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天行道”这面旗帜获得百姓的欢迎,它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梁山泊山顶上,飘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替天行道”这面旗帜,团结着梁山泊的千军万马,引导他们攻城野战,两赢童贯、三败高,震动了赵宋王朝。七十四回,御史大夫崔靖奏曰:「 ”臣闻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术。民心既服,不可加兵。”可见它的威力已经为统治者所承认。扬子江边一个开酒店的张老丈说:「 ”他山上宋头领,不劫来往客人,又不杀害人性命,只是替天行道「 ”,「 ”若得他来这里,百姓都快活,不吃这伙溢污官吏爽恼!”由此足见,「 ”替天行道”也获得了人民的欢迎。既然如此,「 ”替天行道”是什么阶级的旗帜呢? 「 ”替天行道” 《水浒》中的「 ”替天行道”,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缺乏明确目标的游民无产者的旗帜,它没有确定的阶级内容,因而能随时赋予不同的含义。就其积极意义上讲,它可以导致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某种程度的否定。小说对于宋徽宗虽然有一些抽象的褒美之词,但宋徽宗的形象却告诉读者:这位风流天子,不过是个无道的昏君。他「 ”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 ”。只因高俅「 ”踢得两脚好气,”,便将这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抬举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只因天子昏庸,所以权奸当道。高俅这个小人得志,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又反过来欺凌市民百姓:他公报私仇,逼走王进;纵容养子作恶,陷害林冲。 高俅 故金圣叹说:「 ”从来庶人之议皆史也。庶人则何敢议也?庶人不敢议也。庶人不敢议而又议,何也?天下有道,然后庶人不议也。今则庶人议矣。何用知天下无道?日,王进去而高俅来矣。”正因为天下无道,才要这班梁山好汉出来「 ”替天行道”。这就显示了一种蔑视封建统治者的英雄气概,从这个角度看,「 ”替天行道”的口号是有进步意义的。在《水浒》中,「 ”替天行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恐怕还是四十二回中九天玄女对宋江所说的一段话最为明确。她说:「 ”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 ”「 ”替天行道”有两个要点:一日「 ”忠”,一日「 ”义”。 「 ”替天行道” 「 ”全忠”、「 ”辅国”属于「 ”忠”的范畴,「 ”仗义”、「 ”安民”属于「 ”义”的范畴。从《水浒》总的倾向来看,「 ”义”是贯串始终的主导思想而「 ”忠”,则是后加上去的逐渐演变的产物。所以,我们要研究「 ”替天行道”究竟是代表哪一个阶级利益的旗帜,首先就得从对「 ”义”的剖析入手。《水浒》作者以最大的热情赞扬「 ”仗义疏财”,把它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宋江的绰号叫「 ”呼保义”、「 ”及时雨”,正是由于他的「 ”仗义疏财”。他「 ”济人贫苦,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都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可见,「 ”仗义疏财「 ”,正是「 ”替天行道「 ”的主要内容。那么,向谁「 ”疏财”呢? 宋江 小说告诉我们:宋江是在郓城县里疏财,得到接济的是市井细民,以及外地的客商。晁盖、柴进虽在农村,但受他们接济的也主要是「 ”天下往来的好汉”。那些固着在土地上的农民(庄客),只有受他们剥削的份,而且这种剥削正是他们的「 ”财”的主要来源。「 ”见义勇为”,是《水浒》热情赞扬的另一种美德。小说塑造了郑屠、西门庆、牛二、蒋门神这样一系列尽人皆知的恶霸、泼皮的反面形象。由于得到官府的纵容、包庇,他们公然白日横行,以强凌弱,欺压城市中的平民百姓。同官府不顾小民死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水浒》中一批「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豪杰,凭着个人的勇气和力量,大打不平,报仇雪恨,惩处坏人。 晁盖 李逵听说宋江强抢了刘太公的女儿,便「 ”圆睁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水浒》赞李逵道:「 ”留得李速双斧在,世界直气尚能伸”。这「 ”直气「 ”,岂不就是「 ”正道”么?这就告诉我们,抱打不平,除强扶弱,是「 ”替天行道”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在那样的社会里,天底下不平的事自然很多。《水浒》的英雄因为多活动在城市里,碰到的也多是城里的不平事。他们为市民除暴,替市民出气。