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后,各省驻防八旗军都有怎样的反应,又是怎样被消灭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呢?

辛亥革命爆发后,面对革命大势,满清各省八旗驻防部队反应不一,虽然最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并非所有的八旗驻防军队都是因武力抵抗被消灭的,这些“世受皇恩”的驻防八旗,有的坚决抵抗,有的则直接投降。
作为满清八旗“立国”的根本,也是他们最信任的军事力量,清末年间,八旗军高达20余万。这些八旗军分为北京的禁旅八旗和驻扎全国各地的驻防八旗,人数各半,也就是说,清末年间,驻防八旗兵力约十万。
公元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满清的驻防八旗将军级驻点为:绥远、西安、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宁夏、伊犁等,除此之外,驻防八旗还有京口、乍浦、扬州、荆州等副都统级驻点。八旗驻防各地,根本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控制地方战略要地,稳固统治。
武昌起义爆发后,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多地的驻防八旗和平解决,并没有与革命军发生冲突。四川成都的驻防八旗,更可堪称和平解决的典范。
在成都将军玉昆的努力下,四川革命政府与成都驻防八旗达成了“一次性发饷3个月,以后陆续再发3月,住房发给执照,准予自行买卖,再拨款20万兴建工厂,容纳穷苦旗民学习技术,解决生计问题”等等一系列协议后,成都驻防八旗缴械投降。
而广州、乍浦、镇江、杭州等地,虽然也有旗人试图抵抗,但是面对革命大势和革命军的强大压力,最终,驻防八旗与革命军签下了城下之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当然,有顺应大势,和平解决的驻防八旗,也有冥顽不灵,试图坚决抵抗、为满清殉葬的旗营。这其中以驻防南京、西安、福州、荆州、宁夏等地的旗营为主。
南京的驻防八旗,是在满清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重新派旗人驻扎的。辛亥革命后,时任江宁将军的铁良率领南京驻防八旗,和时任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南提督张勋等人组织忠于清政府的军队,坚决抵抗革命军。
但是作战意志薄弱,疏于训练的八旗驻防军队,终究无法与革命意志高涨的革命军对抗,虽然多次抵抗,但最终,南京驻防八旗部队投降革命军,而张人俊、铁良等人则逃往上海。
而且,最奇葩的是,当时坚持抵抗的人中,最忠诚于满清的,并非这些旗人,而是汉人张勋。没错,就是后来进京发动“张勋复辟”的辫子军统领。
其他抵抗的各驻防八旗,西安驻防八旗由于反抗非常激烈,满城被革命军攻破,最终“所有满人,潜逃一空”。而福州旗营在经历巷战后,最终被迫缴械投降。
位于革命首义之地湖北的荆州,经历了激烈的野战,最终被革命军击败,统领恒龄自杀,荆州驻防八旗投降。
唯一抵抗住革命军进攻的,就是宁夏旗营。这是由于宁夏地处偏僻的西北,进攻宁夏旗营的革命军并非起义新军,而宁夏旗营由于环境恶劣,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袁世凯上台后,宁夏旗营接受了袁世凯的委任,民国三年被裁撤。
作为满清入关占领天下的根本,满清八旗早在康熙年间已经开始衰微,清中期,除少数驻扎东北等地的八旗部队,作为军事力量,八旗集团已不堪使用,而到了清末,八旗更是彻底堕落。
面对辛亥革命的大势,虽然也有福州、江宁、荆州、西安等地驻防八旗试图武力抵抗,但由于其衰微到极致的武力,使抵抗毫无意义,而曾经被用来稳固满清皇朝统治的驻防八旗,也因此在辛亥革命中毫无任何作为,也没有对挽回清朝的崩溃,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

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呢?

