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的应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蒸汽机的作用

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
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汽缸和底座是静止部分。
在蒸汽锅炉中,通过燃烧过程水沸腾为蒸汽。通过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阀门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
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个过程在蒸汽机运动时不断重复。
一般的蒸汽机有三个汽缸组成一个组。蒸汽机直接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船轴的旋转运动。新造的蒸汽机中还包含了一个小的涡轮机,从汽缸中出来的蒸汽还可以利用它的余热在推动这个涡轮机来提高整个驱动装置的效率。这个涡轮机也与船的螺旋浆轴相连。

扩展资料
意义:
蒸汽机的出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向蒸汽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蒸汽机功率大、效率高、重量轻、尺寸小等。
尽管人们对蒸汽机作过许多改进,不断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和改善它的性能,但是随着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蒸汽机因存在不可克服的弱点而逐渐衰落。
现代蒸汽机的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利用所有的燃料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不像内燃机那样,它对其燃料不挑剔。此外没有蒸汽机的话原子能无法被使用。原子反应堆即不直接产生机械能,又不直接产生电能,原子反应堆实际上只是加热水,这个水被沸腾后的蒸汽通过蒸汽机来转化为有用的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汽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汽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全球通史》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

瓦特从开始改良蒸汽机到最后研制成复动式蒸汽机,前后花了30多年,仅在解决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漏气问题上,瓦特就反复试验了很长时间。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蒸汽机的发明对世界来说是多么重要,人们好像一直在等待瓦特的成功。不仅仅是瓦特的合作伙伴马修·博尔顿,全世界都在等待蒸汽机带来的奇迹。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的英国,“珍妮纺纱机”、“骡机”的出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和质量,为英国全球贸易和扩张提供了一次加速,这也使英国与其他强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拉大。蒸汽机出现后,英国已经把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

1712年,苏格兰铁匠纽克曼发明了空气蒸汽机。瓦特是在几十年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做修理工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纽克曼蒸汽机模型,从此,他便开始研究如何让这台笨拙的机器变成“永动机”。

蒸汽机究竟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它在当时的工业革命中起到哪些关键作用?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豫教授。

杨教授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发明,它是改良。18世纪60年代瓦特在纽克曼蒸汽泵的基础上改良成功。这种纽克曼蒸汽泵又称‘火机’,它发动起来浑身冒火,主要在矿山上使用,是抽水用的,所以又叫‘矿工之友’。它和泵连在一块,所以体积很大。”

由于这台机器的局限,几十年来,它一直只用来抽水用,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英国的煤田有个特点,都在海平面以下,矿山积水非常严重。矿山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先把水抽干,才能够把煤挖掘出来。所以纽克曼的蒸汽机主要用于矿山,当然还有一个用处就是用在盐田,也是抽水用。这个蒸汽机的最大缺点就是热效率太低,要用大量的燃料。用在煤矿没问题,煤矿有煤,即便效率低也没关系。瓦特想改良这个蒸汽机,主要是想怎么用作一种动力。60年代他改良成功了,这次改良成功的还是单动式的,就是来回运动的蒸汽机,还是不能给机器提供动力,因为机器动力需要圆周运动。他把单动式变成联动式花了20年时间。他用分离汽缸的方式,再加上一个冷凝器,就提高了它的热效率。这个改良后的单动式蒸汽机就可以离开煤矿了,用在其他地方。联动式蒸汽机的出现,就可以替代人的动力、水动力,可以驱动机器了。所以这个发明在整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杨教授说。

英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但是煤矿、铁矿大都在丘陵和山区,一些工业城市往往根据矿山分布而发展。随着工业化规模扩大,摆在英国人面前的一大问题就是交通,如何解决原料地之间的交通问题很关键。杨教授说:“过去,英国交通主要是靠人力、畜力、水力,水力比人力、畜力先进一些,但水力有一个问题,它必须有落差,有落差才能带动水轮,水轮才能带动机器。水力一般用在粮食加工,而且主要在山区,到了平原就不行了。在平原,如果筑坝来制造落差,又会影响交通,因为英国的水运很重要,这就影响了英国的工业分布。英国的工业发源于丘陵和山地地区,靠近煤田,于是跟市场之间的距离很远。英国随着新工业中心形成后,怎么解决与市场之间以及同其他原料地之间的距离的交通问题?一些工厂就会考虑它要重新布局。如果没有这样的蒸汽机提供动力,它就不能离开山区”。这样,蒸汽机就带动了英国交通革命,“交通革命主要有三个方面,运河、公路、铁路。在18世纪90年代修成了英国大连接运河,所谓大连接运河,就是把西海岸和东海岸连通了。大连接运河的修成意味着英国将所有的运河都连到一起,运输比以前方便多了。运河的连通,反过来对铁等原料又有新要求,比如涵管、大坝,都需要铁,另外还有公路。英国的公路国家不管,每段公路都由地方管,但是地方又没有钱修路,所以公路状况很糟。在运河热的同时,也出现了修公路的热潮,主要是一些贵族在修路。公路修好了,运河连接好了,整个英国交通就四通八达了”。

