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县为什么又叫古成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古成纪今属哪里?

关于伏羲出生的一个美丽神话 在静宁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人类始祖伏羲降生的神话传:在静宁的南部,有一个古地方,叫“成纪”。相传在太古时候,这个古地方只生活着一个没有名字的女子。她不怕水,不怕火,不怕狼虫虎豹,常常一个人钻进大林里去游玩。大森林里有一个大得没边的池子,这个女子总要在池子里面洗身子。一次洗罢身子,看见池边上有一个几丈大的脚印,她好奇地躺在脚印里晾身子,过了一会儿,她头晕恶心,肚子里边也胀起来了。她正要挣扎着翻身,不料身底生下一个儿子来,这个儿子就是伏羲。 伏羲降生后,还没睁开眼,这个女子羞得不想活了,便跳进水池里。谁知,大水池里又出现了一只大蛙。后世叫她“女娲”。女娲有七十二变化,她看见睡在池边大脚印里的伏羲,立即变成和伏羲一模一样。因为同生在一个地方,就成了亲兄妹。 他兄妹俩不知在这里生活了多少万年,两个人都老了,很孤单,女娲就对哥哥说:“我看咱们用黄土捏些人,让他们繁衍接代。”伏羲点头同意。他俩于是挖黄土,舀池水,—个捏男,一个捏女,一边捏一边放在池边那个大脚印上。说也奇,一个个都活了,围在伏羲和女娲跟前叫“大大”、“娅娅”。 从此,成纪一带人就多起来了,一代接一代,直到今天。 在成纪水谷地,在颠簸的车上,静宁籍学者王知三向笔者不停地讲述在静宁流传的关于伏羲的诸多神话故事。 王知三:伏羲出生地在静宁县境内 记得有位学者说过:“史前社会既是一个很难揭晓的黑洞,又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学术领域。”由于依附了后人敬意的史前人物的事迹,多以神话形式的口传文学流传后世。因此,这些受人敬仰的人物是否真的存在过?如果真的存在过,那么他们出生在什么地方?他们生前又是怎么生活的?这些远古的秘密,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学人。笔者也是怀着这样的好奇,知遇了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静宁县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学者王知三。 20年来,王知三先生一直致力于伏羲文化的研究,考察过全国五十多个伏羲文化遗存,出版过数本专著,计有200多万字。 王知三先生的观点非常明确,他说,伏羲真的存在过。而且《后汉书?郡国志》成纪县条注:“帝王世纪曰:伏羲氏生于成纪”。这个成纪就是已经考证清楚的现在在静宁县境内的成纪水谷地。 据王知三先生介绍,最早记载“伏羲生成纪”的古籍是汉纬书《遁甲开山图》:“伏羲生成纪,徙陈仓。”后来《黄氏逸书考》引《河图稽命微》:“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王知三说,现在学术界对于伏羲生于成纪已是定论。但是,成纪具体在哪儿曾经有过争议。 成纪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中国传统的地方命名方式,多取傍依的山、水之名。成纪得名,应为流经该地的水名或傍依的山名。翻阅许多古籍,但无“成纪”之山,而有“成纪”之水。最早出现“成纪水”的古籍是《水经注?渭水篇》:“瓦亭水又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纪水合……”因此,可以推论,先有成纪水而后有成纪地,再后有成纪村落、成纪寨、堡、成纪城、到成纪县治。 女娲补天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掘的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具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经测定,最早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7800年历史,晚期的距今也有4900年,考古学者认为与伏羲文化有渊源关系,现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成纪水谷地开阔段发现的成纪古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距大地湾28公里,该地出土有与大地湾同期文物。 古籍中人身蛇尾的伏羲女娲 据冯绳武先生考证,在历史上,成纪城曾三次搬迁,秦汉时期的成纪古城,在今静宁县南之治平川,城址“在治平乡与李店乡交界处的刘家河与五方河二村间”,今名治平古城,也称“治平成纪”,遗址今存。城内有大量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板瓦、筒瓦、瓦当残片和各种绳纹、篮纺陶片等遗物。清代的《秦安县志》主修者,他们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严肃认真地分析研究、精密地论证,总结出成纪两次南迁的史实。严长宦把成纪分为“治平成纪”、“显亲成纪”和“秦州成纪”三个历史阶段。唐开元二十二年(734),陇右发生大地震,成纪城、秦州城都被毁,成纪与秦州都迁至成纪县所属的显亲川。宋初,秦州州治、成纪县治又一并南迁,依雄武城(今天水)建秦州,县与州倚。这就是秦州成纪。 所以,根据成纪名称最早的由来,及其成纪水谷地的人类遗迹,可以肯定伏羲出生地在今静宁县境内的成纪水谷地。 远眺成纪古城遗址 成纪水谷地及其人类生活的科学考证 成纪水发源于今通渭县义岗乡的华家岭,全长约100公里,大部在今静宁县境内,流经两县七乡,最后汇入静宁境内的葫芦河。 