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水源越来越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为什么地球的水越来越少

人类寿命相对于地球地质演化史,实在是短短一瞬间的事,可就是在这短短一瞬间却使得我们人类明显感觉到,地球水资源正向着愈来愈枯竭趋势发展,沙漠戈壁正在无情地吞噬着良田,内陆湖、内陆河正在悄无声息缓慢缩小面积、直至消失,地下水水位也越来越低,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矛盾愈来愈紧张,水资源减少趋势无疑给我们人类今后生存发展敲响了警钟。面对水资源日益减少困惑、人类往往完全简单地归之于气候暖化以及其自身生态的破坏恶果,似乎只要维持原有生态、恢复人类自工业革命以前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地球气候暖化就可以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减少趋势也就能自然得到有效保障,人类反思生态破坏是人类巨大进步,但幻想通过生态途径可以改观改变气候干旱趋势、乃至淡水资源减少趋势,这无疑是人类过于乐观了,诚然生态保护维持,可以减轻水资源流失,可以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绝不能根本改观扭转地球气候发展趋势和水资源减少发展进程。
  全球水资源减少最为代表性、最为触目惊心特例,无疑是我国三江源近几十年、来的生态沧桑巨大变化。“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黄河总水量的49.2%、长江总水量的25%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源于此。”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雪山开始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华水塔面临严重的生态之忧。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三江源生态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4000多个湖泊中曾经有90%干涸。长江源区冰川总面积目前为1051平方公里,比《长江源志》记载的1247平方公里减少了196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达9.89亿立方米。冰川大规模消融退缩的速度,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黄河源头“星宿海”星罗棋布的湖泊风景,现在已经变成荒芜的戈壁和干涸的湖底;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其冰舌部分已经萎缩大约1公里左右。 “2度计划”摄制组考察队公布两组对照图片(同一地点相隔30年),显示出30年间三江源的沧桑变化。
  面对上述我国三江源生态沧桑巨变、干旱加重趋势,全球水资源急剧减少、生态萎缩的一个缩影信号,确实给我们以极大震撼。但当我们追根溯源寻找原因时,我们也往往习惯归之于全球暖化背景下的恶果,问题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往前看得更远些,那么4000千万年前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曾经就是海洋,乃至于4000年前那里也曾经是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场所,那里沙漠也曾经拥有星罗棋布湖泊,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新疆沙漠腹地罗布泊也曾是生命的海洋。据古书记载罗布泊曾经是“西域巨泽”。那时水草茂盛,生机盎然,坐坐城邦耸立在这大片绿州上,一派繁荣景象。直至20世纪40年代后,湖面才逐渐萎缩干枯,直至1962年罗布泊才在地球上完全消失于一片茫茫沙海中。罗布泊湖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见证中在极短时间段内消亡的、它几乎是在很少有生态破坏或气候变迁中消亡的。地球水资源就是在岁月消逝中无情地减少消失的,谁说今天的三江源在地球演化史中,不会像今天沙哈拉大沙漠那样的宿命呢?像这样例子在地球地质史上是举不胜举的,难道说这些沙漠区域的形成也是全球暖化的结果吗?那么为何恐龙时代、同样是暖化气候就没有形成地球干旱沙漠化呢?