虽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带动了第一波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棉纱质量,但当时英国生产的棉纱和中国、印度的棉纱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但是,当蒸汽机与纺织机结合在一起,就完全不一样了。“蒸汽机的动力解决了纺纱中的质量问题。”杨教授说,“ 当时英国纺纱的主要原料是亚麻和棉花,用手工纺织,纺出来的棉纱粗细不均匀,拧得不紧,因为纺的时候全部靠手感。这样织出来的棉布比中国和印度的差远了。中国和印度有长期纺织的基础,加工水平远比英国高。所以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受到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印度和中国,英国要稳稳占住市场,非解决纺织质量这个问题不可。另外从技术上讲,手纺的纱由于质量差,尾线一定要用亚麻线,进线要用棉线,所以纺出来就像混纺的一样,一下水就会皱起来,这是一个缺点,还一个缺点就是不易染色,亚麻和棉花混在一起,一染的话就花了。中国的棉布在英国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印染布’,可以染上均匀的颜色。”

杨教授还介绍说,以前英国最擅长制造的是呢绒布,因为英国盛产羊毛,但是18世纪开始,他们的市场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殖民地,所以呢绒就没有市场了。蒸汽机用于纺织业,使英国经济如虎添翼。

棉纺织业技术进步,使生产率大大提高,产品价格也大大下降,1786年,英国棉纱每磅是38先令,1800年下降到9.5先令,1830年又降到3先令,这对欧洲大陆的棉纺织业的冲击是致命的,中国和印度出口到英国的棉纺织品从此也就失去了竞争力。英国不用再发愁如何把呢绒布倾销到热带、亚热带殖民地地区了,因为棉纱可以卖到世界各地。

另外,杨教授还提到:“蒸汽机为棉纺织厂提供了动力,这样棉纺织厂就可以搬到平原,它摆脱了对水动力的依赖。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

“英国的冶铁业一向不发达,英国有丰富的煤矿,但都属于深层煤矿,需要蒸汽机抽水。另外,英国铁矿储量大,但是他的铁矿石含磷、硫等杂质太多,所以要把生铁变成熟铁就不行。当时英国生产机器的生铁大都从瑞典、俄国进口,他们要用大量原料把生铁换回来。英国靠蒸汽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冶铁过程中,鼓风机由蒸汽机带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两个重要发明,一个叫‘搅炼法’,一个叫‘碾压法’,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蒸汽机,可以去除杂质,这样炼出来的铁就可以做机器部件了。从此,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对瑞典、俄国生铁的依赖,这一点对英国的贸易来说很重要。”杨教授说,“冶铁业的发达,反过来对蒸汽机的要求就大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互相拉动。还有纺织机,使用蒸汽机作动力后,最开始1个头,后来8个头、64个头、108个头,机器越做越大,这样又推动铁的生产。英国工业革命是从纺织机开始的,但到了19世纪前10年开始,他的重心就转到冶铁上了,冶铁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部门。还有运河中的涵管,以前涵管都是用砖砌出来的,后来就必须用铁制涵管。工厂的机器越来越大,厂房就要变大,很多东西都要用铁,这样才会结实。这样,英国的工业部门内部就产生了相互需求。这个需求对生产的发展和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动力。我们看这个过程不要看结果,好像蒸汽机提供了动力,不是这样,它是把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给改变了。”

1800年左右,英国的煤和铁的产量比世界上其他地区产量的总和还要多,19世纪中叶之后,产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2/3,当时英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钢铁出口国。1826年,英国已经拥有1500台蒸汽机,到19世纪中后期,蒸汽机在英国已经完全代替了水力。杨教授说:“到19世纪20年代以前,英国蒸汽机的生产还是个别订货。比如你需要一台蒸汽机,就可以到瓦特的公司订购,然后他们会去工厂实地考察,造好了之后运过去。20年代以后才开始批量生产。这时欧洲大陆也看到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这样就开始从英国订货。英国就以机器制造业这个行业占领欧洲市场。”

