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陕西宝鸡凤翔血铅污染最新进展,及其污染现状(土地面积、污染源、污染类别等等),和政府文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我国最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具体如下:
2015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6起,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均属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6起事件分别是:3月24日,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仓库失火次生环境污染事件;4月16日,安徽海容电源动力有限公司厂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环境污染事件;4月17日,合铜黄高速庐江段交通事故柴油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4月27日,沪渝高速顺安服务区交通事故盐酸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5月2日,铜陵县320国道九榔河大桥交通事故硫酸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5月8日,合武高速金寨段交通事故苯乙烯泄漏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2014年4月23日4时,湖北省汉江武汉段入境断面出现氨氮浓度超标情况。23日16时30分起,武汉市的白鹤嘴水厂、余氏墩水厂、国棉水厂因出厂水质氨氮超标,先后停止供水。
  2002年9月11日,贵州都匀坝固镇多杰村上游一个铅锌矿尾渣大坝崩塌,上千立方米矿渣从悬崖上直泻而下,注入山脚的范家河,沿岸被尾渣浸泡过的树木枯死,良田被矿渣掩埋,粉末状铅锌尾渣与河水混合成的黏稠泥浆经范家河径直排入清水江。事发后,下游二十多公里的清水江依然一片浑浊,人畜一时饮水困难。
  云南南盘江水污染事件
2002年10月,云南省南盘江柴石滩以上河段突发严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吨鱼类死亡,下游柴石滩水库3亿多立方米水体受污染。因南盘江沿岸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集中,是云南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之一,此次水污染事件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2003年
三门峡水库泄出“一库污水”
  2003年,因三门峡大坝上游一些企业的工业污水排放和黄河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质恶化为V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库污水”。三门峡市区虽紧邻黄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钱购买从附近山上运来的山泉水,“守着黄河买水吃”成为三门峡市一大奇观。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导致沱江江水变黄变臭,氨氮超标竟达50倍之多。污染发生后,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影响百万群众,当地纯净水被抢购一空,当地政府从宜宾、成都调集消防车送水,依然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用水。为缓解灾情,还从都江堰、三岔湖紧急调水稀释2000吨氨氮,但为时已晚。据专家当时测算,沱江被破坏的生态至少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
  河南濮阳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发生持续4个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区四十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濮阳市被迫启用备用地下水源。据调查,自1997年以来,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已连续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每年约有4至5个月受污染影响。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2004年12月下旬,由于一些造纸企业向四川乐山市青衣江偷偷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导致水面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并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碱味。青衣江本是乐山市近四十万市民的饮用水源,但水质严重污染后,周边的自来水公司因生产达标饮用水的难度加大而濒临停产,当地市民面临断水危机。
  
2005年
重庆綦江水污染事件
  从2005年1月3日起,因取水点被上游重庆华强化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所污染,导致水厂停止供水,重庆綦江古南街道桥河片区近3万居民断水两天,綦江齿轮厂也因此暂停生产。
  浙江嘉兴遭遇污染性缺水危机
  2005年3月中旬,浙江省嘉兴市街头出现了各类节水宣传品,要求居民们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马桶水箱里放砖头以节约冲水量。该市居民的用水价格也从每吨1.65元涨至1.9元。调查表明,尽管嘉兴河网密集,是闻名天下的“水乡”,但因上游的过境水污染,嘉兴达标的可用水十分缺乏。
  黄河水沦为“农业之害”
   2005年,黄河流域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出现减产甚至绝收,原因是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的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导致黄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黄河水沦为“农业之害”。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吉林省松原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先后停水多日。顺流而下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造成严重的国际负面影响。此次事件还暴露出信息不公开、危机处理能力不足等弊端,如哈尔滨曾出现谣言四起、抢购饮用水等恐慌场面。
  事后,国务院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对12名事故责任人作出党纪、政纪处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为此辞职。5年间,国家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计投入治污资金78.4亿元。
  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
  2005年12月15日,广东北江韶关段出现严重镉污染,高桥断面检测到镉浓度超标12倍多。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广东各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因韶关地处北江上游,此次污染直接威胁下游近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成千上万企业的正常用水,部分城市自来水供应停止。经调查,事故起因是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违法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
  