所谓“驻防八旗”,就是被清廷派驻到全国各地扼要守险的八旗军队。

顺治二年(1645),清军初入中原,为牢牢控制新占据的中原地区,清廷就往冲要之地派遣八旗兵驻防,稳固地方,如史所言: “我朝定鼎以来,虑胜国顽民,或多反侧,乃于各省设驻防兵,意至深也”,驻防八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防范人口数量众多的汉族百姓。驻防八旗由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官兵组成,由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或防守尉统领。

清初,驻防八旗的驻防地区不固定,时设时撤,后逐渐固定,并形成制度。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亡前夕,清廷往全国约六十余个地区派遣了八旗军队,包括盛京、吉林、齐齐哈尔、绥远、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承德、张家口、密云、山海关、青州、乌鲁木齐、察哈尔、锦州等地。

作为清朝掌控地方最为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唯一一支完全由满人组成的部队,它的存在,对于清朝掌控地方尤为重要,可以说是清朝统治地方的命脉所在。因此,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时,当地驻防八旗则首当其冲,成为起义军首要对付的目标。


然而,作为清廷的命脉,六十余个地区的驻防八旗虽享受着清廷给予的同等地位和待遇,但是在抵御直接威胁着清朝统治的革命军上,这些驻防八旗却是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反应,或顽强抵抗,损失惨重;或短暂抵抗,随即投降;或直接投降,弃暗投明。

第一种情况,对革命军进行顽强抵抗。此类以福州、西安等地的驻防八旗最为典型。如福州驻防八旗,武昌起义后,福州革命党人就积极的进行起义的准备,但是福州的起义并不顺利,与武昌起义一样艰难。福州驻防八旗实力强劲,装备先进,兵力达五千余人,且驻防将军朴寿和总督松寿均为八旗中的强硬派,对革命十分仇视。因此,当松寿得知武昌起义爆发后,就命令驻防八旗军加紧备战, “凡药库子弹,悉移入旗界中,进健壮旗卒,别编为健胜军,以佐领定煌为管带。凡十三岁以上男子,均使荷枪学打弹,妇女则各给刀一柄。协领文楷以汉人仇满也,更组织杀汉觉,以为抵制”。

起初,革命党人定于11月10日发动起义,但还未发动,就被松寿获悉,8日夜,“旗人知势已迫将附近旗地之汉族,多处放火,沿烧居民,以为彼此俱亡之惨剧”,被逼无奈下,革命党人只能是在当天夜里提前发动起义,与福州驻防八旗军开战。因福州革命军实力也颇为强悍,所以战况十分激烈, “双方接战,火力极猛。旗兵因生死关头,抵抗甚力”,福州革命军与福州八旗军是旗鼓相当,双方皆拼死杀敌,誓死不退。


但是,因福州八旗军在兵力上敌不过革命军,战至次日,伤亡惨重的旗军,力渐不支,至下午多数旗军举旗投降,总督松寿自杀身亡,革命军胜局已定。可是,此时仍有部分旗兵负隅顽抗, “突发数百人由九曲辛佼越于山,劫夺大炮,与革命军短兵接战”,有百人旗军就趁革命军不备,抢夺了山上的大炮,与革命军再次激战,企图重新夺回福州的控制权,但不久即被革命军击败。之后,经过一日清洗,福州才被革命军彻底掌控。

第二种情况,对革命军短暂抵抗,随即投降。此类以荆州、杭州的驻防八旗最为典型。如荆州驻防八旗军,荆州是湖北唯一的八旗驻防地,所以清廷对它十分看重,此时荆州八旗军足有7000余人,且武器装备也是十分精良,不但有大炮,还有水师营。彼时,武昌起义爆发后,荆州八旗军本是要驰援武汉的,但是因清廷突然下诏“荆州将军寿耆,留京当差,以湖北左翼副都统连魁升补”,将原湖北左翼副都统连魁任命为荆州将军,而连魁这人生性怯弱,他见武昌革命军势大,惧战不进。

