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好的情节〔原文〕 300字以上 10个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童年》最好的情节

童年精彩片段赏析

可以随意删减

(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赏析

阿廖沙因把桌布放进染缸遭外公毒打,卧床养伤。后来,外公来看他,向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在伏尔加河上做纤夫时的情形,节选片段即为外公讲述内容。

片段主要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纤夫拉纤时的场景,一是纤夫们休息时的场景。两幅场景形象而逼真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纤夫生活的全貌。一方面纤夫的工作是沉重、痛苦、令人无法忍受的。赤脚逆水行船,上有能将脑壳晒的直冒油的太阳,下有又尖又利的碎石子。腰弯的头点地,浑身的骨头格格作响,汗浸得眼看不见路,连跌交也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可以趁机喘口气。这种场景让人不由得想到俄国著名画家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所展示的纤夫形象。纤夫的日子是沉重而艰辛的,这里作者坚持了他现实主义写作原则,不夸张,不想象,全部用白描手法将烈日下纤夫拼命拉纤的步履维艰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后让人动容。但另一方面纤夫们对待沉重生活的态度又是开朗乐观的。休息歇脚时,他们一边煮饭,一边唱起心爱的歌谣,喊声震耳,连稀饭溢出来都不知道。面对生活的苦难,他们没有叹息,没有沉默,而是工作时拼命努力,休息时尽情宣泄。为了显示纤夫们歌声的豪迈,作者用伏尔加河水来衬托。“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的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白天劳作场景与傍晚休息场景对照来看,俄国纤夫生活的悲惨与对生活乐观开朗的态度就很鲜明的体现出来了。

这个片段是《童年》全书中对外公为数不多的正面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处。阿廖沙听着外公的讲述,觉的外公成了外婆童话中的人物,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外公残暴自私、冷酷、吝啬之外还有一些好的品质,如果不是当时社会的逼迫,也许他不会变成后来那样一个令阿廖沙讨厌、憎恶的恶人,这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二)《茨冈》赏析

这个片段是全书的第三部分,叙述阿廖沙在外公家生活的场景。在这个片段里,几乎外公家的每个人都出场了,有善良能干、活泼开朗的小伙子茨冈、勤快正直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能歌善舞、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活善良的保姆叶夫根尼娅、也有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和自私毒辣、贪图钱财的舅舅们,每一个人都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显露了自己的性格。所有人当中,小伙子茨冈着笔最重,他是阿廖沙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一个玩伴,陪他度过童年一段寂寞孤单无助的生活,使阿廖沙在外公、舅舅制造的压抑阴霾的气氛中感觉到一丝阳光,作者对他是有无限怀念的。

片段通过三个事件来回忆他:茨冈陪阿廖沙做游戏、节日晚上的娱乐活动、茨冈之死。其中,第一与第三个事件都以茨冈为叙述中心,第二个事件也用很大比重写他。三次事件的描写使茨冈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现。陪阿廖沙游戏时,作者从客观叙述的角度刻画茨冈的性格:聪明灵巧、可爱天真、善良。会把细线做成马具,用纸剪出雪橇,让蟑螂拉着奔跑,会让小老鼠眨着眼睛拖尾巴直立行走,还会用纸牌或钱币变戏法。同孩子玩耍时,他的喊叫声比孩子们还高,简直与孩子没有什么差别。阿廖沙挨打时,他明知没用,还是一次次忍不住把手伸出去。节日晚上的娱乐活动,作者主要通过茨冈的动作来塑造他,对他跳舞时的姿态作详细描述。他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厨房中央旋转着,仿佛浑身着了火,踏着小碎步,靴跟敲击地板,震得桌子上和橱柜里的餐具哗哗响,一会儿,他又张开双臂,恰如雄鹰展翅,两腿舞得飞快,简直看不出他在迈步;他忽然尖叫,或往下蹲,像一只金黄色的雨燕飞来飞去,他的丝绸衬衫金光闪闪,颤抖着,浮动着,映照着周围的一切。”“小茨冈忘情地跳着,毫无倦意。看来,如果现在打开门让他到外面去跳,他会沿着大街一直跳下去,跳遍全城……。”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天真、聪明灵巧、开朗乐观的人却被舅舅们害死了。他们让他在刮风下雪的寒冬背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到雅科夫舅舅亡妻的坟上去。十字架要两个人吃力地抬起来才能放到他背上,而他只有19岁。结果脚被绊了一下,十字架砸在脊背上,他因失血过多而死。茨冈之死这段描写中,从一个儿童的视角详细记叙了他所见的一切。一方面专用三小段文字描述茨冈临死前的状态,显示他临死前的痛苦与凄惨。开始从外面抬来时,他躺在厨房的地板上,嘴角冒着粉红色的血泡,鲜血在他身下积了一大片,顺着地板向门口流去。第二节仍写鲜血,“血一直在流着,门槛下面已汇集了一大片血,黑糊糊的,仿佛在不断升高。”第三节中阳光已离开他,他脸色发暗,手指已不再动弹,濒临死亡。这几段描写还写了他的神情、身体形状及周围阳光的变化,通过它们的变化描写,我们清楚的看到活力与生命是怎样一点点、一丝丝从一个力大无穷的正直青春年少的小伙子身上失去。他才19岁,还梦想着有一幅唱歌的好嗓子,还想再陪孩子游戏,还想再跳起欢快的舞蹈,可这一次都不可能实现了。另一方面作者还通过两种不同类型人的言谈举止来写茨冈之死:一类以外公、舅舅为代表。雅科夫舅舅说:“幸亏我们及时撒了手,不然我们也会被砸成残废的。”“幸亏我没有抬十字架根部那一头,否则我也……。”外公走进厨房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这些混帐东西!多好的一个小伙子,让你们给白白地毁了!再过四、五年,他就是一把好手,千金难买啊……”所有话语中没有一丝内疚、难过的意味,有的只是幸免于难的庆幸与失去雇工的惋惜。这一切从侧面反衬出茨冈的死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毫无价值。果然,“小茨冈被悄悄埋掉了,没有举行葬礼”。另一类以外婆为代表。作者这样写外婆的表现:“外婆伏在地板上,两手在伊凡脸上头上和胸部抚摩着,对着他的眼睛呼吸着,然后拿起他的手,轻轻地揉搓。蜡烛全被她碰倒了,后来她吃力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身上的黑衣服闪着光亮。她可怕地瞪大眼睛,低声说:‘滚出去,该死的东西!’”老雇工格里戈里与保姆叶夫根尼娅也十分难过。格里戈里在茨冈背十字架出发前就十分担心,问茨冈:“扛的动吗?”挨舅舅的骂后,还嘱咐茨冈当心,别压坏身子。出事后,痛骂舅舅们压死了茨冈。保姆一反快活举态,伤心哭诉。作者就这样通过两类人不同表现的对比记述了茨冈之死,既表达了他对茨冈之死的无限哀伤,又揭露了外公、舅舅们的冷酷无情。

片段中作者在刻画小茨冈形象的同时,还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刻画了阿廖沙周围的其他人。外婆这里主要突出了她擅长跳舞的特征。作者在这里用了抒情的笔调把外婆跳舞时的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先是轻轻跳着,两脚在地板上无声滑动,再是轻轻走来走去,身子摇晃着,忽然间又迈开舞步象旋风似的旋转起来。三种动作中,神情、举止各不相同。作者从眉毛、眼睛、双手、身材、脚步、双臂等身体各个部位角度用变化多姿、丰富优美的语言,将外婆舞姿写得优美动人。保姆叶夫根尼娅快活善良的特征通过她演唱的民歌及对茨冈之死的态度来塑造。她唱的两首民歌诙谐有趣而又符合她身份。茨冈死时,她伤心痛哭。从老匠人格里戈里对阿廖沙的谈话及对待茨冈之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正直的品质,他告诉阿廖沙舅舅打死老婆的事,痛骂舅舅害死了茨冈,作者通过话语描述塑造了这个人物。