2006年
河北白洋淀死鱼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素有“华北明珠”美誉的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接连出现大面积死鱼。调查结果显示,死鱼事件的主因是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最终造成鱼类窒息。据统计,河北任丘市所属9.6万亩水域受到污染,水色发黑,有臭味,网箱中养殖鱼类全部死亡,淀中漂浮着大量死亡的野生鱼类,部分水草发黑枯死。
  吉林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忙牛河附近发生化工污染。经现场勘察,发现部分水质呈红色,并伴有少量泡沫,污染物为二甲基苯胺,并形成长约5公里的污染带。经调查,此次事故系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为排放化工废水所致。
  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经调查,造成此次污染的祸首是上游3家化工厂,因日常性排放工业污水,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四川泸州电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006年11月15日,四川泸州川南电厂工程施工单位在污水设施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开始燃油系统安装调试,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却水管道并排入长江。当天,该企业报告进入长江的柴油为0.38吨,经环保部门督查,次日再报进入长江的柴油实为16.945吨。这起事故导致泸州市城区停水,并进入重庆境内形成跨界污染。
  事后,国家环保总局认定这是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泸州川南发电有限公司被处2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处罚,公司相关责任人被分别处以扣减奖金、撤销职务等处罚。2007年5月15日前,四川环保局暂停审批沪州市除污染治理项目外所有新建项目。
  
2007年
太湖、巢湖、滇池爆发蓝藻危机
  从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原因是作为当地饮用水源的太湖出现了大面积蓝藻,这个年年侵扰太湖的“常客”,这一年来得更早、更凶。小小蓝藻一夜间打乱了数百万无锡市民的正常生活,超市内的纯净水被抢购一空,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价格猛涨。
  进入6月份,巢湖、滇池也出现蓝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现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积蓝藻,随着持续高温,巢湖东半湖也出现蓝藻,威胁当地饮水安全。云南昆明滇池也因连日天气闷热,蓝藻大量繁殖。在滇池海埂一线的岸边,湖水如绿油漆一般,并伴有阵阵腥臭。
  江苏沭阳水污染事件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沭阳县地面水厂发现,短时间内,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由于被污染的水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20万人口用水受到影响,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2008年
广州白水村“毒水”事件
  2008年3月2日,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41名村民在自家或在饭馆吃过饭后,不约而同出现了呕吐、胸闷、手指发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状,被陆续送往医院救治。据调查,此次污染的原因是白沙村里一私营小厂使用亚硝酸盐不当,污染了该厂擅自开挖的位于厂区内的水井,而该水井的抽水管和自来水管非法私自接驳,又导致自来水污染。
  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8年6月以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被测出水体中的砷浓度严重超出饮用水安全标准,直接危及两万人的饮水安全。从7月8日起,沿湖周边民众及企业全面停止从中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9月12日,云南省政府决定对阳宗海实施“三禁”,即禁止饮用、禁止游泳、禁止捕捞水生产品。并决定采取措施查处污染企业,启动综合治污措施,争取用3年左右使阳宗海水质恢复正常。
  因这起污染事件,云南省对26名政府工作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其中12人予以免职处分。为强化环境执法,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环境保护分局,这一机构设置在全国尚属首次。
  