因连魁的怯弱,致使战机尽失,之后随着武汉三镇皆被革命军所占,对于荆州八旗军而言,驰援武汉已无可能,他们能做的就是固守荆州,以待援兵。而此时,荆州将军连魁尽管怯弱,但副都统恒龄却很是勇毅,是实在在的强硬派,他“于军事学颇有研究”,自调任荆州副都统后,他就积极备战,日夜训练八旗兵,并提拔了一大批学堂出身的满洲底层军官。在他的训练下,荆州八旗颇有战斗力,俨然已是强军。

原本怯弱的连魁是不战而逃的,但是在恒龄强硬的要求下,及颇有战斗力的荆州八旗军的支持下,连魁有了一丝抵抗之心,对革命军也强硬了起来。为避免荆州被革命军从内部攻破,连魁宣布“荆州戒严”,限制百姓出入,更不允许外人再进荆州。同时,为了加强防守力量,连魁还下令从征集新兵。在连魁和恒龄的安排下,荆州不说稳如金汤,但也不是轻易能被攻破的。


最初,革命军并不想跟荆州死磕,他们也知道荆州八旗军实力雄厚,硬拼的话,势必会两败俱伤,因此一直是采取劝降的方式。但是,随着袁世凯新军的加入,革命军接连遭遇几场败战,更是丢掉了汉口,由此荆州的归属对于革命军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使不速取荆州,则无以固武汉”,荆州的得失,直接关乎着武汉的安危。而此时,荆州将军连魁却不愿接受革命军的劝降,如此革命军最终只能是采取强攻的举措,以宜昌唐牺支所部为主力,招讨使季雨霖所部和湖南西北路安抚使王正雅所部为辅,一鼓作气,合力进攻荆州。

荆州八旗军实力虽强悍,但是此时荆州已是孤城,清廷,及各省的清军都自保不暇,根本无暇去救荆州。而荆州将军连魁之所以那么强硬,就是因恒龄的存在。由此,在革命军猛攻数日,荆州八旗军损失惨重,而后主战派的恒龄又因知败局已定,深感有负圣恩举枪自杀,失去信心,也失去主心骨的连魁,不久就开城投降。

第三种情况,直接投降革命军,弃暗投明。此类以成都,广州最典型。如成都驻防八旗军,彼时四川总督赵尔丰对革命军是深恶痛嫉,欲除之而后快,多次要求成都驻防将军玉昆以旗兵相助,镇压革命。

但是,与荆州、福州的驻防将军相比,成都的驻防将军玉昆对革命军并不抵触,也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心,慑于革命军的威势,玉昆一直按兵不动,即使在成都军政府与赵尔丰为夺权而相互争夺时,在玉昆的压制下,“令旗兵勿妄动,不得鸣火器”,成都驻防八旗一直是“严闭满城自守”,不出满城半步。不过,驻防八旗虽不出满城,但成都军政府为防止八旗军的突然袭击,他们是在满城周围布下重兵,防范成都八旗军。


当然,革命军并不想与成都驻防八旗发生战事,一直秉持着以和平的态势去解决冲突,而此时驻防将军玉昆也不想发生战争,徒增伤亡。由此,在两方都有意愿以和平的态势去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下,在各方面的协调下,成都八旗军缴械投降,成都军政府和平接收成都。

总得说,无论驻防八旗军是抵抗,是投降,最终他们的命运就只是随着清朝的灭亡而灭亡,不复存在。



八旗军并没有什么反应,另外八旗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强悍,加上起义军的战斗力非常凶猛,八旗军最终被消灭。

各地的八旗军第一种情况,对革命军进行顽强抵抗。第二种情况,对革命军短暂抵抗,随即投降。第三种情况,直接投降革命军,弃暗投明。但最终都是被起义军的猛烈炮火所击杀,在兵尽弹绝之际投降。