这个片段还刻画了雅科夫舅舅的两重特征,一个特征是残忍无情,一个特征是善弹吉他。片段中两处写到他的残忍无情,一处是他打死老婆,一处是他害死了茨冈。前一处作者采取倒叙的方式来交代。作者没有在他打老婆时描写他的残忍,而是通过打死老婆后他醉酒时大哭大闹,在自己脸上、额上和胸脯上捶打,大声哭诉的表现和老匠人格里戈里向阿廖沙讲述舅舅打老婆的情形来表现他的残忍无情,后一处作者则采用现场目击的方式写他的残忍。小伙子茨冈之死他负有直接责任,但他却没有一丝愧疚,只是庆幸自己的命大,还威胁格里戈里说就算是他害死茨冈的那又怎么样。作者除刻画了雅科夫舅舅残忍无情的个性外,还用多种艺术手法写了他弹吉他的高超技艺。一是从他弹吉他时的神态动作来写。从头发、脖子、脸庞、眼睛、双手的姿势及动作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他演奏时的全神贯注;二是从听众的反映上来写。人们安静下来,屏息静气,如醉如痴。“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沙听得最为着迷,一幅紧张的神气,一直朝雅科夫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吉他,呆呆地张着嘴,口水从嘴角流下来。有时他听得出神,不小心从椅子上掉下来,连忙用手撑着地板。这时他干脆坐在地板上,瞪着一双呆滞的眼睛,继续听下去。”三是从乐曲给人的感觉来写。乐曲让人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读者在欣赏雅科夫舅舅弹奏吉他这一段文字时,要注意不可认为他弹得一手好吉他就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作者描写这段内容,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节日晚上的活动是阿廖沙最幸福、最难忘的美好时光之一,舅舅的演奏只是一个背景衬托,真正让阿廖沙难忘的还是外婆与茨冈的舞姿。雅科夫舅舅吉他弹得再好,本质上也还是个残忍无情的恶棍,这是读者欣赏时要注意的一点。

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地龇着牙吓唬我。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一、
  我呆坐着。

  头顶上的脚步声、人声安静下来,轮船也不噗噗地响了,也停止了打颤。

  我就这样永远被扔在了船上?

  我去开门,开不开,铜门把手根本就扭不动。

  我抄起装牛奶的瓶子,拚命向门把手砸过去,瓶子碎了,牛奶顺着我的腿流进了靴子里。

  我非常沮丧,躺在包袱上,悄悄地哭了起来。最后,我噙着泪水睡着了。

  轮船的噗噗的颤动把我惊桓舱里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个小太阳。

  姥姥坐在我身边,皱着眉头梳头,她不停地自言自语地念叨着。

  她的头发特别多,密实地盖住了双肩、胸脯、膝盖,一直耷拉到地上。

  她用一只手把头发从地上揽起来,费力地把那把显得很小的木梳梳进厚厚的头发里。

  她的嘴唇不自觉地歪着,黑眼睛生气地盯着前面的头发;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显得很小,显得很可笑。

  她今天不高兴,不过我问她头发为什么这么长时,她的语调还像昨天一样温柔:“这好像是上帝给我的惩罚,是他在让我梳这些该死的头发!

  “年青的时候,这是我可供炫耀的宝贝,可现在我诅咒它了!

  “我不睡了!”

  “好,不睡就不睡了,”她立刻就同意了,一面编着辫子,一面看了看在沙发上躺着的母亲,母亲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像根木头“好了,你说说,昨天你怎么把牛奶瓶给打碎了?小点声告诉我!”

  她说得温和甜蜜,每个字都是那么有耐心,我记住了每个字。

  她笑的时候,黑色的眼珠亮亮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她牙齿雪白,面孔虽然有点黑,可依旧显得年青。

  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

  她一下子从黑暗中把我领了出来,走进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美丽的光环!

  她的我永远的朋友,是我最了解的人,我与她最知心!

  她无私的爱引导了我,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的勇气!

  40年前的这些日子,轮船这样缓缓地前着。我们坐了好01几天才到尼日尼,我还能清晰地回忆最初那美好的几天。

  天气转晴,我和姥姥整天都在甲板上呆着。

  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桔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

  轮船后面拖着一只驳船。驳船是灰色,像只土鳖。

  二、
  文静的娜塔莉娅舅妈教我念祷词,她的脸圆圆的,像个孩子,眼睛澄澈见底,穿过她的这双眼睛,好像可以看透她的脑袋看到她脑后的一切。

  我非常嘉欢她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她双眼眯了起来,低看头,悄没声地说:

  “啊,请跟我念:‘我们在天之父’快说啊?”

  我不清楚为什么会越问越糟糕,就故意念错。

  可是柔弱的舅妈只是耐心地纠正我的发音,一点也不生气。

  这倒让我生气了。

  这一天,姥爷问我:

  “阿辽会卡,你今天干什么来着?玩来吧!”

  “我看你头上有一块青,一看就知道你怎么弄的。弄出块儿青来可不算什么大能耐!”

  “我问你,‘主祷经’念熟了吗?”

  舅妈悄然地说:

  “他记性不太好。”

  姥爷一声冷笑,红眉毛一挑。

  “那就得挨揍了!”

  他又问:

  “你爹打过你吗?”

  我不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回答。

  我母亲说:

  “马克辛从来也没有打过他,让我也别打他。”

  “为什么?”

  “他认为用凑拳头是教育不出人来的。”

  “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傻瓜!上帝原谅,我说死人的坏话!”

  姥爷气呼呼地骂道。……”

  我感到受了污辱。

  “啊哈,你还噘起了嘴!”

  他拍了下我的头,又说:

  “星期六吧,我要抽萨希加③一顿!”

  -----③萨希加:是萨沙的蔑视称呼。

  “什么是‘抽’?”

  大家都笑了。

  姥爷说:

  “以后你就知道了!”

  我心里开始琢磨“抽”

  和“打”的区别,我知道“打”是怎么回事,打猫打狗,还有阿斯特拉罕的警察打波斯人。

  三、
  相反,我挺喜欢米哈伊尔家的萨沙,他总是不大爱动的样子,悄没声的,从不引人注目。

  他眼睛里的忧郁很像他母亲,性格也温和。

  他的牙长得很有特点,嘴皮子兜不住它们,都露在了外面。他常常用手敲打自己的牙取乐,如果别人想敲一下也可以。

  他总是孤零零的,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或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窗前。

  和他一起坐着很有趣,常常是一言不发地一坐就是一个小时。

  我们肩并肩坐在窗户前,眺望西天的晚霞,看黑色的乌鸦在乌斯可尼耶教堂的金顶上盘旋。

  乌鸦们飞来飞去,一会儿遮住了暗红的天光,一会儿又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剩下一片空旷的天空。

  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雅可夫家的萨沙讲什么都是头头是道的。他知道我想染布以后,就让我用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   他说:

  “我知道,白的最好染!”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蓝靛的桶里,茨冈就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了。

  他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向一边盯着我工作的萨沙喊道:

  “去,把你奶奶叫来!”

  他知道事情不妙,对我说:

  “完了,你得挨揍了!”

  姥姥飞跑而至,大叫一声,几乎哭出声儿来,大骂:

  “你这个别尔米人④,大耳朵鬼!摔死你!”

  四、
  萨沙站了起来,慢慢地脱了裤子,两个手提着,摇摇晃晃地趴到了长凳上。

  看着他一系列的动作,我的腿禁不住也颤抖了起来。

  萨沙的嚎叫声陡起。

  “装蒜,让你叫唤,再尝尝这一下!”

  每一下都是一条红红的肿线,表哥杀猪似的叫声震耳欲聋。

  姥爷毫不为所动:

  “哎,知道了吧,这一下是为了顶针儿!”

  我的心随着姥爷的手一上一下。

  表哥开始咬我了:

  “哎呀,我再也不敢了,我告发了染桌布的事啊!”