根据地质学家对成纪水谷地河床断层面的测算分析,它的形成至少有一万多年的时间,比伏羲生活的时代还要早三、四千年。这就是说,成纪水形成时,还很少有人类在成纪水谷地生活,而是后来,人类发现了这一块“山清水秀”的宝地,才逐渐迁徙到成纪水谷地定居下来的。这个时期,社会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成为中国原始文化的繁荣鼎盛时湖。距离成纪水谷地仅五六十里路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现,以及其丰富的遗迹、遗物等文化内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繁荣”史实。 稳定的村落的确立,促进了原始人口的繁衍。人口的繁衍增加,使成纪水谷地的土地负担加重,生活所需资料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始人的生活水平,于是原始人群开始向其他地方迁徙、移居。原以成纪水谷地为生活中心的氏族部落,向新的河、水谷地开辟生活地。以清水河谷地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原始部落——大地湾遗址,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由此,肯定地说,成纪水谷地,是产生成纪地名的最早古地。由于成纪水谷地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繁荣、发展起来,这一地域的原始部落、原始人群,不论是生产水平、劳动方式,还是生活环境、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以及人们的思维、语言、行为,都是最先“文明”起来的。 伏羲生地说的源流 据王知三介绍,黄河流域大凡伏羲、女娲生活过的地方,有好多与这两位圣人相关的山川河流,城堡村落及文物古迹的名字,如卦台山、龙马洞、龙城、龙山、龙泉、龙池、女娲祠、风沟、风谷、风台、风莹、伏羲等等,这些扑朔迷离的神奇地方,都会使人产生极大的兴趣。 静宁有许多关于龙和凤的地名,古成纪城就建在凤龙川里。 后来仓颉创造了文字,把盘古、伏羲、女娲等人类始祖开天辟地、创造人类,建构华夏文明的远古传说记载下来,成为今人最为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王知三说,据史载:七八千年前;西部文化就已进入农业定居时代,成纪作为西部文化的核心,成纪水作为伏羲部落的发源地,是有历史根据的。县境内现存的144处古村落遗址,相当一部分是分布在葫芦河沿岸的。称成纪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 伏羲的生地,到了晋代,说法基本统一。都认为成纪是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 成纪文化城 王知三先生还就静宁地区的风俗习惯,向笔者说明伏羲女娲至今在静宁的“人文存在”。他说,在静宁的农村,青年男女结婚,新娘必须要乘天黑进门,这种忌俗也就是女娲氏传下来的。因为她给人皇氏许下“穿针引钱”为证的愿,想在天黑时丢针穿线一了心愿,不料,龙凤作合促成婚姻,后来,人皇的子孙们成婚,认为这个时辰是新娘进门的最好时辰,故有意让新娘在太阳搭山畔时进门。太阳搭山引亲,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人皇地皇成婚后,人类一代一代繁衍发达,太阳为天,高山为地,“搭”即紧密结合之意,太阳从早晨运行到晚上,象征“天长地久”。 相关链接:伏羲的个人档案 姓名:风姓,名伏羲,别名包羲、庖羲、怉羲、炮羲、宓羲、包牺、庖牺、宓牺、伏戏、虑戏;号曰雄皇、牺皇、羲皇、皇羲、戏皇、大昊、泰昊、大皞等。 出生年月:7000年一8000年。 生 时:人定时。 生 地:成纪雷泽。 籍 贯:华胥氏之国,成纪。 族 别:华族(羌族)。 配 偶:女娲。 职 务:部落酋长、伏羲氏帝皇。 家庭主要成员:父:雷神;母:九河神女华胥;妹:女娲;女儿∶宓妃;孙:鼓延。 主要政绩:始创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造六法,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作甲历;始创网罟以佃以渔,教民渔猎,开始畜牧;始制陶器,灼土为埙,作瓮;始创音乐,作琴,作瑟,造驾辩之曲;始名事物,以定民志,以一民称;嘶木为耜,揉术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豢育牺牲;制俪皮嫁娶之礼,以礼迎聘,男女册而夫妇定。 建都地:成纪,仇夷,陈仓,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遗址在今淮阳县宛丘,县城东南) 。 葬 地:宛丘(南郡),冢在山阳高平之西。

古成纪遗址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李店镇和治平镇的交界处,距离秦安县不到一小时的车程,但确实是属于甘肃静宁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汉(前206—25),汉承秦制,以郡辖县,郡国并行。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陇西郡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治)。当时天水郡辖16县,县治在今秦安境的有街泉县(治今陇城镇)、成纪县(治今叶堡川)、略阳道(治今五营乡蔡河村)。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分全国为13州部(监察区),县地属凉州天水郡。初始元年(8)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县地属填戎郡。更始元年(23),成纪人隗嚣应更始帝刘玄聚众十万反对王莽,攻占了平襄,建立了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县地隗嚣占据达十年之久。
