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隐藏的秘密 大家快来了解一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银行信用卡隐藏的秘密 大家快来了解一下

1、很多朋友喜欢买东西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

2、信用卡有时候进行了大额的消费

3、切记信用卡不是储蓄卡

4、很多人认为信用卡取现和刷卡消费是一样的

5、目前各家银行都和商家推出了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

6、不是说信用卡绑定了储蓄卡就可以不用担心忘记还款日

大额信用卡的秘密

大额信用卡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财力的象征,并且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而且比普通信用卡更加方便快捷。不可否认,大额信用卡确实不错。许多人为了追求这个想去办大额信用卡,可是你知道大额信用卡的秘密吗?

秘密之一:大额信用卡少之又少。

信用卡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白金卡额度一般在5万元以上,白金卡一般需要年收入15万元以上,才可申请。实际生活中,如果不是公司CEO级别,几十万额度的信用卡非常少见,更何况是百万额度。

秘密之二:大额信用卡的安全性。

任何时候,验证码都不要轻易发给别人。现在很多交易,为了保证资金/账户安全,都会给指定手机发验证码,这个验证码等同于信用卡款个人签名。所以一定不要轻易给别人。

秘密之三:大额信用卡的办理

不要轻信别人能办大额信用卡。现在办卡都是要看个人资质的,而且审核下卡与否、额度多少也都是统审批,不是人力所为。

温馨提示:的骗子实在太多,你知道了大额信用卡的这些秘密,就不用怕上当受骗啦

谁能告诉我一张信用卡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看大家都回答了这么多,我从另一个角度给你看看信用卡的秘密哦:)

出生

在成为真正的信用卡之前,它只是一张普通的塑料卡片,躺在深圳一家制卡厂的仓库里。这样的制卡厂专门生产磁卡,包括各种门禁卡以及银行卡。在深圳和广州,积聚了很多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是在2000年以后,随着卡家族的壮大而发展起来的。

银行发来了订制合约,卡片就会被平板车拉到制卡车间,在这里,很多曾经像它一样的塑料卡片,变得五彩缤纷。订制这张卡片的是A银行,一家国有银行。

很快,这张塑料片的身体背面被贴上一张磁条,工作人员向磁条上注入了四个信息:卡主的姓名、++、有效期和验证码的最后三位数。

卡片成型。卡上印制了三个标识: A银行、中国银联、VISA。这些标识赋予了这张卡的身份:一张可以在国内外通用的双币卡。

银行向制卡厂交付了每张一块多钱的制卡费后,一家邮递公司按照A银行的要求,把这些卡片分个打包寄出。

这张信用卡的旅行开始了。它身上闪耀着财富的光环。

首先是一万元人民币的额度,这意味着,卡主人可以预先使用一万块钱。另外,它身上的银联和VISA标识,也是一笔钱。银行需要向两方缴纳品牌费,也就是所谓的年费。一位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说,“每年,我们银行需要向VISA缴纳上千万美元的费用。相对来说,银联的品牌费就会低得多。”

旅行的第三天,这张信用卡见到了它的主人,持卡人小吴。他是一个年轻的80后,每天在一座二十多层的写字楼里上班。他是“喜刷刷”大家族中的一员。

年费原来是交给银联和VISA的

系统

它很快就被主人带到一家咖啡厅,并在这里和大后方接上了头。

这个大后方就是A银行的信用卡管理系统,关于信用卡的所有资料和任何动态全都在这里集聚,这家银行为这个系统的开发,付出了几个亿的成本,然后打包交给国外的一家软件公司来处理。

说起来,在这张信用卡出生前,就已经和这个系统打过交道了。出生前,这个系统已经对小吴的信息进行过信用评定,虽然银行希望发行更多的卡片,但信用把关必不可少。

卡片的发行环节中,少不了售卡人的努力。他们甚至磨破了嘴皮子、说哑了嗓子,千方百计地吸纳优质客户。

一个叫小雷的大学毕业生,刚在北京找到一份银行的工作,她在一个月里成功推销出去了50张信用卡,正好是她一个月的任务基数。这样,她可以得到1200元的基本工资。如果她再推销30张,就会拿到每张20元的提成。如果达到100张,提成就会增加到每张50块。

两个小时后,小吴和朋友喝完了咖啡,带着他心爱的新卡片到前台付账。他消费了200元。通过POS机的对接,这张信用卡的信息就像黑客帝国里的尼奥,穿行在一个数据王国里,通过各个关卡,完成数据记录、数据审核等诸多环节。

