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外音乐欣赏对自身的修养有什么提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大学生音乐欣赏修养与自身的人格完善有何重要关系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即不单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21世纪的到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学的教育机制也逐渐打破传统,走向改革创新的道路。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意义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可以促使人健康向上。在大学中,适当地开设音乐课程,引入良好健康音乐,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因为音乐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培养高尚的人格,一些发达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十分重视,将音乐作为必修课程。美国《音乐教育全国教育大纲》“1990年的目标”规定:(1)所有学生都应接触到音乐课;(2)中学应要求至少修一个卡内基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科方能毕业;(3)大学应要求修一个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生方能入学。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同时也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乐”置于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进一步深化了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相对还比较落后,反映了我国现在国民的整体素质还未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大学音乐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教育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转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这在高校教育机制中体现得最明显。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保守教育机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在大学教育当中,教育意识还不够开放,普遍存在着过死、滞后的现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机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开放度,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对大学音乐课堂的忽视
在我国,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音乐课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堂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只开设了音乐选修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无意识地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学生群体中的抽样调查反映: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选修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太少,老师并不重视教学,通常以播放影碟敷衍课堂授课;从教师群体中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教师反馈的信息是学生本身不重视选修课,学校也不重视音乐教育,开设音乐课的阴碍和困难重重。大部份普通高校没有将音乐纳入必修教学计划,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上有质的突破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第二课堂的开设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据统计,在我国,80%以上的普通高校音乐只作为选修课,音乐教育程度浅,授课条件也十分有限,有许多高校至今为止都没有一台象样的钢琴,导致音乐课堂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从中学毕业会考到高考再到大学,音乐课潜规则被取消,人为地打消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我国文化教育质量的落后。
(三)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强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国,1986年和1998年都有人经常向我表示关心的问题是,西方音乐流行的层面和在古典的层面上都日益占支配地位,以至中国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不受重视乃至灭亡的危险。”每一种文化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学习并保留自已的传统音乐和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领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通俗乐、摇滚乐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对通俗乐的追随在大学生当中也是十分地狂热,而部份通俗乐的内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词的内容低俗偏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在涉世不深,身心发展处在半朦胧阶段的孩子身上,颓废、自由色彩浓厚的音乐,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多地接触低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
(一)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契机和教学天空。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第二课堂多创造课堂教学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纠正不良的喜好和错误的理解,打开音乐教学更广阔的前景和天空。
(三)改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立体地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导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伴奏、详细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题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南国农教授在《电子教育学》一书中,用实验研究法对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研究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的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的注意力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得多。可见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由此可知,在音乐课程的改进中,音乐教师要主动地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从而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加强音乐理论教学
理论是钥匙,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把握它的规律。学习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现在大学音乐授课中,普遍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授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音乐教师认为这样可能会挫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将这一内容能够生动,有趣地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这一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动拔动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无穷魅力。
(四)提倡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发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荀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凡*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因此,有“正声”效应的音乐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流行乐即是“邪音”。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外界的刺激较易干扰他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一些平静,广阔,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