东汉(25—220),刘秀称帝后,为实现其统一大业,于建武八年(32)亲征陇上,占了略阳道故城,陇右失地复归东汉。光武中兴,以官多役烦,省并天下郡、县、道治地。在今秦安境内废略阳道,置略阳县(街泉县改名)。移凉州治于陇(今张家川治)。建武中元元年(56),划成纪县地为显亲侯窦固的侯国封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天水郡改名汉炳郡,治冀县(今甘谷县),辖13城(县),县治在今秦安境内的略阳县、成纪县。
三国(220-280),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复汉阳郡为天水郡(治冀县),分雍州的陇右部分为秦州,县地属秦州天水郡。黄初二年(221),从天水郡分置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县东南)。改置显亲侯国地为显亲县(今县东北)。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成纪县显亲县属秦州天水郡。略阳县属秦州广魏郡。
西晋(265—317),晋武帝泰始五年(269),以雍州陇右的陇西、南安、天水、略阳等七郡置秦州,领六郡24县。今秦安境内并存三县,属两郡管辖。成纪县、显新县(显亲县改名)属秦州天水郡;略阳县属秦州略阳郡(广魏郡改名,治临渭)。
东晋十六国(317—420),晋末大乱,郡县治地多变,县地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领属。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县地属前赵。成帝咸和三年(328),前赵被后赵所灭,县地属后赵。穆帝永和七年(351),符健在长安称帝,建立前秦,县地属前秦。孝武帝太元十年(385),乞伏国仁建立西秦,县地属西秦。安帝隆安四年(400),县地被后秦主姚兴所据。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刘裕灭秦,县地归东晋。第二年,夏赫连勃勃入侵,县地被夏占领。
南北朝(420—589),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北魏统一北方,县地属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将显新县并入安戎后复建,临渭县并入陇城县(略阳县改名)。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成纪县、显新县属秦州天水郡;陇城县属秦州略阳郡,郡治安戎县(今张家川县龙山镇)。北魏废除成纪县,新置安阳县(治今古城乡),兼设安阳郡,安阳郡辖安阳县、乌水县(今县西北)。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县地属西魏。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略阳郡(治陇城)移治陇城县,陇城县改名略阳县。在安阳郡增置北泰州。恭帝大统四年(557),县地属北周。北周废除显新县,恢复成纪县,属略阳郡。 隋朝(581—618)。隋初,废郡为州。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除略阳郡。略阳县改名河阳县。开皇六年(586)恢复显新县(即显亲),河阳县改名陇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安阳郡废,安阳县改名长川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除显新县,与乌水县一同并入长川县。此时,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成纪县、陇城县属天水郡,长川县属陇西郡。大业九年(613),金城府校尉薛举,称帝天水,县地被薛举占领。
唐朝(618—907),高祖武德元年(618),讨平薛举,县地属唐。唐初,改郡为州,武德二年(619),以陇城县置文州,县境内 l州2县。武德八年(625),改文州为陇城县,属秦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在州之上分全国为10道(监察区),县地属陇右道秦州。贞观六年(632),废长川县,并入陇城县。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734),因地震,秦州移治成纪县的敬亲川(今叶堡川),因陇水南侵,成纪亦迁新城。天宝元年(742),秦州复移治上邽,改秦州为天水郡,辖成纪、陇城、上邽、伏羌、清水五县。肃宗乾元元年(758),改天水郡为秦州。代宗宝应元年(762),陇右被吐蕃占领,县地城廓皆毁,百姓被逼身穿胡服,大半被沦为奴隶,时间长达87年。宣宗大中三年(849),沦陷地收归唐朝。懿宗咸通四年(863)废除陇城县。昭宗景福二年 (893),秦、陇、风、岐等15州,为风翔节度使李茂贞所据。 五代(907—960),前蜀高祖永平五年(915),前蜀主王建收复李茂贞占领之地,县地属前蜀。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李存勖灭前蜀,县地属后唐。