有些信用卡身后的系统并非来自东家银行,而是一家叫“银联数据”的公司。这家公司相当于诸多银行信用卡的电脑部,帮助银行来处理数据后台,并发行信用卡。银行通过发卡率和刷卡率给银联数据每年几百万到上千万元不等的费用。

小吴输入密码,潇洒地签字。

接下来的一个月,这张卡被刷10次,一共消费了3800元。

小吴知道A银行的规定,每年刷卡8次以上就免年费。这是中国特色。而在国外,年费是信用卡的重要收入来源。他还知道,只要按时还款,他不用为刷卡消费支付任何代价。

但他并不清楚,他消费的每一笔钱,都会牵引出一大串利益链。信用卡正是这条利益链的中间者。

利益

就这笔200元的咖啡账单来说,首先参与利益分配的是中国银联。

商家要为这次交易支付1.2%的佣金,也就是2.4元人民币。凡是使用POS机的商家都要承担这个费用。1.2%的比例是中国银联规定的。刷卡完成的同时,2.4元的佣金也就进了银联的腰包,商家其实只得到197.6元。

商家也乐意吃点亏,因为这样会吸引更多持卡人前来消费。

银联拿到这2.4元的佣金后,并不独吞,而是要进行二次分配。

这家咖啡馆里的POS机是B银行安装的,人们称这样的银行为收单方。发行信用卡的A银行被称为发卡方。银联二次分配的原则是:发卡方、收单方和银联按照7:2:1的比例分成,也就是说,2.4元中,三方会分别得到1.68元、0.48元和0.24元。

有时分享利益的并非都是三家。有一次,小吴在一家餐厅用他的这张新卡消费了120元。这家餐厅的POS机是一家叫银联商务的公司摆放的,负责收单的银行是C。这样一来,通过信用卡分成的就变成了四家。其中,银联商务和C银行就要一起分享1.2%佣金中的那2成的比例了。至于分成多少,就是他们两家协商的结果了。

通过这张卡片进行利益分成的渠道,不仅仅是刷卡,还有ATM机取现。小吴那天急需用钱,在就近的D银行的ATM机上用信用卡取出了1000元现金。

如此一来,银联就要向发卡的A银行收取2.6元的手续费,然后,再把其中的2块钱给布设ATM机的D银行,剩下6毛钱留给自己。如果A银行和D银行属于异地跨行,那么手续费就变为3.6元,D银行收取其中的3元。

D银行安一台ATM机,就要花费一二十万元,理所当然要拿手续费的大头。不过,A银行可不是光赔不赚,这一次交易中,A银行会向小吴收取20块钱,这2%的金额叫做取现交易费。

无论何种交易,如何分成,总是绕不开银联。银联可以理解为信用卡支付的一条道路,在国内,目前必须走这条道才能实现交易。但是,到了国外,负责清算的就不是银联一家了。

有一次,因为工作关系,小吴到法国考察,这张双币卡也派上了用场。

那天,小吴在一个DIOR品牌店里停下。他要为未婚妻买下一条价值1000欧元的项链。通过POS机,信用卡的信息来到了一个复杂的世界,那里有繁琐的结算系统。系统先是根据VISA综合评定后给出的汇率,把1000欧元先转化成美元,然后再转化成人民币,最后实现人民币的结算。多出来的这两道转化程序,不是白走的,VISA要向发卡行收取1%的货币转换费,发卡行再把这笔费用转嫁给持卡人。最后,按照汇率计算出来,1000欧元的转换费折合成人民币有84元。

不过,如果这次刷卡走的是银联通道,那么对于小吴来说,就不用为货币转换而付费了。

最近,他听说了VISA与银联的通道之争。银联打出的牌子便是:免货币转化费,少让消费者花钱。而VISA打出的牌子则是:服务和风险保障。当然,出国后小吴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店里都有走银联通道的POS机。所以,很多持卡人到国外,刷VISA的机会更多。

风险

信用卡很方便,但也存在很多风险。办了那张信用卡之后,小吴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从欧洲回国后,他一直忙着加班,差点忘了信用卡还款的事。如果不能按时还钱,他就糟了,但对发卡的东家银行来说,却是件好事,这样银行就可以拿到20%-30%的循环利息。这也是国际流行的发卡行利用信用卡盈利的重要方式。