由于现在普通高校对音乐教学的忽视,许多在职的音乐老师也因此而不重视自已的位置,从而松懈音乐教育。许多大学的音乐教师对音乐课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无非是让学生唱几首歌,学几个动作,或者让他们自已欣赏几部音乐作品,图个简单轻松。这样一来,音乐教学在学生心目中也变得无所谓,觉得学不学音乐知识并不重要。这将使音乐教育走上一个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活生生的范本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把握良好的教学心态:沉稳恬静的心灵,充分的爱心,宽阔的视野,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还有动听的嗓音。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已,学会创造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格情操。

音乐与人的关系,首先体现为“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作用最早。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母亲都会对她的孩子唱摇篮曲或者催眠曲,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事实上婴儿在未出娘胎的时候就能够对音乐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具有音乐天赋。除了音乐,婴儿出生以后只要睁开眼睛,还能够直接感受图形(颜色、线条等等)——即美术。而语言和文字毫无疑问都必须经过后天学习,要排在音乐和美术之后了。
第二个特点,是作用最直接。音乐对于人的作用不仅发生最早,而且作用也最直接。语言和文字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要经过理解、联想、转换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才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只有音乐是直接打动人心,不通过任何的中介,不需要任何的转译。古老的“禅”学有一句口号,叫做“直指人心”,我想,只有音乐也称得上这四个字。从这一特性来说,艺术门类似乎应该这样排队:音乐,美术,文学,其他综合艺术。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智能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从“练琴”说起。
1. 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大家都知道演奏乐器的过程必然是要集中注意力,因而能够得到注意力集中的锻炼。但是演奏乐器时注意力不但要集中,尤其要分配,再简单的乐曲,也有旋律、低音、织体等不同音乐成分,也有音高、节奏、音量、音色、演奏方法等不同因素的配合,更不用说复调性质的多声部乐曲了。只要比较完整地弹奏一首乐曲,就必然已经进行了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的心理素质训练。我们知道,能不能合理的、有效的分配注意力,无论从事学术、事业或管理、领导工作,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
2. 知觉与动作的配合与协调。演奏音乐不是机械的节奏、音高与力度的拼合。演奏音乐靠的是感觉,有音乐的听觉,有手指、手臂以至整个身体动作的感觉,还有内心的节奏感、位置感,以及更高层次的情感、意境等等,良好的音乐演奏是这些不同的知觉与动作的巧妙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与谐调。这不是单纯的“智力”,也不是单纯的“体力”或“灵敏”,在单纯的阅读或者计算中得不到这样的锻炼,在单纯的体育活动中也得不到这样的锻炼,除了音乐以外,大概只有舞蹈了——但是舞蹈首先离不开音乐,舞蹈的过程首先就是音乐的过程。
3. 空间、时间观念的拓展。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是度量音乐的基本尺度之一。再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像音乐那样重视时间上的精妙配合了。雕塑和建筑是现实空间的三维艺术,音乐是虚拟空间(声音的想象空间)的三维艺术:音的节奏运动是横座标,音的音高变化是纵座标,在现实的(非谱面)的音乐中,尤其是在乐器与人声的合奏、合唱中,音的“远近”所造成的效果则构成了第三维——深度的座标。经常置身于音乐中的人,也就是经常置身于精妙的音乐时间“流”和音乐三维空间的人,空间、时间观念很自然地得到加强。而空间、时间观念,在高深的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研究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4. 毅力与耐力的锻炼。大家都知道在练琴的过程中,为了一个技术细节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是很平常的事。为了将一首乐曲的速度由每分钟120拍提高到124拍,更不知道要花费几小时、几天的功夫。除了体操和芭蕾以外,我真想不出还有什么能使人们得到那么好的毅力和耐力的锻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在练习(播种)时需要毅力和耐力,演奏(收获)时更加需要毅力和耐力——这样的情形在写作和绘画中是不会有的。音乐给予人是更苛刻的磨练呢,还是更深沉的幸福呢?有谁说得清?但是毅力和耐力——如果把它们说成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我想是不过分的。
5. 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的锻炼。分辨和记忆可以说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细胞”——基础能力,在分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分析、思考。音乐的各个要素(音高、音强、音色、节奏、速度等等)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的无穷无尽的千姿百态,远远超过语言的描述能力,经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指挥家能够听出演奏中的瞬间失误,钢琴家能够感觉到指触间的细微差别,提琴家能够把握住音色上的准确控制,作曲家能够体察到和声里的点滴新意:音乐随时调动着人的反应、锤炼着人的分辨和记忆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就是音的分辨和记忆;音乐基础课程——听辨、模唱、听写等——更是对于分辨和记忆能力的直接训练。
6.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谐调与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把握地实现背谱演奏,至少要同时用到四种记忆,第一是音乐(声音)的记忆,听觉上的音乐“流”的运动;第二是乐谱(图像)的记忆,一幅幅具有内在联系的图形的转换;第三是手指动作(运动)的记忆,肌肉和关节的运动进入潜意识的记忆,使得在瞬间的“走神”中演奏仍然能够继续;第四是音乐结构(逻辑)的记忆,旋律的重复与变化,和声功能的规律化、程式化的序进,曲式的发展与再现,等等。这四种记忆,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音乐使得这两种思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最需要的思维方式,也是既往许多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和具有综合性巨大成就的人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在当今世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研究工作,是做具体工作还是领导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开阔的思路,丰富的想象,不循常规的见识和勇气,在必要的环节跳开逻辑思维的束缚,用创造性思维取代复制性思维。音乐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或学习方式能够替代。
上述第一个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也是自然而然产生作用的层次。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二个层次是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修养和一般文化、历史修养。音乐的这个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道。古代中国文人把“琴棋书画”作为基本修养,“琴”就是音乐,摆在第一位,可见位置之崇高。历史上西方知识分子普遍重视音乐学习,主要也是出于这个层次的认识。
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应该注意两点:
1. 音乐在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音乐对于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和升华,必须是、只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音乐对于人的一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是长期效益,终身效益,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过程。
2. 音乐对于人的作用,只能是按照音乐所特有的“直指人心”的特点,通过音乐听觉作用于人的心灵而实现。歌词不是音乐,作者简介不是音乐,背景图片和名人语录等等统统不是音乐,绝不能套用文学的欣赏方法,绝不能以这些学习音乐的辅助手段来取代音乐本身。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三个层次是更深入的、涉及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的这个方面的作用完全是由于音乐的本性: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音乐是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非理念性(音乐本身并不传递概念、定义、逻辑、结论之类可以使人“懂”的理念信息)、不确定性(无论欣赏或演奏,无论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永远不会象数学那样具有精确和惟一的秉性),以及“直指人心”(不经过任何的中介和转译)的特性,使得人们在欣赏、表演、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促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广阔、最自由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关于丰富人的情感。
