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的记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9
合肥之战的主要内容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第一次战役
208年十一月,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但大军仍驻扎于荆州北部。十二月,孙军将领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孙权则亲自进攻合肥,想开拓西、北两边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州(与今日之扬州市无关)刺史刘馥,孙权将军队围住合肥,另派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但不成功。
曹操接到消息后,派将军张喜带兵解围。至明年,合肥城久攻不下。孙权想率轻骑亲自突击敌人,不过张纮进谏道:“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用兵是一件凶器的事,战争是一件危险的事。现今我军麾下恃着盛壮的气势,忽然以强暴般的战斗,三军的士兵,莫不心寒。虽然可能斩杀敌将、夺取敌旗,威震敌场,但这是偏将的任务,不是主将宜做的事。希望你能抑止贲、育之勇,怀有霸王的计谋。)”孙权便不再想突击。
而合肥城经过数月的攻击,又连连下雨,城墙将崩,于是刘馥以草和棕榈叶补上城墙,夜晚则点火照亮城外,观察敌人行动以作防备。另一方面,张喜援军仍未到达,别驾蒋济便向刘馥献计,伪称四万援军已到雩娄,派主簿假扮迎接张喜,并命三个守将带信出城后装作偷入城。当中,一个成功回城,两个却被孙军擒获。孙权得信后,相信曹军会有四万人来救,便烧阵撤退,合肥之围得解。
参战人物
孙军 :孙权 张昭 张纮
曹军 :刘馥 蒋济

第二次战役
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至明年,曹操出征张鲁时,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写到“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同时,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中以平分荆州作条件,两军撤退。不过,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
张辽等便打开曹操之函,写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若孙权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因敌我兵力悬殊,各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
李典亦认同张辽,于是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杀牛犒赏军士,准备明日大战。天亮的时候,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吴将陈武战死,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
孙权见如此情况大惊,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张辽叱孙权下战,孙权不敢动,看见张辽率军甚少,便令军士将张辽军团团围住。张辽突击冲出,包围被打开缺口,张辽麾下的数十人得以逃出,其余军士呼唤道:“将军弃我乎!(将军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因此再度冲进包围网,再次突围救出其他人。孙权军望风披靡,无人能挡住张辽。战斗从日出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曹军众人之心安定。
孙权围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千多虎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为后。至逍遥津北,张辽观察到孙军撤退,乘机率军追击,孙军顿时混乱,孙权被围。甘宁严厉的要鼓吹大响,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射击,吕蒙、蒋钦死战拒敌。
凌统救出孙权,便回头再战。但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敌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而凌统则与甘宁等继续阻挡敌军,左右人马已死,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才披甲潜行逃走。
参战人物
孙军 :孙权 潘璋 宋谦 徐盛 陈武(战死) 凌统 甘宁 吕蒙 蒋钦 贺齐 谷利
曹军 :张辽 李典 乐进


第三、四次战役
230年,魏国于合肥建筑新城,防备吴国。于233年十二月第三次合肥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宠便遣六千步骑,在肥水隐处伏兵等待。后孙权上岸,满宠伏军突起袭击,斩首数百,也有逃至河中溺死。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胜。
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旋即引发第四次合肥之战,于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满宠想率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援军。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曹睿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曹睿亦不接纳满宠援军的意见,认为合肥、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曹睿便于七月壬寅日,亲率率水师东行。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顺风放火,烧毁敌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加上吴军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又听到曹睿大军将至,于是孙权撤退。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参战人物
吴军 :孙权 孙泰(战死) 全综
魏军 :曹睿 满宠 田豫 张颖