2009年
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
  2009年2月20日,因自来水水源受到酚类化合物污染,江苏盐城市大面积断水近67小时,20万市民生活受到影响,占该市市区人口的五分之二。据调查,制造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评为当地标兵企业的盐城市标新化工厂,该厂为减少治污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了30吨化工废水,最终污染了水源地。事后,该厂两名负责人因“投放危险物质罪”分别被判处10年和6年有期徒刑,这也是我国首次以这一罪名对环境污染事件作出刑事处罚。
  山东沂南砷污染事件
  2009年4月,山东沂南县亿鑫化工有限公司在未获批相关手续的情况下,非法生产阿散酸,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废水存放在一处蓄意隐藏的污水池中。7月20日、23日深夜,趁当地降雨,该公司用水泵将含砷量超标2.7254万倍的废水排放到涑河中,造成水体严重污染。事后,三名涉案负责人被分别判刑,并被判共同赔偿国家3714万元的经济损失。
  陕西汉阴尾矿库塌陷事故
  2009年8月29日、30日,陕西汉阴县黄龙金矿尾矿库排洪涵洞尾部相继发生两处塌陷,约八千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险情导致尾矿库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并严重威胁与其通过涵洞相连的观音河水库水质,而后者是汉阴县城老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地。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
  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长沙湘和化工厂,次年4月,该厂未经审批建设了1条炼铟生产线,并长期排放工业废物,在周边形成了大面积的镉污染,进而导致植被大片枯死,部分村民因体内镉超标出现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两名村民因此死亡。2009年7月29日、30日,当地上千名村民因不堪污染之害,围堵镇政府、派出所。事后,与制造污染有关的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等受到刑事追究、停职等处理。
  多地爆发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接受检测的1016名儿童中,共查出851名儿童血铅超标,进而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随后,湖南武冈市被查出1354名儿童血铅超标,福建上杭县被查出121名儿童血铅超标。12月下旬,广东清远市数十名儿童也被集体查出铅中毒。经调查,这些铅中毒事件均与当地企业的污染排放有关,重金属污染问题由此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有色金属之乡”饮水告急
  2009年有调查报告披露,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于湘江流域,由此导致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多年以来,湖南的汞、镉、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国前列。湘江流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的农田无法耕种,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2010年
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严重污染,当地渔民的数百万公斤网箱养殖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187.71万元人民币。但紫金矿业却将这起污染事故隐瞒9天才进行公告,并因应急处置不力,导致7月16日再次发生污水渗透。9月21日,位于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还发生溃坝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发后,当地多名官员被停职检查或责令辞职,相关企业负责人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8日,福建省环保局对紫金矿业作出罚款956.313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决定,创下对污染企业的最高罚款纪录。
  大连新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连新港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级的油轮在卸油附加添加剂时,导致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并引起旁边5个同样为10万立方米的油罐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据测算,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
  松花江化工桶事件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的仓库被洪水冲毁,7138只物料桶被冲入温德河,随后进入松花江。桶装原料主要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带长5公里。为防止危机扩大,沿岸出动上万人拦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断,几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河南铬废料堆积成城市毒瘤
  2010年10月25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兴建了一批化工企业,并留下了六百多万吨废料铬渣,成堆存放在二十多个城市的周边,成为“城市毒瘤”。铬渣中含有致癌物铬酸钙和剧毒物六价铬,因这些铬渣堆大多没有防雨、防渗措施,经过几十年的雨水冲淋、渗透,已成为持久损害地下水和农田的污染扩散源。
  
2011年
血铅超标事件频发不止
  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铅超标事件,在2012年继续蔓延。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检测出228名儿童血铅超标;3月,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检测出172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53人。浙江湖州市德清新市的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被曝造成332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99人;5月,广东省紫金县的三威电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铅超标,其中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的59人;9月,上海康桥地区25名儿童被测出血铅超标。
  导致上述血铅超标的污染源,几乎全是蓄电池企业。环境保护部2011年3月对388家铅蓄电池企业进行督察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各种环境违法问题,为此对铅蓄电池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其中因德清血铅事件,对湖州市实施全面区域限批。
  
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与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里海水受污染,大约相当于渤海面积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质由原一类沦为四类,所波及地区的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河北、辽宁两地大批渔民和养殖户损失惨重。
  事故发生后,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全、推诿卸责、处置不力等等而饱受舆论批评,索赔工作进展艰难,直到次年才有所突破,其中,国家海洋局于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将支付总计16.83亿元的赔偿款,此数额创下了我国生态索赔的最高纪录。
  哈药总厂陷“污染门”
  2011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长期违规排污: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没有完全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色;大量废渣要么不分地点简单焚烧,要么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且这种“水陆空”立体式排污已非一日,周边居民曾多年投诉,但哈药总厂始终不愿投资解决问题。
  
