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潮阳的历史起源!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方言主要为潮阳话和潮汕话,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区政府所在地:区人民政府驻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中华路。历史沿革  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历代隶属潮州府。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区划变更撤销县级潮阳市,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 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5.95万人(2008年末)。   2003年,潮阳区总户数299854户、总人口1536282人:文光街道 38764户、146649人;棉北街道 11861户、54942人;城南街道 22150户、108651人;金浦街道 13933户、79252人;海门镇 16758户、115221人;关埠镇 26107户、121930人;和平镇 27556户、162174人;谷饶镇 24582户、135628人;贵屿镇 25582户、133727人;铜盂镇 19554户、116044人;金玉镇 18519户、77977人;灶浦镇 11228户、49406人;西胪镇 28294户、154725人;河溪镇 14965户、79155人;区直辖单位1户、801人。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在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工作动员会议,部署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11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粤民区[2003]163号文批准,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金灶镇管辖原灶浦镇和原金玉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4个居委会和59个村委会,总面积78.9平方公里,总人口126533人,其中常住户口人口126404人。金灶镇政府驻原金玉镇渠南路2号(原金玉镇政府驻地)。原灶浦镇区划面积21.801平方千米,人口49233人。2003年底,潮阳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共有93个居委会、202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31日,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   截止2008年末,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总人口1559582人。 编辑本段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已经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进逼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5月19日,因英法联军即将于次日发动进攻,美国应英国的要求,不动声色地中止了正在进行中的谈判。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人与英、法谈判。虽然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6月7日,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 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汕头(近代)历史沿革简表时间大事略1921年3月 设汕头市政局 1921年7月 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1930年 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1950年3月15日 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1956年 设置汕头专区。汕头专区辖今潮阳区、潮安区、澄海区、饶平、南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梅县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区县。 1965年7月19日 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汕头专区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县政府驻河婆镇,属汕头专区管辖。 1981年10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3年7月 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今揭阳、饶平、澄海区、南澳、潮阳区、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同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海丰、陆丰拆出(注:两县并为地级市汕尾市),余8县1市并入汕头市。 1984年11月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同年11月,汕头市行政区域调整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揭西县划为揭阳市管辖。 2003年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2011年5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本表依据:广东省应急办官网 、汕头市政府官网 以及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潮汕地区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地属岭南百越。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西晋为揭阳县地。
东晋隆安元年(397)(注:一说义熙九年即413年)置潮阳县。因处山之南,海之北,而名“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
南北朝(420~589)宋、齐时,属义安郡。后郡州几度更易,至隋开皇十一年(591),潮阳县仍属义安郡。
唐永徽元年(650),潮阳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县治于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开元二十一年(733),潮州属江南道(翌年改属岭南道),潮阳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又改州为郡,潮州改名潮阳郡,领潮阳、海阳、程乡3县。乾元元年(758),潮阳郡复称潮州。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嘉靖四年(1525),潮阳县析出隆井都的三分之一,以及大坭、酉头、惠来3都置惠来县。嘉靖四十二年,又析出洋乌、氵戎水、黄坑3都置普宁县。万历九年(1581),洋乌、氵戎水两都复归潮阳县。
清代,潮阳仍属潮州府,建制一直无变。但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民国9年直属广东省。民国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民国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时期,潮阳县境域略有变动。民国22年(1933)8月析两英圩及河浦寮、古厝、四美、古溪、墙围、圆山仔、金瓯、风吹、仙斗、龟山湾、三顺、流汾水、后棚、秋风岭、牛角丘、林者世、赤竹垭、林招18个乡(村),成立南山移垦委员会(县级)。民国24年10月,改称南山管理局(县级),址设于两英圩。
1949年10月20日县城解放;22日,潮阳县全境解放,成立潮阳县人民政府,设于一区(附城)。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
1950年2月,属潮汕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两英一带乡村复归潮阳县,增设为第十区。6月,划普宁县的石桥头西乡、贵玉乡、南安乡和军埠村归潮阳县。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汕头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潮阳县大长陇(保留汕柄村)及石船乡的碗仔等9个村和陈店乡的石港村划归普宁县;达濠镇、河浦、珠园乡划归汕头市。是年9月,潮阳县雷岭乡的蔗尾等14村划归惠来县。12月,因惠来县与普宁县合并,原属惠来的东红人民公社(辖田心、仙庵、周田、靖海等)划归潮阳县。
1961年3月,惠来复县,田心、靖海、周田、仙庵4个人民公社划归惠来县;惠来县的雷岭人民公社,汕头市的达濠、河浦人民公社划归潮阳县。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达濠人民公社再度划归汕头市,惠来县的田心人民公社复归潮阳县。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7月13日(国务院12月22日批准),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人民政府。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县,按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浦镇划归汕头市。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陇田、成田、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等10个镇和1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街道。



  • 概述潮阳古代至今历史潮阳为何变成区
    答:1950年3月,南山管理局撤销后,两英一带乡村成为潮阳县第十区。 1952年8月,潮阳县区划重新调整为1镇17区,即棉城镇,一区至十七区依次是金浦区、海门区、达濠区、和平区、峡山区、谷饶区、铜盂区、贵屿区、司马浦区、陈店区、河浦区、两英区、石船区、沙陇区、井都区、灶浦区、西胪区。 1956年12月,撤销区的建...