第五次战役
253年,吴太傅诸葛恪由东兴回来后不久,不顾众臣劝阻,于三月亲率二十万人再次出兵北征。四月,至淮南。五月,围攻合肥新城,诸葛恪建起土山急攻,魏将张特与三千人守新城一个多月,死伤甚多,城池将破。
张特对吴人说:“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现在我已无心再战了。但依魏国法规,被攻超过一百日而援救不来的话,虽然投降,家人可以免去刑责;自抵抗敌人以来,已经九十多日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多人,战死者已经过半,城池虽陷,如有半个人不想投降,我便与他说话,陈明善恶,明日早上送名,你们先以我的印绶拿去作信托吧。)”
张特便将印绶抛给他们,而诸葛恪相信他,便不取印绶。于夜中,张特却拆去屋舍的木材、围栏,将城墙崩溃的地方补上二重。到明日,张特对吴人说:“我但有斗死耳!(我只有战斗而死了!)”坚守不降,吴军大怒,进攻但已不能攻克了。当时天气又炎热酷暑,吴兵疲劳,疫病横行,得病的人有大半,死伤严重。诸葛恪攻城不下,迁怒于各部将,士卒怨声不断。后魏太尉司马孚率援军二十万人赶至新城,知遁吴兵已疲乏,便进兵大败吴军。七月,诸葛恪无奈引军归还。
参战人物
吴军 :诸葛恪
魏军 : 张特 司马孚