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就归化镇复置陇城县,治所在秦州东的东柯谷(今北道区马跑泉西)。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石敬唐灭后唐建立后晋,县地属后晋。后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契丹灭后晋,第二年,雄武军节度使何建斩契丹使者,以秦、成、阶3州投降后蜀,县地属后蜀。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柴荣下诏伐蜀,取秦、成、凤、阶4州,县地属后周。 宋朝(960—1279),初仍袭唐制,分全国为10道。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雄武军节度。太宗太平兴国后移成纪县治于上邽。后废天水郡,而以成纪名郡。有显亲川之成纪,有秦州附廓之成纪。太宗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分领府、州、县、军、监。县地属陕西路秦州雄武军节度。仁宗庆历五年(1045),置陇城寨(治今陇城镇)。英宗治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今属通渭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从陕西路分置秦风路(治秦州)和永兴路,县地属秦凤路秦州雄武军节度。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县地陷于金。绍兴九年(1139)被南宋收复。绍兴十二年(1142)以渭河为界,割秦州一半予金,县地属金。当时的秦州有“汉四番八”(属宋者称汉,属金者称番)之说。金熙宗皇统二年(!142),秦凤路改称熙秦路。金人占领县地后,以秦寨为秦安城。金正隆二年(1157),以秦安城、腊家城始置秦安县(治今兴国镇)。秦安作为县名由此开始。同时析置鸡川县。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熙秦路改称风翔路,秦州隶属风翔路,改陇城寨为县。秦州统领秦安、陇城、鸡川等8县。秦安县属风翔路秦州管辖。 元朝(1271—1368),始设行中书省,以省辖路,路辖州(府),州辖县。世祖至元七年(1270),将陇城县、鸡川县并入秦安县。至此,秦安始为一县,为秦州管辖。至元十八年(1281),分置陕西、甘肃两个行中书省,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管辖。 明朝(1368-1644)洪武二年(1369),巩昌府直隶陕西行中书省,秦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府秦州管辖。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统各府州县,废甘肃行中书省。秦安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管辖。 清朝(1644—1911)康熙二年(1663),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泰安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管辖。康熙八年(1669),陕甘分省,秦安县属甘肃巩昌府秦州管辖。雍正七年(1729),升秦州为秦州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等5县。光绪二年(1876),秦安县属甘肃省巩秦阶道直隶秦州管辖。
中华民国(1912-1949),民国2年(1913),北京政府推行省、县两级制,暂存道制,以联络督导。改巩秦阶道为陇南道。民国3年,改陇南道为渭川道(治今秦州区),统领秦安等14县。民国16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道设行政区,实行省、县两级制,秦安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管辖。民国24年,全省划设7个行政区,天水为第四区,秦安县属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区管辖,直至秦安解放。 解放后,实行省(市)、县(市)两级制。并设有大行政区、专区、区三级派出机构。1949年8月3日秦安县解放后,属甘肃省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管辖。1951年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改称为天水区,辖秦安等12个县(市)。1955年天水区改称为天水专区,辖秦安县等13县(市)。1969年天水专区改称为天水地区,辖秦安县等11个县(市)。1985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设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辖秦安县等5县2区。1985年8月至2006年元月,建置区划无变动。 因秦安县过去有成纪县一说,所以现在有的也称其为古成纪。

因为古代那样叫了

  • 伏羲 是谁额
    答: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根据传说...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辉煌历史