满清各省八旗驻防部队反应不一,并非所有的八旗驻防军队都是因武力抵抗被消灭的,这些“世受皇恩”的驻防八旗,有的坚决抵抗,有的则直接投降。

  • 新军为什么成了清廷灭亡的急先锋呢?
    答:到这里要说下,既然是各省自己筹措军饷编组各省新军,那就意味着满清对地方的掌控已经下降到了极低的程度,而这些各省组织的新军,那自然是谁发饷听谁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武昌起义之后,南方各省各自宣布独立的底气所在,因为军队是各省自己募集的,就这么简单。说白了,满清原有的国防军也就是八旗和绿营...
  •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独立,怎么没有满人在地方掌权的省呢?
    答:辛亥革命的宗旨之一就是驱除鞑虏,怎么会让满人继续当权?革命后各省独立,都督大多都是起义军推举或是地方实力派领袖,同盟会会员也就是真正的革命者当权的反而是极少数。但是即便是北方北洋军阀控制的名义上的独立各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满人做官。这是当时的政治大环境。天平天国的失败恰恰源于...
  • 手握百万大军的满清政权为什么在辛亥革命爆发时选择退位?
    答:到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庚子年,散布于外地的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实力派,合起伙来搞了一个“东南五省互保”,从始至终都没有发一兵一卒援助北京的慈禧。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昌起义,更是在清政府的脑门上结结实实地给敲了一闷棍。因为策动起义的,竟然是武昌新军里的革命...
  • 求辛亥革命时全国兵力的分布! ?
    答:禁卫军:2旅 总计:14师,18旅,4团又1禁卫军 全国旧军除已改编为新军外, 凡年在二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一律改为巡访营,总计276981人,大多使用1988式毛瑟枪.(辛亥革命前后巡防营扩充较大)另有八旗军计225000人;编余绿营兵133000人.此即为辛亥革命时满清军队总兵力.辛亥革命爆发后,除了北洋...
  • 武昌起义的时间是何时?
    答:北洋军练成后,袁世凯统一新军全番号建成北洋六镇,共计七万多人。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命袁世凯的北洋军前去围剿镇压,袁世凯一面领着圣命,一面和革命党人周旋谈判着条件,其实袁世凯是支持共和的,但是他的野心也很大,袁世凯手握新军兵权和革命党人就有了谈条件的资本。 我们学过历史课本都熟知,辛亥革命最后由袁世凯带领...
  • 清末清王室有兵啊?怎么答应退位啊 派去镇压武昌起义的军队 随时可以调...
    答:八旗兵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所以康熙灭三番、收台湾、平准葛尔部都是以汉军为主力。除了八旗兵,清朝还有绿营兵,绿营以汉人为主,清末鸦片战争时期绿营兵达八十万之多,不过全是冷兵器装备。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八旗骑兵根本不能用了,全是废物,可用的骑兵是蒙古增格林沁的三万骑兵...
  • 清朝灭亡后,残留的清军都去哪了,为何没在抗战中看到他们身影?
    答:简单点说,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军这支没有战力,已经在贫困中消磨掉军人斗志的军队,几乎不可能在抗战中起到任何作用。而绿营军这支尚有战斗力且有军人意识的军队,却选择了安分打工,在斗争与安逸中,他们本能地按照一个打工仔的原则,接受了乱世。还有湘军与淮军,在清朝灭亡前,就被统治者猜忌,一步步...
  • 清朝军队建制
    答: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绿营 清代由汉人编成的分驻在地方的武装力量,用绿旗做标志。清朝常备兵之一。顺治初年,清廷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将...
  •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答:可是辛亥革命时期不一样。那时候,革命的思想已经遍布全国,知识分子及普通群众都支持革命,都觉得革命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是能够解决中国困境,让自己翻身做主人的唯一方法。所以武昌起义虽然是范围小,但是震动很大,带动了全国性的反应。武昌起义爆发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十五个省都宣布独立,就是一...
  • 福州起义起因
    答:起义前,革命党发布了通告,试图说服满洲八旗的官兵投诚,以实现和平的革命目标。然而,闽浙总督松寿和福州将军朴寿拒绝投降,命令驻防八旗加强戒备,并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增援,如徐镜清率领的巡防营,准备顽固抵抗。同时,协领文楷组织了杀汉团,加剧了对革命的镇压,并策划在11月9日对桥南(中洲)公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