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的?

为了控制全国,并使江南的物资能较方便地运到北方来,同时自己又能轻松地到各地游玩,隋炀帝修通了五千余里的大运河。修运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即从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水入淮河;再从山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疏通并凿深、加宽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叫“邗沟”的运河,即将淮河和长江连接了起来。这样一来,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后,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都城和富饶的河北、江南的联系,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四出巡游就达十一年。有了运河,他光江都就巡游了三次,为此建造了龙舟及各种各样的船只数万艘。一路上,隋炀帝和萧皇后分别乘着两艘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装饰得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接着是皇妃宫女、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分乘几千艘彩船;最后是卫兵乘的及装载后勤物品的几千艘大船。这庞大的船队在运河里排开,前后竟有二百里长。


八万多个民工,专门为船队拉纤。船队在运河里行驶,岸边有骑兵护送;船队停下来,当地的州县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献食”。

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一个人对隋炀帝修运河有一个评价,当时有一个诗人,皮日休,是唐朝后期的诗人,他有一首诗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欲论功不谓多”

积极: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消极: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徵调大量力役,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再加上劳民的远征高丽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三次都均遭失败,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最后被叛军宇文化及於江都所杀。

功在当代(解决了隋军军粮运输问题),利在千秋(为后代继续开凿,使京杭大运河最终得以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运河两岸的农业得以实质性地发展,受益至今) ,和秦始皇修建长城一样,隋炀帝只是使用民力不当,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最终在一系列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爆发农民起义。但就工程本身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运河的修建都是有利无弊的。

利: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巩固南北统治,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弊:赋役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总之,“弊在当时 功在千秋”!

八个字: 弊在当时 功在千秋
大运河建造成后,对中华南北文化,南北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形成中国文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后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起到重要作用,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答:二、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为了控制全国,并使江南的物资能较方便地运到北方来,同时自己又能轻松地到各地游玩,隋炀帝修通了五千余里的大运河。 修运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即从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水入淮河;再从...
  • 应该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
    答:1.为贪图享乐,耗费大量人力、国力,造成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2.大运河沟通了中华南北的水系,方便了南北之间的物质流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南北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
  • 应该怎样评价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这一决策
    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在位期间的一个最大的工程是开凿大运河。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南北的沟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更方便的去江南游玩。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
  • 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时功在千秋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答: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民不聊生,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因此说是罪在当代.但从长远来看,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在古代那个没有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的时代,漕运能够使各地的物资及时地运达京师,促进了运河沿岸各个城镇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战争年代...
  • 怎样评价隋炀帝和他的大运河?(请从他利与弊的角度分别评价,包括他的...
    答:跑到江南就不再问事了.从这点看,扬广性格是有极大缺陷的.另,隋朝的灭亡原因有两点:一国强而民不富.二政令不通,特别是做为皇帝的杨广不愿听到下层的声音,以致下边已经是战火遍野了,他还不知道,还要发动对外的战争.总之,隋灭,与所有的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一样,第二代第三代的发展瓶颈没有通过 ...
  • 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持怎样的态度? 概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
    答:对中国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不是因为隋炀帝奢侈浪费,他开凿大运河的功绩都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了。我更同意皮日休的观点,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
  • 如何评价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答: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 你怎么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为贪图享乐,耗费大量人力、国力,造成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2.大运河沟通了中华南北的水系,方便了南北之间的物质流通,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南北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
  • 怎样评价隋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答:消极作用: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徵调大量力役,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再加上劳民的远征高丽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三次都均遭失败,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最后被叛军宇文化及於江都所杀。要评价这一功过,需要从不同的时间观和价值观来看。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曰...
  •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答:也许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是很能说明这一事件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于605年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