家产不及严嵩的二十分之一。到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恢复了张居正的官秩,重新予以葬祭。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他鸣冤,他的冤案才逐步得到了纠正。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
  张居正不仅热心于革新政治,还留下了一些内容丰富的政治论文和感情真挚的诗篇。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详细:

明朝文臣,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面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也应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风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张居正(1525一1582),字叔大,号太岳。嘉靖四年(1525),当张居正在荆州江陵(今属湖北)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坠地的时候,其先祖的余荫对他早已不能关怀庇护,迎接他的只是曾祖父的一个白龟梦。梦中的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来。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自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白圭的确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报考生员,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这一年,居正补府学生。四年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又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庶吉士是一种见习官员,按例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后可赐编修。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实际上也就是宰相。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的结果是夏言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斗争,作为新科进士的张居正自然没发言权。但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他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他在《荆州府题名记》(《张文忠公全集》卷九)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嘉靖四十三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玉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明史.张居正传》)。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隆庆元年(1567),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此时的他大概不会忘记自己十三岁写下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三十年后,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手”了。

“摄夷蛮骚乱,锄当路芝兰”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并没有为个人的升迁而自鸣得意。这时的明王朝,内则土地兼并,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外则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尤其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面对这些,张居正无法轻松。

而更使张居正感到担心的还是内阁内部日益白热化的政治斗争。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沼,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但不久,隆庆二年(1568),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张居正曾是高拱知已,后发生嫌隙。高拱又和权宦冯保不和。隆庆六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撺掇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平心而论,徐阶和高拱都是十分能干的首辅,他们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作了不少具体和局部的努力,然而终因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改革弊政的才干与气魄,到张居正继任首辅时,明王朝仍然是危机重重。张居正清醒地认识到,小修小补已无法挽救明朗的覆亡,只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才能使国家真正走出困境。早在隆庆二年八月,他托《陈六事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六)中,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张文忠公全集》卷三一《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辩》)。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

还在隆庆年间,入阁不久的张居正在首辅徐阶和内阁重臣高拱的支持下,主持了固巩边防的工作。

隆庆四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鉴于此事非同小可,张居正写信,要祟古立刻把详情“密示”于他。原来,俺答的第三个儿子死时遗一小孩即把汉那吉,把汉那吉长大娶妻比吉,后爱上姑母之女三娘子并再娶。然而,身为外祖父的俺答也爱上了三娘子意据为己有。于是祖孙之间为一个小女子心中结怨,演出失恋青年离家投汉的一幕。

居正接到报告,再次写信给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汉那吉,并派人通报俺答:“中国之法,得虏酋若子孙首者,赏万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断汝孙之首以请赏,但彼慕义而来,又汝亲孙也,不忍杀之。”(《张文忠公全集》卷二二《答鉴川策俺答之始》)然后,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时奏疏皇上纳降。朝中很多人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果然俺答的骑兵如黑云压城至北方边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要挟,俺答终于被迫妥协。居正顺水推舟应俺答之求,礼送把双那吉回乡,俺答则把赵全等叛臣绑送明室。

把汉那吉穿着皇上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俺答见到非常感动,说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明友好相处。

隆庆五年,穆宗在后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以心奉尘刹,不求自身利

作为—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有深刻认识的。他认为当时国力匮乏和盗贼横行都是由于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贪污,地主兼并,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文忠公全集》卷二六《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加之皇帝的穷奢极欲,百姓因此才饥寒交迫,落草为寇。由于张居正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正确地把握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这才使他的改革能够顺应历史的潮流,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基于上述看法,张居正决定从整顿吏治开始他的改革。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张文忠公全集》卷三八《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的拖拉现象。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而而夕奉行”(《明史.张居正传》)。

张居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兵”,这条红线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实行考成法的最大收获也正在于此。