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
  2011年6月5日上午,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居民发现自来水有异味,当地水厂取水时也发现水体飘出一股类似松香水、油漆的气味。经检测,被污染的水体中出现了10种左右挥发性的苯烯类有机物质,污染源则来自青山湖附近的一个工业园区。因这起污染事件,当地部分地区停止供水。
  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
  2011年8月,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将5222.38吨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珠江源头南盘江附近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并对周围农村及山区留下长期的生态风险。
  苹果公司中国代工厂被指污染环境
  2011年9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36家环保组织发布题为《苹果的另一面》的调查报告,披露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的27家疑似供应商存在严重环境问题。随后,环保组织与苹果公司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净化产业链的谈判。该年10月,苹果中国江苏代工厂因污染环境被勒令停产整顿。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国际大品牌环保责任的讨论。
  甘肃徽县血镉超标事件
  2011年10月23日,地处甘肃徽县的宝徽集团锌冶公司一名职工体检时查出体内血镉异常。随后对该公司869名职工的体检结果显示,共有266人血镉超标,71人住院治疗。经调查,该公司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员工血铬异常的主要原因,相关责任人为此受到处理。
  
江西铜业排污祸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铜业在江西德兴市下属的多家矿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乐安河,祸及下游乐平市9个乡镇四十多万群众。乐平市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上游有色矿山企业每年向乐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万吨“三废”污水,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污染物达二十余种。由此造成9269亩耕地荒芜绝收,1万余亩耕地严重减产,沿河9个渔村因河鱼锐减失去经济来源,当地民众重金属中毒病症和奇异怪病时有发生。而相关企业根据协议作出的赔偿金额,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2012年
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水中的镉含量约20吨,污染团顺江而下,污染河段长达约三百公里,并于1月26日进入下游的柳州,引发举国关注的“柳州保卫战”。这起污染事件对龙江河沿岸众多渔民和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月2日,龙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万尾鱼苗、4万公斤成鱼死亡,而柳州市则一度出现市民抢购矿泉水情况。事发后,肇事企业的10名责任人因涉嫌污染环境罪被逮捕。
  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开始,江苏镇江市自来水出现异味,镇江自来水公司最初的解释是“加大了自来水中氯气的投放量”,但其后两天,镇江发生了抢购饮用水风波。2月7日,镇江市政府承认: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异味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曾停靠镇江的韩国籍“格洛里亚”号货轮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镇江市自来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诉该货轮。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前不久,记者从青海省出发,途经甘肃、宁夏,到达内蒙古,行程3000多公里,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者看到在这条总排干的沿线分布着许多造纸、焦化等企业,这些高污染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一旦环保设施停运或本身就无处理设施,大量污染物就会直排入黄河,影响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黄河包头段遭遇空前严重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上报国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这次黄河挥发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乌梁素海总排干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祸首”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由于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在甘肃白银市采访时,当地环保部门的干部引导记者查看了横穿城区直入黄河的东大沟,这条天然排洪沟现在成了排污沟。人还未下车,沟里的污水散发出的恶臭扑面刺鼻,河道里的红色酸性废水缓缓流淌着,旁边的支岔小沟还不时注入小股绿色的水流,河沟滩上的土壤被污水侵蚀,呈现出了金属铜色。白银市环保局的干部介绍说,东大沟的沿线有八九家污染企业,包括生活污水在内,每天有近5万立方米废水排入黄河,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这家运转了40多年的铜冶炼老企业,设备严重老化,虽经国家、甘肃省有关部门多次限期治理,至今没有效果,现在每天还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废水直排黄河,废水中铜、铅、锌、砷等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几十倍到上千倍。“白银区原来最主要的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位于东大沟下游,距离入黄口仅有200多米,现在这里的水因为净化后水质难以达标,已经停止向城市供水。”环保干部忧郁地说。

