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薛宝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艺术形象
  薛宝钗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人物刻画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性格特点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作者原诣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作者对这个根本特点表现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这个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残,便愈是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薛宝钗的悲剧虽然不值得人们同情,但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像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二艺术形像。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博学多识
  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
  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

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

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父亲(薛姨爸)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香院,后迁居与东北上一处幽静的房所。因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故据推测,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没多久便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很多人认为宝钗虚伪,说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我们不能够一味指责薛宝钗虚伪,说她是个马屁精。宝钗博得老人开心,也是种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表现,宝钗留心观察,这点是必不可少的。宝钗富有帮助别人的热心,如湘云、邢岫烟、黛玉甚至香菱,就连极不怎么样的贾环,在分送礼品时,都不忘了他的一份。她的做法符合她平时的一贯处世态度,圆润,面面俱倒,不漏一处,也不厚此薄比,拉拢着人心。她能够在妒心极重,“狠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广得人缘,好评如潮,这也是很让人钦佩的。 (这只是大概,具体的百度百科中有)

我反正是不喜欢她,我觉得让所有人喜欢的人绝对不是为自己而活的。宝钗很精明,但也很自私。她热情吗?我觉得她的热情都是表面的,给人看的,她骨子里是冷血的。她平易近人吗?我不觉得,她应该是骨子里的小姐架势,她在人前的笑脸只会让人对他越来越有距离感。
我眼里的他真的很假,很装,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装的很好。
在我眼里,王夫人,宝钗,袭人都不是什么好货,无比的讨厌!

封建礼教束缚的才女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提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又是个封建礼教社会的悲情女才子;她既是封建社会淑女典范,又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却始终摆脱不了成长、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处在男权社会里,为了生活不得不以假面示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多么大。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是值得我们思考、体味的。
  【关键词】薛宝钗 形象 意义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在人们的眼中总是作为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对立面存在的。王昆仑先生曾说过,薛宝钗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寻找人间幸福的男子们大概没有不向往着有宝钗这样一个妻子的理由。为什么男性愿意选择宝钗,而非黛玉做自己的妻子呢?当然作者曹雪芹在林黛玉的身上确实倾注了很多的爱,在林黛玉身上寄托的理想和先进的理念最多,但是在现代的人们看来,或许像林黛玉这样的人,恐怕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的。历来对于薛宝钗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封建淑女的典型,并誉之为“山中高士晶莹雪,睿藻仙才淑仪风”;还有人评价她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世故、圆滑、虚伪、奸诈,无情、冷、会做人、善用手段,都成为薛宝钗这一形象的标志。其实无论怎样的评价,都要有一定的合理的依据。曹雪芹创作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时也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宝钗形象也是值得后人反复推敲,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人物形象复杂性,有优点、同样也有缺点。