张辽传中记载: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将守卫合肥)。太祖征张鲁,教(注释:教:诸侯王公的文书,这里可以理解为锦囊)与护军薛悌(给护军薛悌一个密封的文书),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在边缘写着:敌人到了才打开)。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看曹操的锦囊),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兵力悬殊,出战的话怎么能赢呢?)。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赶到),彼(孙权军)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这是叫我们在他们还来不及合流之前袭击他们),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英雄所见略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壮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战。平旦(清晨),张辽被甲持朝(全副武装),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孙权麾下(身先士卒,直闯本阵)。孙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孙权被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袭吓得够呛,大家连忙保护孙权撤退到一个土山之上,用长戟守卫)。辽叱权下战(张辽:竖子孙仲谋,下来应战!),权不敢动(孙权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见辽所将众少(突然发现张辽的人数不多),乃聚围辽数重(包围战法)。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虽有重重包围,奈何张辽当世之猛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马被围困。。。)辽复还突围(好一个张辽,回马又杀了进去),拔出余众(全员脱出!)。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孙权虽然人多势众,却无人能阻挡张辽之锋芒)。自旦战至日中(从白天大战到中午),吴人夺(夺:丧失)气(吴军丧气),还修守备(张辽领军回城修筑守备工事),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全军上下心悦诚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孙权攻不下合肥,撤退了)。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张辽不愧乱世之青龙,竟然还敢引兵追击,甚至几度差点擒获孙权)。太祖大壮辽(曹操这才意识到,张辽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对当日的战斗依然感慨不已)。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合肥之战,张辽战斗生涯中的巅峰之战,此一战张辽可谓威震魏吴,令孙权心有余悸,即便是在许多年以后,张辽已经年老体病,孙权仍称:“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①]《三国志·张辽传》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于人屯合肥”。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合肥之战发生于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而在此之前曹操分别在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冬十月、214年秋七月、进攻过孙权,那么曹操是在哪一次进攻孙权之后留张辽镇守合肥的呢?《三国志·乐进传》记载乐进曾“从征孙权”,之后曹操回师才“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而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公元212年曹操征孙权时,孙权曾向已入川的刘备求救,刘备在向刘璋告急时又提到“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由此可知,张辽、乐进、李典等应当是在公元214年冬十月曹操离开合肥时一同被留在合肥防守东吴的。除此之外,曹操还命温恢为扬州刺史,协助三人防守东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进攻皖城,张辽率军求援不及,又马上返回合肥守备,并马上向遣使向曹操报告。曹操这时正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来不及救援合肥,于是写了一封密函派护军薛悌带至合肥,而且在这封密函上署上“贼至乃发”四字,要求张辽等人要等到东吴进犯时才能拆开来看。这一年八月,也就在这封密函送到不久后,孙权就来了,“率十万众围合肥”。按照曹操的要求,众人一起拆封,阅读了这封密函。密函的内容,是曹操对此次抵御东吴进犯的人事部署,“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曹操要求张辽、李典出战,乐进负责守城,薛悌不参与战事。诸将皆不明白曹操为什么这样的安排,张辽大胆的说出了他对曹操这样安排的理解:“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素与张辽关系不和谐的李典也支持了这一看法,于是作战方案最终敲定,先战后守。当晚,张辽便从军中挑选了八百名志愿者组成敢死队,并杀猪宰牛大宴了一场,准备天一亮就动身大战东吴。第二天一大清早,张辽便与李典一起率领着八百人的敢死队,杀向了东吴阵营。张辽身披盔甲,手持长戟,一如既往的发挥其勇猛向前的作战风格,率先攻进了东吴军营中,不仅杀了数十名兵士,还斩了两名将领级的人物。面对措手不及的东吴军,张辽是越战越勇,不仅奋力拼杀,还大呼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觉中冲杀到了孙权所在的中央大营。孙权对张辽突如其来的进攻毫无防备,大惊失色,周围众人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到高处防御,“以长戟自守”。张辽见孙权依托高处及长戟防备,便挑拨孙权军,“叱权下战”,孙权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先观察清楚情势。由于孙权居于高处,很快便发现张辽所带领的部队人数并不多,于是便利用自身兵力上的优势,“聚围辽数重”。张辽的左右见状马上突击,打开一个缺口,张辽得以带领数十名亲兵突围出去。这时还有一部分敢死队队员被东吴军围困着,他们向张辽呼救:“将军弃我乎!”张辽闻声又反冲杀进包围圈中,并带领剩下的人员突出重围。这一战,张辽与李典率领敢死队从清晨冲杀到中午,作为领军人物的张辽,表现是最突出的一个。面对张辽如此神勇的表现,《三国志·张辽传》用了九个字来形容东吴军队,“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因此,东吴军队士气大跌。反过来,合肥的守军则因此士气大振,对张辽更是佩服不已,全军上下一心一意修筑工事,坚守城池。值得一讲的是,张辽此次带出的八百人,不是曹魏擅长的骑兵,而是步兵,曹丕在后来追念张辽、李典的诏文里就清楚地写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首先,对曹操战略意图的领会显示了张辽的军事才能。大战前曹操派人带来了合肥的防守方案,许多人对曹操要求张辽、李典出击这一方针疑惑不解,是张辽首先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意图:曹操远征在外,救援不及,所以必须“及其(吴军)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张辽正确的理解了曹操的战略意图,为后来合肥之战的取胜奠定基础,可见,张辽在战前已经先立一功。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张辽,已经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了。其次,执行曹操出击战略显示了张辽的果断勇敢。先出击后守备虽然是曹操的战略方针,但要执行起来也是有相当难度的。第一点是兵力悬殊,当时合肥守备仅七千多人,而吴军则是十万之众气盛而来,守城尚且有相当难度,更别说出击。第二点是诸将疑惑,在兵力悬殊的形势下还要出击,难怪守城诸将会对出击的方针存有疑惑,虽然张辽有解释过原因,但仅凭纸上谈兵式的解释是难以完全让疑惑武将信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张辽要执行这一战略不仅要果断,更需要十分大的勇气。再次,两次出战过程都显示了张辽一贯的勇猛战风。第一次出战,张辽与李典仅带领八百人就对孙权十万之众发动了突击,而且在战斗之中张辽是冲锋在前,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杀得东吴人马披靡。观《三国志》,有几处会对某人某战有如此详细的描述,可见陈寿也为当时张辽的勇猛表现所折服。而第二次出战,虽然本传没有记载得像第一次那样详细,但从“几复获权”的记载字样也可以想象得出张辽作战时的勇猛。合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三国志·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将军,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这里把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和公元215年的合淝之战都说一下吧,因为这两次战役都非常精彩。毕竟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小说书,而且因为小说中贬低曹魏的需要,为了吸引读者会扭曲部分事实,颠倒了两次战役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也有附会之处。