循环利息是个专业名词,小吴曾经试图研究过,但最后不了了之,网上有人说,只有“++”才能研究明白,也有人说,这是“史上最难算的数学题”。总之,小吴从此就十分警惕,他知道,一不小心就会掉到银行利息的陷阱里。国外,VISA、万事达等收取的循环利息费高达60%-80%,是他们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

好在,小吴在当月的最后还款日付清了透支的所有款数。

没有按期还款的人很多。一位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说,他们银行每年会有几个亿的钱落空,直到年底结算也无法还上。

对此,系统会对欠款户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其一是记录风险评级,另外,银行会找专门的公司去要钱。这些公司大多为咨询管理公司,统称为“催款公司”。一旦接到催收公司的电话,这也就意味着,系统已经自动将欠款者升级为“危险分子”。

催款公司的工作会很卖力,因为银行会按照催回的款项给他高比率的回报。有的达到20%-30%,有的甚至高达50%-60%,具体比率多少,要看银行和催款公司如何协调。因为有高额利益,有的催款公司会不厌其烦地与欠款者沟通,实在不行,就会动用威胁恐吓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这些现象让各方都很苦恼。

譬如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每年的风险欠款可能达到几个亿,催收公司会帮助银行要回60%左右的欠款,但是同时也会拿走大笔的收款费。

在银行卡部,工作人员经常讨论法律和犯罪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运作信用卡不仅是一件高技术和高智商的事情,还要研究心理学,甚至需要和犯罪打交道,毕竟信用卡++的事件越来越多了。

小吴最近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说张某欠下诸多债务,在明知没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向4家银行申请了信用卡,疯狂透支7万多元,之后搬离住处躲避还款。最终,她成为了警方上网追逃对象,落入法网。

数额更大的信用卡犯罪会达数千万甚至上亿,主要手段是POS机刷卡套现。由于监管不严,注册个公司名号,申请一台POS机,就能利用为客户套现而赚钱。今年4月,南京市第一起利用POS机刷卡套现非法经营的案件被破获,涉案金额高达3亿元。

目前,信用卡犯罪确实是让银行界头疼的事情,但更让他们头疼的是,中国整个信用卡产业还不赚钱。而在美国,他们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卡片生意,早已构建起一个巨大的产业帝国,实现了丰厚的盈利。中国要想尝到这张卡片的更多甜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不知道的,信用卡里的秘密有哪些?

一、信用卡的本质

很多人不知道,信用卡其实起源于餐饮业。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弗兰克的美国人,他到餐厅吃饭的时候忘了带钱包,这么一个尴尬的经历就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一种方法让人们“当下消费,事后付款”。然后他就投资了一万美元,成立了“大莱(Diners Card)俱乐部”,然后为会员提供了一种塑料卡片,证明你的身份和支付能力,会员凭着这张卡片就可以记账进行消费。

这个模式出乎意料地特别成功,对消费的++力度特别地大。后来就有人总结,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第一是方便。第二,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非现金支付给顾客带来的“罪恶感”会降低很多。第三,就是会员制度给了人一种归属感。所以,这种模式很快地就被其他的商家模仿和推广开来。

信用卡是起源于商业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

二、网络信用卡的性质不变

在中国,信用卡业务呈现出一个什么态势呢?

在中国,信用卡的业务呈现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征,就是传统的信用卡业务非常滞后,而网络的信用工具非常发达。

我们国家传统的信用卡的覆盖率在全世界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平均是三个人持卡一张,是美国人均持卡量的1/10。而且在中小型的城市,信用卡的覆盖率就更低了。这个现象其实和我们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征是紧密相连的。你想,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国有的大银行为主导,目标是替国有企业融资,所以对私的个人业务一直不发达。

而且,我们国家的个人征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银行发卡的审批是相对严格的,它对于申请者的职业,还有工资单的信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很多收入很不错的蓝领、打工者,基本上会被摒弃在发卡人之外。比如说我现在用的月嫂,纯现金的工资是15000块钱一个月,但是她完完全全没有办法取得信用卡。

另外,传统的中国社会收入低,也缺乏一个社会保障机制,人群的储蓄意愿远远地高于消费意愿。老一代的人,对于这种鼓励消费的信用卡业务缺乏一种接受度。

但是这十来年,随着社会的代际转变,像70、80、90后成为了消费主力,还有就是收入水平上升,所以信用卡的业务增长速度一直是很快的。但是,在很多90后心目中,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腾讯的微粒贷这些网络的信用工具其实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信用卡的位置。