“铁路也是这样,史蒂芬孙第一次修建铁路的时候人们也是无法想象,甚至认为这个人是个怪人,他走在街上有人从后面用石头打他。铁路的修建也是为了解决原料运输问题,当时的蒸汽机车就像一个大茶壶一样,人们想象不出来这么大的东西怎么会动。”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并运送货物成功。到 1850年,英国铁路总厂已经超过了2.35万公里。

“英国有了蒸汽机之后,他的生产基本上就是机器生产,这期间欧洲大陆还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更重要的是随着蒸汽机的使用,蒸汽机跟工厂联系在一起,工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出现分工,生产效率就提高了。仅仅十几年时间,就把英国和欧洲大陆的生产水平拉开了,完全是两个等级,英国产品打到任何市场都不怕。这样英国就可以改变整个外交战略,他可以推行自由主义贸易,英国跟所有国家说,你的商品到我这里免税,我的商品到你那里,也要免税。为什么英国推行自由主义贸易?就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这样一来,英国产品就把欧洲大陆国家的产品基本上排挤出去了。有这样一个例子,拿破仑战争期间,他搞了一个大陆封锁政策,他发布了《米兰赦令》和《柏林赦令》,这两个赦令的目的是封锁英吉利海峡,不允许英国商品进入欧洲大陆。但英国商品太便宜了,所以很多国家都搞走私,把英国商品偷偷运到欧洲大陆。所以那段时间走私贸易非常猖獗,到了什么程度?拿破仑的士兵穿的服装都是英国造的。最后拿破仑也没办法了。”杨教授说。

瓦特蒸汽机在改良过程中汽缸密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最后他还是通过军工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杨教授提到:“英国的阿森纳是生产军工产品的兵工厂,它对英国的技术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而且是相互推动的作用。阿森纳工厂有个工程师叫威尔金森,他发明了一个镗床,这个技术是用于大炮上的,这个技术发明后,一直保密。后来瓦特把这个技术用在蒸汽机上,用镗床来造汽缸。这样才解决汽缸与活塞之间的漏气问题。有时候一个发明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某种思想,而是一个工具的完成。”

英国的崛起与扩张,靠的是对外贸易。杨教授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归功于两点:一点是一场能源革命,通过蒸汽机的使用,它就可以把煤用在工业方面,解决了能源问题;另一点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他彻底批判了重商主义的商业原则,提出了自由主义商业原则,为当时的政府政策和企业经营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回顾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历史,杨教授说:“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扩张,还是寻找黄金和香料的欲望,因为盛传在东方有很多黄金,需要黄金也是跟东西方贸易有直接关系,因为西方人需要东方商品,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主要在寒温带,大部分牲畜在入冬之前都要宰杀,然后将肉腌制起来备冬天食用,腌制的时候不仅需要盐,也需要香料。所以,香料对他们来说是生存必需品,他们甚至为了香料发动战争,因此东西方贸易总处在逆差状态。英国跟中国、印度的贸易需要用黄金、白银来支付,因为中国不需要他们的商品。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这一点比他们先走了一步,因此他们在拉美发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这是早期扩张。在葡、西地理大发现、开始海上贸易的时候,英国擅长的是海盗,在半路拦截葡、西的海船,并且因此发了大财。当时有个布莱克船长,由于他在海上组织海盗活动比较出名,最后被封为海军上将。

葡萄牙、西班牙是掠夺式的,西班牙人曾经干这样的事情,南美都是部落酋长制,他们到那里就把酋长抓起来,关到一个笼子里,抬到部落里,只要你们把这么大的笼子里装满黄金、白银,我们就把酋长放出来。结果他们就回到家里把黄金白银拿出来往笼子里装。葡、西是枯竭性掠夺,把拉美当地的居民变成劳动力,然后让他们开采黄金,这样的殖民地越来越萎缩。经济萎缩根本就买不起他们的东西。所以,葡、西拿到了黄金白银只能用来战争,想建立对欧洲大陆的霸权,结果把自己消耗光了。