公元213年,东汉建安十八年的濡须口之战先发生(甘宁百骑劫曹营);
公元214年,东汉建安十九年的皖城之战(吕蒙、甘宁攻克皖城);
公元215年,东汉建安二十年的第二次合淝之战后发生(张辽乐进李典大战孙吴主力);
公元217年,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在濡须口曹操和孙权又打了一仗,徐盛和周泰奋战,最后孙权因为曹操势大而向曹操求和,这是后话了。所以罗贯中写小说的时候本身牵强附会的地方是很多,我们这边说一下历史上的情况而已。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樊城侯音等人举兵,后被曹仁击破;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再次对峙,关羽趁此率军北上进攻曹仁,曹操和孙权互相再次谈和。这些也都是后话了,就不赘述了。
合淝和濡须口这一线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曹操往南打不下去,孙权往北也打不上去,从大形势来讲在这一线上大家都僵持不下,这里不赘述。
这里按实际历史上的情况用白话文进行解释。若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请多包涵,望采纳。

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率领号称四十万的军队进攻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领七万多的军队迎击曹操,以濡须坞为据点,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此时曹操军中的重要谋士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于是曹操送了他一个空的食盒(意思是让他别再多说话了),结果荀彧忧愤而死(后来孙权自己的重臣陆逊也是这个结局)。荀彧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而且有智谋,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因此,当时人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臧霸跟随曹操讨伐孙权于濡须口,和张辽同为前锋,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至,看见江水增涨,敌船稍进,将士皆不安。张辽便欲退走,臧霸阻止张辽道:“曹公是那么英明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以臧霸之言告诉曹操。曹操对臧霸加以赞扬,拜为扬威将军,假节。曹操军队攻破了孙权江西大营,活捉了孙权部下都督公孙阳。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组织军队发起突袭。孙权派甘宁率三千多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与甘宁相比怎样?我甘宁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

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杀得到数十个首级而还。孙权大喜,说到:“曹操有张辽,而我有甘宁,不必忧虑了。”(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可以无忧矣。)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

张辽在公元213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的濡须口之战以前,参加过官渡、白狼山、天山等等战役都有重要的战功,此时也已经是名将了。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南征至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解救,并命董袭率五楼船前住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此处防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于是无人敢再干涉。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孙权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看见孙权军队整肃威武,恐怕有诈,没有出战,喟然叹道:“生儿子就要像孙权这样英雄。刘表的儿子们和孙权相比就像猪狗啊!”(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儿,箭均船平,孙权安全返航。

曹操和孙权对峙了一个多月,双方都没有大的进展。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武器、士兵及部队的纪律整齐肃然。孙权给曹操寄了封信,说大家同为汉臣,曹公对江东动武不是仁爱之举,如今曹公占不到便宜,反而可能会重蹈赤壁之战的覆辙。

孙权还写了:“春汛要开始了(部队也可能会滋生疫病),请曹公尽快退兵。只要阁下还活着,我肯定是不得安稳的。”(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后大笑,说:“孙权说的是实话,不是欺骗我。”于是接受了孙权的信件并退兵。

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中的几件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未必也完全准确,但是这几件事情都是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的濡须口之战中发生的。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开稻田,生产军备又派间谍秘密过江,招募反对孙权的力量,妄图里应外合,夹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皖城一带,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势必增强,如果连收几季,必然酿成大患。依我之见,应该立即除掉。”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亲征皖城。孙权问计于诸将。大家都说,要攻下坚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吕蒙独排众议,说:“堆土山,治攻具,需费很多时日。等曹军援兵一到,攻下皖城就难了。唯一的办法是强攻,一举拿下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士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获朱光。张辽闻皖城遇袭,率援军而至,到夹石(今桐城北),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远征张鲁之机,率十万大军亲征合淝(今属安徽合肥)。

曹操在进兵汉中以前,命乐进、张辽、李典等将领率七千余人镇守合淝,并留下信函一封,上面写等敌人来了再打开来看。孙权军至,众将打开曹操的信函,上面写如果孙权来攻,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要出战。