那么我们也就不能用二元对立思维来比较薛宝钗与林黛玉。周思源教授曾说: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必须遵循文本至上原则,即一切从文本提供的全部的信息出发,将文本作为判别的最重要的依据,而不是从意识形态、政治需要出发,不能存先入之见。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特点来要求人物这样那样,不能脱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刚来与后来的变化)、人物自身的实际年龄来评价人物。在我看来这也正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来看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所有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形成具有每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薛宝钗正是在封建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人物,她身上不同的“符号”正是这个时代的烙印。她是平凡的,是封建建社会的必然产物,是适应时代而生的芸芸众生之一,我想这也是对薛宝钗比较客观和比较公正的评价。

  一、薛宝钗的性格形象及其成因

  (一)薛宝钗形象的总体特征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也是历来人物评论中争论较多的一个。论争之激烈,两百多年前就曾经达到两个好朋友之间“几挥老拳”的地步。有人认为,薛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薛宝钗虚伪、奸险、冷酷无情。其实,这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从《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薛宝钗现象的基本设计中可以看出,他是要把她塑造成一个封建时代的淑女现象。这一现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藏愚守拙,温柔敦厚,豁达大度,又不失外冷内热,表里不一,虚伪世故,工于心计。可以说,这些性格特征及其矛盾冲突构成了一个既复杂、又丰富,既丰满、又富立体感的艺术形象。下面从其“冷”与“热”两大方面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薛宝钗性格的分析
  1.薛宝钗性格特征中“冷”的一面
  作为一个内涵深厚的文学形象,曹雪芹在塑造过程中是寄予了苦心的,薛宝钗作为《红楼梦》的第三号人物,她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多层的,她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自己内心自觉不自觉的矛盾冲突。薛宝钗这个人物身上存在着的现象与本质的深刻矛盾,使她总处于表里不一之中。“冷”的一面,就表现在她的待人处世上:虚伪做作,城府深,富理性而善克制。这是曹雪芹在塑造这一形象过程中苦心孤旨,着力表现的一面。薛宝钗姓“薛”与“雪”谐音,即“雪”的意思。小说中凡涉及到薛宝钗的,大都用“雪”来代替,总与“雪”联系在一起,“金簪雪里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丰年的大雪”等判词、曲子、俗谚口碑等,都与“雪”有关。兴儿在向尤氏姐妹介绍她时说:“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而“雪”是与“冷”联系在一起的,接触宝钗的人,都常常有一股冷森森的感觉。她吃的药叫“冷香丸”,身上又有一股“冷香”,她所住的蘅芜苑,“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及进了屋,雪洞一般。”凡是与她有关的东西都冷得出奇。因而,贾府的人们称她为“冷美人”。这种“冷”,正是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性格时所花的心机,所作的暗示。这样的“冷美人”,表现在行为处世上便是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这些表现,大多从别人口中得出,也就是说,宝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如此。贾府的人认为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愤之意,薛宝钗却浑然不觉”;“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对周围的事情不大关心,一切随和并按自己的朴拙,不去用心周旋世务。用王熙凤的话说:“事不于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一个十分豁达,超脱,遇事随和的“山中高士”。她也属意宝玉,但她没有象林黛玉一样,显示出与宝玉的那种亲密的关系,而是有着一种“浑然不觉”且故意在人面前摆出一副疏远宝玉的样子。如28回中她听到母亲说“金玉”之事,“所以总远着宝玉”。而当其兄道出“金玉之论”时,她“万分委屈,气得哭了一夜”;而当元妃所赠之物与宝玉一样时,“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她总以理学为信条,认为“礼法本是头等重要的”。正是由于这种“冷”,“冷静”,不热心世务,得到贾府上下许多人的称赞,就连贾府老祖宗也夸她“稳重如平”,从不称赞别人、在贾府中地位还不及袭人的赵姨娘也夸她“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来,果然不错。”由此可见,薛宝钗性格中“冷”的一面所表现出来的是“藏愚守拙,随分从时,品格端方”。这种“冷”,使她成为一个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能迎合封建礼教规范的大家闺秀形象,一个标准的淑女形象。
