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介子推不言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8
1. 介之推不言禄重点句子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2. 文言文介子推不言禄中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
介子推真的不言禄吗?若将视线从他光芒四射的前身转至后背时,我们会发现,介子推不是不言禄,而是言的很厉害,没有张口说,而是用决绝的叛离在说。其实我们没有权利去苛责古人,但一些困惑所发出的疑问还是有的。一个人,乃至一个人人称颂敬仰的志士伟人,其心性都难以回避阳光与阴影同时的占据,只不过哪一个占的多寡而已,介子推也是一样。
《左传》中讲,在逃亡中,一直忠心侍奉晋文公的介子推,结束逃亡后,晋文公忘记给他加封受禄了,这里是晋文公忘记了,而不是故意冷落嫌弃他,有些许不重视,但主要还是忽略。若完全视功名利禄如土的话,介子推何必要诋毁那些加功进爵的人呢?何必埋怨晋文公?又何苦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告诉给自己的老母亲,让老人家分忧呢?介子推也不要有什么不满,你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一人担乾坤吧!介子推为了撑住自己贤士的面子,把满腔的忿慲压在心底。既然舍了生命中一些庸俗,何来忿怨?文公没有给介子推爵禄,但也没有降级啊,你介子推还是你介子推,大概不会影响吃饭穿衣,更谈不上心中有什么块垒了,说明,他的内心还是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因为过分在乎,致使他不能够与那些他漫骂为盗贼的人比肩挨身地在朝为官,晋文公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使得介子推心理上严重的失衡了。
为了不失自己所谓风度,介子推不言禄,但他言怨,又不能象个泼妇破口大骂,外在的沉默聚成内心巨大的波澜,此便是介子推不言禄的心态和状况。压抑,郁闷,使他难以承受,最终,他选择了逃避。
3. 《介子推不言禄》的解释,译文
一、译文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二、原文
介之推不言禄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这段文字尽管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但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人物的不同个性还是极其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因而,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尤其是介子推的性格,是学习这个语段的重点。对“天实置之”、“上下相蒙”、“是求显也”等几句话加以理解,也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介子推的故事告诉我们:固然,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处处渗透着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许,正是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才是人民永远怀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
    答:故事简介 介子推不言禄写的是重耳在封赏时,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亲之间的对话,全是一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言行举止。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淡泊名利,几次三番的劝解君王清明持正...
  •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故事简介: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
  • 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
    答:1.他母亲对他的影响,他母亲可以算的上像是孟母那样的贤人,言传身教之下,自然对儿子品性的形成有着正面的影响。2.他自己不愿与那些贪图名利的人相处,这也源于他对天命的迷信。他认为晋文公即位是上天的安排,把那些贪图功利的人看成是贪取上天功劳的人,看成是一种欺骗的行为。3.他不愿效仿...
  •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答:2. 然而,介子推拒绝言利、舍身取义的高尚品德,却成为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源泉,这种精神孕育和塑造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3. 文中提到,晋文公赏赐了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介子推并未主动要求禄赏。当晋文公进行赏赐时,也未曾考虑到介子推的贡献。4. ...
  • 介子推不言禄的出处
    答:选自《左传》,叙事简明生动,严谨有法,富于故事性,很有文采。它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刻画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特色。记言委婉含蓄,典美博奥,尤其所记外交辞令,婉而不晦,显而不露。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上》中称赞它“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左传》在史学上和文学上,都对...
  •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是怎样的?
    答: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从而产生了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习俗,以此来缅怀这位忠臣。晋文公重耳的故事背景复杂,涉及宫廷斗争、父子矛盾,以及兄弟间的猜忌。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使得介子推的不言禄之举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故事不仅是对忠诚与忘恩负义的反思,也是对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感的深刻探讨。
  • 介之推不言禄反映了介子推什么样的感情
    答: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这在当时是高出一般人之上的。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而流亡他国。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做人应当坚守诚信,不应背信弃义。故事还启示我们,不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境遇,只要不放弃希望,总会迎来转机。重耳的流亡生涯中,他展现了隐忍与宽厚的品质,并把握住了命运赋予的机遇。介子推割肉奉食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忠诚与奉献的...
  • 介子推的故事
    答:介子推的故事2篇 介子推的故事1 介子推不言禄写的是重耳在封赏时,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亲之间的对话,全是一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言行举止。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 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