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1
电脑的由来是什么?

经常使用电脑的我们,应该知道‘电子计算机的由来’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 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 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 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
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1 定义
按照当前《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进行运算,或者控制那些可以表示为数字或者逻辑形式的操作的设备。 这个定义的确是真实精确的。然而它和从其他词典中找到的其他对计算机的定义一样,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这些定义没有办法区分历史上的,当代的,以及未来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更有意义的问题可能包含: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计算机?或者问,当代计算机有哪些区别与其他时代计算机的特点和能力?

1.1 辞源
“计算机”对应的英文computer这个词的含义一直在改变,但是它的含义总是落在了当时计算机能力的后面。“computer”最早用来代表被雇来进行算术计算的人,即计算员;这种用法今天仍然有效。《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认为最早是在1897年, 这个词被用来代表一种机械的计算设备。到1946年的时候,牛津词典加入了几个限定词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这些限定词包含 模拟的,数字的,以及 电子的。 然而,从被引用的上下文看,这些限定词在1946年前就在被人使用了。

2 成指数级增长的计算机的发展
划分不同种计算机的难度因为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更加复杂化。粗略估计,从1900到现在,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按1000美元能够买到的设备在每秒种内处理运算指令的数量)每一年半到两年就增加一倍。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E.摩尔在1965年首次描述了计算机发展的这种特性(参考摩尔定律)。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制造工程技术维持了这种指数级的能力增长。与这种能力增长携手并进的另一过程是戏剧化的计算机小型化过程。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例如ENIAC(出现于1946年),都是一些重达数吨,占据好几间房间,需要多个操作员来维持它们正常工作的庞然大物。这些大家伙太贵了,以至于只有政府和大型机构才能够买得起。它们也的确太怪异了,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几台,或者几十台这样的机器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需求了。相比之下,现代计算机比第一代前辈多了几个数量级,更加多才多艺,而且便宜,小巧,还随处可见。

3 计算机的分类
为了定义什么是计算机,对所有计算设备进行分类是必然的。下面的章节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必须一起使用才能准确无误的描述一台特定的计算机。

3.1 按用途分类
这是最明显的分类法了。 计算机制造商通常用这种方法来描述他们的产品;用户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与他们交流的机器。例如:

超级计算机
迷你超级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企业级服务器
小型机
PC 服务器
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或者台式机
膝上型计算机或者笔记本电脑
个人数字助理
可以穿戴的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
按用途分类很通俗,但是也导致它的不确定性,因为仅仅当前广泛使用的设备被包含进来了。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意味着计算机新的用途层出不穷,当前的定义很快就过时。许多不再被人使用的计算机的类型,例如微分分析器,通常不被列入分类条目之中。所以,必须采用其他分类方法来明白无误的定义 计算机 这条术语。

3.2 按制造技术分类
机械式
半电子-半机械式
电子式
晶体管
半导体集成电路
光学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

3.3 按设计特点分类
现代计算机综合了许多基本的设计特点,这些特点是许多贡献者在很多年里逐渐开发出来的。设计特点经常独立于实现技术。现代计算机的综合性能来源于这些特点互相作用的方式。一些重要的设计特性罗列如下:

3.3.1 数字式 和 模拟式
设计一种计算机时有一个基本的决定:这种计算机应该是数字式还是模拟式的?数字式计算机处理离散的数字性或者符号性值,而模拟式计算机仍然应用于一些特殊目的的领域:例如机器人和回旋加速器的控制。其他的途径,象脉冲计算和量子计算,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们或者用于很特殊的目的或者仍然处于试验阶段。

3.3.2 二进制 和 十进制
在数字式计算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重大的设计进步是引入了二进制作为内部的数字系统。这种方法避免了那些基于其他数字系统的计算机中必须的复杂的进位机制,例如十进制系统。采用二进制的好处是简化了实现算术功能和逻辑运算的设计。

3.4 按能力分类
对不同的计算设备分类的最好办法可能是按他们的内在能力分类,而不是按他们的用途,实现技术,或者设计特性来分类。计算机按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只能计算一种函数的单用途设备,可以计算有限范围内的函数的特殊用途设备,以及我们天天使用的通用设备。过去计算机这个词用来描述所有这些类型的机器,但是现在口语中的用法通常特指通用计算机了。

