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和中性点接地 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保护接地和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的区别

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中性点接地是一种接地方式 属于工作接地 使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的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
你百度一下就清楚了

通俗的来说 保护接地就是起保护作用的 出了故障才要保护 平时不做功的
中性点接地是工作接地 不接地会影响甚至不能工作 就是这样


1、定义不同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中性点接地: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

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2、线路结构不同

保护接地: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中性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

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中性点接地:我国110kV及以上电网一般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在实际运行中,为降低单相接地电流,可使部分变压器采用不接地方式),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

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故障电流很大,漏电保护能迅速动作于跳闸,切除故障,系统设备承受过电压时间较短。因此,大电流接地系统可使整个系统设备绝缘要求水平降低,从而大幅降低造价。

3、适用范围不同

保护接地: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将上述两种电力网的运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TT系统通常适用于农村公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地保护方式;

TN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主要适用于城镇公用低压电力网和厂矿企业等电力客户的专用低压电力网,该系统属于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方式。

当前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中性点接地:6~35kV配电网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高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等。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这对于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几年来两网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电网电容电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性点接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当发生泄漏电流的时候线路会跳闸,保护工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安全;中性点接地,取得人们所需要的电压等级,如次级输出400V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可以得到220V照明用电 家庭用电等。

保护接地,当发生泄漏电流的时候线路会跳闸,保护工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的安全;
中性点接地,取得人们所需要的电压等级,如次级输出400V的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可以得到220V照明用电 家庭用电等。

中性点接地是工作接地,是设备安装的要求,接地也要按照工作接地要就做。而保护接地是一种保护,为了保护设备或者线路,为了使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增大,从而提高保护的灵敏性。虽然都是接地,但是目的不同,做法也不用,适用对象也不同。

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中性点接地是一种接地方式 属于工作接地 使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的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
你百度一下就清楚了

通俗的来说 保护接地就是起保护作用的 出了故障才要保护 平时不做功的
中性点接地是工作接地 不接地会影响甚至不能工作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