张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时,将追收逋赋作为考成的标准。万历四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据万历五年户部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张文忠公全集》卷四五)可见,实行考成法虽是一种政治改革,但它对整顿田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仅靠考成法增加的收入仍是有限的,更远远不能满足王公贵族的无限挥霍。张居正认为人“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理财还是要以节用为主。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几乎都在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比如他通过加强对官吏的考核,裁减冗员,节省朝廷的俸禄开支。据对“两京大小九卿及各属,有沉滥者裁之”,竞“汰冗员二三”。同样,张居正也通过各种途径削减朝廷的军费开支。一方面与鞑靼人修好,通贡互市,保持边境安定,减少战争费用,另一方面也大量削减抚赏开支。到万历二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同时,张居正还要求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勒紧裤带,和大家一道过紧日子。他不仅多次向神宗提出“节用爱民”,“以保国本”,而且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费上,也是锱株必较,寸步不让。万历七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结果,不仅免除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被废止。在张居正的力争下,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停输钱内库供赏,节省服御费用,减苏松应天织造等,使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消费现象有所收敛。

对于自己的用度,张居正也是力戒奢华。纂修先皇实录,例得赐宴一次。张居正参加篆修穆宗实录,提出辞免赐宴。他说:“一宴之资,动之数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节财之道”他还请求将为明神宗日讲的时间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灯火费用。

  中国历史进入16世纪,华夏民族面临着新的转折。一方面,以明王朝统治的社会走过了封建主义的颠峰,各方面的矛盾日益激化,经济走向衰弱;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某些特征在中国出现了许多萌芽。社会是进步,还是退化,中国将要作出艰难的选择。这时,明朝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就是籍录江陵的内阁相辅--张居正。他以远大的目光、明智的策略、严厉的手段,推行了政治和经济的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巩固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也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某些特点。因而,他也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理论家关注的"中国经济第一人",载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册。
  明朝的政治家张居正,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起,当了10年宰相,于万历十年(1582)年病死。他为扭转嘉靖以来朝政腐败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政治的工作,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贽誉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他5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了宰相。
  那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徐阶曾任过首辅,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行破坏时,他也决不宽恕。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
  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一时政绩炳然"。
  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一个个官复原职,竭尽全力在神宗面前污谄他。神宗被这些谗言迷惑了,遂公布他的罪状,下令削去了他的官秩,剥夺了他的谥号,查抄了他的家产,几乎劈棺戮尸,他的长子张敬修被捕人狱,其他亲属都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抄家的结果,才知他的家产不及严嵩的二十分之一。到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恢复了张居正的官秩,重新予以葬祭。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他鸣冤,他的冤案才逐步得到了纠正。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
  张居正不仅热心于革新政治,还留下了一些内容丰富的政治论文和感情真挚的诗篇。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张居正(1525~1582)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字叔大,号太岳。自幼聪慧,有神童之称。好学刻苦,12岁考中秀才,13岁到武昌参加乡试,试卷令主考官赞赏不已。湖广巡抚顾磷深知爱才道,认定居正是高才,尚须磨练,少年中举,容易得意忘形,因而有意使他落选,这一挫折激励他更加勤奋。16岁中举后,他专程到安陆拜谢顾磷,顾对他说:“上次乡试,因我多嘴,耽误你3年,实在抱歉。但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目光,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是一个年少得意的乡秀才。”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九年,因不得重用,托病回乡欲专心研究学术。后从父命又入京从政,任右春坊中允官国子监司业。严嵩罢相后,迁右谕德兼侍讲学士,领翰林院事。嘉靖四十五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第二年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整饬边备"等改革政治的六条主张。隆庆四年十二月加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又以功加太子太师、少师。是年穆宗死,神宗年幼,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前后主政10年。其时国家危机四伏,为维持明王朝的统治,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万历六年提出丈量天下土地,使大地主豪强隐瞒的土地被清查出来,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万历九年又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各项杂税合并,按亩折纳,征收银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他任用名将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击掠夺,使明王朝北部边关数十年无烽火之惊;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成效卓著。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了嘉、隆以来政治混乱,财政匮乏的窘境,国势出现中兴景象,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僚佐的敬重,李贽赞为"宰相之杰"。