  姥爷不急不慌地说:

  “告密,哈,这下就是为了你的告密!”

  “不行,魔鬼,我不让你打阿列克塞!”

  她用脚踢着门,喊我的母亲:

  “瓦尔瓦拉!”

  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

  我拼命地挣扎着,扯着他的红胡子,咬着他的胳膊。

  他嗷地一声狂叫,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奇了我的脸。

  “把他给我绑起来,打死他!”

  母亲脸色刷白,睛睛瞪得出了血:

  “爸爸,别打啊!交给我吧!”

  姥爷的痛打使我昏了过去。
  桓来以后又大病一声,趴在床上,呆了好几天。

  我呆的小屋子里只在墙角上有个小窗户,屋子里有几个入圣像用的玻璃匣子,前头点着一个长明灯。

  这次生病,深深地铭记于我记忆深处。

  因为这病倒的几天之中,我突然长大了。我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那就是敏感的自尊。

  姥姥和母亲吵了架:全身漆黑,身躯庞大的姥姥把母亲推到了房子的角落里,气愤地说:

  “你,你为什么不把他抢过来?”

  “我,我吓傻了!”

  “不害臊!瓦尔瓦拉,你白长这么个子了。我这老太婆都不怕,你倒给吓傻了!”

  “妈妈,别说了!”

  “不,我要说,他可是个可怜的孤儿哓!”

  母亲高声喊道:

  “可我自己就是孤儿啊!”

  她们坐在墙角,哭了许久,母亲说:

  “如果没有阿列克塞,我早就离开这可恶的地狱了!

  “妈妈,我早就忍受不了……”

  姥姥轻声地劝着:

  “唉,我的心肝儿,我的宝贝!”

  我突然发现,母亲并不是强有力的,她和别人一样,也怕姥爷。

  是我妨碍了她,使她离不开这该死的家庭。

  可是不久以后,就不见母亲了,不知道她上哪儿去了。

  这一天,姥爷突然来了。

  他坐在床上,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冰凉。

  “少爷,怎么样?说话啊,怎不吭声儿?”

  我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想一脚把他踢出去。

  “啊,你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我瞧了他一眼。

  他摇头晃脑地坐在那儿,头发胡子比平常更红了,双眼放光,手里捧着一堆东西:

  一块糖饼、两个糖角儿、一个苹果还有一包葡萄干儿。

  他吻了吻我的额,又摸了摸我的头。

  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伙子茨冈。

  他肩宽背阔,一头卷发,在一天傍晚来到了我的床前。

  他穿着金黄色的衬衫,新皮鞋,像过节似的。尤其是他小黑胡下雪白的牙齿,在黑暗中特别引人注目。

  “啊,你来看看我的胳膊!”他一边说一边卷起了袖子,“你看肿得多么厉害,现在还好多了呢!你姥爷当时简直是发了疯,我用这条胳膊去挡,想把那树条子档断,这样趁你姥爷去拿另一条柳枝子时,就可以把你抱走了。

  “可是树条子太软了,我也狠狠地挨了几下子!”

  “小家伙,算你有福!”

  他笑了起来,笑得非常温和:

  他使劲吹了一下鼻子,像马似的。

  我觉得他很单纯,很可爱。

  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他,他说:

  “啊,我也爱你啊,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去救你的!”

  “为了别人,我不会这么干的。”

  “我告诉你,下次再挨打的时候,千万别抱紧身子,要松开、舒展开,要深呼吸,喊起来要像杀猪,懂吗?”

  “难道还要打我吗?”

  “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还会打你。”他说得十分平静。

  “为什么?”

  “为什么?反正他会不断地找碴儿打你!”

  顿了顿,他又说:

  “你就记着,郐展开躺着!”

  “如果他把树枝子打下来以后,还就势往回抽,那就是要抽掉你的皮,你一定要随着他转动身子,记住了没有?”

  他挤了挤眼

  “没问题,我是老手了,小朋友,我浑身的皮都打硬了!”

  我看着他好像在说着别人的痛苦似的快乐,不禁想起了姥姥讲的伊凡王子和伊凡傻子的故事。

  六
  我整天跟着她在院子里转来转去,跟她串门,有时候她在别人家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喝着茶,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我总跟着她,几乎成了她的尾巴。

  在这一段生活的记记之中,除了这位成天忙个不停的老太太,我的脑子里就是空白了。

  有一回我问姥姥:

  “你会巫术吗?

  她一笑,沉思了一下说:

  “巫术可是一门学问啊,很难的,我可不行,我不认字儿!

  “你看你姥爷,他多聪明啊,他认字儿,圣母没让我聪明!”

  然后她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

  “我从小就是孤儿,我母亲很穷还是个残废!

  “她作闺女时让地主吓吓得,晚上她跳窗户,摔残了半边身子!

  “她的右手萎缩了。这对于一个以卖花边为生的女拥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

  “地主赶走了她。她到处流浪,乞讨为生。那个时候,人们比现在富有,巴拉罕纳的木匠和织花边儿的人们,都很善良。

  “每年一到秋天,我和母亲就留在城里要饭,等到天使长加富里洛把宝剑一挥,赶走了冬天,我们就继续向前走,随便走到哪儿就到哪儿吧。

  “去过穆罗姆,去过尤列维茨,没着伏尔加河往上游走过,也没着静静奥卡河走过。

  “春夏之后,在大地上流浪,真是一件美事儿啊!青草绒绒,鲜花盛开,自由自在地呼吸着甜而温暖的空气!

  “有时候,母亲闭上蓝色的眼睛,唱起歌儿来,花草树木都坚起了耳朵,内也停了,大地在听她歌唱!

  “流浪的生活实在很好玩儿,可我逐渐长大,母亲觉着再领着我到处要饭,真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于是,我们就在巴拉罕纳城住了下来,每天她都到街上去,挨门挨户地去乞讨,逢到什么节日,就到教堂门口去等待人们的施舍。

  “我呢,坐在家里学习织花边儿,我拚命地学,想学会了,好帮助母亲。

  “两年多的时间,我就学会了全需都有了名儿,人们都知道来找我作手工了:‘喂,阿库莉娅,给我织一件吧!’我特别高兴,像过年似的!

  “这当然都是妈妈教得好了,尽管她只有一只手,不能操做,可她很会指点,你要知道,一个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我不由自主地就有点处他。我说:‘妈妈,你不用再去要饭了,我可以养活你啦!’她说,你给我闭嘴,你要知道,这是给你攒钱买嫁妆的!’“后来,你姥爷出现了,他可是个出公的小伙子,才22岁,就当上一艘大船的工长了!

  “她母亲仔细地审祺了我一番,她认为我手挺巧,又是讨饭人的女儿,很老实。

  “她是卖面包的,很凶……“唉,别回忆这个了,干吗要回忆坏人呢?上帝心里最明白。”

  说到这个,她笑了。鼻子可笑地颤动着,眼睛里闪闪放光,这让我感到特别亲切。

  七、
  我非常不喜欢他这个不故意记住,可却抹也抹不去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他一味地回忆过去,脑子里没有童话,也没有故事,只有过去的事情,他不喜欢别人问他、提问题,可我偏要问问他:

  “啊,那你说谁好,法国人还是俄国人?”

  “那谁知道啊?我又没有看见过法国人在自己家里是怎么生活的!”

  “那,俄国人好吗?”

  “有好的,也不坏的。”

  “可能奴隶时代的人不好点儿,那时候人们都让绳子捆着。

  “现在可好,自由了,可却穷得连面包和盐也没有了。

  “老爷们自然不太慈善,可他们都很精明,当然也有傻蛋,脑袋跟口袋似有,随便你往里边装点什么,他都兜着走。”

  “俄国人有劲儿吗?”

  “有很多大力士,可只有力气没用,还要敏捷,因为你力气再大也大不过马去!”

  “法国人为什么我们进攻?”