而英国主要通过商品贸易,所以英国改变了资本主义掠夺方式,他就是要把自己的商品打到越来越多的市场上去。英国的殖民地主要在北美洲,他把居民移居过去,然后在那里建立殖民地,从此让殖民地也得到相应发展。所以这些殖民地后来都成为他们重要的市场,他们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是贸易关系。这样一种贸易关系当然有剥削在里面。这样一来,就使殖民地地区越来越发达,人口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多,他们能够买英国的商品,原料和资本都解决了。英国就是通过这样的商业活动为他后来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殖民地地区经济发展起来,虽然对英国贸易有好处,但是无可避免地会应用到新技术,这反过来肯定会对英国贸易带来挑战,对此,杨教授说:“英国对殖民地采取歧视政策,他允许殖民地工业发展,但是能和英国竞争的工业,他不让发展。比如造船,他允许殖民地造船具,但是铁钉绝对不让生产。因为如果他们生产铁钉,冶铁业就会发达,就会跟英国产生竞争,所以历任首相都不允许殖民地生产一颗铁钉。如果从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看,这就是造成了国际性劳动分工不同。蒸汽机发明后,英国不许蒸汽机出口,1810年前后,英国颁布了一个法令,凡是蒸汽机和机器出口的,处以死刑。所以德国人采取的办法就是把威尔金森请过去,在那里办个工厂。尽管英国采取了极端的措施来禁止蒸汽机出口,但是技术的传播是无法禁止的,后来英国也没办法,这条法令也就松弛下来了。因为自从英国有了这种机器发明,并且使他的工业成为一个类型不同的工业,因此其他国家都看到了,这是一个学习的榜样。而且,你不学习就是个生存的问题了。比如法国,他的海外市场全部被英国人占领了,拿破仑搞大陆封锁,结果也把法国跟加勒比海地区的贸易关系断掉了,除了欧洲市场,海外市场几乎全部没有了,这可以说是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没有把战争持续下去的经济能力。拿破仑战争给人带来的启示是,过去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谁就能打赢战争,从拿破仑战争开始,谁能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这靠的是工业实力。”

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它使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0多年内(从1766年到1789年)增长了5倍,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消费商品,加速了资金的积累,并对运输业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此后,蒸汽机在船舶上作为推进动力历百余年之久。

1801年,英国的特里维西克提出了可移动的蒸汽机的概念,1803年,这种利用轨道的可移动蒸汽机首先在煤矿区出现,这就是机车的雏型。英国的斯蒂芬森将机车不断改进,于1829年创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该机车拖带一节载有30位乘客的车厢,时速达46公里/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开创了铁路时代。

19世纪末,随着电力应用的兴起,蒸汽机曾一度作为电站中的主要动力机械。1900年,美国纽约曾有单机功率达五兆瓦的蒸汽机电站。

蒸汽机的发展在20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它具有恒扭矩、可变速、可逆转、运行可靠、制造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曾被广泛用于电站、工厂、机车和船舶等各个领域中,特别在军舰上成了当时唯一的原动机。

蒸汽机按蒸汽在活塞一侧或两侧工作,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式;按汽缸布置方式,可分为立和卧式;按蒸汽是在一个汽缸中膨胀或依次连续在多个汽缸中膨胀,可分为单胀式和多胀式;按蒸汽在汽缸中的流向,可分为回流式和单流式;按排汽方式和排汽压力可分为凝汽式、大气式和背压式。

简单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汽缸和底座是静止部分。从锅炉来的新蒸汽,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

蒸汽机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功率和效率的提高,而这又主要取决于蒸汽参数的提高。初期蒸汽机的蒸汽压力仅为0.11~0.13兆帕,19世纪初才达到0.35~0.7兆帕,20世纪20年代曾用到6~10兆帕。在蒸汽温度上,19世纪末还不超过250℃,而到20世纪30年代曾用到450~480℃。

至于效率,瓦特初期连续运转的蒸汽机,按燃料热值计总效率不超过3%;到1840年,最好的凝汽式蒸汽机总效率可达8%;到20世纪,蒸汽机最高效率可达到20%以上。

在转速方面,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仅40~50转/分;20世纪初转速达到100~300转/分,个别蒸汽机曾达到2500转/分。在功率方面,最初单机功率仅几马力,20世纪初的一台船用蒸汽机的功率可达25000马力。

随着蒸汽参数和功率的提高,蒸汽已不可能在一个汽缸中继续膨胀,还必须在相连接的汽缸中继续膨胀,于是出现了多级膨胀的蒸汽机。蒸汽机因受到润滑油闪点的限制,所用蒸汽的最高温度一般都不超过400℃,机车,船用等移动式蒸汽机还略低一些,多数不高于350℃。考虑到膨胀的可能性和结构的经济性,常用压力在2.5兆帕以下。蒸汽参数受到限制,从而也限制了蒸汽机功率的进一步提高。

蒸汽机的出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向蒸汽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蒸汽机功率大、效率高、重量轻、尺寸小等。尽管人们对蒸汽机作过许多改进,不断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和改善它的性能,但是随着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蒸汽机因存在不可克服的弱点而逐渐衰落。

蒸汽机的弱点是:离不开锅炉,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新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气压力不能过低,热效率难以提高;它是一种往复式机器,惯性力限制了转速的提高;工作过程是不连续的,蒸汽的流量受到限制,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高。