有些将领对曹操的命令疑惑不解,张辽和众将解释说:“如今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队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信函上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李典也赞同张辽的意见,于是众人连夜招募了勇士八百余人,杀牛宰肉犒赏他们。

第二天一早,张辽身先士卒冲入敌阵,高呼着自己的名字,左右冲杀,连杀数十人,斩杀孙权部下两位将领,一直冲至孙权麾下。孙权遭此袭击大为震惊,部下手足无措,于是众人退向附近高坡,手执长戟自守。

张辽大声喝叱孙权下来对战,而孙权不敢和其当面交锋。孙权在高坡上看到张辽部下士兵不多,于是组织军队将张辽的部队团团围住。张辽毫不畏惧,左冲右突,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带着部下的数十人得以脱出。

但阵中尚有不少余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又再次杀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张辽。自清晨战至日中,孙权军锐气大伤。张辽在李典接应下撤回合淝防守,众人人心安定,并对张辽大为叹服。

孙权大怒,于是大军将合淝围住,连攻十余日,乐进和张辽李典指挥奋力防守,合淝防备设施齐全,守军也士气高涨,岿然不动。孙权见合淝难攻,军队又遇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自己则和一千多卫士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各部队断后。

行至逍遥津北,合淝守军观察到孙权军队撤退,乐进和张辽李典趁此机会率军追击,孙权发现合淝守军步骑齐出,于是派人去叫回先行退兵的部队,然而这些部队一时来不及返回,孙权军队面对曹军的迅猛反击陷入了混乱,孙权被困。

甘宁严厉地(命令部下)捶响战鼓,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多名士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掩护,吕蒙、蒋钦死战拒敌。孙权手下将领陈武战死疆场,宋谦、徐盛军都不敌曹军的猛攻,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

凌统救出孙权,便回头又杀入阵中。孙权撤到岸边,却发现撤退路上的桥已被曹军所毁,丈余无板,当时孙权近监谷利在马后,叫孙权抓着马鞍、松开缰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与在津南率三千多人防备的贺齐会合,孙权才成功逃脱。

张辽问活捉的敌兵说:“之前看到一个紫红色胡子的将军,上身长下身短,能骑善射,那是谁啊?”回答说是孙权将军。张辽和乐进在战场上遇见说了这事,大家都大为叹恨,说早知道再努力追一下,搞不好就能抓到孙权。

而凌统甘宁等将领继续组织部队阻挡曹军,凌统部下三百多名士兵全部被杀,凌统自己也身受创伤,杀死数十人,知道孙权已安全,凌统才肯退下来,而桥断路绝,他就穿着铠甲偷跑出去。甘宁和吕蒙蒋钦等人组织部队边打边退,孙权在对岸知道这些,就让贺齐派船去把他们接回来,并让全军撤退,合淝之战告一段落。