  “那可是皇帝们的事儿,我们可不知道。”

  “拿破仑是干什么的?”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要征服全世界,然后要让所有的人过上一样的日子,没有老爷也没有下人,没有等级,大家都平等,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当然信仰也只有一个。这可就是胡闹了!就说这海里的东西吧,也只有龙虾长得一样,没法区别,鱼可就有各式各样的了:鳟鱼和鲶鱼合不来,鲟鱼和青鱼也不能作朋友。

  “我们俄国也出过拿破仑派,什么拉辛·斯杰潘、提摩菲耶夫,什么布加奇、叶米里扬、伊凡诺夫……”

  他默默地注视着我,眼睛睁得圆圆的,似乎是第一次见到我。

  这有点让人不高兴。

  他从来没有和我谈起过我的父亲和母亲。

  我们谈话的时候,姥姥常常走进来。

  她坐在角落里,许久许久也不吭一声,好像她不在似的。

  可是她会突然柔和地插上一句:

  “老爷子,你记不记得了,咱们到木罗姆朝山去,多好啊?

  那是哪一年来着?”

  姥爷想了想,认真地回答:

  “是,是在霉乱病大流行以前了,就是在树林里捉拿奥郎涅茨人那一年吧?”

  “对了,对了!”“没错儿!”

  我又问:

  “奥郎涅茨人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要逃到树林里去?”

  姥爷有点有耐烦地说:

  “他们都是普通老百性,从工厂里乡材中逃出来的。”

  “怎么捉他们啊?”

  “就跟小孩儿捉迷藏似的,有人跑,有人追”逮住了,就用树条子抽,用鞭子打,鼻子打破,额头上砸上印,作为惩诫的标记。”

  “为什么?”

  “这就不好说了,不是要咱们明白的事儿。”

  八、
  母亲俯下身来给我锐了衣服,转来转去,转得我跟皮球似的。

  她穿着红色的长袍子,一排黑色的大扣子,从肩膀斜着钉到下襟。

  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衣裳。

  她的眼睛更大了,头发也更黄了:

  “你怎么不说话?不高兴?

  “瞧瞧,多脏的衣服……”

  她用鹅油擦了我的耳朵,有点疼。她身上有股香味儿挺好闻,减轻了点疼痛。

  我依偎着她,许久许久说不话来。

  姥姥有点不高兴:

  “他可野啦,谁也不怕,连他姥爷也不怕了,唉,瓦莉娅……”

  “妈妈,会好的,会好的!”

  母亲是那么高大,周围的一切都更显得渺小了。她摸着我的头发:

  “该上学了。你想念书吧?”

  “我已经念会了。”

  “是吗?还得多念点儿!

  “瞧瞧,你长得多壮啊!”

  她笑了,笑得很温暖。

  姥爷无精打采地走了进来。

  “让我走吗?爸爸。”

  他没作声。站在那儿用指甲划着窗户上的冰花儿。

  这种沉默令人难以忍耐,我胸膛几乎要爆裂了。

  “阿列克塞,滚!”他突然吼道。

  “你干嘛!”母亲一把拉住我。

  “我禁止你走!”

  母亲站起来,像一朵红云:

  “爸爸,您听着……”

  “你给我闭嘴!”

  姥爷高叫着。

  “请你不要喊叫!”

  母亲轻轻地说。

  姥姥站起来:

  “瓦尔瓦拉!”

  姥爷坐了下来:

  “你哪能这么急?啊?”

  可他突然又吼了起来:

  “你给我丢了脸,瓦莉加!……”

  “你出去!”

  姥姥命令我。

  我很不高兴地去了厨房,爬到炕上,听隔壁时而激烈时而又出奇的平静的谈话声。

  他们在谈母亲生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姥爷很气。

  也许是因为母亲没跟家里打招呼就把小孩送人人吧。

  他们到厨房里来了。

  姥爷一脸的彼倦,姥姥抹着泪。

  姥姥跪在了姥爷在面前:

  “看在上帝的份儿上,饶了她吧!”

  九、
  我坐在炕炉台儿上,想着怎么替姥姥报仇雪恨。

  我这是第一次亲眼看见他这么丑陋地殴打姥姥。昏暗的屋子里,他红着脸,没命地挥打踢踹,金黄色的头发在空中飘扬……我感到忍可忍,我恨自己想不出一个好法来报仇!两天以后,为了什么事,我上楼去找他。

  他正坐在地板上整理一个箱子里边的文件,椅子上,放着他的宝贝像,12张灰色的厚纸,每张纸上按照一个月的日子的多少分成方格,每一个方格里是那个日子所有的圣像。

  姥爷拿这些像作宝贝,只有特别高兴的时才让我看。

  每次我看见这些紧紧地排列在一起的灰色小人时,总有一种感觉。

  我对一些圣人是有所了解的:基利克、乌里德、瓦尔瓦拉、庞杰莱芒,等等。

  我特别喜欢神人阿列克赛的悲伤味儿浓厚的传记,我还有那些歌颂他的美妙诗句。

  每次到有好几百个这亲戚的人时候,你心中都会感到一些安慰:原来世上的受苦人,早就有这么多!

  有过,现在我要破坏掉这些圣像!

  趁姥爷走到窗户跟前,去看一张印有老鹰的蓝颜色文件的时候,我抓了几张圣像,飞跑下去。

  我拿起剪子毫不犹豫地剪掉了一排人头,可又突然可惜起这些图来了,于是沿阒分成方格的线条来剪。

  就在此时,姥爷追了下来:

  “谁让你拿走圣像的?

  你在干什么?”

  他抓起地上的纸片,贴到鼻子尖儿上看。

  胡子在颤抖,呼吸加快加粗,把一块块的纸片吹落到地上。“你干的好事儿!”

  他大喊,抓住我的脚,把我侄腾空扔了出去。

  姥姥接住了我,姥爷打她、打我、狂叫:

  “打死你们!”

  母亲跑来了。

  她挺身接住我们,推开姥爷:

  “清醒点儿吧!闹什么?”

  姥爷躺到地板上,号叫不止:

  “你们,你们打死我吧!啊……”

  “不害臊?孩子似的!”

  母亲的声音很低沉。

  姥爷撒着泼,两条腿在地上踢,胡子可笑地翘向天,双眼紧闭。

  母亲看了看那些剪下来的纸片儿,说:

  “我把它们贴到细布上,那亲戚更结实!”

  “您瞧,都揉坏了……”

  她说话的口气,完全跟我上课时一样。

  十、
  萨沙是个大头娃娃,总是瞪着眼,眨也不眨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很早他就开始学说话了,很少哭,见了我就高兴地让我抱他,用他软软的小手指头摸我的耳朵。

  他没闹什么病就突然死了,上午还好好的,晚祷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尸体却已经僵了。

  那是在第二孩子尼可拉出生后不久的事。

  在母亲的协助下,我在学校的入境又恢复到了从前,可他们又要把我送回姥爷那儿了。

  一天傍晚,我在院子里听见母亲声音嘶哑地喊着:

  “耶甫盖尼,你,我求求你了……”

  “混蛋!”

  “我知道,你是去她那儿!”

  “是,怎么样?”

  一阵沉默。

  母亲吃力地嚎叫着:

  “你,你是个不折不扣恶棍……”

  然后就是扑打的声音。

  我冲了进去,见继父衣着整齐地在用力踢着瘫倒在地上的母亲!

  母亲无神的眼睛仰望着天花板,嘴里呼呼地喘着气……我抄起桌子上的面包刀——这是父亲为我母亲留下的唯一的东西——没命地刺向继父的后腰。

  母亲看见了,一把推开了继父,刀把他的衣服划奇了。

  继父大叫一声,跑了出去。

  母亲把我摔倒在地,夺下了刀子。

  继父走了。

  母亲搂住我,吻着我,哭了:

  “原谅你可怜的母亲,亲爱的,你怎能动刀子呢?”