“消亡”现状: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呈现加重趋势乌梁素海湖已经濒临消亡

在沿途调查中记者发现,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同时,沿黄一些城市沿河乱堆、乱倒生活垃圾,加剧了黄河河段的污染。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严重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导致河道中的水生物濒临灭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的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据甘肃省环保局统计,黄河甘肃段年排放废水2.3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1.41亿吨,占到废水排放总量的59.5%。黄河流经甘肃四座城市,目前仅有兰州市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有15.8万吨。而且兰州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处理费也只能维持一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记者发现,这一问题许多沿黄城市都普遍存在。

污染加重的黄河,不仅影响了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更为严峻的是直接危及了生态环境和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现在每年有5亿立方米的废水注入湖区,其中排入黄河有0.5亿立方米。记者在乌梁素海看到,水体已呈现酱黑色。由于工业废水,特别是农药、化肥含量很高的农业退水注入湖区,使水域的富营养化加剧,水草、芦苇疯长,湖区明水面萎缩,湖底抬升加快。

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局长杨介中介绍说:“乌梁素海水质目前基本处于劣五类,昔日的渔场现在已有19种鱼类灭绝。2002年,找到的一条最大的鱼还不足3两重。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治理,不仅危及黄河,而且这块重要的湿地也会在20到40年间消亡。”

“毒水”水质: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水后被烧死村民饮水后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达到近2亿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特别是进入西宁市后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在五类或劣五类。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正在田头浇地的东庄村村民王成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在甘肃省靖远县靡滩乡,村民们长期饮用的是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村民们说,锅里经常有白色的沉淀物,饮过水后常拉肚子,洗过脸后皮肤龟裂起皮。“这个水咸得人吃不成,沏出来的茶咸得喝不成。河流里漂着黑乎乎的东西,看着像有油。”村民陶国才说。

记者在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采访时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这家水厂还曾两次被迫停止处理。水厂副厂长张玉和说:“枯水期最严重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处理污水,即使目前处理过的水,口感还是比较差,有时还有些怪味。现在大约有7万多人在饮用这样的水,今后水厂的供水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黄委会宁蒙水文水资源管理局局长钞增平说,黄河污染问题也到了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作者:肖敏马维坤侯德强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谢玲