  她的“冷”,还表现在她的冷漠、冷酷无情上。金钏儿被逼投井,王夫人心里很不安,那宝钗却一番言语进行劝慰:“或是在井边玩儿,失了脚掉下去。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多赏她几两银子就是了。”她明知金钏儿是投井自杀的,但为了讨好王夫人,却道出了这一番让人刺骨寒心的话。尤三姐的饮剑自杀,柳湘莲的出走等不幸事件发生后,宝玉自不必说,就连薛姨妈也伤感不已,其兄薛蟠更是“痛哭一场”。然而,也只有我们的“冷美人”,毫不在意,说什么这是前生命定的。这样一个冷酷无情,丧失人性之光的薛宝钗,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避嫌远祸上。且看那“滴翠亭”的“金蝉脱壳”之计,达到了避嫌自己,嫁祸黛玉的目的。我们虽然不能绝对肯定她有意陷害黛玉,但如果一个平时心地厚道,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在一刹那间动了这么一个损人利己的念头。
  以上种种,是薛宝钗性格中“冷”的一面,同时也是其性格的表层特征。而曹雪芹对她的批判更侧重于与这种外表的“冷”形成强烈反差、矛盾的“热”的一面。
  2.薛宝钗性格中的“热”的一面
  这样一个外表“冷”得象雪一样的薛宝钗,内里却“热”,“热”得生“毒”。这种病的病根是“从胎里带来”的。这种“热病”热到什么程度呢?请看那“癞头和尚” 开的“海上方”:“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冬天的白梅花蕊各十二两,还要雨水这一天的雨水,白露这一天的露水,霜降这一天的霜,小雪这一天的雪各十二钱,用蜂蜜、白糖做好药丸后,还要埋在根底下,到用时还要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服。”这副药可见出其寒凉之性十分厉害,而中医是讲究平衡的,从药性的苦寒,可见其热毒之盛。更有甚者,如此苦寒的药还不是能根治,只能在发病时吃下一丸,只收到“好一些”的效果,足见薛宝钗内里的热毒程度。这也正是作者倾注心思,用比喻暗示手法给读者建构的薛宝钗性格特征的一方面。
  她的热,表现在热衷功名富贵,仕途经济上。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她自己是没有资格去参加科举考试,走上做官之路的。但,她把自己这种强烈的愿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她不止一次地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立身扬名”之道。她劝导宝玉“留心八股文章,留意孔孟之道”,将来好“金殿对策”,一举成名。她喜欢对宝玉说那些“混帐话”。以致于宝玉大为反感,骂她“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觉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她的热,表现在对封建正流的维护,对封建礼教的恪守,对封建妇德的宣传上。她多次对湘云黛玉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她和湘云谈诗,说道:“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织针黹是你我的本领。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多看几章,却还是正经”。黛玉行酒令时,无意中把看到的《西厢记》、《牡丹亭》里几句辞句引了出来,倒引起了这位说教者的无限惶恐:“不过拣那些正经的看也罢了,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贾宝玉挨打重伤,躺在床上,她首先是责备他:“早听人一句朱子的话,也不至今日。”贾探春理家时,随便说了一句朱子的话不过是“虚比浮词”,她便马上批评探春:“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一个典型的女君子,封建的卫道士的嘴脸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
  她的热,表现在热衷世务,工于心计,奉承别人。这么一个豁达超脱,遇事随和的大好人,曾经当着众人的面前讨好老太太:“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第一次与袭人独谈,便用套用的手段问其年纪家产等,而且还是留神窥察,她在元妃对“香玉”的态度上的敏感,她对“金麒麟”的清晰的记得上,她对贾母的一切脾性好恶的掌握上,都显示了她的格外的关注,格外的热心,那种奉承,讨好的工夫,是大观园里其他女子所无法企及的,以至于贾母也把那份对亲生外孙女儿的爱移到她的身上去。
  她的热,还表现在对宝二奶奶宝座的着意追求上。表面上,她“总是远着宝玉”,可是,26回里写到半夜三更晴雯的生气发火致使林黛玉吃了闭门羹。原来是宝钗“有事无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半夜三更的不得睡觉”而生气,把黛玉也得罪了。既然“有事没事”,并惹恼了人家,就不止是偶然的一两次。第36回写到,“一个炎热的中午,怡红院里的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外间床上横三竖七四地,都是丫头们睡觉”,她薛宝钗这个时候不在闺房里午休,却跑到这里串门来了,穿房入室,一直走到已经睡觉了的主人宝玉卧房床边,连袭人也吓了一跳,原来是要来和宝玉“讲读解午倦”。随后又坐下来代替袭人刺绣,给宝玉赶蚊子,多肉麻的行为。32回又写到她心甘情愿地为宝玉做活计。那袭人原是请湘云帮忙的,但经过宝钗的留神观察,结果恍然大悟,湘云太累了。这时她说:“你不必忙,我替你做些如何?”与奴才袭人在伺候宝玉上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么一些行为,与她平时给人的“总远着宝玉”的印象,不是大相径庭吗?这不难看出,在外人面前,“总远着宝玉”的她,却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和借口在人们不大经意的时候去接近宝玉,从骨子里不是可见其对宝玉的追求,对宝二奶奶宝座的垂涎吗?
