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期的小鹏 如何破华为和小米的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作为曾经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的其中一员,小鹏汽车近年来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2021年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98155台,2022年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120757台,而到了2023年小鹏汽车全年交付量141601台。看似数据在增长,但是在如今新能源市场发展向好的时代,小鹏汽车已经掉出了新势力第一梯队。

连年亏损小鹏干了什么

2021年当时的小鹏汽车凭借着G3和P7两大产品,在造车新势力中一炮走红,相比于当时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的售价,更加亲民的小鹏汽车获得了不错的销量,相较于2020年27041台的交付量,同比增长263%,远高于当时的蔚来、理想、哪吒、威马和零跑。

2022年小鹏汽车虽然交付量增加不少,全年汽车销售收入为248.4亿元,同比增长23.9%。但是却全年净亏损91.4亿元,同比增长88.1%。按照2022年小鹏汽车的销量计算,平均每卖出一台车就会赔7.6万元。2023年,小鹏汽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03.8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下滑至1.5%,其中汽车毛利率转为负的1.6%。

这个时候大家就不能只看销量数据了,要知道2023年14.16万台的销量,可是小鹏旗下5款在售车型的总和。实际上单一车型的销量在逐渐下滑,新上的小鹏G6和小鹏G9并没有给小鹏汽车带来喜人的销量。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交付量连年增长,旗下5款在售车型,怎么越亏越多?首先是旗下新车并没有间断,包括今年最新上市的小鹏X9也是2023年期间研发的。新车研发,就意味着成本增加,这其中也包括小鹏汽车全栈自研的一些智能驾驶技术。另外大家应该也发现了,2022和2023年间,小鹏汽车的城市展厅越来越多,开店也意味着成本增加。最后就是库存积压,生产出的车需要及时销售,随着近几年供应商的采购价格变化,汽车市场价格战等市场压力,导致生产出的新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贬值,因此毛利下降。

华为和小米入局改变了什么

对于如今的智能汽车领域,冲击最大的应该就是华为和小米的入局,虽然华为官宣不造车,但是其在汽车领域里的技术研发速度相当的快。至于小米,我们暂且不说首款新车SU7的技术有多少是自研的,三年时间,一个全新品牌,一台新车,可见科技公司造车的速度有多快。

在华为和小米入局汽车领域之前,小鹏汽车还在研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甚至还在P5这样的紧凑级轿车上搭载了激光雷达。在华为和小米入局之后,高精地图、激光雷达、视觉辅助等等智能驾驶辅助技术被推上风口浪尖。华为和小米在用大家预想不到的速度去刷新技术上限,推翻其它车企之前多年的论证,不断依靠技术研发实力扩大产品卖点。

无论是资金储备还是技术储备,与华为和小米去比,小鹏汽车肯定还是有一些差距。而且大家也能看出来了,现在和华为进行技术合作的车企越来越多,这大大降低了自身研发成本,而且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去做,新车的车机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都能在产品竞争中获得很大的优势。至于小米和华为,对于他们来说,做好了智能领域,”冰箱彩电大沙发“供应商多的是,雷总也更是毫不客气,SU7上市当天冰箱都直接开送了。

想重新”开号“的小鹏

在小米和华为带来的市场冲击下,”蔚小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爱打游戏的小伙伴,在遇到长时间等级和段位无法提升的情况下怎么办?当然是开个新号重新开始。汽车领域里其实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当然”开新号“实际上是推出一个新品牌,打出顺应时代的口号,继续发展。

建立新品牌的例子屡见不鲜,就拿最近来说,5月15日蔚来全新子品牌——ONVO乐道就正式对外公布。同时其首款车型L60也正式亮相,预售价21.99万元。首先蔚来汽车主品牌的售价,其实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是有些高的,出低价车又会导致品牌受到影响。失去性价比优势脱离主销市场,又意味着销量影响。其次,像蔚来这样上来就主打高端的品牌,面对着竞争激烈的市场,还是有些”骑虎难下“。

和蔚来的思路差不多,近日小鹏汽车旗下新品牌MONA首款车在小鹏肇庆工厂生产,试制车已下线,即将进入PT2阶段。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透露:旗下全新品牌“MONA”的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该品牌的首款车型将定位为紧凑型纯电轿车,其价格将在15万级别。将在今年6月发布更多信息,并预计在今年下半年销量将超过小米SU7。

MONA品牌寓意Made Of New AI,定位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这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新的理念新的品牌。目前正好是AI盛行的时代,AI如今也已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有很多在售车型如今已经搭载了AI大模型,其智能程度大家有目共睹。敢说出销量即将超过小米SU7这样的话,可见其AI智能程度一定要更加先进,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车机系统的应用,甚至会在智能驾驶上也应用AI技术。

MONA品牌的前身其实是滴滴造车项目”达芬奇“,去年 8 月,小鹏以约 54 亿元人民币的总对价,收购了这一造车项目。同时小鹏和滴滴也达成了连续两年下限为10万台,上限为18万台的年销量对赌协议。所以MONA未来不仅仅是一个面向消费者的汽车品牌,还会涉及到更多的商业合作,并且还会在商业合作中对相关技术进行学习和数据搜集与研发,不断进化和优化产品。

车德钢总结:

造成小鹏汽车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和华为与小米的入局有关,曾经智驾也是一大卖点的小鹏如今压力巨大。以AI智驾为新的打开方式,重新建立新品牌,并把价格锁定在10-15万级别,可以说充满诱惑力。在价格面前,更低的价格区间就意味着更低的购买门槛,更多的消费者就会考虑购买。但是面对着AI智驾这样的新技术,完全打技术口号去卖车依然充满风险,未来在续航和配置上没有短板,才能获得市场认可。

拉低售价区间,打出新的技术口号,完成对小米SU7的超越,同时证明AI智驾的实力。留给MONA的压力真的不小,大家觉得小鹏这个破局思路真的可行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德钢,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