  事件经过

  8月7日下午2点,家住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村7组的杜婆婆坐在门口扎布鞋,她突然发现,马路对门的马道口学校竟然车水马龙起来,孩子、家长、穿白大褂的……人越来越多,早已放假的学校突然间变得极为热闹。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西安市中心医院8名医护人员在这里对14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进行血样采集,重点检测其中的铅含量。根据此前该村和邻村———孙家南头村的村民们自发到宝鸡市各大医院所作检测,两村数百名婴幼儿及儿童绝大多数被检测出体内铅超标,其中部分超标严重,已达到中毒标准。两村民居南北环抱着的一家年产铅锌20万吨的冶炼企业———东岭集团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被疑与此有关。 铅中毒 来自村民偶然的发现
  最先查出铅含量异常的是马道口村9组6岁女童苗凡。今年3月,由于苗凡老喊肚子疼,并有表现烦躁等现象,被家长带往凤翔县医院检查,结果竟是“铅中毒性胃炎”。
  此事并未引起村民重视,直到7月6日孙家南头村1组村民薛亚妮带着8岁的儿子孙锦涛和其堂弟6岁的孙锦洋,去了一趟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我儿子又矮又瘦,个头像个4岁的孩子,还不到50斤重。我是想给他查查缺啥。”薛亚妮说,儿子的堂弟则是头发不正常,有一块一块的小斑,所以也跟着去查了。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令医生吃惊:兄弟俩血铅含量分别达到了每升239微克和242微克,大大超出了0-100微克的正常值。
  医生告诉薛亚妮,血铅含量在每升100微克以下,相对安全;在100—199微克之间,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在200—499微克之间,可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
  村民围堵冶炼公司大门
  听医生这么一说,薛亚妮顿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家附近就是东岭集团的铅锌冶炼公司,2006年来受其影响,水、空气都有一些变味,孩子的血铅含量异常,估计与企业有关系。检查结果迅速在两个村子传开。有村民带着家里的孩子到宝鸡市妇幼保健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人民医院等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令村民大吃一惊:几乎所有儿童的铅含量均超过了标准。8月3日至4日,情绪异常激动的村民围堵了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大门,致使该公司不能正常生产,双方发生冲突。事发后,凤翔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统计“血铅超标”的儿童人数,环保部门也介入调查。 村民:至少300个孩子血铅超标
  根据村民们不完全统计,孙家南头村和马道口村0-14岁婴幼儿及儿童血铅异常人数均超过160人,两村加起来,至少300儿童血铅超标。从8月7日开始,根据陕西省卫生厅的指派,西安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共需要采集864名孩子的血样。8月7日当天采集了血样300份。由于需要进行检测的孩子太多,陕西省内一时难以筹集到足够的检测试剂,西安市中心医院正紧急从北京调运,预计下一次采集工作将在下周二前后进行,下周内完成864名孩子的全部血样采集工作。血样全部采集完毕后三到四天内,检测结果将统一公布。
  政府承诺免费治疗
  血铅异常事件发生后,凤翔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血铅超标事件处置工作。会议提出五条处置原则:1。依靠权威机构省市疾控中心核查确认;2。政府出资免费全面核查相关儿童血铅超标问题;3。公开公正,第一时间公布检查结果;4。以人为本,一经确认有血铅超标情况的儿童,全部免费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早日治愈,不留后遗症;5。着眼长远,制定规划,做好相关搬迁工作。
  实际上,早在去年,两个村的部分村民就知道了铅锌冶炼可能带来的危害。马道口学校对门的杜婆婆是其中一个。在她的要求下,14岁的孙子马帆去年秋天被送到了宁夏银川儿子打工处读书,此次就没有检测出血铅异常。家在冶炼公司大门口的王红也把12岁的孩子王佳鑫送去了扶风县法门寺一家私立小学晨光小学住读,远离污染。王红估计,今年秋天被转学到外地的孩子会更多。
  冶炼公司工人血铅超标更恐怖
  马道口村7组23岁青年马云刚在当地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他在冶炼公司上班,血铅含量在1000(微克/升)以上。马云刚50岁的父亲马召才昨日向记者证实:儿子今年5月被查出血铅含量1100多(微克/升),经公司内进行输液排铅,有所下降。他同时证实,儿子已经在上个月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目前还没批下来”。在冶炼公司上班的另一些职工也证实,自己的血铅含量都超过了正常值,在400(微克/升)以上,600、700、800的也不少。职工们说,外面的居民血铅也超标,是因为安全距离不够。
  缓慢的搬迁或是超标主因
  据陕西当地媒体披露,根据东岭冶炼公司入驻长青工业园区的协议,共有581户居住在公司周围的村民需要搬迁。但在冶炼公司已经进驻的两年内,长青工业园区实际只搬迁了156户,还有425户没有搬迁。
  长青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蒲仪明表示,今后园区将每年筹集2000万元资金,每年搬迁100户左右。凤翔县血铅超标事件领导组房屋搬迁小组人士表示:将在本月底前完成首批搬迁户准备工作。
  陕西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局目前组成了环保检测组,已经深入冶炼企业和附近村组,设立了12个点位,对大气、土壤、水源、企业排污口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在数日后得出。
  环保监测点增至12个
  宝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已于6日进驻东岭冶炼公司,当日提取了公司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样本。昨日又增加监测点,包括公路沿线,现在监测点已增至12个。根据12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环保部门将依法确定污染源,做到“让群众放心、让企业明白”。
  编辑本段
  血铅中毒

  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国际血铅诊断标准: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如果过高,就提示发生了铅中毒,它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铅从哪里来:1.废气:2、土壤和尘埃中,3、废水、4、日用品及装饰材料中
  编辑本段
  陕西凤翔血铅事件11人被处分