  曹雪芹正是从这一冷一热的反差中去塑造一个封建闺中女子的形象,展示其复杂丰富的性格特征。然而,还不止如此,作者笔下的薛宝钗,不仅有着这些性格特征,作者还赋予她以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博学多才,聪明伶俐,对人情的练达,对世事的洞明等特征。正因为有这些美好的因素的加盟,才使薛宝钗的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内涵丰富。
  (三)薛宝钗性格形成发展的原因
  一个人,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具备了社会性。他的存在是与他所生存的社会分不开的。因而,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他的存在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薛宝钗也不例外。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
  薛宝钗生活在封建社会阶段,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尊男卑女,以男人为社会的主宰,女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三从四德”、“七出之罪”,都是束缚女性的枷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性要依附于男性的,甚至不被当人看。她们始终以男性为中心,没有自我。按照当时占封建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要求来说,人是不准有私欲的,而众多的“闺训”,“女诫”之类,对妇女思想的束缚,尤其厉害。宝钗虽偷看过“西厢”,“琵琶”等“杂书”,但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为母亲分忧代劳。这说明封建伦理教育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奴隶哲学已成为她的行为规范。
  薛宝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她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金陵一霸”薛家原是“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实际上就是一个支用国库营商的官僚大资本家,他们与贾家这样纯粹的贵族式的官僚世家不同,因此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薛宝钗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商业气质重。她对世事的洞明,对人情的练达,均缘于皇商家庭的熏染,使她失去了一个纯真少女的天性,而多了些市侩的意识,她对湘云开社作东的“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的劝说,以及那“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都说明了她受到的皇商市侩习气的熏染。这种商业氛围的熏陶,商业世家的家庭氛围无形中赋予了她计较利害的性格、善于把握现实利益的特点,这正是环境造就的结果。此外,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身为贵族官僚家庭的大家闺秀,加上父亲的宠爱,她幼年时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宝钗也受过正规的封建教育,遵循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读过的应该是一些颂扬封建道德规范的书以及如何成为贤妻良母的书。因此,薛宝钗身上具备封建社会女子应有的特点,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周遭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宝钗成长的影响。因从小博览群书,宝钗的才能学识更是数一数二。一个候选入宫的少女,她的行为当然是要适应于正统的标准,要得体、要规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的成长是受当时客观情况影响,总之造就宝钗的正是客观存在的大环境。
  薛宝钗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远的社会根源。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一朝成名,喜登青云之路。这是封建社会大多数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人生境遇,而科举考试乃是这些读书人得遂心愿的唯一一块敲门砖。就连那一个时代曾经猛烈抨击过科举政治黑幕丑性的蒲松龄,吴敬梓,也是在这条路上做过终生的拼搏。可见科举对当时人们的吸引力。然而,作为一个女子的薛宝钗,她当然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可以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但她那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心愿,正是一个渴望热衷功名的女子的内心写照,正因此,她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夫君贾宝玉身上,总是劝导宝玉留心仕途经济,那种夫荣妻贵的封建陈腐观念在她身上深刻地体现了出来。同时,她强调:“男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宝钗这些性格,这些世界观,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大气候。