  张居正执政的10年,是明朝276年历史政治最为清明、国力最为强盛的10年,因而在其去世前便已达到权力的顶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明神宗特诏赐银1000两,资助张家在荆州城东门内修建府邸。府前当街,是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敕赐“帝赉良弼”四个大字;其府邸中房舍精雅,楼阁凌空,“纯忠堂”、“捧日楼”互为映衬,蔚为壮观。府成之时,皇帝又御笔亲书对联“志秉纯忠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万年”相赠,以达奖掖褒赞之情。至万历九年十一月,张居正即以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晋太师兼太子太师、加封太傅衔、支伯爵禄……这一切,都充分展示出了这位官居极品的内阁首辅那鼎盛时期的荣耀与显赫。所以,当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六月死后,极尽哀荣,明神宗不仅为其亲颁谥号“文忠”,甚至还派太仆寺卿护丧回籍,给他在荆州故园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象辉煌的墓园。张居正忠于谋国,却拙于谋身,因其权重震主,祸荫骖乘,竟自骸骨未朽,门祚己倾。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御史羊可立便参奏张居正,攻讦他生前构陷宗藩辽王朱宪(火节)的种种罪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明神宗派司礼太监张诚,刑部右侍郎邱木舜等率锦衣卫查抄张府,满门禁锢,追逼拷掠,其长子敬修含恨自尽,次子懋修自杀未遂,家属饿死十多人。朝廷中更是浊流狂注,一时落井下石者众,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统统被罢黜削职。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更是付诸流水。张氏一族遭此大难,倾间破败,他的墓地也就在劫难逃了。后来,因有众多大臣疏请从宽,神宗才只好下诏,允留空宅一所、田10顷,以赡养张居正的母亲。此后,因朝政腐败,国家多难,民不聊生,内外交困,人们追思张居正的功绩,纷纷缅怀万历新政给国家带来的清平气象。于是,到明朝万历四十一年,江陵县令石应嵩还曾为张居正重修墓园,再树新碑。当时,有一位诗人曾痛心疾首地悲吟道:“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但是,一切都为时过晚,明王朝终于在一片刀光剑影中翕然坍塌……直到清朝初年,其墓园的“翁仲华表,犹在草莽间”。

  白圭石 千户石

  附注:“千户石”,意为张居正的先祖为归州守御千户所的世袭千户;“白圭石”,意为张居正的曾祖张诚曾给他取乳名“白圭”;墓园仪门大门上方的黑色花岗岩匾额中的5个描金大字“张居正墓园”为荆州籍著名学者、华东师大博士导师、年逾85岁高龄的王元化教授提写;墓园东侧的碑亭正中立《张文忠公传略》碑,亭前楹柱上联文为:功焉罪焉,宁教天下百世公论,自有十年殊勋垂青史;祸耶福耶,岂必庙堂一言定谳,幸得千秋伟业驻揆席;墓园西侧的碑亭正中立《重建张居正墓园碑记》碑,亭前楹柱上联文为:精诚谋国,肩六合重任,弼成隆、万夸元辅;劲质忘身,负一生毁谤,功追伊、周傲麟阁。

