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有哪些?(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作文600字,急求!

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人,虽然不惊天动地,但却十分感人。公共汽车上的那位司机令我终身难忘。那是在一年前的一天上午,放学后,我在等车,本来碧空万里的蓝天,还飘着几朵白云,忽然,白云姑娘被赶走了,来了一群黑云姑娘。霎时间乌云聚拢,电闪雷鸣,紧接着风雨交加。

这时刚好车来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没等车上的人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冲进车里。我正准备刷卡时才发现学生卡放在学校的抽屉里,这时,我的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司机叔叔好像看出了我有什么心思,亲切地问我,我告诉他学生卡忘拿了,自己身上又没钱。他便说:“小朋友,那就算了吧!你下次一定要记得带卡哦!千万不要变成小马虎。”

我听了感激地点点头,说:“叔叔,知道了,我下次不会再忘记了。”虽然这只是一位司机叔叔,但我觉得司机叔叔是伟大的,因为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

何谓“无畏”,是无所畏惧而非不知畏惧。
每一份“无畏”的背后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样“无畏”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角色——《陈情令》中的魏无羡。
这个角色真的太苦,没错,他所有的苦都是自己找的。但是他所有的苦又都来源于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不能得罪温氏,却无法对温氏的做法袖手旁观。云深不知处听学,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说温氏不知礼法、不尊师长;
岐山温氏训话,是他背蓝氏家训讽刺温晁;
云梦覆灭,他剖还金丹以偿恩情;
不夜天之战,是他一力降十会,力挽狂澜;
温氏倒台,也只有他,不惜以整个修真界为敌,为温氏说话,冒天下之大不韪,穷奇道劫杀……

只为年少时的诺言“许我一生锄奸扶弱,无愧于心”,这样的他算的上是“无畏”吧。

可是,他什么也没得到,只有无尽的猜忌和谩骂,甚至失去了自己最亲的家人,最信任的伙伴。背负着遗臭万年的骂名,自愿受万鬼反噬而死。

平凡而伟大的人有很多,但能称之为“无畏”却是少之又少。“无畏”是一份大义,非“死生契阔”的小情小爱所能比拟;“无畏”是一份大忠,非“两肋插刀”的情谊所能形容。
他是真的在大道正义上逆行的“无畏者”。

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此外,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1、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丁晓兵 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2006——王百姓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 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2006——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 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简历:感动中国2006——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雷锋、石传祥、张秉贵、王进喜、李淑丽.

张海迪---与病魔斗争,轮椅上的作家

丛飞,
这个原本可以享受富裕生活的人,却把他宝贵的年华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生命的借贷

  [李素丽简介]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出生,1987年入党。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

  21路公共汽车北起北京北站,南到北京西站,沿线10公里分布14个车站。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棉垫,那是她为抱小孩的乘客准备的,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座位,李素丽就拿出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10多年来,李素丽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被人们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李素丽的事迹]

  “各位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我们21路1333号车。您可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我将用北京人热情、好客的传统,为您提供周到的服务。途中,如果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请不要客气,我会热心帮助您。”伴着扩音器里李素丽甜润的声音,汽车启动了。

  21路公共汽车线路,北起北京北站,南至北京西站,走的不是多么繁华的地界,但南来北往的外地客人一下火车,往往就通过这路车接受北京人的第一次服务。这路车沿线10公里分布14个车站,34岁的售票员李素丽就在这平平凡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她“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的精神风貌,给乘客们带来美好的天地,给乘客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

  这是一个漂亮整洁的车厢:彩旗挂满四周,地板漆色鲜艳,玻璃明亮照人,扶手干干净净,“乘客之家”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15年前,以12分之差没能考上大学的李素丽,到60路汽车当了售票员。开了一辈子公共汽车的父亲的教育,党团组织的帮助,使她渐渐爱上了售票员工作。特别是当她热情为国内外乘客服务,得到乘客赞扬时,更感到自己平凡岗位的不平凡。

  “对内我代表首都,对外我代表中国。”对这句流行在首都窗口行业的话,李素丽有深刻体会。她常说,国内外乘客下了火车,接受北京的第一次服务,可能就是我这个售票员,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首都的声誉和中国的形象。我一定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享受到北京人的美好服务。

  “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这是李素丽为自己订的服务原则。

  “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一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这是李素丽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李素丽售票台旁的车窗玻璃,一年四季进出站时总是敞开的。“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照顾乘客。”即使下大雨,她也要把车窗打开,伸出伞遮在登车前脱掉雨衣、收拢雨伞的乘客头上。

  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

  她的车上设有方便袋,遇到堵车,就拿出报纸、杂志,让乘客看一会儿,缓解焦急;看到有人晕车或不舒服想吐,她会赶紧送上一个塑料袋;遇有不小心碰伤的乘客,她的小药箱里有“创可贴”;姑娘们夏天穿着长裙上下车,她忘不了提醒往上拎一拎,以免让人踩上摔跟头。

  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放着一个小棉垫。这是特意为抱孩子的乘客准备的。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