  我告诉她,我要杀了继父,然后杀我自己。

  我说得信誓旦旦,一丝不敬,完全是不容置疑的!

  直到今天,我还能看见那只沿着裤筒有一条鲜明的花饰的令人厌恶的腿,看见它踢向一个女人的胸脯!

  回忆旧日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声面,我经常自问:值得吗!

  因为丑恶也是一种真实,直到今天还没有绝迹!要想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顺了解它们。

  尽管它们是那么沉重、那么令人窒息,令人作哎,可是俄罗斯人的灵魂却勇敢地闯了过来,克服了、战胜了它们!

  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长在这块广阔而又肥活的土地上,后者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幸福离我们不会永远遥不可及!

  童年俄马克西姆·高尔基13我又搬到姥爷那里。

  “啊哈,小鬼,怎么啦?

  “让你姥姥去养着你吧!”

  “让我养就我养,你以为这是多么困难的事!”

  “那你就养!”

  姥爷吼了一声。

昏暗昨小的房子里,我的父亲摊手摊脚瑗际躺在地板上。
  他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手指无力地打着弯儿。
  他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了,成了两个黑洞;龇着牙咧着嘴,她像在吓唬我。
  母亲跪在他旁边,用那把我常常用来锯西瓜皮的小梳子,为父亲梳理着头发。
  母亲围着红色的围裙,粗里粗气地自言自语着,眼泪不停地从他肿大了的眼泡里流出来。
  姥姥紧紧拉着我的手,她也在哭,浑身发抖,弄得我的手也抖起来。
  她要把我推到父亲身边去,我不愿意去,我心里害怕!
  我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
  我不明白姥姥反复给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快,跟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
  我一向信服我姥姥说的任何一句话。尽管现在穿一身黑衣服,她显得脑袋和眼睛都出奇的大,挺奇怪,也挺好玩。
  我小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父亲看护着我,可是后来,我姥姥来了,他来照顾我了。
  “你是哪儿的呀?”
  我问。
  “尼日尼,坐船来的,不能走,水面上是不能走的,小鬼!”
  她答。
  在水上不能走!坐船!
  啊,太可笑了,太有意思了!
  我家的楼上住着几个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住着贩羊皮的卡尔麦克老头儿;沿着楼梯,可以滑下去,要是摔倒了,就会头向下栽下去。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从水上来的人。
  “我怎么是小鬼呢?”
  “因为你多嘴多舌!”
  她笑嘻嘻地说。
  从那一刻起,我就爱上这个和气的老人了,我希望她领着我立刻离开这儿。
  因为我在这儿实在太难受了。
  母亲的哭号吓得我心神不定,她可是从来也没有这么软弱过,她一向是态度严厉的。
  母亲人高马大,骨头坚硬,手劲儿特别大,她总是打扮得利利索索的。
  可是如今不行了,衣服歪斜凌乱,乌七八糟地;以前的头发梳得光光的,贴在头上,像个亮亮的大帽子,现在都套拉在赤裸的肩上,她跪在那儿,有些头发都碰到了爸爸的脸。
  我在屋子里站了好半天了,可她看也不看我一眼,只是一个劲儿地为父亲梳着头,泪水哗哗地流。
  门外嘁嘁喳喳地站着些人,有穿黑衣服的乡下人,也有警察。
  “行啦,快点收拾吧!”
  警察不耐烦地吼叫着。
  窗户用黑披肩遮着,来了一阵风,披肩被吹了起来,抖抖有声。
  这声音让我想起了那次父亲带我去划船的事。我们玩着玩着,突然天上一声雷响,吓得我大叫一声。
  父亲哈哈哈地笑起来,用膝盖夹住我,大声说:“别怕,没事儿!”
  想到这儿,我突然看见母亲费力地从地板上站起来,可没站稳,仰面倒了下去,头发散在了地板上。
  她双目紧闭,面孔铁青,也像父亲似地一咧嘴:“滚出去,阿列克塞!关上门。”
  姥姥一下跑到了角落里的一只箱子后面,母亲在地上打着滚儿,痛苦地呻吟着,把牙咬得山响。
  姥姥跟着她在地上爬着,快乐地说:“噢,圣母保佑!
  “以圣父圣子的名义,瓦留莎,挺住!”
  太可怕了!
  她们在父亲的身边滚来爬去,来回碰他,可他一动不动,好像还在笑!
  她们在地板上折腾了好半天,母亲有好几次站起来都又倒下了;姥姥则像一个奇怪的黑皮球,跟着母亲滚来滚去。
  突然,在黑暗中,我听见一个孩子的哭声!
  “噢,感谢我的主,是男孩!”
  点着了蜡烛。
  后来的事儿我记不清了,也许是我在角落里睡着了。
  我记忆中可以接上去的另外的印象,是坟场上荒凉的一角。
  下着雨,我站在粘脚的小土丘上,看着他们把父亲的棺材放在墓坑。
  坑里全是水,还有几只青蛙,有两只已经爬到了黄色的棺材盖上。
  站在坟旁边的,有我,姥姥,警察和两个手拿铁锹脸色阴沉的乡下人。
  雨点不停地打在大家的身上。
  “埋吧,埋吧!”
  警察下着命令。
  姥姥又哭了起来,用一角头巾捂着脸。
  乡下人立刻撅起屁股来,往坑里填土。
  土打在水里,哗哗直响;那两只青蛙从棺材上跳了下来,往坑壁上爬,可是土块很快就又把它们打了下去。
  “走吧,阿列克塞!”
  姥姥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挣脱了,我不想走。
  “唉,真是的,上帝!”
  不知她是在埋怨我,还是在埋怨上帝。她默黩地站在那儿,坟填平了,她还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刮起风来,雨给刮走了。
  两个乡下人用铁锹平着地,啪叽啪叽地响。
  姥姥领着我,走在许多发黑的十字架之间,走向远远的教堂。
  “你为什么不哭?”应该大哭一场才对!”走出坟场的围墙时,她说。
  “我不想哭。”
  “噢,不想哭,那就算了,不哭也好!”
  我很少哭,哭也是因为受了气,而不是因为疼什么的。
  我一哭,父亲就笑话我,而母亲则严厉地斥责我:“不许哭!”
  我们坐着一辆小马车,走在肮脏的街道上。街道很宽,两边都是深红色的房子。
  “那两只青蛙还能出来吗?”
  “可能出不来了,可上帝会保佑它们的,没事儿!”
  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没有这么频繁地念叨过上帝。
  几天以后,姥姥、母亲和我一起上了一艘轮船。
  刚生下来的小弟弟死了,包着白布,外面缠着红色的带子,静静地躺在一张小桌子上。
  我坐在包袱上,从小小的窗户向外望,外面泛着泡沫的浊水向后退着,溅起来的水花不时地打在窗户上。
  我本能地跳了起来。
  “噢,别怕!”
  姥姥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把我抱了起来,又把我放到了包袱上。
  水面上灰雾茫茫,远方偶尔现出黑色的土地来,马上就又消失于浓雾之中了。
  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在颤抖,只有母亲,双手枕于脑后,靠着船站着,一动不动。
  她脸色铁青,双腿紧闭,一声不响。
  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连衣服都变了,我觉得她越来越陌生。
  姥姥常常对她说:“瓦莉娅,吃一点东西吧,少吃点儿,好吗?”
  母亲好像没听见,依旧一动不动。
  姥姥跟我说话总是轻声慢语的,和母亲说话声音就大了点儿,可也很小心,似乎还有点胆怯似的。
  她像是有点怕母亲,这使我和姥姥更亲近了。
  “萨拉多夫,那个水手呢?”
  母亲突然愤怒地吼道。
  什么?萨拉多夫?水手?奇怪。
  走进一个白头发的人,他穿着一身蓝衣服,拿着个木匣子。
  姥姥接过木匣,把小弟弟的尸体放了进去。
  她伸直了胳膊托着木匣走向门口,可她太胖了,要侧着身子才能挤过窄窄的舱门。
  她有点不知所措。
  “看你,妈妈!”
  母亲叫了一声,夺过棺材,她俩走了。
  我还在舱里,打量着那个穿蓝衣服的人。
  “啊,小弟弟死了,是吧?”
  “你是谁?”
  “水手。”
  “萨拉多夫呢?”
  “是个城市。你看,窗外就是!”
  窗外的雾气中时而露出移动着黑土地,像是刚从大面包上切下来的圆圆的一块儿。
  “姥姥呢?”
  “去埋你的小弟弟去了。”
  “埋在地下?”
  “不埋在地下埋在哪儿?”
  我给他讲了埋葬父亲时埋了两只青蛙。他抱起我来,亲了亲。
  “啊,小朋友,有些事你还不懂!”
  “用不着去可怜那些青蛙,可怜一下你的妈妈吧,你看被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汽笛呜呜地响了。
  我知道这是船在叫,所以并不怕。那个水手赶紧放下我,跑了出去边跑边说:“得快,得快!”
  我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跑了起来。
