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211院大学教师 收入有多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请问211工程院校教师待遇

各地区都是不一样的,楼上说的太笼统了。

有无编制当然差别很大。没有编制的教师,算工资就像小时工一样,且拿的钱要比工作量相同的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少很多,而且完全没有福利待遇。现在很多单位都是先让你在没有正式编制的情况下干很多年,等到你对这个单位做到一定量的贡献的时候再给你正式编制。硕士的压力大不大我倒觉得这不是学历的问题。我有一个远方亲戚他就是在211工程院校当导师,其实他的学历真的不怎么样,但他靠自己的能力还是占有了一席之地。重要的是个人在教学科研上的工作实力。

周其凤院士男,汉族,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工作分工: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学科建设,财务,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分管部门:学科建设公室(含“211”工程公室和“985”工程公室)、研究生院(含学位公室、研究生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研究生综合处)。联系单位:行政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东北亚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教育部化学和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与他人合著教科书一本:Xin-JiuWangandQi-FengZhou:“LiquidCrystallinePolymers”,WorldScientific,Singapore,2004;学术专著一部:《液晶高分子》(周其凤、王新久著,科学出版社,1994年);申请发明专利2个。1986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1988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1988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1997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创新论文奖,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70年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1月由国家公派到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1981年9月获硕士学位,1983年2月获博士学位,同年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1986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1990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1999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等职。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公室(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长,2003年6月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从2001年6月起至2004年7月先后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公室主任、“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公室主任等职。2004年7月由国务院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仅供参考:
感觉大家都很关心高校教师收入。其实高校教师收入差别很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差别也很大。因此,就我看来,笼统说高校教师收入低,是有失公允的。就像公务员、银行等工作岗位,地区间、单位间收入差别多很大一样,但坊间倾向于说银行工资高——我有几个同学在四大行的省分行,收入跟我副高差不多,一年就15-20万,但比我累多了(其实我最近两年不止20这个数)。
下面给点干货,希望对有志于去高校任教的青年人有些帮助:
中部某城市,211高校,最低级的副教授(即高校教师7级岗)。所在城市目前房价的均价为8700元。
通常可以拿到这样的工资是需要至少研究生/硕士毕业,工作五年以上,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每月工资由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校财务处工资:学校财务处每月扣完三险一金后,实发5200多元(含40%岗贴)+3360.00
(岗贴的60%,由学院负责考勤,在岗的就可以发),因此,每月从学校领到8500多元。
第二部分-学院创收工资—学院自己掌握的财源(比如MPA、MBA、对外培训收入等),每月给副高发2000元职务津贴(每个学院有差别,我所在学院算比较好的)。
第三部分-课酬:每年年终发课酬,每周6节课的话,再带2-3个研究生,以及本科生论文,年终大概有20000-35000元(每个学院有差别)。
第四部分-福利:春节、教师节都要发一些。每个学院不同,合计2000-15000元不等,可见校内院系之间的差别之大。
第五部分-科研项目:学校课题、青年教师课题、教育部课题or国家课题,每个老师情况不同,拿多少也靠自己的本事了。这可收入的方差比较大——以我所在学院为例,年轻老师平均每人每年都有3-8万元不等吧(如拿的国家社科20万,分3年完成,每年就是6万多)。——这里补充一下,有网友回复,说年均6万不现实——我算给你听:来校第一年,学校给科研启动基金项目5万、学院给3万;第二年,学校、学院还有各种研究中心给你项目,三四万;其实能来我们学校,至少都发了几篇像样的论文,因此,你完全可能在第二年就获得教育部课题,10万;第三年,你可以帮领导帮老教师做课题分收入,也可能获得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我所在单位,基本上第二年、第三年都获得了国家社科、自科之类。因此,不是痴人说梦,是很保守的估计。其他的不明说,说了,你就知道是那个大学了。哈哈!
第六部分-论文奖励:杂志是分级别的。普通的CSSCI,第一作者大概能拿到5000元;经济研究,学院和学校奖励加起来,1篇大概50000-80000元。因此,论文奖励拿多少,看自己的本事了。
总之,平均而言:我校最差的学院,讲师每个月也有7千元,好的学院讲师大概1万元;副高,差的学院9千元,好点的学院1.3万元。这些收入都不含课题收入的。所以,以我校为例,博士刚来的话,即使去最差的学院,一个月七八千是绝对没问题的,刚好能买一平方住房。这样比较的话,比去北上广更有幸福感。而且教师时间自由,思想自由,稳定舒适,这些都是其他工作难以比拟的。
为国家、为自己的爱好,我都建议年轻的博士们,如果喜欢学术研究,勇敢地走进高校吧!只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民族复兴才有希望!