  我们发现全球气候变迁,造成陆地干旱水资源日益紧张加剧趋势,寻找原因时,毋庸置疑是找错方向找错了对象。我们总偏面以为,气候暖化可以加快陆地水蒸气蒸发,加快植物干枯缺水,加快冰川的消融,因而也就合理归罪于地球暖化,但是我们是否想到气候暖化同时也会加快海洋水蒸气蒸发因而增加降雨,增加水资源循环,增加内陆河流径流量的,因而对于人类、生物而言,气候暖化是有利于生物界的。恰恰是严寒的气候更容易导致气候干旱、以及水资源紧缺。冰川消融减少从表象上看固然有着气温上升不可推卸责任,但我们却同时忘记了,冰川来源于气温上升所增加的水蒸气遇冷降雨降雪而形成的,真正导致冰川减少罪魁祸首理所应当就是大气水蒸气减少结果,乃至造成我国三江源降雨降雪总量减少。而正是降雨降雪总量减少导致了三江源气温上升幅度是其它区域三倍以上。如果非要怪罪于二氧化碳,那我只能告诉你、正是那里三江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应该是最低的,莫非全球温室气体都跑到那里形成了气温上升?。同样沙漠腹地气温也是最高的,那里的二氧化碳也是最少的。关于温室气体是否有温室效应争论,事实上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正确答案,而我们却视而不见或故意置之不理,——喜马拉雅山南坡全年光辐射时间比北坡多,热量理所应当比北坡充沛,按常人理解或现代气候理论南坡雪线高度也应该比北坡高,事实上恰恰相反,反而是北坡雪线比南坡高300—500米,也就是说同等海拔下北坡比阳光充沛南坡气温高。那么南坡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就是因为南坡降雨量大、水蒸气温室气体浓度高,造成了热量扩散快、热量逃逸损耗大造成了气温反而低的原因。在这里温室气体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制冷降温性和温差平衡性。
  地球气候气温高低与气候干旱关系,事实上我们如果从另一简单角度来观察这一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如果我们把地球缩小看成是一个澡堂,那么澡堂中的水池就像是地球71%海洋,水池外围就相当于地球陆地,那么澡堂随着气温上升,澡堂湿度就会上升,如果澡堂气温是零下,那么澡堂水池就像是滑冰场,结果是空气干燥;如果澡堂气温是人体体温、或体温以上,那么就会有水蒸气缭绕、乃至于水滴下降。地球气候湿度之所以没有像澡堂那样高,那是因为澡堂的封闭性、水蒸气无法扩散至澡堂之外,澡堂可以承受高于一个大气压气压、导致了水蒸气的积累漂浮浓度提高,地球引力同样就像澡堂封闭性那样,可以阻挡减缓水蒸气扩散,只不过地球引力形成的封闭性压力只有一个大气压,小于澡堂封闭性所能承受压力,所以在相同气温下澡堂湿度高于大气湿度,但无论如何澡堂这一湿度形成现象,说明了地球气候湿度同样会随着气候暖化是提高的。并且地球水资源总量在像澡堂那样封闭性条件下也不会随着气候气温如何变迁而减少的,而地球恰恰发生了淡水资源减少、沙漠戈壁蔓扩张、抗旱植物进化产生奇怪现象,那么水资源减少量跑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地球膨胀的恶果。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每年平均上升四五毫米,30年间冰川面积共后退147.96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各主要河流流量近70年间减少了15%。青海湖水位近40年间下降3.35米,有些高原湖泊甚至已经干枯。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中青藏高原占13.95%,而且仅在青海省境内每年就仍以13万公顷的速度扩大。此外,青藏高原森林面积锐减,草场退化面积达30%,并且伴随着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的严峻问题。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青藏高原每年平均上升四五毫米,事实上就是地球膨胀结果(而面对青藏高原上升,理论界解释却是印度洋板块碰撞,如果果然如此岂不是随着青藏高原上升,印度大陆会随之减少吗?可我们至今检测到印度陆地减少了吗?),事实上地球上也不仅仅是青藏高原上升,全球海陆海拔高差就是在漫长岁月流逝中悄无声息中扩大的,只不过是地球陆地西部陆地山脉由于质量密度大,受到太阳、月亮引力大的缘故,西部高海拔区域自身堆积重力、由于地球向东自转难以向西释放、东、南、北三面距海太远难以滑坡释放,故海拔上升速度比其他区域稍快。正是这一现象造成了我国三江源水源地降雨量减少,造成了漫长岁月向后退缩轨迹,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了我国云贵高原近年干旱发生的本质原因。生态移民可能是我国今后必须选择而又无奈的路,寄希望于有限地下水、且钻井成本高昂、期望时间推移减缓气候干旱无疑是善良人们一相情愿。
  正是地球膨胀,造成海拔上升、造成了气压在原有海拔高度的上升,形成了额外不断上升高气压阻力、使得暖湿气流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力不从心、很难光顾此地,从而造成降雨总量缓慢长期必然减少趋势;其次地球膨胀使得地质土壤更加疏松,渗漏增强、加快水资源渗漏流失;其三、地球膨胀造成陆海比例增加,使得原有水资源降雨总量分配更多陆地因而摊薄了陆地平均降雨量;其四、由于地球膨胀造成了海陆海拔差增加,河床高差加快了河流水流速度,于是也无形中加快了水资源流失;其五、地球膨胀造成了地球地表引力的下降,造成了大气压降低、热量更加容易逃逸、造成了水蒸气总量减少大气层云系变薄、使得暖湿气流向两极方向推动力减弱,从而形成高海拔、中高纬度区域干旱加重发生;另外引力下降、使得大气湿度降低、就像漏气澡堂可以减少水蒸气一样;引力下降大气压降低、促使植物释放更多自由水、更加容易加快水蒸气蒸腾、失去水分因而同样加快了植物干旱。如果假设地球半径膨胀10%,那么地球表面积就相当于增加了1.21倍,那么增加1.21倍地表面积分摊的地球引力至少下降为原来的0.826倍(距离地核增加也会降低引力、但由于地球自转减慢同样也可减小大气离心力增加气压,因而在此距离增加而减少引力权当与自转减慢抵消,另外由于地球距离太阳、月球越来越近,对地球引力也伴随着增大,从而也大大地降低抵消了地球自身引力),也就是说现在大气压至多也仅仅是地球膨胀10%前的0.826倍,那么地球膨胀10%前的陆地降雨量除了增加21%降雨量外,由于引力大、大气压高、气候湿润等因素使得植物、土壤水蒸气蒸发减少21%以上损耗速度、甚至减小了更高速度,等于地球膨胀10%前的水资源几乎是膨胀后的150%,由此可见地球膨胀造成水资源减少幅度是惊人的,这也就是恐龙时代气候潮湿、到处都是热带雨林、遍地都是星罗棋布湖泊、河流,温室气体浓度比今天高得多的根本原因。