  门外,昏暗的过道里一个人也没有。楼梯上镶的铜片闪着光。
  往上看,一些人背着包袱,提着提包在走动。他们要下船了,我也该下了。
  可当我和大家一起走到甲板旁的踏板前时,有人对我嚷了起来:“谁的孩子啊,这是?”
  “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孩子。”
  人们摸摸我、拍拍我,弄得我有点不知所措。最后那个白头发的水手跑了过来,把我抱起来说:“噢,他是从舱里跑出来的,从阿斯特拉罕来。”
  他把我抱回到舱里,扔在行李上,吓唬着我:
  “再乱跑我要揍你了!”
  我呆坐着。
  头顶上的脚步声、人声安静下来,轮船也不噗噗地响了,也停止了打颤。
  舱里的窗户外边挡着一堵湿漉漉的墙,舱里黑黑的,行李好像都大了一圈儿,挤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就这样永远被扔在了船上?
  我去开门,开不开,铜门把手根本就扭不动。
  我抄起装牛奶的瓶子,拚命向门把手砸过去,瓶子碎了,牛奶顺着我的腿流进了靴子里。
  我非常沮丧,躺在包袱上,悄悄地哭了起来。最后,我噙着泪水睡着了。
  轮船的噗噗的颤动把我惊桓舱里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个小太阳。
  姥姥坐在我身边,皱着眉头梳头,她不停地自言自语地念叨着。
  她的头发特别多,密实地盖住了双肩、胸脯、膝盖,一直耷拉到地上。
  她用一只手把头发从地上揽起来,费力地把那把显得很小的木梳梳进厚厚的头发里。
  她的嘴唇不自觉地歪着,黑眼睛生气地盯着前面的头发;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显得很小,显得很可笑。
  她今天不高兴,不过我问她头发为什么这么长时,她的语调还像昨天一样温柔:“这好像是上帝给我的惩罚,是他在让我梳这些该死的头发!
  “年青的时候,这是我可供炫耀的宝贝,可现在我诅咒它了!
  “睡吧,我的宝贝,天还早呢,太阳刚出来!
  “我不睡了!”
  “好,不睡就不睡了,”她立刻就同意了,一面编着辫子,一面看了看在沙发上躺着的母亲,母亲躺在那儿,一动不动,像根木头“好了,你说说,昨天你怎么把牛奶瓶给打碎了?小点声告诉我!”
  她说得温和甜蜜,每个字都是那么有耐心,我记住了每个字。
  她笑的时候,黑色的眼珠亮亮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她牙齿雪白,面孔虽然有点黑,可依旧显得年青。
  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
  她一下子从黑暗中把我领了出来,走进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美丽的光环!
  她的我永远的朋友,是我最了解的人,我与她最知心!
  她无私的爱引导了我,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的勇气!
  40年前的这些日子,轮船这样缓缓地前着。我们坐了好01几天才到尼日尼,我还能清晰地回忆最初那美好的几天。
  天气转晴,我和姥姥整天都在甲板上呆着。
  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桔红色的轮船逆流而上,轮桨缓缓地拍打着蓝色的水面,隆隆作响。
  轮船后面拖着一只驳船。驳船是灰色,像只土鳖。
  景走船移,两岸的景致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城市、乡村、山川、大地,还有水面上漂着的那些金色的树叶。
  “啊,多美啊!”
  姥姥容光焕发,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兴奋地瞪大了眼睛。
  她偶尔站住,立在那儿,看着河岸发呆,她两手交叉放在胸前,面带微笑,眼含泪水。
  我扯了扯她的黑裙子。
  “噢,我好像睡着了!”
  她一震。
  “你为什么哭啊?”
  “亲爱的宝贝,我哭是因为我太快乐了!”
  “我老了,你知道,我已经活了60年了!”
  她闻了闻鼻烟,开始给我讲一些稀古怪的故事,有善良的强盗,有妖魔鬼怪,也有圣人贤士。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
  “再讲一个!”
  “好,好,再讲一个!”
  “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
  讲着,姥姥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姥姥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
  还说:
  “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餐桌上,他们请姥姥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来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这个人穿的衣服有点像警察的制服,上面钉着铜扣子,整天像喝得醉乎乎的,人们都躲着他。
  母亲极少上甲板上来,她躲着我们。
  母亲身材高大而且挺拔,面孔铁青,辫子粗大,盘在头顶上,像王冠似的。
  她永远沉默着,好像有一层看不透的雾笼罩着她,她那一双和姥姥一样的灰色的大眼睛,好像永远在从遥远的地方冷漠地观察着人世。
  她曾经严厉地说:
  “妈妈,人家可都在笑话你呢!”
  “我不在乎,尽管去笑话吧,让他们笑个痛快!”
  我的头脑中还清晰地记得,姥姥一看见尼日尼,就高兴21得像个孩子似的。
  她兴奋地拉着我走到船舷旁边,大声地说:
  “你看看,啊,太美了!”
  “那就是尼日尼,天啊,多像神仙住的地方!”
  “你看,那是教堂,好像是在空中飞翔!”
  她兴奋地几乎流出泪来,央求着我母亲:
  “瓦留莎,你快看看啊?”
  “你可能把这地方都忘了吧,快看看呀,你会高兴的!”
  母亲非常勉强地笑了一下。
  轮船泊在了河当中。
  河上挤满了船只,成百根桅杆耸向天空。
  一只装满了人的船靠上了轮船,人们从船上搭好梯子,爬到了轮船的甲板上。
  有一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走在最前面,他穿着一身黑,胡子是金黄色的,鼻子是弯的,眼睛是绿的。
  “爸爸!”
  母亲深沉而响亮地大喊一声,扑到了他的怀里。
  他抱住母亲,抚摸着她的脸,声音很尖地喊着:
  “噢,傻孩子,怎么啦?”
  “唉,你们这些人啊!”
  在这同时,姥姥则像个转起来的陀螺,一眨眼就和所有的人拥抱、亲吻过了。
  她把我推到大家面前:
  “噢,快快,这是米哈洛舅舅,这是雅可夫舅舅,这是娜塔莉娅舅妈,这两个表哥都叫萨沙,表姐叫卡杰琳娜!”
  “咱们都是一家人,怎么样,多不多?”
  姥爷问姥姥:
  “身体怎么样,老妈妈?”
  “他们吻了三下。
  姥爷把我从人堆中拉了出来:
  “你是谁啊?”
  “我从阿斯特拉罕上来,从船舱里跑出来的……”
  “噢,天啊,他说的什么呀!”姥爷问我母亲,没等我回答,就一把推开了我:
  “啊,看看,颧骨跟他父亲一模一样!好了,下船吧!”
  下了船,沿着斜坡往上走,斜坡上铺着大个儿的鹅卵石,路的两侧长满了枯黄的野草。
  姥爷和我母亲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个儿头很小,刚到母亲的肩膀,他走路走得很快,而母亲则像在空中漂浮着似的,俯视着她的父亲。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两个舅舅:米哈伊尔①舅舅的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像姥爷一样干瘦干瘦的;雅可夫舅舅的头发是浅色的,打着卷儿。
  ----------------
  ①米哈洛的昵称还有几个胖胖的女人,穿得很鲜艳;6个孩子在最后面,都默不作声。
  和我走在一起的是姥姥和小个子舅妈娜塔莉娅。
  这位舅妈脸色苍白,蓝眼睛、大肚子,走起路来很吃力,常常停下来,喘着气:
  “哎哟,我可走不动了!”
  “唉,他们干什么让你也来啊?真蠢!”姥姥骂道。
  走在这群人中间,我感到很孤独,我觉得自己是个陌生人,连姥姥好像也变了,跟我疏远了似的。
  我最不喜欢姥爷,我闻到了他身上的敌意。我有点怕他,还有点好奇。
  上了坡,便有了大街。
  一座低低的平房大院矗立在前面。粉红色的油漆已经非常肮脏了,房檐很低,窗户是凸出来的。
  单看外观,你会觉得里面地方很大,可里面分成了许多间小房间,非常拥挤。
  到处都是人,大家好像都在发脾气,怒气冲冲地走来走去,孩子们则像一群偷吃的麻雀,窜来跳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别难闻的味儿。
  院子里挂满了湿漉漉的布,地上到处都放着水桶,里面的水五颜六色,也泡着布。
  墙角的一个矮得贴了地的房子里,炉火烧得正旺,什么东西煮开了锅,咕嘟嘟地响,一个看不见人影的人嘴里喊着些奇怪的词儿:
  “紫檀——品红——硫酸盐。”