  Copyright © 2005 www.zhangjuzheng.com 张居正纪念馆 版权所有

张居正(1525-1582),明朝著名宰相,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翰林院编修、左中允、右谕德、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等,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聪明敏捷,深沉机警,胸有大志,勇于任事。明神宗年幼嗣位,他取代高拱而为内阁首辅,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当时吏治腐败,财政匮乏,边备废弛,民生凋蔽。张居正当政十年,振纲剔弊,大力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以求富国强兵。他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皇帝勤于讲学,亲理国事,戒绝游宴,节省费用;立考成法,明信赏罚,整齐号令,综核名实,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推行一条鞭法,均平赋役;清丈土地,抑制豪强,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兴修水利,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加强边防,用王崇古等人主持贡市,李成梁镇辽东戚继光守蓟门。通过改革出现了万历初年经济富庶、政治稳定、边防巩固的太平局面,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当然,在他当政期间,也有钳制言路,挟私报怨的缺点。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权要豪势们的利益,于是招致怨恨;同时由于他权柄独握,“几于震主”,使神宗皇帝也不能容忍。因此,他死后不久,即遭到激烈攻击、直至追夺官阶、抄家没产,家属罹难,他的改革也被扼杀。千秋功罪,自有评说。张居正是“功在国家”,难在身家。万历以后许多人公开要求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天启元年(1621年),复官如初。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从小聪敏过人,十五岁成为诸生。湖广巡抚顾认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说:“这是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材。”不久,张居正参加乡试中举人,顾解自己的犀带送给他,并且说:“你日后当腰佩玉带,这犀带不配玷辱你。”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改选庶吉士。每天采求国家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掌故。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任他为编修,因急事请假回家,不久回到职上。张居正这个人,长脸形,眉目清秀,胡须长至腹部。勇于任事,素以豪杰自许。然而性格深沉,胸有城府,人莫能测。严嵩为内阁首辅时,妒忌徐阶,和徐阶友好的人都躲开徐阶不相往来张居正却行为自如,严嵩也器重他。升任右中允,掌管国子监司业的事务。与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互相勉励将来能够担当宰相的大业。不久又回去管理春坊,升任裕王府讲读。裕王很善待他。王府中的太监也无不和张居正友好,而李芳更是经常向他请教书中的义理,广泛地联系到国家的大事。不久升任右谕德兼侍读,进侍讲学士,负责翰林院的事务。徐阶代替严嵩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全心信任张居正。世宗去世,徐阶草拟遗诏,拉张居正和他共同谋划。不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一个多月以后,与裕王府原来的讲官陈以勤一齐进入内阁,张居正任吏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充任《世宗实录》总裁,进升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这时距离他担任学士五品官仅仅一年多。当时徐阶以前朝老臣任内阁首辅,和李春芳都能屈己礼贤下士。张居正最后入阁,惟独他以宰相的身份自居见到九卿傲慢得很,没有延请接纳过什么人。间或说出一句话总是很中肯,所以人们特别害怕他,尊重也超过其他的宰相。高拱因凶狠暴躁被弹劾去官,徐阶也离职去官,李春芳成为内阁首辅。没有多久赵贞吉进入内阁,轻视张居正。张居正与故旧友好掌管司礼监太监李芳合谋,召用高拱,使他负责吏部以扼制赵贞吉,而夺李春芳权力。高拱到任后,更加与张居正友好。李春芳不久引退,陈以勤也自行引退,而赵贞吉、殷士儋都被诬陷罢了官,只有张居正与高拱在内阁,两人的关系更为密切。高拱主张封贡俺答,张居正也赞成,并将治边的策略教给王崇古等人。封张居正为柱国、太子太傅。六年考满,加少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因辽东战功,加太子太师。边境互市成功,再加少师,其余官衔如故。当初,徐阶既已去位,令三个儿子恭恭谨谨地跟随张居正。但是高拱很怀恨徐阶,唆使言官不断追究弹劾,徐阶的几个儿子多被治罪。张居正从旁向高拱为徐阶说情,高拱有些动心。而高拱的门客诬陷张居正接受徐阶儿子三万贿金,高拱为此责备张居正。张居正一听脸色大变指天为誓,话说得非常沉痛。高拱当即表示道歉,说自己不了解情况,两人的交情于是疏远。高拱又与同张居正友好的太监冯保有矛盾。穆宗皇帝患病时,张居正与冯保密商处理后事,拉拔冯保充当他在内廷的助手,而高拱却想除掉冯保。神宗皇帝即位,冯保用两宫皇太后的诏旨驱逐高拱。