是地球上的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人口在增长,环境在污染等等,这些都在消耗水资源。有些回复时间很长。

为什么地球上的水源越来越少?
主要原因是我们人类对地球水资源的认识不够清楚,导致地球上的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自己还不是很清楚自己面临着的危险,仅有的水资源又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再加上人类自己的社会发展的比较快,需要水资源的数量成倍的增加,这是导致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所在。

  • 有关地球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破坏的资料
    答: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
  • 为什么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答:是地球上的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人口在增长,环境在污染等等,这些都在消耗水资源。有些回复时间很长。
  • 水源因什么而变少?
    答: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 地球水资源情况
    答:3、保护水源地:保护水源地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例如,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禁止在水源地附近进行有害排放和垃圾堆放等。4、推动水资源管理立法:通过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例如,对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行为进行...
  • 地球上的水一直在泄露,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_百度知 ...
    答:依据生物学家测算,从地球产生到今日才行,地球早已从太阳风中消化吸收了高达17亿多吨的氢,假如这很多的氢与地球上的O2产生化学变化融合后,就可以造成153亿亿吨水。那地球上的水会由于很多被应用而越来越低吗?这个问题,一般的结果是大家不用担心汽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低,由于地球是一个封闭式的...
  • 为什么地球上会缺水,不是有水循环系统的吗 ?
    答:你好 --- 1、在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东多西少,时间分布夏多冬少,所以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间都能有足够的水供给。虽然有像南水北调之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但终究不是很够的。2、缺水分为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北方是水源型,南方是水质型,现在水循环利用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南方可利用水...
  • 1、地球上明明有那么多水,为什么有的地方还会缺水?
    答:而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受热不均匀,这个是受区域大气状态影响的,空气中的尘埃越多、水汽越多,透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就较少,使水体受热不均,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大气湿度的差异,而大气的受热不均还会形成风,风裹挟着水蒸气到处流动,直到形成降水再落在地面上,而地面地形是多样的,降水多在低洼地带集中,...
  • 地球的水被使用40多亿年,减少了吗?科学家在一块石头上获得答案_百度知 ...
    答:地球上的水真的少了吗?为什么从这块石头能得到这个结论?要解答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水的构成元素。 水分子 其实是由氢和氧借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因此,水分子也可以被某些东西或者通过某些手段被分解成氢和氧,比如 光解和产甲烷过程 。 地球的引力 吸引着地球上的物质不会飘出地球,同样的,水分子也受到...
  • 节约用水以保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水真的越用越少吗?这个我是不能理解...
    答:水,是人类的生命资源,它像人的血液必不可少。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排世界第六位。许多树木、村庄和田地被沙漠吞食,沙漠面积在逐渐扩大,淡水资源的减少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建设,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有的用水过后,水龙头没...
  • 从整体来看地球相当于一个水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地方缺水呢?_百度...
    答:水资源分布的不均造成不了人类不同种群间不同的文化,就目前来看虽然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日益加重,但是地球总的水资源却因为海洋的存在基本上不会枯竭,然而却有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的上升,这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更加剧烈。全球地表植被渐少,我国农村也一样。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