外公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偎依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他讲的很流畅,有条有理。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茸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
“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阳晒的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的头点地,弯的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汗浸的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到了,跌个嘴啃泥,这到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你瞧,这都是上帝亲眼看见的,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就在仁慈的我主耶稣眼前!……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集市。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驳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聪明才干!……”
听着外公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给我表演纤夫们拉着纤索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他的声音更加深沉、粗重了。他继续讲下去:
“你听着,阿廖沙,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歇脚的时候,那情景就不同啦。夏天的傍晚,,在日古里镇附近,我们通常是在那座绿山脚下找一个地方,生起篝火,在篝火上煮稀饭,一个穷苦的纤夫唱起了心爱的歌谣,所有的人也都跟着他嚎叫起来,喊声震耳,让你听了浑身直打颤。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得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这时,一切的痛苦都像尘土似的随风而去。有时候,大伙儿只顾唱歌了,锅里的稀饭溢出来,那个专管煮饭的纤夫头上就得挨勺把子。玩耍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但不能忘了该做的事!”
有人朝屋里探了几次头,叫外公出去,可是每次都被我拦住了,我请求道:
“不要走!”
外公总是微笑着朝人们挥挥手,说:
“再等一会……”
片段主要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纤夫拉纤时的场景,一是纤夫们休息时的场景。两幅场景形象而逼真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俄国纤夫生活的全貌。一方面纤夫的工作是沉重、痛苦、令人无法忍受的。赤脚逆水行船,上有能将脑壳晒的直冒油的太阳,下有又尖又利的碎石子。腰弯的头点地,浑身的骨头格格作响,汗浸得眼看不见路,连跌交也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可以趁机喘口气。这种场景让人不由得想到俄国著名画家列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所展示的纤夫形象。纤夫的日子是沉重而艰辛的,这里作者坚持了他现实主义写作原则,不夸张,不想象,全部用白描手法将烈日下纤夫拼命拉纤的步履维艰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后让人动容。但另一方面纤夫们对待沉重生活的态度又是开朗乐观的。休息歇脚时,他们一边煮饭,一边唱起心爱的歌谣,喊声震耳,连稀饭溢出来都不知道。面对生活的苦难,他们没有叹息,没有沉默,而是工作时拼命努力,休息时尽情宣泄。为了显示纤夫们歌声的豪迈,作者用伏尔加河水来衬托。“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的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白天劳作场景与傍晚休息场景对照来看,俄国纤夫生活的悲惨与对生活乐观开朗的态度就很鲜明的体现出来了。
这个片段是《童年》全书中对外公为数不多的正面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处。阿廖沙听着外公的讲述,觉的外公成了外婆童话中的人物,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外公残暴自私、冷酷、吝啬之外还有一些好的品质,如果不是当时社会的逼迫,也许他不会变成后来那样一个令阿廖沙讨厌、憎恶的恶人,这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二)茨冈
我的确很爱伊凡,他的精彩游戏常常使我惊愕不已。
每逢礼拜六,外公把一周来犯过错的孩子挨个揍一遍,就去做晚祷了。这时,厨房里就开始了非常精彩的活动,好玩极了。小茨冈从炉炕后面捉了几只黑油油的蟑螂,接着,他飞快地用细线做成马具,用纸剪一架雪橇,不一会儿,四匹小黑马就拉着雪橇在刨平的米黄色桌面上奔跑起来。伊凡用一根细长的木片驱赶着他们,眉飞色舞地尖叫道:
“哎,去迎接主教啦!”
接着他又剪一个小纸片,贴在一只蟑螂背上,让它去追赶雪橇,一面解释说:
………………………………………………………………………………………………………
小茨冈跑出去拿劈材了,格里戈里在染料袋子上坐下来,向我招了招手:
“过来!”
他让我坐在他膝盖上,用他那温暖柔和的大胡子扎着我的脸,令人难忘地讲给我听:
“你舅舅把老婆打死了,折磨死了,而现在后悔了,良心上受到折磨,明白了吗?你呀,什么事都应该明白,不然会上当的!”
格里戈里师傅很随和,跟他在一起,就象跟外婆在一起一样,可以无拘无束,但他有点叫人害怕,仿佛他从眼镜底下能看穿一切似的。