  二、薛宝钗人物形象的意义

  (一)加深作品的悲剧性,揭露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大观园里的人物,最终都难逃悲剧的结局,黛玉的夭折,宝玉的离家出走,宝黛爱情的破灭,固然是悲剧;最终获得了宝二奶奶宝座的薛宝钗,也诚然是一个悲剧,她获得的并非真正的爱情,得到的并非宝玉的真爱。这是悲剧的一个层面。深层的悲剧意蕴在于: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礼教的虔诚信奉者,自觉的恪守者,可悲的殉道者,也是可怜的被扭曲者。如果说,宝玉与黛玉的悲剧意义在于抗争之后的失败,那么,宝钗的悲剧意义却在于她总是时时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处处压抑自己不要出格,脱轨,总是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去迎合封建礼教,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封建礼教价值标准的大家闺秀,甘愿被封建礼教吞噬而浑然不觉。还不止如此,在不知不觉中被吞噬的同时,还劝别的女子也要遵循封建礼法,奉行那一套行为准则,特别是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可见她的被扭曲之烈。这正是薛宝钗形象的意义所在:在不知不觉中被封建礼教所“吃”的同时,还要去“吃”别人,充当封建礼教的“帮凶”。薛宝钗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是双重的,使揭露更加有力。
  (二)作为宝黛爱情反封建意义的有力反衬
  封建地主阶级的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条件匹配。这么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无论在哪一方面上,都要比黛玉有条件得到宝玉的属意。然而,贾宝玉却舍钗而取黛,毅然抛弃封建的择偶标准,选择了各方面都比宝钗逊色的黛玉,原因仅仅是思想意趣上的投合。由此足见宝玉的选择,牺牲的代价多大,选择的勇气多大。如果说,宝钗只不过是一个一般的人,或者比黛玉逊色得多,那么,选择黛玉便是理所当然,轻而易举的事,也就无有所谓的代价、牺牲,其反封建的程度也便就轻得多。只有把宝钗的形象刻画的越丰满,越动人,才更能显现宝玉选择的努力以及与传统观念决裂的决心之强,反封建的力度就更大。因而,宝钗形象的意义还在于给宝黛爱情反封建力度的强大作了有力的反衬。
  (三)对现代人的启示和意义
  薛宝钗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换做现代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而且做什么事很灵活,比较活套,不死板、墨守成规,这恐怕是我们现代人要努力学习的;凡事处理的周到、全面,和身边不同的人处理好关系,对人平易近人,对人宽厚,不怒而自威。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生存,除了要提高和发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有时候与你的成败有直接关系。怎样和人相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分寸很重要,平和的对待周围人,要稳重、能够沉得住气,相信通过宝钗身上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这一点对我们现代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这实际上是领导才能的体现,对于现在的领导阶层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宝钗还有一点就是“识时务”,劝宝玉读书,正是从实际出发,为以后打算,我们现在的人有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的想法,总是想当然,以为社会就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不考虑实际环境,不从自身情况出发,总是好高骛远,结果到最后是一败涂地。相信宝钗带给我们的这些启示和意义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和体味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来说是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这也正是一个人物形象丰富性和成功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岳麓书社,2001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