    答: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县内有大地湾、兴国寺、文庙大成殿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68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秦安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三国时期的街亭战场就在县内陇城一带。这里名人辈出,飞将军李广,前...
  • 秦安县历史沿革
    答:西汉时期(前206-25年),汉武帝时期,秦安县曾被划入天水郡,包括街泉县(今陇城镇)、成纪县(今叶堡川)和略阳道(今五营乡蔡河村)。东汉(25-220年),刘秀统一后,略阳道被废置,设置了略阳县。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魏晋时期,秦安县的行政区划多次变动,归属秦州、天水郡、广魏郡等多个郡...
  • 秦安县属于哪个市
    答:秦安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个县。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 秦安县地处黄土高原内陆,地貌特征体现了典型的黄土梁、沟壑和河谷地形。县域东西长约65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总面积1601平方千米。秦安县的特点 秦安古称成纪,史载“羲里娲乡”地,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
  • 古代的成纪是现代的什么地方?
    答:西汉所置成纪县治,今位于今甘肃省秦安县。成纪在战国时便设县,秦朝统一时属于陇西郡,县址大约在今天秦安县东南。汉武帝时置天水郡,成纪县属之:
  • 秦安在哪里?
    答:秦安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天水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601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60万。邮政编码 741600,县政府驻兴国镇。秦安,古称成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开天明道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曾在这里繁衍华夏子孙,首创人类文明,被誉...
  • 羲里娲乡历史文化
    答:秦安县,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地,孕育了无数神话与传奇。这里是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的故里,也是伏羲教民稼穑、发明八卦的圣地。早在7800多年前,大地湾先民们已在黄土高原上繁衍生息,使之成为中华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自秦朝始,历代县治更迭,如陇城、成纪、显亲等,见证了秦安历史的变迁。1175年金...
  • 秦安县概况
    答:2011年,秦安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9.9991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贡献了122098万元、89201万元和138692万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秦安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秦安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古称成纪,被誉为“羲里娲乡”。境内有众多新...
  • 陇西成纪的陇西历史概述
    答: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称为“文化成纪”;到了秦汉时期,汉承秦制,地方建治,仍然是郡县治,而这时期,成纪这个名词又从文化的概念变在实体性的地方治所,这个治所属于陇西郡,既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第三个时期,成纪易名期。 成纪的历史与现实上古时期,文化成纪期 上古时代,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中心,形成了古成纪文化...
  • 羲里娲乡秦安简介
    答:秦安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三国时期的街亭战役发生地,陇城乡尤其著名,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战场。这里名人辈出,如李世民、李广、苻坚、李白等都与秦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交通方面,秦安地理位置优越,是天水的北大门,天馋公路、靖天公路、泾甘公路和莲叶、蔡莲公路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其成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