3.4.1 通用计算机
按定义来说,一台通用计算机能用来解决任何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可以用程序来表示。然而,程序运行的是有一些实际的限制的:计算机的存储能力,问题的大小,以及运行的速度。在1934年,艾伦·图灵证明了:给定正确的程序,任何通用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他的数学证明是纯粹理论上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通用计算机存在。这个证明的意义是深远的:例如,从理论上说,现在的通用计算机能够模拟任何未来制造的通用计算机的行为,尽管速度很慢。

通用计算机也称作完备的图灵机,它经常被用来作为定义现代计算机的能力上限。然而,这种定义是有问题的。几种过分单纯化的计算设备已经展现出完备的图灵机特性。但是他们都处于一种幽默化表达的“图灵沥青陷阱”(?)状态,一种什么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和实用性一点都不沾边。现代计算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通用化,而且是实用化的通用工具。

从1930年中期到1940年后期,许多人在开发现代的,数字式的,电子的,通用计算机。许多试验型的机器被造了出来并且可能是图灵完备化的。这些机器在当时都被宣称为第一台计算机,然而它们都只有有限的处理通用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设计最终都被抛弃了。

3.5 按操作类型分类
计算机也可以按用户操作的方式来分类。有两大类操作方式: 批处理 和 交互式处理

4 旧条目解释
计算机是计算的辅助工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计算机包括:

算盘
加法机
计算尺
计算器
狭义计算机就是电子计算机,如今称为电脑。

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机(PC)。计算机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进入了家庭和个人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日常面貌。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一个新概念或一件新产品的出世无疑都直接转化为产业变革的源动力,而个人电脑(PC)散发出来的能量,让整个产业瞬间飞越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声势浩大的PC革命离不开那些伟大科学家的精准指引,阿伦·凯(Alan Kay)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领路人。他不但是PC革命的预言家,更是一个技术天才。他所开发的软件Smalltalk(面向对象程序语言)、Dynabook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前身),提出的Windows GUI(图形用户操作界面)概念为PC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E)在华盛顿向凯颁发有工程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2004年“德雷珀奖”时,该学院的主席Wm. A. Wulf说到:“也许大多数人还都不明白,应用于网络的个人电脑为什么能像神话故事一样影响着我们。在对(计算机)技术本身和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凯在这个群体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德州大学21世纪计划项目主任Gary Chapman在向凯颁发2003年“图灵奖”时也表示,Smalltalk和Dynabook概念给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带来创新的灵感。他的发明引来了个人电脑的革命,从苹果的Macintosh到微软的Windows都是受益者。

现年64岁的凯出生在美国,他的父亲是生理学家和医学家,母亲是艺术家和音乐家,外祖母是教授和学者,外祖父是摄影师和作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凯从小就多才多艺,聪慧过人。他三岁时就可以自己阅读,上小学时已读过上百本书籍。由于在学校里经常不服管理,他多次被校方责令停课,甚至在1961年被维吉尼亚的柏萨尼学院开除。不久他参加了军队的志愿服务,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他在一次计算机能力倾向测验中,意外的发现自己有着这方面的天赋,并因此被美国空军招入IBM 1401大型计算机项目工作,从此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离开美国空军后,凯进入科罗拉多大学就读数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1966年取得双学士学位后,在音乐、医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极具天分的凯面临多重选择,最终他还是进入了犹他大学攻读机电工程专业。1967年他与人合作发明了一台名为FLEX的机器。这台被他们称为“个人计算机”的机器配有显示器和控制面板,使用的是一种多窗口图形用户界面,并首次植入了凯开发的面向对象操作系统。虽然这台重量超过一百多公斤的机器基本不具实用功能,更不用说是市场价值,但仍让凯和他的同伴兴奋不已。

在后来的一次参观麻省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过程中,凯有幸接触到了供儿童使用的LOGO程序语言。受LOGO的启发,他开始构想设计一台适合各年龄儿童使用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即KiddieKomp项目。1968年,凯拿到了硕士学位,并在犹他大学的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实验室中从事3D图形系统和ARPA网的开发工作。1969年他凭借一篇名为《面向对象图形系统》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做了两年的教授后,1972年技术前辈泰勒邀请他共同组建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凯成为了该中心的创始人之一。

在PARC的十年,凯的许多构想都得以实现。他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Smalltalk程序完成,而在此基础上的第一台便携式计算机Dynabook也在随后完成。虽然Dynabook计算机主要是为儿童教学而设计的,但它所包含的同书本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平板式显示器、手写输入、无线网络、本地存储、图形界面等等超前技术直接导致了个人电脑概念在全世界的生根发芽。