仅供参考:

感觉大家都很关心高校教师收入。其实高校教师收入差别很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学校,差别也很大。因此,就我看来,笼统说高校教师收入低,是有失公允的。就像公务员、银行等工作岗位,地区间、单位间收入差别多很大一样,但坊间倾向于说银行工资高——我有几个同学在四大行的省分行,收入跟我副高差不多,一年就15-20万,但比我累多了(其实我最近两年不止20这个数)。

下面给点干货,希望对有志于去高校任教的青年人有些帮助:

中部某城市,211高校,最低级的副教授(即高校教师7级岗)。所在城市目前房价的均价为8700元。

通常可以拿到这样的工资是需要至少研究生/硕士毕业,工作五年以上,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每月工资由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校财务处工资:学校财务处每月扣完三险一金后,实发5200多元(含40%岗贴)+3360.00 (岗贴的60%,由学院负责考勤,在岗的就可以发),因此,每月从学校领到8500多元。
第二部分-学院创收工资—学院自己掌握的财源(比如MPA、MBA、对外培训收入等),每月给副高发2000元职务津贴(每个学院有差别,我所在学院算比较好的)。
第三部分-课酬:每年年终发课酬,每周6节课的话,再带2-3个研究生,以及本科生论文,年终大概有20000-35000元(每个学院有差别)。
第四部分-福利:春节、教师节都要发一些。每个学院不同,合计2000-15000元不等,可见校内院系之间的差别之大。
第五部分-科研项目:学校课题、青年教师课题、教育部课题or国家课题,每个老师情况不同,拿多少也靠自己的本事了。这可收入的方差比较大——以我所在学院为例,年轻老师平均每人每年都有3-8万元不等吧(如拿的国家社科20万,分3年完成,每年就是6万多)。——这里补充一下,有网友回复,说年均6万不现实——我算给你听:来校第一年,学校给科研启动基金项目5万、学院给3万;第二年,学校、学院还有各种研究中心给你项目,三四万;其实能来我们学校,至少都发了几篇像样的论文,因此,你完全可能在第二年就获得教育部课题,10万;第三年,你可以帮领导帮老教师做课题分收入,也可能获得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我所在单位,基本上第二年、第三年都获得了国家社科、自科之类。因此,不是痴人说梦,是很保守的估计。其他的不明说,说了,你就知道是那个大学了。哈哈!
第六部分-论文奖励:杂志是分级别的。普通的CSSCI,第一作者大概能拿到5000元;经济研究,学院和学校奖励加起来,1篇大概50000-80000元。因此,论文奖励拿多少,看自己的本事了。

总之,平均而言:我校最差的学院,讲师每个月也有7千元,好的学院讲师大概1万元;副高,差的学院9千元,好点的学院1.3万元。这些收入都不含课题收入的。所以,以我校为例,博士刚来的话,即使去最差的学院,一个月七八千是绝对没问题的,刚好能买一平方住房。这样比较的话,比去北上广更有幸福感。而且教师时间自由,思想自由,稳定舒适,这些都是其他工作难以比拟的。

为国家、为自己的爱好,我都建议年轻的博士们,如果喜欢学术研究,勇敢地走进高校吧!只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民族复兴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