  【3】周思源.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M】,中华书局,2006
  【4】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人民出版社,2007

性格特点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很多人认为宝钗虚伪,说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我们不能够一味指责薛宝钗虚伪,说她是个马屁精。宝钗博得老人开心,也是种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表现,宝钗留心观察,这点是必不可少的。宝钗富有帮助别人的热心,如湘云、邢岫烟、黛玉甚至香菱,就连极不怎么样的贾环,在分送礼品时,都不忘了他的一份。她的做法符合她平时的一贯处世态度,圆润,面面俱倒,不漏一处,也不厚此薄比,拉拢着人心。她能够在妒心极重,“狠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广得人缘,好评如潮,这也是很让人钦佩的。   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见到他的屋子“如雪洞一般”,竟勃然大怒,说“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在贾母看来,几个姊妹的房间差不到那里去,何必要沾了我们这些老婆子的习气。一般小姐的绣房,要布置的精致有活力,这样才以体现一个花季少女青春洋溢的生活。而宝钗素来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虽然举止行为都喜欢迎合他人的意思,但内心却自有主张,并不因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喜好,凤姐送来的东西她也退了回去,这说明她在自己的私人领地坚持自己个性和主张,即便这让贾母大感丢面子。这并不是能全部用封建思想荼毒来解释,在高举反封建大旗的时候,最起码的是要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宝钗有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权利,更有随自己的喜好布置自己房间的权利,因此在用宝钗房间装饰来做宝钗被封建思想荼毒的证据的时候,应该首先充分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选择,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放弃所持理论的重要原则,陷入到为证而证甚至双重标准的怪圈中去。
  宝钗的房间同她的内心是相互映照的,衬托出她冷眼看尘世的姿态,并且和她的词作“千丝万缕终不改,随他缘聚缘分”是相互呼应的,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随时从分、颇有人缘的薛宝钗会做出《螃蟹咏》这种愤世嫉俗的诗词来。她虽然可以容忍人世间种种的不合理,但并不表示她内心也认同,她有她的坚持和原则。
  当然,她自觉不自觉的维护逢迎核心人物的欢心,是要特别值得指出的,这也是她的人情世故的策略。她最常去的是王夫人的房间,不管长辈做错了,心有戚戚焉,她都要一番说辞,积极的消除长辈心中的顾虑。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 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一段是极其有争议的一段,很多人据此痛骂宝钗冷酷无情,不顾他人性命,只想花钱了事。但首先,金钏是因为感到丢脸自杀而死,其次,金钏的死跟宝钗没有任何关系。对于身为家奴的金钏一家,对这个造成这个悲剧的责任人贾宝玉和王夫人,没有任何能力去制裁甚至谴责,之后玉钏还在王夫人面前继续乖乖的作奴才。身为金钏的亲人都是这样的态度,那么有什么立场去指责一个毫不相关的宝钗呢。宝钗本就是一个性格很冷淡的人,这并不是针对金钏,而是对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对于她来说,能做的就是尽量化解其中的矛盾、真正的解决问题。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宝钗当时并不清楚金钏投井的真实原因,而王夫人告诉她金钏是因为弄坏了东西,自己生气把她撵走了,她一气之下投井而死。宝钗固然有为王夫人开托的嫌疑,但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金钏因为一点小事轻生,弃自己的父母不顾,这是宝钗这个封建道德信奉者无法理解的事情,在她的立场,这是极度不负责的行为,即便是西方的基督教中,自杀也是很严重的罪,而现代社会自杀这种行为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宝钗在得知王夫人版本的真相之后,评价她”糊涂”,其实是很客观的一种描述。但宝钗也没有因此嫌弃金钏这个可怜的女子,还向王夫人建议多给她父母银子,并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这是她对失去女儿的金钏家里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何况,封建道德要求:“子不言父过。”宝钗是不可能指责作为长辈的王夫人的。这是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能尽的最大努力了。在指责宝钗的同时,不妨想想,如果你处于她的位置是否能比她做得更得当呢?