1983年离开PARC后,凯先后加入了Atari、苹果、迪斯尼,并成立了非盈利机构观点(Viewpoints)研究中心,2002年他正式加入惠普继续从事软件的开发工作。惠普公司研发部高级副总裁Dick Lampman表示:“凯的能力、创造力和观察力始终都给业界带来了无法预知的影响。”惠普正寄托于凯能为业界引发另一场技术革命,就像凯自己最经典的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电脑升级分硬件升级和软件升级.软件升级就是程序换个更新的(多指驱动程序),硬件升级指往电脑里添置新的设备或更换部件,让电脑运行速度更快。
但一般来说电脑升级可以分为主机升级与其他元件升级(如显示器,鼠标,音箱等),大多数人是指主机升级!
自己可以升级,但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硬件的常识,与最近电脑配件种类,性能,品牌,以免升级后不能充分发挥出水平,或造成不兼容,严重的影响电脑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是电脑烧毁!
显示器:如果资金不足的话可以选择CRT(普通显示器),资金允许的话可以买LCD(液晶显示器),但必须注意液晶显示器的几个特点:1. 高亮度 2. 高对比 3. 宽广的可视范围 4. 快速讯号反应时间(8ms以下) 不要有坏点通过TCO O3认证的.
主机: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硬盘、电源、数据线
但是具体怎么升级,要看你的资金的多少,与原来的配置,如果机子较新的话换部分就可以了,但是较老的话建议全部换完,总而言之要看具体情况,与个人意愿。建议不太懂电脑的话,请专职的电脑人员帮忙升级!

电脑
电脑

diàn nǎo

computer

用电子等部件模拟的具有运算能力的物体,学名计算机。

最初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

一般来说电脑由二部分组成,即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显示器、鼠标、键盘、机箱、电源、主板,CPU、声卡、显卡、光驱(软驱已淘汰)、内存、硬盘,有些还包含网卡、音箱、耳机、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手写板等外部设备。软件又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1 定义
按照当前《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进行运算,或者控制那些可以表示为数字或者逻辑形式的操作的设备。 这个定义的确是真实精确的。然而它和从其他词典中找到的其他对计算机的定义一样,包含了太多的内容。这些定义没有办法区分历史上的,当代的,以及未来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更有意义的问题可能包含: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计算机?或者问,当代计算机有哪些区别与其他时代计算机的特点和能力?

1.1 辞源
“计算机”对应的英文computer这个词的含义一直在改变,但是它的含义总是落在了当时计算机能力的后面。“computer”最早用来代表被雇来进行算术计算的人,即计算员;这种用法今天仍然有效。《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认为最早是在1897年, 这个词被用来代表一种机械的计算设备。到1946年的时候,牛津词典加入了几个限定词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这些限定词包含 模拟的,数字的,以及 电子的。 然而,从被引用的上下文看,这些限定词在1946年前就在被人使用了。

2 成指数级增长的计算机的发展
划分不同种计算机的难度因为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更加复杂化。粗略估计,从1900到现在,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按1000美元能够买到的设备在每秒种内处理运算指令的数量)每一年半到两年就增加一倍。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E.摩尔在1965年首次描述了计算机发展的这种特性(参考摩尔定律)。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制造工程技术维持了这种指数级的能力增长。与这种能力增长携手并进的另一过程是戏剧化的计算机小型化过程。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例如ENIAC(出现于1946年),都是一些重达数吨,占据好几间房间,需要多个操作员来维持它们正常工作的庞然大物。这些大家伙太贵了,以至于只有政府和大型机构才能够买得起。它们也的确太怪异了,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几台,或者几十台这样的机器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需求了。相比之下,现代计算机比第一代前辈多了几个数量级,更加多才多艺,而且便宜,小巧,还随处可见。

3 计算机的分类
为了定义什么是计算机,对所有计算设备进行分类是必然的。下面的章节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必须一起使用才能准确无误的描述一台特定的计算机。

3.1 按用途分类
这是最明显的分类法了。 计算机制造商通常用这种方法来描述他们的产品;用户用同样的方法来描述与他们交流的机器。例如:

超级计算机
迷你超级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企业级服务器
小型机
PC 服务器
工作站
个人计算机或者台式机
膝上型计算机或者笔记本电脑
个人数字助理
可以穿戴的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
按用途分类很通俗,但是也导致它的不确定性,因为仅仅当前广泛使用的设备被包含进来了。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意味着计算机新的用途层出不穷,当前的定义很快就过时。许多不再被人使用的计算机的类型,例如微分分析器,通常不被列入分类条目之中。所以,必须采用其他分类方法来明白无误的定义 计算机 这条术语。

3.2 按制造技术分类
机械式
半电子-半机械式
电子式
晶体管
半导体集成电路
光学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

3.3 按设计特点分类
现代计算机综合了许多基本的设计特点,这些特点是许多贡献者在很多年里逐渐开发出来的。设计特点经常独立于实现技术。现代计算机的综合性能来源于这些特点互相作用的方式。一些重要的设计特性罗列如下:

3.3.1 数字式 和 模拟式
设计一种计算机时有一个基本的决定:这种计算机应该是数字式还是模拟式的?数字式计算机处理离散的数字性或者符号性值,而模拟式计算机仍然应用于一些特殊目的的领域:例如机器人和回旋加速器的控制。其他的途径,象脉冲计算和量子计算,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们或者用于很特殊的目的或者仍然处于试验阶段。

3.3.2 二进制 和 十进制
在数字式计算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重大的设计进步是引入了二进制作为内部的数字系统。这种方法避免了那些基于其他数字系统的计算机中必须的复杂的进位机制,例如十进制系统。采用二进制的好处是简化了实现算术功能和逻辑运算的设计。

3.4 按能力分类
对不同的计算设备分类的最好办法可能是按他们的内在能力分类,而不是按他们的用途,实现技术,或者设计特性来分类。计算机按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只能计算一种函数的单用途设备,可以计算有限范围内的函数的特殊用途设备,以及我们天天使用的通用设备。过去计算机这个词用来描述所有这些类型的机器,但是现在口语中的用法通常特指通用计算机了。

3.4.1 通用计算机
按定义来说,一台通用计算机能用来解决任何问题,只要这个问题可以用程序来表示。然而,程序运行的是有一些实际的限制的:计算机的存储能力,问题的大小,以及运行的速度。在1934年,艾伦·图灵证明了:给定正确的程序,任何通用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他的数学证明是纯粹理论上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通用计算机存在。这个证明的意义是深远的:例如,从理论上说,现在的通用计算机能够模拟任何未来制造的通用计算机的行为,尽管速度很慢。

通用计算机也称作完备的图灵机,它经常被用来作为定义现代计算机的能力上限。然而,这种定义是有问题的。几种过分单纯化的计算设备已经展现出完备的图灵机特性。但是他们都处于一种幽默化表达的“图灵沥青陷阱”(?)状态,一种什么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和实用性一点都不沾边。现代计算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通用化,而且是实用化的通用工具。

从1930年中期到1940年后期,许多人在开发现代的,数字式的,电子的,通用计算机。许多试验型的机器被造了出来并且可能是图灵完备化的。这些机器在当时都被宣称为第一台计算机,然而它们都只有有限的处理通用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的设计最终都被抛弃了。

3.5 按操作类型分类
计算机也可以按用户操作的方式来分类。有两大类操作方式: 批处理 和 交互式处理

4 旧条目解释
计算机是计算的辅助工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计算机包括:

算盘
加法机
计算尺
计算器
狭义计算机就是电子计算机,如今称为电脑。

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机(PC)。计算机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进入了家庭和个人领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日常面貌。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一个新概念或一件新产品的出世无疑都直接转化为产业变革的源动力,而个人电脑(PC)散发出来的能量,让整个产业瞬间飞越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声势浩大的PC革命离不开那些伟大科学家的精准指引,阿伦·凯(Alan Kay)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领路人。他不但是PC革命的预言家,更是一个技术天才。他所开发的软件Smalltalk(面向对象程序语言)、Dynabook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前身),提出的Windows GUI(图形用户操作界面)概念为PC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NAE)在华盛顿向凯颁发有工程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2004年“德雷珀奖”时,该学院的主席Wm. A. Wulf说到:“也许大多数人还都不明白,应用于网络的个人电脑为什么能像神话故事一样影响着我们。在对(计算机)技术本身和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凯在这个群体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德州大学21世纪计划项目主任Gary Chapman在向凯颁发2003年“图灵奖”时也表示,Smalltalk和Dynabook概念给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带来创新的灵感。他的发明引来了个人电脑的革命,从苹果的Macintosh到微软的Windows都是受益者。

