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AC风扇运转原理:

AC风扇与DC风扇的区别。前者电源为交流,电源电压会正负交变,不像DC风扇电源电压固定,必须依赖电路控制,使两组线圈轮 流工作才能产生不同磁场。AC风扇因电源频率固定,所以硅钢片产生的磁极变化速度,由电源频率决定,频率愈高磁场切换速度愈快,理论上转速会愈快,就像直流风扇极数愈多转速愈快的原理一样。不过,频率也不能太快,太快将造成激活困难。

☆DC风扇:导体通过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若将此导体置于另一固定磁场中,则将产生吸力或斥力,造成物体移动。在直流风扇的扇叶内部,附着一事先充有磁性之橡胶磁铁。环绕着硅钢片,轴心部份缠绕两组线圈,并使用霍尔感应组件作为同步侦测装置,控制一组电路,该电路使缠绕轴心的两组线圈轮流工作。硅钢片产生不同磁极,此磁极与橡胶磁铁产生吸斥力。当吸斥力大于风扇的静摩擦力时,扇叶自然转动。由于霍尔感应组件提供同步信号,扇叶因此得以持续运转。

电的原理:它和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是一样的原理,是由于在它们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我们把缺少电子的原子说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说为带负电荷。在电源的非静电力作用下,同种带电微粒会发生定向移动,正电荷向电源负极移动、负电荷向电源正极移动。

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一般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直流电,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扩展资料

在对电的具体认知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 fish)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

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古罗马医生 Scribonius Largus 也在他的大作《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建议患有像痛风或头疼一类病痛的病人,去触摸电鳐,也许强力的电击会治愈他们的疾病。

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闪电本质的族群。他们也可能比其它族群都先认出电的其它来源。早于15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就创建了“闪电”的阿拉伯字 “raad”,并将这字用来称呼电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

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扩展资料:

我国发电厂和电力网生产、输送与分配的交流电都是三相交流电。这是因为三相交流电 具有许多优点。

在发电设备方面,三相交流发电机比同样尺寸的单相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大; 在输电方面,三相供电制也较单相供电制节省材料;从用电的使用来看,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三 相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及其他类型的交流电动机相比,有性能优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

概括地说,三相交流电是3个单相交流电的组合,这3个单相交流电的最大值相等,频率相同,只是在相位上相差12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自然现象之一)



电的原理:它和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是一样的原理,是由于在它们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

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扩展资料

与电相关介绍:

1、电流→通常人们把电荷的有规律的运动叫做电流。

电流分为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两种。交流电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都随着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例如人们普遍使用的电网中的三相、单相交流电(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Hz,线电压380V,相电压220V)。

直流电流是指方向不随时间发生周期性改变的电流,它一般由直流发动机、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产生;它主要应用于各类生活小家电、各种电子仪器、电解电镀、直流电机电力拖动等。

电流的符号用 I 表示,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用A表示。比安培小的单位有毫安(mA)和微安(uA),它们之间的换算单位 1A=1000mA,1mA=1000uA。

2、电压→指静电场或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其单位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作的功,用字母U表示,它的电位为伏特;

1V=1000mV,1mV=1000uV。

3、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各种导体中的电阻率(ρ)存在,它一方面允许电流通过,另一方面又阻碍电流的通过,这种阻力叫做导体的电阻;用字母R表示,其单位为欧姆Ω,比欧姆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当某段电路两端施加1V电压,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1A,则这段电路的电阻为1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Nbsp;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古代发现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反平方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马克斯威尔(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赫兹(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电学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罗伦兹(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汤姆生(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从粒子到量子
而人类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与波来描述“电”的世界。到了19世纪,量子学说的出现,使得原本构筑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时测得;电子不再是可数的颗粒;也不是绕著固定的轨道运行。
一九二三年,德布洛伊(Louis de Broglie)提出当微小粒子运动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称为“质─波二重性”,而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的方法,以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且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到电子在空间存在的机率分布,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测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测得在原子核外每一点电子出现的机率。在波耳的氢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运动半径,就是在波动力学模型里,电子最大出现机率的位置。
随著科学的演进,人类逐渐理解“电”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属于统计性的。