鲁智深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是这样,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是这样,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也是这样。梁山泊聚义树起了「 ”替天行道”的大旗,他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 李逵 七十一回有篇「 ”单道梁山泊好处”的言语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熊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生死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权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八方共域”,「 ”千里面朝夕相见”,典型地道出了市民希望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以求得本阶级的充分发展的意愿;「 ”异姓一家”、「 ”不分贵贱”、「 ”无问亲疏”,则是一种「 ”现代平等要求”的朦胧的萌芽。这种思想,都同跟土地联系在一起、与世隔绝的农民思想迥然相异。 鲁智深 有的同志却把这点与南宋钟相等农民起义军提出的「 ”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相提并论,是不妥当的。梁山中人基本上是脱离社会生产的游民无产者,他们不曾真正体验到封建制度对广大农良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的罪恶,所以「 ”替天行道”的口号,也就不可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最本质的矛盾和广大农民要求摆脱这种压迫和剥削的强烈愿望。在《水浒》中,没有一个人谈到诸如赋税徭役、严刑峻法对广大农民的祸害,表现出对贫富不均的不合理现实的不满,更没有哪怕一丝一毫涉及到土地这个农民问题的关键。由此可见,「 ”替天行道”的口号,并没有反映出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它并不是农民革命的旗帜。 武松杀嫂 岂但如此,《水浒》对于真正的农民革命斗争,却进行了贬低和丑化。宋徽宗睿思殿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中,王庆、田虎、方腊,都是作为否定的对象而与「 ”替天行道”的宋江对立着的。九十一回写道:「 ”且说田虎这断,是威胜州沁源县一个猎户,有力,熟悉武艺,专一交结恶少,本地万山环列,易于啸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田虎乘机纠集亡命,捏造妖言,煽惑愚民。”一百一十回写到方腊时说:「 ”此人原是歉州山中樵夫 因朱动在吴中征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在作者笔下,田虎、方腊等俱是不「 ”义”之徒,这就更从反面证明了,梁山泊「 ”替天行道”的旗帜,决非属于农民起义营垒的。 方腊 「 ”替天行道”,终究是一种从封建统治阶级那里借用过来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因此,「 ”替天行道”这样的口号,不曾超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束缚,反而受到它的影响和渗透。「 ”义”这种道德观,具有两重性。在一定程度上,「 ”义”对于封建秩序是一种对抗的破坏力量。宋江因为「 ”义”,私放了晁盖;柴进因为「 ”义”,掩护了林冲。晁盖因为生辰纲「 ”不义”,就公然劫而取之,就是明显的几个例子。 晁盖 但这种「 ”义”,又具有致命的弱点,它往往使人模糊了阶级的界限,以致容易为统治者所利用。武松的「 ”专打天下硬汉的「 ”义”,就被施恩所利用,帮助一霸去打另一霸。由于「 ”义”本身的局限性,所以它往往同「 ”忠”联系在一起。宋江把「 ”聚义厅”改为「 ”忠义堂”,正式把「 ”忠”引了进来,并同「 ”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正式的纲领,这与其说是篡改,不如说是加进了新的内容。这正是市民阶级不敢与封建制度决裂、并对「 ”天子「 ”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目光短浅、庸俗妥协的劣根性的反映,也是「 ”替天行道”的纲领的必然发展趋势。而这归根到底,又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宋江 当时,市民阶级的生产方式尚是封建制度下的小商品生产,他们还远远没有壮大到与封建制度决裂的程度。所以鲁迅说:「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他们的旗帜是「 ”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的论述,恰好证明《水浒》的主体是绿林豪侠,而「 ”替天行道”,正是这种反映了市民意愿与利益的「 ”侠”的旗帜。他们有时也「 ”犯上作乱”,但不过「 ”闯点小乱子而已”,还不曾发展到「 ”叛”的地步。 柴进 因此,他们的受招安,乃是由其本身内在的性质所决定的,与农民起义的投降,也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