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越城已降,黄宗羲奉太夫人避居鹿亭中村(见《黄梨洲先生年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

(1)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6分)(2)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答出两点即可)(6分)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思接近即可)(3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材料的第一段中“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表明黄宗羲是反对清政府统治的,而从倒数第二段的“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表明他对清政府的认可与赞美,尤其是“圣主”两个字,表明了他对清政府的赞誉。(2)黄宗羲对清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需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客观上清军入关后,它的统治逐渐的稳固,原有的满汉民族矛盾以逐渐得以缓和,清政府为了稳定自身统治而实行一些汉族知识分子能接受的政策等等。主观上是黄宗羲面对上述社会现实对清政府的认可与接受。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今明伟)人。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

黄宗羲自云其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黄宗羲生长于书香小康之家。父亲黄尊素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1616),明熹宗时的御史,东林名士,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年仅十九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当时,崇祯即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纯等,其事轰动海内外。

在同社会恶势力的殊死斗争中,黄宗羲初步察觉到明朝封建统治的丑恶本质。因此他淡泊功名,孜孜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问。开始,他遵照父亲生前嘱咐,用三年时间,“自明十三朝实寻,上溯二十一史”,全部阅读完毕。之后,他便有计划地研读六经、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历算、音乐、数学等方面的书籍。他还拜浙东名儒刘宗周为师。刘宗周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对黄宗羲影响极大。黄宗羲学业上进很快,二十多岁时已誉满东南了。

甲午之变后,黄宗羲高扬民族气节,投身于武装抗清的斗争,并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抗清失败后,黄宗羲以清醒的头脑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康熙三年,五十四岁的黄宗羲在十年前撰写的《留书》的基础上,又完成了一部启蒙主义杰作《明夷待访录》。这本书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批判了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全书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黄宗羲一直隐居乡间,清廷诏征博学鸿儒,聘他预修《明史》,他三次坚辞不就,致力于探讨经国济世的实学,整理和研究祖国文化遗产。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哲学的本体观上,致力于阳明心学的总结、修正和改造,明确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气一元论”,这是他最可贵的贡献。作为一位哲学史家,黄宗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概括:“一本万殊”。这在他七十五岁时完成的学术巨著《明儒学案》中得到充分体现。这部著作对明朝三百年间各个学派的学术思想作了系统的、完整的介绍和评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术思想史的大作。黄宗羲八十四岁那年,《明文海》问世,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部著作,共四百八十二卷,参考明朝各家文集二千多种,费时二十六年。黄宗羲著作极为宏富,据统计,他一生的著作有六十余种,一千三百余卷,数千万字。黄宗羲努力著述同时,还在宁波、绍兴、海昌等地讲学、培养学生,是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清朝著名学者万斯同,万斯大,阎若璩等,都是他的学生。

黄宗羲一生长期坚持自然科学研究,撰写了二十余种科技类著作,在天算、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黄宗羲的天算研究主要集中在鲁王监国时期,最足见造诣的是他对元代郭守敬《授时历》所作的深入研究,著有《授时历故》、《春秋日食历》、《回回历假如》、《气运算法》等。黄宗羲在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甚早,创修了《四明山志》,顺治十七年撰成《匡庐游录》,康熙三年写成《今水经》。他倡导走出书斋进行实地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与顾炎武同开一代新学风。在黄宗羲的科技思想中,主张“推物理之自然”,从自然本身去寻找物理,反对祥异神化的瞽说,这些建筑在科学基础上的无神论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 为了正义事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留下英名光照史册的人有哪些?_百度知 ...
    答: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师蜂起,他随父夏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约在投军前夕,与钱秦篆结婚。清军陷松江后,其父投水殉难。夏完淳誓志报国,顺治三年春,与师陈子龙、岳父钱□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鲁王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太湖吴□的军事参谋。吴军不久溃败,完淳只身流离到湘鄂...
  • 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知识
    答: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将,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俘,不屈牺牲。副将史德威寻遍遗骸不得,遂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修墓并增建祠堂。恩师知遇 饱学成才 史可法的祖先史应元、父亲史从...
  • 奇零草序的注释译文
    答:[1]舞象:古代一种武舞。《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成童指十五岁以上。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2]先大夫:指死去的父亲。[3]登第:考中。作者二十三时中举人。[4]倡大义于江东:指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南明弘光王朝垮台后,清兵南下江南,钱肃乐...
  • 南明是如何灭亡的?
    答:李定国等明朝将领为迎回永历帝一再与缅方兵戎相见,清军又将入境进讨,使得缅甸政府不得不为本国的安全考虑。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缅王派使者到云南,提出以交出永历帝为条件请清军合攻李定国。吴三桂立刻答应了缅方的请求。咒水之难后,新缅王实际上把永历帝当作与清廷讨价还价的筹码。顺治...
  • “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出自
    答:此诗作于顺治二年 (1645)。1644年,南朝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大学士、督师史可法镇守扬州。清多尔衮致书史可法劝降,史可法不为所动,坚守孤城。清兵南下,史可法被清兵所败。顾炎武写此诗歌颂了史可法的抗清精神,也表达了自己抗清复明的愿望。诗中前三联描写了史可法出师镇守扬州的威武气势和史...
  • 我国历史上哪些人可以被称为无双国士
    答: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师蜂起,他随父夏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约在投军前夕,与钱秦篆结婚。清军陷松江后,其父投水殉难。夏完淳誓志报国,顺治三年春,与师陈子龙、岳父钱□重组义军,上书南明鲁王,鲁王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太湖吴□的军事参谋。吴军不久溃败,完淳只身流离到湘鄂...
  • 元朝进士有谁?
    答: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 下,张印立弃官回故里。康熙初年,朝相劝其至京出仕,印立以年老有病为由, 婉言谢绝。一生著述极多,曾总裁《康熙临朐县志》,世存《程朱理学析注》、 《宝瓶文集》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卒,时年91岁。 来仪 字爻先,临朐县五井来家庄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幼参 加...
  • 宁波历史名人
    答: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入浙,同钱肃乐等人在宁波府城隍庙聚众起义抗清,后又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官至兵部尚书。顺治十六年(1659)率义军与郑成功兵入长江,破京口(今镇江),沿江4府3州24县闻风归附。后郑成功兵败师溃,历尽艰险,返乡招集旧部,继续抗清。康熙三年(1664)闽战...
  • 有关于顾炎武的所有资料,故事,名著等.
    答:后仍名绛,字忠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占领南京后,才改名为炎武(一作炎午), 字宁人,而学者都尊称他为亭林先生;曾经自署圭年,又因为一度侨居南京钟山下, 所以有时自号蒋山佣。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613年7月15日), 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1682年2月15日)在山西曲沃因病去世,按过去的...
  • 李闯王做了几天皇帝
    答: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攻陷太原,随即分兵南下晋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