  李素丽为她的岗位感到自豪。她说:“是它给了我每一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如果我能把这十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作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入真情,为社会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公共汽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车上什么样的乘客都有。特别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车厢拥挤、嘈杂,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和口角。李素丽往往几句话就化解了一个个矛盾。

  李素丽处理与乘客之间的矛盾,更显示出服务水平。一次,李素丽查验下车乘客的车票,一个小伙子掏完衣兜掏裤兜,就是拿不出票来。李素丽看出小伙子没买票,说:“您可能一时着急找不到票了,要不,你今天再买一张,下车后,你要是找到了,下次坐我的车就不用买票了。”小伙子不好意思了,拿出两元钱说:“大姐,刚才我没买票,您说怎么罚就怎么罚吧!”“按我们的规定,下车逃票才罚款,您及时补票就行了。下次上车要主动买票,这样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

  事后,李素丽说:人人都有自尊心,售票员不能得理不让人。让乘客下台阶,我的服务就上了台阶。

  对待一些不讲理的乘客,李素丽也是以礼待人,以情感人。有个小伙子上了车就往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李素丽轻声提醒他不要随地吐痰。不想气呼呼的小伙子又吐了一口。这时,李素丽没有再说话,走过去,掏出纸把地板上的痰迹擦干净。在全车人的注视下,小伙子脸红了,下车时连连道歉:“刚才全是我不对,请大姐原谅。”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

  让李素丽欣慰的是,她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她越是节假日和星期天就越不能休息,一年到头很少有机会全家一起出去玩一玩,可她的工作得到了丈夫和女儿的理解与支持。车上那只漂亮的小药箱,就是李素丽的丈夫用两个晚上赶制出来送给妻子的礼物。女儿莎莎精心扎了三朵花,挂在车厢里,让妈妈一看见花就想起爸爸和莎莎。

  ★ 李素丽发言音频实录:岗位变,为人民服务思想不变

  无论当一名普通的售票员,还是到公交总公司当管理人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都坚持做到:岗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因为江总书记教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劳动模范,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和本职业务,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

  目前,我在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服务协调处负责“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的工作。在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下,我带领热线全体人员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确立了热线的服务宗旨。我们又从建章建制入手,制定了各种规章,建立了管理台账。我们加强了接线员的业务培训,苦练计算机,学习了申奥基础英语和各种专业知识。我们制定了“衣着整洁仪表美,热情周到服务美,和蔼可亲心灵美,敬业爱岗精神美”的“四美”服务标准,努力为市民出行提供优质服务,争创公交服务品牌。

  热线开通至今已经一年半了,我们的接电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件。得到了市民和外地乘客的表扬。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热线以良好的服务,出色的成绩于今年初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母亲,默默的为子女奉献,任青春在指间流过。
人民教师,您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战士,因为你们,我们安全。

其实每个人都是既伟大有平凡的,只要你对得起你自己

  • 平凡又伟大的人【具体人物。事例】
    答:1、李素丽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出生,1987年入党。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
  • 平凡中的伟大名人事迹有哪些?
    答:1、叶志平 叶志平,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史上最牛校长”。作为校长,他知道,确保娃娃的安全责任重大,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安全教育,一遍又一遍在组织避险演习。当大地震骤然来临时,2200多娃娃在1分36秒中全部撤离到操场上。2、孔繁森 孔繁森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
  • 我们身边有哪些平凡而伟大的人
    答:1. 劳动者劳动者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力量,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他们都在默默地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付出,他们的付出是平凡的,但贡献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2. 义工义工是从事各种志愿工作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闲暇时间里,通过自己...
  • 历史上有哪些平凡但却伟大的人
    答:雷锋、张思德;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袁隆平……
  • 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名人有哪些?
    答:1、在2012年5月29号那天,杭州长运公司司机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州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因铁块的冲击力特大,直接击碎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断,肝肺也被击碎。然而吴斌并没有就此放开了方向盘,而是忍着剧烈的疼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系列...
  •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凡而伟大的人?
    答:生活中尊敬的普通人,是我们身边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但他们所做的一切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下是我认为值得我们尊敬的五个普通人以及他们值得尊重的理由。护士是医院里最忙碌的人之一,他们为病人提供着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要不分昼夜地照顾病人,帮助病人恢复...
  • 名人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的事例有哪些?
    答:1、袁隆平 名人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的事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却做了很大的贡献。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2、司马迁 司马迁默默无闻...
  • 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
  • 有哪些人让你觉得平凡而伟大?
    答:素心托高洁——张桂梅张桂梅,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做了一件普通但又不同寻常的事,她不是汉族人,但她对汉族人充满热情,她没有多少积蓄,因为她一心在党,她没有自己的身体,只有华坪女高的魂魄。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
  • 有哪些平凡但是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答:第四名是林鸣 ,在2010年12月开始,被任命为香港珠 澳大桥和岛隧道工程的负责人,这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他亲自率领一支强大的队伍建设,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条路的艰难。但是他没有退缩,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点燃了港口珠 澳大桥开通的中国人们的心,让我们中国激动了一个小时,这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