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阅读理解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1.题目《陋室铭》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写“铭”,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引出陋室,这是什么写法?
  答:以水为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徳”,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答: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惟吾德馨”呼应,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节操。
  3.(1)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写陋室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答:(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
  答: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描写)
  言志——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作者援引西汉杨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的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想象陋室周围的环境。
  答: 既不是门庭若市,也并非人迹罕至。人与自然有着心灵的默契,草木生长,绿意葱葱。
  7.结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又怎样的志向?
  答:主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自己本已才学非凡,与之交往的人更有博学的学问。
  人物:作者、王叔远、柳宗元
  志向:雅致淡泊、豁达乐观、不图功名利禄,追求个人品德的高尚和道德的安宁与乐观。
  8.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答: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9.“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突出环境怎样特点?
  答:对偶;“上”和“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是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景物的喜爱之情,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10.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杨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且才华横溢。
  (这可是我一题一题翻书找的,一字一字打得,一定要采用哦!)

类比,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品质高尚,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保证是对的)

作品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⑥。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品译文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 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读书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用金色颜料涂就的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

t题呢?

陋室铭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⑥。谈笑有鸿儒⑦,往来无白丁⑧。可以调素琴⑨,阅金经⑩。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品译文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远近扬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有灵气。这虽然是 一间简陋的房子,不过,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苔藓爬上了台阶,使得台阶也显露出绿意;草色映入了门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在这里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读书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平时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潜心阅读用金色颜料涂就的佛经。既没有噪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会觉得有什么简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