因此,抛弃了笨重锅炉的内燃机,最终以其重量轻,体积小、热效率高和操作灵活等优点,在船舶和机车上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汽轮机则以其热效率高、单机功率大、转速高、单位功率重量轻和运行平稳等优点,将蒸汽机排挤出了电站。

接着电动机又以其使用方便,代替了蒸汽机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然而小功率蒸汽机热效率比汽轮机高,所以在产煤区或只有劣质燃料的地区或某些特殊场合,蒸汽机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

蒸汽机有很大的历史作用,它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随着它的发展而建立的热力学和机构学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汽轮机继承了蒸汽机以蒸汽为工质的特点,和采用凝汽器以降低排汽压力的优点,摒弃了往复运动和间断进汽的缺点;内燃机继承了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和传动形式,采用了将燃油直接输入汽缸内燃烧的方式,形成了热效率高得多的热力循环;同时,蒸汽机所采用的汽缸、活塞、飞轮、飞锤调速器,阀门和密封件等,均是构成多种现代机械的基本元件。

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生死狙击双双啥时候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就是睡觉睡觉间间

最早期的蒸汽机叫纽科门蒸汽机是没有活塞的根本就不像现在的蒸汽机,工作效率极低,用于抽水。是瓦特在蒸汽机上第一次使用活塞,提高了工作效率。瓦特不止一次改进蒸汽机,使得蒸汽机有了现代的模样。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直到今天的内燃机都还在广泛的使用活塞机构。

  • 蒸汽机应用到了哪些方面
    答:第一,工业方面。蒸汽机作为工业化的基础装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矿山、铁路、纺织、制糖等行业。以铁路行业为例,蒸汽机驱动的火车使得人们从此不再依赖传统的马车和运输方式,更快捷、更方便地到达目的地。第二,农业方面。在农业生产中,蒸汽机驱动的农机具大幅度提高了耕作效率,例如各种旋耕机、收割机,...
  • 蒸汽机的应用
    答:蒸汽机应用在纺织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农业、能源行业。1、纺织业 蒸汽机可以驱动纺织机械,如纺纱机、织布机、印染机等。它们可以用于纺织品的生产和加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矿业 蒸汽机可以用于矿井的抽水、通风和提升矿石。它们可以代替人力和畜力,极大地提高了矿山的生产力。3、交通运输业 ...
  • 蒸汽机的应用
    答:在煤矿中,蒸汽机可以用来提取煤炭,促进采矿作业。此外,蒸汽机还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中,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在农业领域,蒸汽机被用于驱动农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蒸汽机在人类历史上有哪些作用
    答:四.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的应用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一个大突破,是真正由原始社会征服火之后而征服自然力的第二次革命.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新的强大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的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 蒸汽机的应用有哪些
    答:蒸汽机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可燃垃圾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汽缸和底座是静止部分。在蒸汽锅炉中,通过燃烧过程水沸腾为蒸汽。通过管道蒸汽被送到...
  • 蒸汽机的作用是什么
    答:蒸汽机是一种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它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蒸汽机的最初应用是用于泵水和驱动纺织厂的机器,后来逐渐被应用于水力发电机组、机车、轮船等领域。蒸汽机的作用不仅仅是驱动机器和设备,它也成为了推动商业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蒸汽机的发明加速了机械化生产的...
  • 蒸汽机有什么用途?
    答:3、汽轮机继承了蒸汽机以蒸汽为工质的特点,和采用凝汽器以降低排汽压力的优点,摒弃了往复运动和间断进汽的缺点;4、内燃机继承了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和传动形式,采用了将燃油直接输入汽缸内燃烧的方式,形成了热效率高得多的热力循环;5、同时,蒸汽机所采用的汽缸、活塞、飞轮、飞锤调速器,阀门和密封件...
  •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后期都被运用到了哪些发明上?
    答: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广泛应用到纺织、冶金、采煤、交通等部门去,很快引起了一场技术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瓦特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了用瓦特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
  • 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
    答:蒸汽机可以用来带动汽轮机旋转,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旋转的机械能.如果汽轮机再与发电机共轴,汽轮机将带动发电机旋转,转化为电能.总结:1.蒸汽机可以提供动力.2.蒸汽机与汽轮机和发电机联合应用,蒸汽的热能可以最终转化为电能.
  • 蒸汽机是干什么用的啊
    答:蒸汽机是利用蒸汽的力量推动活塞在汽缸里做往复运动,再带动连杆使飞轮做圆周运动。所以,蒸汽机是一个动力机械。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现代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