  • 潮阳市的历史沿革
    答:1993年4月9日,民政部批准潮阳县改设潮阳市。1994年4月25日从潮阳市拆出河浦镇设立汕头市河浦区,区人民政府驻红岐。(国务院1994年4月25日批复国函[1994]35号)。2003年1月8日,潮阳市被分拆为潮阳区、潮南区,并入汕头市。2004年6月26日,原潮阳市固话区号0661取消,换成与汕头市统一的0754,...
  • 潮阳区海门镇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答:欢迎探索历史悠久的潮阳区海门镇,这颗镶嵌在粤东沿海的璀璨明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核心地带,海门镇犹如练江之畔的一座繁华港湾,东临南海,与生机勃勃的南海相连,西边则与潮南区井都镇隔着练江相望,北侧则与汕头市濠江区和潮阳城南街道共同构筑起潮阳的繁华版图。镇域面积不大,却饱含故事...
  • 潮阳修志纪略
    答:清嘉庆十九年(1814),唐文藻(江西新建人)回任潮阳知县,为表彰这百余年间的孝友、廉节、义行,以教化时人,遂于嘉庆二十年(1815)春,集诸贤辑修县志,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成。该志常被简称为《唐志》,流传于世。 清光绪八年(1882)秋,潮阳知县周恒重(湖北黄陂人)总阅《广东通志》,胡恂、周硕勋主修两部...
  • 潮南区历史沿革
    答:潮南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潮阳市,原潮阳市的历史与潮汕地区紧密相连。潮汕地区的早期历史,据考古发现,远古时被称为南交之地,属于“扬州之域”,居民主要为百越民族的一支。政权建制方面,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潮汕地区归入秦朝南海郡管辖。汉代初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设置了揭阳县,这是潮汕地区首次有...
  • 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1943年,简易师范与城内之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合并为潮阳县立联合中学,因县城为日军所占,校址设于贵屿壬屿乡,设初中部及师范部。1947年,抗战胜利后,县立联合中学迁回县城,在城隍庙、司马祠和世魁林氏祠上课。翌年改称潮阳县立第一中学。 1949年10月,潮阳县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一中。1950年...
  • 金浦的历史沿革
    答:民国初废都为区,属潮阳县第一区,1956年设金浦乡,1958年并入红潮公社。1959年拆置金浦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1994年11月划入潮阳市区,撤镇设金浦街道办事处。辖居委会和南门、寨外、梅西、梅东、大沟5村委会。办事处驻三堡居委会。属半丘陵平原地带。建有12.3公里堤围和3座水库。主种...
  • 汕头经济特区的历史沿革
    答: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
  • 贵屿有几个乡呢?
    答:历史沿革:贵屿于宋、元时属潮阳县兴仁乡一部分。迨唐文宗开成年间( 828~840 )苏氏于境内始创彭洲园,成为贵屿最早之村落。明、清至民国初属贵山都,民国 20 年( 1931 年)南阳,上练各村、华美居委 属潮阳县第六区, 贵屿桥以西各村则 属普宁县第七区。 1956 年合并为贵 屿、南阳、上...
  • 峡山镇的历史沿革
    答: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并潮阳入海阳,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阳置潮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县治从临昆迁至新兴乡(即今棉城)。是时潮阳已设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4乡,峡山属兴仁乡。宋绍兴二年(公元l132年)复并潮阳入海阳,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阳置潮阳。元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