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直立,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情感。只有人,才有人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人类独有的。工业革命时代有人提出“人是机器”,正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局限,背离了人的本性。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的情感对于一个完备的、健康的人的作用,对于一个正常的、持续发展的社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学者、官员和公众所认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永远不能被语言所复述,永远不能被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音乐对于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发展方面的独特的、独到的作用,主要还是根源于音乐“直指人心”的本性。因此古代哲人历来重视音乐对于人性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关于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
1. 音乐的合作性——音乐形式中有很多集体合作的项目,例如重唱、合唱、重奏、合奏,除了钢琴等少数乐器有真正意义上的“独奏”(一个人表演)而外,其他乐器的独奏经常需要有另外一件或多件乐器进行“伴奏”。我们只要和美术、文学稍加比较,就很容易理解音乐的合作性。人们参与合作性的音乐活动,不但在组织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在演奏、演唱音乐即融汇在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体与整体、个体与个体的协调、均衡的感觉,这是非常独特、非常珍贵的体验,对于人格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2. 音乐的交流性——音乐表演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即使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面对老师回课,要与老师交流,还要参加比赛,参加演出,直接的对象都是人,目标都是通过音乐与人交流。举个例子说,演奏时“临场发挥”好不好,实质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人与人协调、适应、交流能力的问题。音乐的这种交流性和美术、文学是很不一样的,对于人的素质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3. 音乐的社会性——音乐自产生以来,就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人的诞生、成长直到死亡,学习、婚嫁、战争、庆典,几乎所有的重要社会活动都伴随着音乐。因此,人们参加音乐活动,经常就会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参与一定的社会交往,从而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这就是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三个层次,应该说这是最重要的层次。如果说第一个层次的作用可以“自然而然”的获得,那第二、第三个层次能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则与我们对于音乐和音乐教育的认识,音乐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和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音乐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即审美教育.它包括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教育有赖于美的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
  通过对中外音乐名作的欣赏分析,充实学生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史论和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欣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因此,音乐听觉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普通的音乐审美活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来获得美的享受。我们打开音响或走进音乐厅的大门,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自己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对音乐的听觉快感和美的体验。倘若人人都刻意去追寻音乐所隐含的思想感情,作曲家当时创作的心态或是要聆听出旋律、节奏及音色,那么我想可能不会有人再去“听”音乐了。音乐艺术的重要传播方式是声音,声音只为听觉而存在,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品赏音乐、理解音乐。
  正如卡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但正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人的一种感性的体验活动,却需要人们长期的知识、观念、趣味等诸多因素的积累,与其说音乐欣赏是一个听的过程,还不如说是人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 中外音乐欣赏读书笔记3000字
    答:《中外音乐欣赏》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五院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篇: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篇都为两个部分,即不同时期的音乐概述和音乐欣赏。本书以辅导大学生欣赏古今中国...
  • 怎样看待音乐欣赏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答: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里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但是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中外歌舞剧赏析等科目的开设在学生中受到了欢迎和喜爱。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有人说,我国大学生的素质不但月发达国家比有差距,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比也有...
  • 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
    答:1、学习一门艺术,如绘画、舞蹈、书法、乐器类等,在练习中领会艺术的真谛,并与其它艺术学员和老师进行交流,艺术境界提升率较高。2、多阅读关于艺术的书籍,如名家点评的画作或音乐,了解艺术种类,熟悉名家的艺术情操与境界,假以时日能学以致用,慢慢提升自己的境界。3、多听音乐剧,多看画展,平时...
  • 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答:听音乐会、歌剧,相对前两者来说,听音乐会或者歌剧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方式,最好是在自己具备一定音乐修养和了解了一定相关知识后再选择这个方法。不过虽然花费相对较高,但是那种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是完全值得的。
  • 音乐鉴赏选修课学什么内容 课程基本介绍
    答:音乐鉴赏选修课的内容 1、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音乐鉴赏》在艺术学科中属于基础理论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主要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理论、鉴赏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来学习古今中外各种流派音乐以及各种乐器的文化,了解东西方音乐的差异,包括起源、艺术形式等。课堂教学多...
  • 音乐鉴赏是学什么的
    答:基本上就是听课,很少讲乐理。熟悉古今,中外各种流派音乐以及介绍各种乐器,讲东西方音乐差异,包括起源、艺术形式等。能提高音乐素养,有机会的可以上上这门课。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
  •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答:扩展资料 其二是在有实际体验的情况下,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其三是把学习音乐作为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自觉追求,将参加音乐活动作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方式。对于经过十余年学校音乐教育的高中生来说,自主音乐需要主要表现在:能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爱...
  • 如何提升美术艺术修养 提高鉴赏能力
    答: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
  • 提高音乐修养有什么好处?
    答:音乐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或学习方式能够替代。 上述第一个层次是最基础的层次,也是自然而然产生作用的层次。 音乐对于人的素质成长的作用的第二个层次是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修养和一般文化、历史修养。音乐的这个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道。古代中国文人把“琴棋书画”作为...
  • 求一篇 1000字 音乐作品欣赏(大学选修)的论文
    答:我们所收获的教益,潜在的内涵、高雅的欣赏能力已在我们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我今后的品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启迪智慧、培养兴趣、促进科学知识素质 大家都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学习音乐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然而音乐对我们的智力开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