  凤翔县委县政府被责令做出深刻检查
  近日,陕西宝鸡市针对今年8月发生在凤翔县长青镇的“615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的责任追究有了结果,凤翔县委、县政府、长青工业园管委会、宝鸡和凤翔环保部门等单位和部门的11名领导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
  今年8月,凤翔县长青镇发生615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宝鸡市委、市政府派出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问责调查。调查认为,凤翔县委、县政府和长青工业园管委会未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按期组织对东岭冶炼公司卫生防护范围内的村民实施搬迁。市环保局、凤翔县环保局未认真履行职责,对重点污染企业东岭冶炼公司及周边环保问题监管不到位。东岭冶炼公司在卫生防护范围内村民未搬迁的情况下从事铅锌冶炼,是引发长青地区部分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污染源。
  这一事件,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危害,并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根据有关规定,经宝鸡市纪委、市监察局研究并报宝鸡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另外,东岭冶炼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已被免职。宝鸡市委、市政府责成凤翔县委、县政府做出深刻检查,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长青地区维护稳定和村民搬迁等后续工作。责成环保部门对东岭冶炼公司铅锌冶炼中违规排放造成污染的问题,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日前,宝鸡市纪委通过当地媒体发布了“凤翔血铅事件”11名领导干部受处分的消息,但未涉及具体人员名单。有关人员表示,因为程序的问题,具体人员名单公布还需时间。
  编辑本段
  社会评论

  陕西凤翔县“血铅事件”,已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儿童中、重度铅中毒。宝鸡市环保部门15日晚公布,一方面认定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这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一方面认定东岭冶炼公司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这一逻辑的错位,显示了“血铅事件”貌似水落石出,实乃疑云重重。
  “排污达标、血铅超标”之怪象,令人不解。东岭冶炼公司年铅排放总量为1.11吨,公司负责人承认“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了工业排放标准,但与人居指标仍有差距”。监测结果显示,企业周边土壤中铅的平均值呈现上升趋势,但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的核心目的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那么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何不设定人居指标,反而遵循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工业标准”?工业标准与人居指标差距到底有多大?有关部门含糊其辞,到底想掩盖什么?
  “血铅事件”发生后,凤翔县政府已拿出100万元,用于铅超标儿童的检测和治疗。然而,“涉铅”村民的损失恐怕远不止于此,除了对铅中毒是否有后遗症的担心,铅污染让他们承担了精神的创伤、个人的花费、生活成本的提高等等,这些损失该不该由政府承担?因污染造成的“血铅事件”,为何污染企业至今逍遥法外?
  作为事发地唯一的铅锌冶炼企业,东岭冶炼公司对周边儿童铅中毒难辞其咎,然而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非今日才知晓。企业2006年投产之初,便与当地政府约定,对环评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实施搬迁,这正是考虑到企业难免存在的污染,确保居民健康的必要措施。搬迁计划一直拖延到数百名儿童付出了健康代价方才紧急启动,而且搬迁完成尚需要两年时间。凤翔儿童已付出和将付出的健康代价,责任谁来承担?
  看来,“血铅事件”的真相还远没有大白于天下。
  编辑本段
  新华视点:“排污达标”为何“血铅超标”