这个片段是全书的第三部分,叙述阿廖沙在外公家生活的场景。在这个片段里,几乎外公家的每个人都出场了,有善良能干、活泼开朗的小伙子茨冈、勤快正直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能歌善舞、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活善良的保姆叶夫根尼娅、也有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和自私毒辣、贪图钱财的舅舅们,每一个人都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显露了自己的性格。所有人当中,小伙子茨冈着笔最重,他是阿廖沙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一个玩伴,陪他度过童年一段寂寞孤单无助的生活,使阿廖沙在外公、舅舅制造的压抑阴霾的气氛中感觉到一丝阳光,作者对他是有无限怀念的。
片段通过三个事件来回忆他:茨冈陪阿廖沙做游戏、节日晚上的娱乐活动、茨冈之死。其中,第一与第三个事件都以茨冈为叙述中心,第二个事件也用很大比重写他。三次事件的描写使茨冈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现。陪阿廖沙游戏时,作者从客观叙述的角度刻画茨冈的性格:聪明灵巧、可爱天真、善良。会把细线做成马具,用纸剪出雪橇,让蟑螂拉着奔跑,会让小老鼠眨着眼睛拖尾巴直立行走,还会用纸牌或钱币变戏法。同孩子玩耍时,他的喊叫声比孩子们还高,简直与孩子没有什么差别。阿廖沙挨打时,他明知没用,还是一次次忍不住把手伸出去。节日晚上的娱乐活动,作者主要通过茨冈的动作来塑造他,对他跳舞时的姿态作详细描述。他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厨房中央旋转着,仿佛浑身着了火,踏着小碎步,靴跟敲击地板,震得桌子上和橱柜里的餐具哗哗响,一会儿,他又张开双臂,恰如雄鹰展翅,两腿舞得飞快,简直看不出他在迈步;他忽然尖叫,或往下蹲,像一只金黄色的雨燕飞来飞去,他的丝绸衬衫金光闪闪,颤抖着,浮动着,映照着周围的一切。”“小茨冈忘情地跳着,毫无倦意。看来,如果现在打开门让他到外面去跳,他会沿着大街一直跳下去,跳遍全城……。”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天真、聪明灵巧、开朗乐观的人却被舅舅们害死了。他们让他在刮风下雪的寒冬背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到雅科夫舅舅亡妻的坟上去。十字架要两个人吃力地抬起来才能放到他背上,而他只有19岁。结果脚被绊了一下,十字架砸在脊背上,他因失血过多而死。茨冈之死这段描写中,从一个儿童的视角详细记叙了他所见的一切。一方面专用三小段文字描述茨冈临死前的状态,显示他临死前的痛苦与凄惨。开始从外面抬来时,他躺在厨房的地板上,嘴角冒着粉红色的血泡,鲜血在他身下积了一大片,顺着地板向门口流去。第二节仍写鲜血,“血一直在流着,门槛下面已汇集了一大片血,黑糊糊的,仿佛在不断升高。”第三节中阳光已离开他,他脸色发暗,手指已不再动弹,濒临死亡。这几段描写还写了他的神情、身体形状及周围阳光的变化,通过它们的变化描写,我们清楚的看到活力与生命是怎样一点点、一丝丝从一个力大无穷的正直青春年少的小伙子身上失去。他才19岁,还梦想着有一幅唱歌的好嗓子,还想再陪孩子游戏,还想再跳起欢快的舞蹈,可这一次都不可能实现了。另一方面作者还通过两种不同类型人的言谈举止来写茨冈之死:一类以外公、舅舅为代表。雅科夫舅舅说:“幸亏我们及时撒了手,不然我们也会被砸成残废的。”“幸亏我没有抬十字架根部那一头,否则我也……。”外公走进厨房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这些混帐东西!多好的一个小伙子,让你们给白白地毁了!再过四、五年,他就是一把好手,千金难买啊……”所有话语中没有一丝内疚、难过的意味,有的只是幸免于难的庆幸与失去雇工的惋惜。这一切从侧面反衬出茨冈的死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毫无价值。果然,“小茨冈被悄悄埋掉了,没有举行葬礼”。另一类以外婆为代表。作者这样写外婆的表现:“外婆伏在地板上,两手在伊凡脸上头上和胸部抚摩着,对着他的眼睛呼吸着,然后拿起他的手,轻轻地揉搓。蜡烛全被她碰倒了,后来她吃力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身上的黑衣服闪着光亮。她可怕地瞪大眼睛,低声说:‘滚出去,该死的东西!’”老雇工格里戈里与保姆叶夫根尼娅也十分难过。格里戈里在茨冈背十字架出发前就十分担心,问茨冈:“扛的动吗?”挨舅舅的骂后,还嘱咐茨冈当心,别压坏身子。出事后,痛骂舅舅们压死了茨冈。保姆一反快活举态,伤心哭诉。作者就这样通过两类人不同表现的对比记述了茨冈之死,既表达了他对茨冈之死的无限哀伤,又揭露了外公、舅舅们的冷酷无情。
片段中作者在刻画小茨冈形象的同时,还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刻画了阿廖沙周围的其他人。外婆这里主要突出了她擅长跳舞的特征。作者在这里用了抒情的笔调把外婆跳舞时的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先是轻轻跳着,两脚在地板上无声滑动,再是轻轻走来走去,身子摇晃着,忽然间又迈开舞步象旋风似的旋转起来。三种动作中,神情、举止各不相同。作者从眉毛、眼睛、双手、身材、脚步、双臂等身体各个部位角度用变化多姿、丰富优美的语言,将外婆舞姿写得优美动人。保姆叶夫根尼娅快活善良的特征通过她演唱的民歌及对茨冈之死的态度来塑造。她唱的两首民歌诙谐有趣而又符合她身份。茨冈死时,她伤心痛哭。从老匠人格里戈里对阿廖沙的谈话及对待茨冈之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正直的品质,他告诉阿廖沙舅舅打死老婆的事,痛骂舅舅害死了茨冈,作者通过话语描述塑造了这个人物。
这个片段还刻画了雅科夫舅舅的两重特征,一个特征是残忍无情,一个特征是善弹吉他。片段中两处写到他的残忍无情,一处是他打死老婆,一处是他害死了茨冈。前一处作者采取倒叙的方式来交代。作者没有在他打老婆时描写他的残忍,而是通过打死老婆后他醉酒时大哭大闹,在自己脸上、额上和胸脯上捶打,大声哭诉的表现和老匠人格里戈里向阿廖沙讲述舅打老婆的情形来表现他的残忍无情,后一处作者则采用现场目击的方式写他的残忍。小伙子茨冈之死他负有直接责任,但他却没有一丝愧疚,只是庆幸自己的命大,还威胁格里戈里说就算是他害死茨冈的那又怎么样。作者除刻画了雅科夫舅舅残忍无情的个性外,还用多种艺术手法写了他弹吉他的高超技艺。一是从他弹吉他时的神态动作来写。从头发、脖子、脸庞、眼睛、双手的姿势及动作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他演奏时的全神贯注;二是从听众的反映上来写。人们安静下来,屏息静气,如醉如痴。“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沙听得最为着迷,一幅紧张的神气,一直朝雅科夫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望着吉他,呆呆地张着嘴,口水从嘴角流下来。有时他听得出神,不小心从椅子上掉下来,连忙用手撑着地板。这时他干脆坐在地板上,瞪着一双呆滞的眼睛,继续听下去。”三是从乐曲给人的感觉来写。乐曲让人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读者在欣赏雅科夫舅舅弹奏吉他这一段文字时,要注意不可认为他弹得一手好吉他就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作者描写这段内容,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节日晚上的活动是阿廖沙最幸福、最难忘的美好时光之一,舅舅的演奏只是一个背景衬托,真正让阿廖沙难忘的还是外婆与茨冈的舞姿。雅科夫舅舅吉他弹得再好,本质上也还是个残忍无情的恶棍,这是读者欣赏时要注意的一点。

外公那干瘦但却匀称的身躯偎依着我,他讲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艰苦岁月,他用词很粗鲁,难懂,但他讲的很流畅,有条有理。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茸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
“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就这样从日出到黑夜,不停地拉呀,拉呀。太阳晒的后脑壳直冒油,脑袋里像烧化的生铁似的,可还得不停地拉,腰弯的头点地,弯的浑身骨头格格响,汗流满面,汗浸的睁不开眼,看不见路,心里直想哭,眼泪不住地流。阿廖沙,你要知道,什么话也不能说!只能埋头拉纤,不停地走。有时候滑脱了纤索跌到了,跌个嘴啃泥,这到该高兴,力气都用尽了,跌一交也能喘口气,歇那么一小会儿。你瞧,这都是上帝亲眼看见的,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就在仁慈的我主耶稣眼前!……就这样,我沿着伏尔加这条母亲河的河岸走了三趟:从辛比尔斯克到雷宾斯克;从萨拉托夫到这里;又从阿斯特拉罕到马卡里耶夫的集市。这三趟足足有几千俄里!到了第四个年头,我就当上了驳船上的工长,因为我向老板显示出聪明才干!……”
听着外公讲述,我仿佛觉得他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他一个人用纤绳拉着一条巨大的灰色货船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
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给我表演纤夫们拉着纤索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一面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他的声音更加深沉、粗重了。他继续讲下去:
“你听着,阿廖沙,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歇脚的时候,那情景就不同啦。夏天的傍晚,,在日古里镇附近,我们通常是在那座绿山脚下找一个地方,生起篝火,在篝火上煮稀饭,一个穷苦的纤夫唱起了心爱的歌谣,所有的人也都跟着他嚎叫起来,喊声震耳,让你听了浑身直打颤。这时,伏尔加河的流水就仿佛流得更快了,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直冲云霄!这时,一切的痛苦都像尘土似的随风而去。有时候,大伙儿只顾唱歌了,锅里的稀饭溢出来,那个专管煮饭的纤夫头上就得挨勺把子。玩耍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但不能忘了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