阿里有个数据就显示,每4个90后中,就有1个人用过蚂蚁花呗。这两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尤其是有消费场景的电商企业,都发行了这种网络信用工具。这些金融工具其实本质上就是信用卡,只不过是从有形的卡片换成了“虚拟卡片+纯线上场景”而已。

很多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达?其实是因为我们的传统金融业不发达,个人的金融需求被严重地低估和抑制了。当信息技术碰到了一块完全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的时候,整个“信用消费”的需求就被激发。不管是白猫黑猫,不管是实体卡和虚拟卡,这个市场被激发出来了。用经济学原理说,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后发优势。

所以说,不管是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增长,还是网络信用工具的发展,其实都印证了我们在本周第一天的课程里面讲过的一个趋势,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成一个信用社会,正在朝着个人信用资本化的方向发展。

三、信用卡消费中的“利率幻觉”

关于信用卡,普通人一个最大的谜团就是,信用卡赚钱吗?

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信用卡是银行发行的一种福利,这个月借钱给你,下个月再还,就感觉像白借钱。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我给你一个数字,2016年,招商银行的业务构成中,信用卡的贷款占比是13%,光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就是300多亿,包括手续费在内的非利息收入还有113亿。

你可能很奇怪,这么多钱,到底是从哪里赚过来的?

其中,最大的一项收入就来自于我们这些信用卡客户的“利率幻觉”,你经常会在信用卡的账单上看到一个账单分期的选项,而且这个选项一定是粗体和显眼的。它告诉你,剩余的额度仅仅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利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率幻觉。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8.25%,远远超过你的任何理财产品,或者说其他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

网络信用卡也是一样的,你在网上去买任何一个大件的商品,电商都会用很显眼的字体提醒你,这个商品你可以分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分期购物,手续费分别是2.6%、4.2%、7.2%。

这种数字让你感觉,手续费也不高啊。但是我给你算一个数字,如果你分期12个月买一个1200块钱的商品,你每个月偿还的本金是多少呢?很容易计算,就是100块。按照7.2%的手续费,你每个月支付7.2元,所以你很容易就认为,你在这个商品上付出的利率是7.2%。这个数字计算是完全错误的。要记住,你每个月都在偿还本金,所以你的总借款额度是按月下降的,从1200块钱开始,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你的本金只有多少呢?只有100块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你的手续费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最后一个月,你的月息是7.2%,而不是年息7.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我给你用高斯定理稍微算了一下,12个月分期付款,7.2%的手续费,你最后付出的利率是13.23%,比你以为的7.2%高了差不多一倍左右,这就是典型的利率幻觉。

实际年化利率= 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 单期手续费率分期数/(分期数+1)24

除了利率幻觉以外,银行信用卡还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赚取年费。

比如说在办卡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鼓励客户,办理金卡和白金卡,而且第一年还给你免年费。这种卡的年费是很高的,一般在3000块钱以上。然后拿了金卡和白金卡以后,你经常可以有很多特殊待遇,比如说坐经济舱享受VIP的休息室,到SPA店和高尔夫场享受五折优惠。但是其实你想一下,这些消费的价格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即使是五折优惠,其实你也没有占到很多的便宜。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收取这些卡的年费了。但是当你享受到了这些虚荣以后,真的会有些舍不得放弃,所以你会发现,这一部分的年费收入其实是很高的。所以利率幻觉也好,人性的弱点也好,都是信用卡收入的重要的来源。

除了利率幻觉和人性的弱点以外,信用卡还有一个提现功能。你经常会接到信用卡客服的电话,含情脉脉地鼓励你,说把信用卡的额度提出来当现金用。但是你没有想过的是,其实银行规定,提现额度的利率是按日利率的万分之五来收取的,而且还要按月复利。

复利是有魔力,这个计息的过程就利用了“每个月一付利”的模式,每个月滚一次雪球,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最后的实际利率能够达到20%。所以说一旦你用+++++,你负担的就是20%超高的利率。

所以你看,信用卡的盈利模式还是很多的。当然了,反过来说,就像我前面课程里面讲到的,信用卡这个模式,它把个人信用的资本化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你也可以注意到信用卡经营模式上的一些特点,然后学会科学和合理地使用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