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啊,和察举制有什么区别?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秦朝、汉朝、明朝分别是什么选官制度?

秦代选官制度:军功授爵制
吕相为相前及为相初期多采用官吏世袭制,少数情况是统治阶级荐举提拔人才;军队系统着多是采用累军功的方法(二十级爵)。
到了李斯为相时,官吏世袭制几乎被废,统治阶级荐举提拔人才得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多数官吏都是有爵位、军功的退伍军人

汉代选官制度:武帝后察举制、征辟制,任子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任子制,顾名思义,就是任用子弟为官的一项制度。据《汉官仪》所载,汉政府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意思是,两千石以上官员,只要任满三年,即可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此制度肇始于西汉哪位皇帝已无明确史载,但是从《汉书》查证,至少在汉武帝时就已通行。

明代选官制度:科举、举荐、学校和铨选
科举就是科举考试,八股取士,是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举荐就是通过向别人或自己向皇帝推销以获取官职,这在明初较多,后世较少,且多次废除。
学校就是国子监,国子监的学生又分为科举落榜的、因祖上功绩入学的、交钱入学的等多种,但无论哪种都可以直接做官。
铨选只在官员中进行,就是考核官员政绩,择优提拔

1、秦朝选官制度:吕相为相前及为相初期多采用官吏世袭制,少数情况是统治阶级荐举提拔人才;军队系统着多是采用累军功的方法(二十级爵)。
2、秦国以军功与养士合二而一,形成客卿以军功升擢的定例,卓有成效,黄留珠先生在《秦汉仕进制度》一书中论之颇详。该书列秦仕进之途为六,即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
3、秦国在战国时期,军功就与劳考相结合。入仕靠军功,而升迁则靠劳绩。

扩展资料
中央制度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
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诉讼)、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秦朝的选官制度是军功爵制。
就是按照军功授予官爵,察举制是地方官向中央推荐人才,由皇帝考察任用。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
    答: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
  • 秦、汉、宋、元、明、清各自的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选官制度...
    答: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推恩令,强干弱枝,元行省制,唐宋明清无明确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秦和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汉武帝是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在宋有了新发展,王安石变法时出现糊名制,但在明清时期走向僵化 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汉代中央...
  • 从秦朝到清朝之间的人才选拔制度
    答:汉朝从汉武帝之后开始施行察举制,官员开始从各地世家进行选拔。三国时期魏国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改良版的察举制。而在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在前期科举也被世家所把持,但是在五代十国之后世家灭亡殆尽之后,从宋朝开始的科举制就已经基本上就是寒门。元明清的选官制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清朝唯一有...
  • 秦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答:1、秦朝选官制度:吕相为相前及为相初期多采用官吏世袭制,少数情况是统治阶级荐举提拔人才;军队系统着多是采用累军功的方法(二十级爵)。2、秦国以军功与养士合二而一,形成客卿以军功升擢的定例,卓有成效,黄留珠先生在《秦汉仕进制度》一书中论之颇详。该书列秦仕进之途为六,即保举、军功...
  • 秦朝到元朝的选官制度
    答:秦朝一开始进行的是按照军工大小分配的选官制度之后秦始皇大一统才开始一种被称为“殿”“最”制的选官制度,其内容就像是现在的监督考核,中央会派一个专门管这一件事的官吏去对选官者进行监督,并进行“殿”和“最”的评价,其中得到“最”评价的会得到奖赏,而得到“殿”评价的会被惩罚。两汉时期...
  • ...东汉,魏晋南北朝,随,唐,宋,元,明,清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答:选官制度:秦汉大体是军功授爵到汉武帝时是察举制 征辟制。东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隋唐宋元明清科举 监察制度秦御史大夫,汉御史·刺史·御史台。唐御史大夫。宋代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明还有六科给事中和锦衣卫)...
  • 我国隋唐以前出现过的选官、用官制度有哪些?
    答:隋唐以前,我国采取的选官方式有两种。汉朝的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主要是考察官员的才能以及对父母是否孝顺,来选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方式就是等于继承官位,比如李某为本朝立下汗马功劳,那他的后代就会有官职。这种选官方式的缺陷就是限制普通人做官的机会,不能很好的发现民间...
  • 简述秦汉至明清的主要选官制度的演变。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其中得到那些...
    答:以下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先秦时期主要是世袭官制,秦国商鞅变法后选官制度改变按功受爵。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秦国立国后和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
  • 秦朝的选官制度
    答:秦朝选官制度:吕相为相前及为相初期多采用官吏世袭制,少数情况是统治阶级荐举提拔人才;军队系统着多是采用累军功的方法(二十级爵)。秦国以军功与养士合二而一,形成客卿以军功升擢的定例,卓有成效,黄留珠先生在《秦汉仕进制度》一书中论之颇详。该书列秦仕进之途为六,即保举、军功、客、...
  • 古代选官制度是什么?
    答:夏、商、周时代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