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 属于哪个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龙弯区。
开发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福建北部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充满了生机和商机,具有诸多优势,是投资价值洼地。
一、区位战略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处的城市-温州位于长三角和海西区交汇处,是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城市东边崛起的一座滨海新城,临近东海,地处浙南闽北交接的优势地带和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北邻温州国际空港,距状元岙深水码头16公里、甬台温铁路25公里,滨海大道、沈海高速复线、轨道S2线(规划)贯穿其中。未来滨海交通,是浙江东部沿海交通的纽带,温州南片区域至机场、码头的纽带,更是城市东进南拓的交通核心。
二、发展平台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范围覆盖滨海园区、金海园区和托管的三个街道,总人口达23万人。2014年初经省政府批复,开发区跨区域合作整合提升至"一区七园",打破了县域经济壁垒,初步形成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格局,开发建设面积140.18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70亿元。2015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将浙南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温州瓯飞管委会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合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多平台叠加的优势,滨海园区和金海园区29.8平方公里作为浙南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着力打造浙南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基地,激光与光电高端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向海延伸的60万亩瓯飞围垦造地工程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产业集聚优势。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73家,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扶持电气机械、服装鞋革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海洋科技与激光光电、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商与物流、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纽带,打造集汽车制造、文化、贸易与销售为一体的时尚汽车城;汽车产业已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服装鞋革、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触网,使传统产业焕发时尚活力,荣获省级特种装备特色品牌园区,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产业创新奖",街道特色产业集群凸显,先后拿到中国水暖洁具之都、食药机械之城、中国民用建筑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
四、生态环境优势。
全力打造生态型、环保型产业新城,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省循环化改造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园区"四区联建"为载体,以资源利用最大化、源头化、综合化和集成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置共享等方面形成循环生态链网,促进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是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86家民营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15年,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技术核查。以治水为突破口,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作,全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18平方米,实现园区的有机更新,打造美丽浙南智慧水乡和花园城市。
五、产城融合优势。
坚持高起点规划,产城融合发展,区内教育、文化、娱乐、卫生等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按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一区七园"、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总体布局,环金海湖3.2平方公里集行政商务、会展旅游、科技研发、休闲安居为一体的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金海大厦、海洋科技创新园、交通枢纽中心等配套项目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发展承载力逐步提升,数字开发区一、二期分别获得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和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开发区前列。开发区服务功能、文化氛围、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六、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温州是商行天下的开放之城,具有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民营经济的缩影,先行先试和坚持改革创新是其特色,是浙江省首批整合提升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主力军,实施"四换三名"、招才引智,加大创业创新投资,区内设有激光产业园、海洋科技创新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温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单位,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被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列为省级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重点项目无偿代办、"模拟审批"、"多证联办"、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快速审批机制;综合审批改革列入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健全红色直通车、驻企服务员等助企扶企等系列制度,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意舒心的良好环境。

温州经济开发区属龙弯区。
开发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福建北部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充满了生机和商机,具有诸多优势,是投资价值洼地。
一、区位战略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处的城市-温州位于长三角和海西区交汇处,是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城市东边崛起的一座滨海新城,临近东海,地处浙南闽北交接的优势地带和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北邻温州国际空港,距状元岙深水码头16公里、甬台温铁路25公里,滨海大道、沈海高速复线、轨道S2线(规划)贯穿其中。未来滨海交通,是浙江东部沿海交通的纽带,温州南片区域至机场、码头的纽带,更是城市东进南拓的交通核心。
二、发展平台优势。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范围覆盖滨海园区、金海园区和托管的三个街道,总人口达23万人。2014年初经省政府批复,开发区跨区域合作整合提升至"一区七园",打破了县域经济壁垒,初步形成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格局,开发建设面积140.18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70亿元。2015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将浙南沿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温州瓯飞管委会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合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多平台叠加的优势,滨海园区和金海园区29.8平方公里作为浙南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着力打造浙南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基地,激光与光电高端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向海延伸的60万亩瓯飞围垦造地工程为开发区未来发展储备了广阔的空间。
三、产业集聚优势。
全区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73家,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扶持电气机械、服装鞋革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海洋科技与激光光电、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商与物流、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纽带,打造集汽车制造、文化、贸易与销售为一体的时尚汽车城;汽车产业已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服装鞋革、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触网,使传统产业焕发时尚活力,荣获省级特种装备特色品牌园区,中国开发区30年30强"产业创新奖",街道特色产业集群凸显,先后拿到中国水暖洁具之都、食药机械之城、中国民用建筑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
四、生态环境优势。
全力打造生态型、环保型产业新城,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省循环化改造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园区"四区联建"为载体,以资源利用最大化、源头化、综合化和集成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置共享等方面形成循环生态链网,促进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是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86家民营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2015年,开发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技术核查。以治水为突破口,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工作,全区绿地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18平方米,实现园区的有机更新,打造美丽浙南智慧水乡和花园城市。
五、产城融合优势。
坚持高起点规划,产城融合发展,区内教育、文化、娱乐、卫生等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按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提升"一区七园"、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总体布局,环金海湖3.2平方公里集行政商务、会展旅游、科技研发、休闲安居为一体的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金海大厦、海洋科技创新园、交通枢纽中心等配套项目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发展承载力逐步提升,数字开发区一、二期分别获得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和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开发区前列。开发区服务功能、文化氛围、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六、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温州是商行天下的开放之城,具有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温州民营经济的缩影,先行先试和坚持改革创新是其特色,是浙江省首批整合提升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主力军,实施"四换三名"、招才引智,加大创业创新投资,区内设有激光产业园、海洋科技创新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温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是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单位,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被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列为省级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重点项目无偿代办、"模拟审批"、"多证联办"、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快速审批机制;综合审批改革列入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健全红色直通车、驻企服务员等助企扶企等系列制度,形成了让投资创业者满意舒心的良好环境。

属于温州市龙湾区。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龙湾万吨级码头11公里,温州机场3公里。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起步区6平方公里。

知识拓展

1992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区东部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始了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发展蓝图的创业历程。如今,在这块近40平方公里的区域上集聚了一批电气机械、通讯设备、服装、鞋革、塑料制品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位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滨海园区主要以引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为主,逐步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兼顾并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左右时间开发。第一期,完成6平方公里的开发任务,形成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区。目前,园区启动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并已初步具备进场条件,力求3年内初见成效,5年后形成规模。

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属于温州市龙湾区。

拓展资料:温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成立于2000年,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机场3公里。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区域内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园区主要引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为主,逐步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兼顾并重,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左右时间开发。第一期,完成6平方公里的开发任务,形成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区。目前,园区启动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并已初步具备进场条件,力求3年内初见成效,5年后形成规模。(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链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属于温州市龙湾区。

高新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紧邻温州市行政中心区,距火车客运站2公里,距飞机场18公里,距龙湾万吨级码头7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紧贴高新园区东面而过。

高新园区南面毗邻金丽温高速工路,疏港公路、汤家桥路、欧海大道等城市主干贯穿其中,区内辟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

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

拓展资料

温州高新技术园区是1998年12月18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浙江省科委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坐落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南面扩展区内,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目前,位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0.5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已基本开发完毕,首期开发的0.7平方公里起步区正面启动建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海新区属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温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受市政府委托管理开发区社会经济事物。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 属于 龙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