张居正于是代替高拱成为内阁首辅。神宗皇帝在平台召见张居正,对他加以奖赏勉励赐给金币及绣蟒斗牛服。从此赐赏不断。神宗皇帝虚心重用居正,居正也慷慨地以天下为己任,朝廷内外都想望他的风采。居正劝神宗皇帝遵守祖宗制定的制度,不必多作更改,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都是当务之急。神宗皇帝说这些意见很好。考核廷臣时,罢免不称职的以及依附高拱的人,再用诏旨在朝廷召集群臣严加整饬,文武百官都胆战心惊不敢出声。皇帝应当尊敬崇奉两宫皇太后。按照过去的制度,皇后与皇帝的生母并称为皇太后,而徽号则有所区别。冯保想讨好神宗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将两宫太后并加尊崇。张居正不敢违背,议定尊崇皇后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两宫的徽号于是没有差别了。慈圣迁居乾清宫,抚养照顾神宗皇帝,宫内的事务委任冯保,而把国家大权全部交给张居正。张居正执掌朝政,以尊崇皇权、考核官吏、明信赏罚,统一号令为主。虽然在万里之外,早晨下令,到了傍晚即得到施行。黔国公沐朝弼多次犯法,应当逮捕,朝臣商议以为难办。张居正提拔重用沐朝弼的儿子,迅速遣使去抓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沐朝弼到京师以后,张居正请免其死,禁锢于南京。运漕粮的运河修通以后,张居正根据每年赋税都是过了春天以后才起运,河流发水横溢,不是决堤便是干涸,于是采纳漕臣的意见,督令漕船的运军在冬十月兑运,到明年初全部发完,减少了水患的祸害。经过长期实行这种办法,太仓库的粮食储备充足,可以使用十年。通过边境互市增添了马匹,于是减少太仆寺的种马,而令百姓用银按价折纳,太仆寺也由此积蓄了四百余万两的银子。又用考成法督责吏治。起初,部、院复奏行令巡抚、巡按查勘的公事经常拖延不报。张居正命令按照大小缓急为期限,违误者要抵罪。从此,一切都不敢文过饰非政体肃然。南京小宦官酒醉侮辱给事中,言官请追究治罪。张居正把其中尤为激烈的赵参鲁降调到外地以讨好冯保,而后慢慢劝说冯保制裁抑止他的党羽,不要干预六部的事务。对奉命出使的太监,时常令缇骑暗中监视他们。冯保的党羽因此怨恨张居正,并且在心里不依附冯保。张居正因为御史在外面,往往欺凌巡抚,决心想惩治他们。遇事稍为处理不妥,责驾之声随下,又令他们的长官加紧考察他们。给事中余懋学请实行宽大的政策,张居正认为是讽刺自己夺了他的官职。御史傅应祯继而提出这个问题,而且说得更为中肯迫切。张居正把他关入诏狱杖打充军戍边。给事中徐贞明等人成群拥入监狱,带着衣物、饭食看望傅应祯,也被逮捕贬到外地。御史刘台巡按辽东,误奏捷报。张居正准备根据以往的典章制度制裁和督责他,刘台却抗命上奏批评张居正专横恣肆不守法度,张居正十分愤怒。神宗皇帝为此把刘台关入诏狱,命令杖打一百,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戍边。张居正在表面上假意上疏申救他,仅夺了他的官职。过了不久,还是把他流放充军。由此,各位给事中和御史更加害怕张居正,而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当时,皇太后因为神宗皇帝年幼,对张居正非常尊敬和有礼貌,与张居正一起在内阁共事的吕调阳不敢发表任何不同意见。到吏部左侍郎张四维进入内阁时,更是恭恭敬敬地像他的下属一样,不敢以同僚自居。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能够运用智谋和权术驾驭他的下属,人们多愿意为他尽力效劳。俺答和明朝政府在边境互市成功以后,很久没有入犯扰害。唯独小王子的部众十余万人,从东北直至辽东,因没有获得通贡互市,数次入边劫掠。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打退敌人的进攻,积了很多战功以至被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甚为周到。张居正都很支持他们,边境晏然无事。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人也多次打败贼寇有战功。浙江的士兵和民众再次叛乱时,张居正用张佳胤前去安抚立即平定,所以世人都说张居正知人善任。然而他执法非常严厉。查核驿递,裁减冗官,清理学校,淘汰了很多人。公卿和众吏不得乘坐驿站的车马,与外出经商的商人没有区别。因为衙门官员减少,需要依次提升的人总是得不到补缺。大县的学生因名额太少,很难进取。也有很多人埋怨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事迹被记载在多种历史文献中,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明史》:明代官修正史,有关明朝历史的最权威的正史,其中有详细记载了张居正的生平及其政治活动。2.《张居正公牍》:张居正的著作集合,包含了他的许多政治、兵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3.《张居正传》:明代朱权编写的传记之一,全面介绍了张居正的家世、学识、政治生涯和改革成就。4.《山西通志》:明代地方志之一,记载了张居正山西巡抚期间的事迹。5.《万历野史》:明代杂史之一,据说是在万历年间流传的,记载了张居正的一些政治丑闻和私人生活。6.《明儒学案》:明朝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张居正在此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1.《明史》2.《明孝陵实录》3.《大明一统志》4.《朱高炽奏疏》5.《翰林院右庶子重修国史方志》6.《皇明一统志》7.《正德长编》8.《会昌志》9.《大明皇城金水记》10.《大明一统之法度新书》11.《东林党传》12.《国初事迹》13.《摭遗》14.《明经世文编》15.《权力与道德: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智慧与文化遗产》等。

明史,张居正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