  于其没用的掉眼泪,哀叹、感伤,不如让还活着的人真正的获得补偿;于其对死了的人投注感情,不如多关心一下活着的人。这是宝钗的一贯理念。在柳湘莲失踪问题上,宝钗也是同样的表现,因为她很清楚的知道,这是柳湘莲的个人选择,只有他自己才能解开这个心结,就算找到了,他的心结在那里,他也不会回来,如果他自己想通了,那么不用劝不用找也会自己回来。那么为什么不多关心一下那些劳累了数个月的伙计,他们也是人啊,他们指望着这一趟生意结算之后,领到自己养家糊口的钱,难道这些人不是人吗?难道这么多家庭都比不上一个柳湘莲吗?就因为柳湘莲失踪了,他们就活该被忽视、活该吃不上饭么。可见,据此说宝钗冷酷无情的人,本身就是带着偏见的。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此句意思是虽然宝钗性格冷淡,但是她的品德依然打动人心。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不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钏,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自私,但大观园的人哪有不自私的人,黛玉为了爱情自私,探春为了出身自私,迎春为了自保自私,惜春为了自洁自私,宝钗也并非圣贤,她为了周围人的看法自私。
  宝钗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最符合封建社会的形态,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她是真诚的真心的按照封建道德的规范去做。因此她在劝导黛玉的时候苦口婆心,是因为她真诚的认为这些道德都是最正确无比的。
  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在看待宝钗这个人物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先辩证的看待封建道德,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封建道德固然有落后、阻碍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它也有利国利民、积极向上的一面,它固然有压迫人民、禁锢思想一面,同时它也有稳定社会、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样正确的看待宝钗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

  •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简介
    答:薛宝钗简介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后来成为贾宝玉之妻。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螃蟹咏》,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
  • 《红楼梦》薛宝钗主要事件10个是什么?
    答:薛宝钗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是和林黛玉并列金钗之首的女子之一,由此可见原著作者曹雪芹对其的钟爱程度。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那些和薛宝钗有关的主要事件,重温经典名场面。01 宝钗入贾府 相比于黛玉进贾府的浓墨重彩的种种描述,关于宝钗入住贾府的情形,作者可谓是惜字如金...
  •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简介
    答:她年幼时和尚给了一句吉利话,“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叫刻在金器上。薛家便打造了一枚金锁刻上了和尚给的字,这八字与贾宝玉随身所载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像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据推测,林黛玉病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最终未与之白头偕老,贾宝玉...
  •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什么人物?
    答:毫无疑问,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文化人。这也是为何,我觉得她称贾宝玉为富贵闲人,是十分贴切的。那么贾宝玉为何被赋予了这个尊贵的称号呢?要解释这一点,首先得从这四个字的出处讲起。“富贵闲人”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在此回合中,探春建立了诗社。她的这个做法,引起了宝玉、黛玉、...
  • 薛宝钗的人物简介
    答: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要求,近乎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完人,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她克己复礼才德兼备,冰雪聪明善解人意;贞淑娴静品格端方;沉着冷静,遇事清醒;行为豁达,宽以待人;不轻视别人,而自身又永保尊严。她的美是一种雍容娴雅之美...
  • 红楼梦人物分析(300字)
    答: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
  • 红楼梦主要人物薛宝钗简介
    答:红楼梦薛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也就是贾宝玉姨母上的姐姐,最后在王夫人等人的撮合下,和宝玉成婚,但是因为没有共同话题和感情,贾宝玉出家之后,薛宝钗只能独守空房,成了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红楼梦》薛宝钗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而后世对她的评价也是并不相同的。 《红楼梦》薛宝钗剧照 薛宝钗其实也算得上一个富家...
  • 薛宝钗的别称是什么
    答:薛宝钗的相关知识 1、薛宝钗是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贾宝玉的表妹,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薛宝钗出身于豪门世家,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才情。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是贾府中备受瞩目的焦点。2、薛宝钗的性格深沉、稳重,行事端庄、稳重,待人接物平和...
  •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优点
    答:下面让我谈谈《红楼梦》中薛宝钗悲剧的真实所在。既然第五回明说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而且书中所有女子皆出于“薄命司”,那么薛宝钗理所当然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作者在行文中,对薛宝钗的着色相当多的。观其言行、举止和探其生活环境,宝钗的悲剧实际上是“女夫子”性格的悲剧: 所谓“女...
  •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答:4、作用和地位: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贾宝玉的表妹和挚友,也是贾府中的客人和知己。她以其聪明、才华和美貌,成为众人心目中的楷模和标杆,同时也在情感上承担了一定的角色。综合来看,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饱含人文关怀和生活哲理的人物形象,她的形象具有浓厚的历史风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