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负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还原剂组成,如锌、镉、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

正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正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电解质则是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如酸、碱、盐的水溶液,有机或无机非水溶液、熔融盐或固体电解质等。

当外电路断开时,两极之间虽然有电位差(开路电压),但没有电流,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并不转换为电能。

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位差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同时在电池内部,由于电解质中不存在自由电子,电荷的传递必然伴随两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界面的氧化或还原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物质迁移。

扩展资料

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

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池



  • 家庭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家庭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流动来传递能量,在电路中的电器设备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家庭电路的关键元素是导线、接线板、开关、插座、保险丝和断路器,它们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中的电流,来控制电流的流动。通过使用合适的电器,家庭电路可以提供电力和照明,运转家用电器,并保证安全。
  • 供电器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答:供电器工作原理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电器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电器的电路,电路中的电阻会把电流变成热能、光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 交流电工作原理
    答: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不同于直流电,它的方向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而直流电没有周期性变化。通常交流电(简称AC)波形为正弦曲线。交流电可以有效传输电力。但实际上还有应用其他的波形,例如三角形波、正方形波。生活中使用的市电就是具有...
  • 电路的基本原理
    答: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在电路输入端加上电源使输入端产生电势差,电路即可工作。有些直观上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如电压表或电流表偏转、灯泡发光等;有些可能需要测量仪器知道是否在正常工作。按照流过的电流性质,一般分为两种。直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
  • 电气的工作原理
    答:原理图绘制:1、电气原理图中的电器元件是按未通电和没有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绘制。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各个电器的动作不同,触点时闭时开。而在电气原理图中只能表示出一种情况。因此,规定所有电器的触点均表示在原始情况下的位置,即在没有通电或没有发生机械动作时的位置。对接触器来说,是线圈未...
  • 电池产生电的原理是什么?
    答:2 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以上列举的几种电池有溶液,便于说明原理,但不便于携带。日常用的收音机,手电筒里使用的都是干电池,其电压一般为1.5V,电容量随体积大小而异(分1号,2号,3号,4号,5号等)。外壳用锌皮作为负极,中心为正极,是一根导电性能良好的石墨棒,裹上了一层由 MnO2,...
  • 三相电原理是什么
    答:三组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相差120°的交流电,由有三个绕组的三相发电机产生,是工业上常用的电源,可提供超过数千瓦或以上功率的电力。为保证发电机的稳定运行,发电机至少需要三个绕组,理论上发电的相数可以更高,但三相最经济,因此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三相发电、供电。三相电在电源端和负载端均有...
  • 电力工作原理是什么样的?
    答:目前较常用的交流电动机有两种:1、三相异步电动机。2、单相交流电动机。第一种多用在工业上,而第二种多用在民用电器上。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要旋转起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一个旋转磁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就是用来产生旋转磁场的。我们知道,但相电源相与相之间的电压在...
  • 带电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假如导线为LGJ-150型,该段电阻为0.00021Ω,当负荷电流为200A时,那么该电位差为0.042V,设人体电阻为1000Ω,那么通过人体的电流为42μA,远小于人的感知电流1000μA,人体无任何不适感。如果作业人员是穿屏蔽服作业,因屏蔽服有旁路电流的作用,那么,流过人体的电流将更小。从原理分析来看,等...
  • 发电机的原理是什么?(电厂)
    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实际上有两种:1、导体闭合,导体不动,穿过导体环的磁通变化。2、磁场不变,导体相对磁场运动。发电机就是利用第二种,外力推动发电机转动,带动导体切割一个固定磁场。基本原理: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物理课所讲的“磁力生电”。发电机的基本元件就是原动机、转子、定子:原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