  新华视点:“排污达标”为何“血铅超标”
  —— 凤翔儿童铅中毒事件追踪
  根据8月15日晚公布的环境监测结果,陕西凤翔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东岭冶炼公司。 令人费解的是,环保部门同时认定,东岭冶炼公司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这种“达标”造成的污染,让局外人如陷迷雾,当地村民更是不明其中究竟。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工业标准"定得再好,把人身体搞坏了,还有啥意义?”
  凤翔县长青镇近日发生“血铅事件”,至少已发现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儿童属中、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接受排铅治疗。
  宝鸡市环境监测站站长韩勤有在15日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环境监测组认为,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这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但也不排除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环境监测组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包括:东岭冶炼公司是事发地唯一的铅锌冶炼企业;企业自检记录表明2008年7月到2009年7月有三次废水、废气铅排放超标记录;企业年铅排放总量为1.11吨。然而,这些并非造成污染的必然因素。
  让人不解的是,环境监测组对东岭冶炼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周边土壤铅含量也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长青镇孙家南头村村民王继会的孙子晁昊,血铅检测结果是每升248微克,属轻度铅中毒,她气愤地说:“企业排污达标了,咋还让人铅中毒了?这个调查结果我不信。”
  东岭集团党委副书记赵卫平承认,“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了工业排放标准,但与人居指标仍有差距”。韩勤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达标排放”也可能造成人体的危害,但危害程度并非环境监测部门研究的范畴。
  关于铅污染对人体伤害的判定,宝鸡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科长路建超解释,企业铅污染排放达到标准后,对周围居民的危害程度,目前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记者采访的环保部有关专家表示,企业排污达到国家工业排放标准,并不等于“零排放”。达标排放,只是说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长青镇罗钵寺村村民蒲辉说:“环境保护就是为了保护人,"工业标准"定得再好,把人身体搞坏了,还有啥意义?”
  搬迁计划一拖5年,上项目与抓环保孰轻孰重?
  村民杨亚古的家和东岭集团冶炼公司仅一墙之隔,厂里排出的烟气给他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记者在他家的院子里看到,白色的结晶颗粒飘落在房顶、走廊,门前农作物的枝叶上长满了白斑。
  铅排放企业周边1000米内,是东岭冶炼公司2004年3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卫生防护距离。当年6月,东岭公司与凤翔县、长青镇签订协议,计划在3年内对卫生防护距离内425户居民实施搬迁。
  令人不解的是,5年过去了,居民至今未能搬迁。长青镇镇长蒲仪明解释说:一是因为长青工业园区规划调整;二是因为群众故土难离。
  对此,孙家南头村、马道口村一些村民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明明知道污染企业有卫生防护距离,说是3年内搬迁却没动,环境影响报告书岂不成了摆设?说群众是故土难离,为何出了事就能启动搬迁?
  孙家南头村村民孙亚刚家的住房,离东岭冶炼公司只有100多米,他说,企业生产几年了,没有公布过污染情况。如果政府能早一点实施搬迁,企业多一点配合,会是今天这样子吗?
  据了解,地处关中西部的大县凤翔,曾是典型的财政穷县。近年来,县里依靠大力招商引资,完成工业化的转型,去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大关。而东岭冶炼公司就是县里的支柱企业。假如不是马道口村苗凡小朋友今年上半年偶然查出铅中毒,或许当地村民仍在“铅污染”的阴影中浑然不觉。
  对此,环保部有关专家认为,当初将这类企业定在村民密集区建设,就有安全风险。国际经验表明,铅排放企业除了对职工进行定期检测治疗外,还应对可能影响的人群定期进行血铅检测及排铅治疗,而当地村民及时搬迁显然可以将这种污染风险降低。此外,就铅污染成因而言,污染物主要在1米以下的空气中及地表表面,有累积效应,儿童属于易感人群。由于当地地形及局地气候的原因,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弥补村民损失,怎能“一搬了事”?
  16日晚,环保部门给东岭公司下达了停产通知书。17日,东岭冶炼公司宣布全面停产,包括不在铅锌冶炼范围内的焦化车间。由当地群众组成的监督东岭停产小组深入厂区进行督促。宝鸡市市长戴征社在长青镇听取“涉铅”村民代表意见时表示,在长青工业园区环保技术和标准得不到保证,民众的健康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政府不会允许东岭冶炼公司重新开工。
  据记者了解,凤翔县政府现已拿出100万元,用于铅超标儿童的检测和治疗,承诺由县财政承担儿童住院排铅治疗费用,同时为在家非药物排铅的儿童配送排铅食品。一些村民认为,他们的损失还不止于此。
  长青镇孙家南头村村民文乖彦说:“我家养了4头奶牛,以前牛奶卖给附近的群众。现在大家觉得铅污染严重,都不要我的牛奶了,只能倒掉,这些损失怎么办?”
  东岭冶炼公司周边马道口村、罗钵寺村一些村民认为,公司没有来的时候,他们平安无事,现在污染成这个样子,牛奶、菜、鸡蛋都卖不动了。
  东岭冶炼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卫平表示,企业下一步将配合政府尽快医治好血铅超标儿童,尽力办好卫生防护距离内的群众搬迁。对东岭公司的处理,国家法律和政策有明确的界定和规定,除此之外,企业也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道德责任。当地村民希望:"企业的承诺不仅是一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