现年64岁的凯出生在美国,他的父亲是生理学家和医学家,母亲是艺术家和音乐家,外祖母是教授和学者,外祖父是摄影师和作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凯从小就多才多艺,聪慧过人。他三岁时就可以自己阅读,上小学时已读过上百本书籍。由于在学校里经常不服管理,他多次被校方责令停课,甚至在1961年被维吉尼亚的柏萨尼学院开除。不久他参加了军队的志愿服务,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他在一次计算机能力倾向测验中,意外的发现自己有着这方面的天赋,并因此被美国空军招入IBM 1401大型计算机项目工作,从此便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离开美国空军后,凯进入科罗拉多大学就读数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1966年取得双学士学位后,在音乐、医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极具天分的凯面临多重选择,最终他还是进入了犹他大学攻读机电工程专业。1967年他与人合作发明了一台名为FLEX的机器。这台被他们称为“个人计算机”的机器配有显示器和控制面板,使用的是一种多窗口图形用户界面,并首次植入了凯开发的面向对象操作系统。虽然这台重量超过一百多公斤的机器基本不具实用功能,更不用说是市场价值,但仍让凯和他的同伴兴奋不已。

在后来的一次参观麻省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过程中,凯有幸接触到了供儿童使用的LOGO程序语言。受LOGO的启发,他开始构想设计一台适合各年龄儿童使用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即KiddieKomp项目。1968年,凯拿到了硕士学位,并在犹他大学的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实验室中从事3D图形系统和ARPA网的开发工作。1969年他凭借一篇名为《面向对象图形系统》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做了两年的教授后,1972年技术前辈泰勒邀请他共同组建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凯成为了该中心的创始人之一。

在PARC的十年,凯的许多构想都得以实现。他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Smalltalk程序完成,而在此基础上的第一台便携式计算机Dynabook也在随后完成。虽然Dynabook计算机主要是为儿童教学而设计的,但它所包含的同书本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的概念以及平板式显示器、手写输入、无线网络、本地存储、图形界面等等超前技术直接导致了个人电脑概念在全世界的生根发芽。

1983年离开PARC后,凯先后加入了Atari、苹果、迪斯尼,并成立了非盈利机构观点(Viewpoints)研究中心,2002年他正式加入惠普继续从事软件的开发工作。惠普公司研发部高级副总裁Dick Lampman表示:“凯的能力、创造力和观察力始终都给业界带来了无法预知的影响。”惠普正寄托于凯能为业界引发另一场技术革命,就像凯自己最经典的一句话:“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电脑升级分硬件升级和软件升级.软件升级就是程序换个更新的(多指驱动程序),硬件升级指往电脑里添置新的设备或更换部件,让电脑运行速度更快。
但一般来说电脑升级可以分为主机升级与其他元件升级(如显示器,鼠标,音箱等),大多数人是指主机升级!
自己可以升级,但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硬件的常识,与最近电脑配件种类,性能,品牌,以免升级后不能充分发挥出水平,或造成不兼容,严重的影响电脑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甚至是电脑烧毁!
显示器:如果资金不足的话可以选择CRT(普通显示器),资金允许的话可以买LCD(液晶显示器),但必须注意液晶显示器的几个特点:1. 高亮度 2. 高对比 3. 宽广的可视范围 4. 快速讯号反应时间(8ms以下) 不要有坏点通过TCO O3认证的.
主机: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硬盘、电源、数据线
但是具体怎么升级,要看你的资金的多少,与原来的配置,如果机子较新的话换部分就可以了,但是较老的话建议全部换完,总而言之要看具体情况,与个人意愿。建议不太懂电脑的话,请专职的电脑人员帮忙升级!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五十年来,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类已经进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回顾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展望信息时代的美好未来,我们对高技术的发展规律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在冯·诺依曼计算机诞生之前,人类为探索用机器实现自动计算甚至模拟部分人脑的功能已进行了几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努力.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时代开始,人类已开始研究思维的模拟实现,维也特(1540-1630)提出运用符号进行计算,刻卜勒1623年发明了8位计算器,莱布尼兹(1646-1716)发明了二进制,丘奇于1930年在数理逻辑中引进了λ希腊字母演算,图灵于1936年提出了计算的抽象模型-图灵机.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由Eckert和Mauchly领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台计算机由18000多个电子管和1500多个继电器组成.每秒钟可实现5000次加减法.ENIAC还不算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因为它还没有软件,每算一道题,要人工把各个部件用硬线连起来,算一秒钟,准备工作至少要15分钟.冯·诺依曼针对ENIAC"执行快,计划慢"的缺点,天才地提出了把程序也象数据一样放在计算机中的光辉思想,即所谓"存储程序"概念,引起了计算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变化.冯·诺依曼在莫尔学院做顾问时,设计了第一台程序存储计算机EDVAC.后来英国剑桥大学(在Wilkes领导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这台计算机包括1024字主存(录延迟线)和4600字外存(磁鼓),于1949年正式运行.虽然由于莫尔学院Eckert和Mauchly两位主要工程师"下海"办自己的公司,使得EDVAC计算机的研制受到严重影响,但冯·诺依曼的创造性贡献不可磨灭,以后人们常把存储程序型的计算机叫做冯·诺依曼计算机.
从EDVAC开始,计算机已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正在向超大规模和智能化计算机过渡.由于器件与体系结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速度和主存容量提高了将近9个数量级,但迄今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机仍然是存储程序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有些学者喜欢把并行计算机或对传统计算机稍做改进的计算机称为非冯·诺依曼计算机,其实冯·诺依曼本人就是并行处理的先驱,他设计的细胞自动机就是并行机.
近几年兴起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以样本学习改变互连权重与结构,可能是对"存储程序"概念的真正冲击.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诞生需要几百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一样,智能计算机的发展也需要经过漫长地探索与努力.这五十年来电子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使人目不暇接,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五十年的进步只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序曲.再过五十年或一百年,那时的人们会像我们今天觉得十六世纪的计算技术怎么那么落后一样,感叹二十世纪的计算机怎么那么愚笨!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了。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仅相当于一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 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特别注意是情人节的那天哦!!!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
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战火催生的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这台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其内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元件,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小时,据说在使用时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而且它的电子管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们不得不满头大汗地不停更换。然而,“埃尼阿克”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秒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曾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里。

  • 电脑的来历?
    答:第五代电脑是具有人工智慧的电脑.所谓人工智慧电脑是将人类的智慧,推理能力,逻辑判断,图形,语音辨识等与电脑结合.使电脑具有听,看,写,说,想,学的能力.第五代电脑常常要处理复杂而大量的资料.因此,这种电脑的处理速度要更快,记忆容量要更大,这样才能处理大量的资料.1950年代至今的电脑发展 没有电脑就...
  • "计算机"这个词的由来
    答: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
  • 电脑的由来
    答:电脑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电脑“ENIAC”,用于计算弹道,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ENIAC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电脑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脑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
  • 电脑由来60字
    答:1935年:IBM制造了IBM601穿孔卡片式计算机,该计算机能够在一秒钟内计算出乘法运算。20多岁的德国工程师楚泽(K.Zuse)研制出了机械可编程计算机Z1,并采用了二进制形式,其理论基础即来源于布尔代数。1937年:11月,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斯蒂比兹(G. Stibitz)制造了电磁式数字计算机“Model-K”。
  • 电脑的由来是什么?
    答:1959年,出现了集成电路计算机,这是计算机的第三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计算机,使计算机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小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
  • 电脑的由来
    答:冯·诺依曼逝世后,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07-03-15 电脑的起源与发展 26 2010-12-24 电脑的由来 1733 2016-06-06 电脑的由来 ...
  • 电脑的由来
    答:电脑自问世以来,其发展历程见证了科技的飞跃。从最初的军事需求催生的电子计算机,如1946年诞生的ENIAC,体积庞大但效率惊人,到60年代集成电路的引入,缩小了体积并提升性能,计算机开始进入科学和商业领域。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如苹果和IBM的产品,使得电脑进入普通家庭,实现了大众化应用。进入90...
  • 谁发明了电脑
    答:约翰·冯·诺依曼。约翰·冯·诺依曼,著名匈牙利裔美籍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冯·诺依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和记忆方面的天才,从孩提时代起,冯诺依曼就有过目不忘的天赋。
  • “电脑”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答:电脑学名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
  • 电脑是谁发明的?
    答:电脑是约翰·阿塔那索夫(JohnVincentAtanasoff)发明。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通用电子计算机。约翰·阿塔那索夫(JohnVincentAtanasoff)是保加利亚移民的后裔,1903年10月4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哈密尔顿,是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得计算机先驱奖、1990年IEEE授予的“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