已经尽我所能来回答疑问,手打若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请多包涵,望请采纳。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曹操派遣三将守卫合肥)。太祖征张鲁,教(注释:教:诸侯王公的文书,这里可以理解为锦囊)与护军薛悌(给护军薛悌一个密封的文书),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在边缘写着:敌人到了才打开)。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看曹操的锦囊),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诸将皆疑(兵力悬殊,出战的话怎么能赢呢?)。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等到救兵赶到),彼(孙权军)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这是叫我们在他们还来不及合流之前袭击他们),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英雄所见略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八百壮士),椎牛飨将士(大吃大喝一番),明日大战。平旦(清晨),张辽被甲持朝(全副武装),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孙权麾下(身先士卒,直闯本阵)。孙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孙权被这仿佛神兵天降的突袭吓得够呛,大家连忙保护孙权撤退到一个土山之上,用长戟守卫)。辽叱权下战(张辽:竖子孙仲谋,下来应战!),权不敢动(孙权暗忖:如此猛将,如何可奈何!),望见辽所将众少(突然发现张辽的人数不多),乃聚围辽数重(包围战法)。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虽有重重包围,奈何张辽当世之猛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马被围困。)辽复还突围(好一个张辽,回马又杀了进去),拔出余众(全员脱出!)。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孙权虽然人多势众,却无人能阻挡张辽之锋芒)。自旦战至日中(从白天大战到中午),吴人夺(夺:丧失)气(吴军丧气),还修守备(张辽领军回城修筑守备工事),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全军上下心悦诚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孙权攻不下合肥,撤退了)。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张辽不愧乱世之青龙,竟然还敢引兵追击,甚至几度差点擒获孙权)。太祖大壮辽(曹操这才意识到,张辽不是普通的猛将啊!),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对当日的战斗依然感慨不已)。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 合肥之战第五次开战的具体过程如何?
    答:青龙二年(234年)夏秋之交的第五次合肥之战:孙权此次出征是孙权最后一次亲征,正如田豫、卫臻、刘邵的预料,被合肥新城守将张颖屡屡击退。而曹睿举曹魏朝廷大军来征,吓得东吴军队全线撤退。不但孙权都退走,孙韶、张承也都纷纷退走,甚至远在汉水流域的陆逊、诸葛瑾也都恐惧退走。起初,孙权挟赤壁之战...
  • 合肥之战的记载和概述是怎样的?
    答: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合肥之战发生于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而在此之前曹操分别在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冬十月、214年秋七月、进攻过孙权,那么曹操是在哪一次进攻孙权之后留张辽镇守合肥的呢?《三国志•乐进传》记载乐进曾“从征孙权...
  • 合肥之战张辽与合肥之战
    答: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攻伐孙权后,留张辽、乐进和李典驻守合肥,这可能是在曹操于公元214年冬十月和214年秋七月的连续进攻后。乐进曾跟随曹操出征孙权,而张辽、李典则在曹操离开时被留下。合肥之战的决策,体现了曹操的战略布局,他要求张辽等人在必要时出击,乐进负责守城,薛悌则被指示在关键时刻...
  • 合肥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张辽八百人能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答:合肥之战同样如此,此战孙权的军队数量史书明确记载了是十万,但是,十万大军可不是一下子就能集结起来的,再说了,合肥的地形也不利于十万大军集结,孙权是从长江经濡须到巢湖,然后从巢湖走水路到达合肥的,整个过程都是水军运输的,军队数量很容易数得清,只需要数战船数量就行,双方交战前,有大量的...
  • 合肥之战第四次开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答:史料记载:《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宠传》:其年,权自出,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宠谓诸将曰:“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
  • 什么是合肥之战?韦睿的表现怎么样?
    答:在合肥之战中,韦睿表现出色,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地击败了北周的军队。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他在战斗中采用了“分兵包抄”的策略,将北周的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逐一击破。此外,他还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制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使得自己的部队占据了优势地位。最终,他成功地攻占了...
  • 关于历史的合肥之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
    答:孙权虽然没有十万大军,但从孙权一贯的作风来看,至少也有三五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合肥之战实际上是张辽率领八百人对战孙权的三到五万大军。再来看双方的伤亡情况,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东吴军队损失了两员大将,其中一人是孙权的近卫军将领陈武,连近卫军将领都战死了,可见当时张辽离孙权有多么近,...
  • 以少胜多的合肥之战:奠定张辽人生巅峰中的一战
    答:再从此战吴军参战将领来看,除了陈武,其他将领并没有死讯。结合上述记载可以推论陈武是此二将之一,而另外一名应该是无名之将,因此没有在历史上有所记载。张辽合肥之战 张辽合肥之战在历史上,是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对于己方而言极其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战局,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胜利的是...
  • 揭秘合肥之战的真实性 张辽八百破十万真的吗
    答:但这些都是演义,真正史书记载的是张辽此战大喊:吾乃张辽是也!有《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合肥之战,我们不但佩服张辽的勇猛,也佩服曹操的智慧。曹操留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守城,而这三人又互相不和。这便使得三人...
  • 合肥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孙权为何会输?
    答:合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攻打合肥,结果,先被张辽以八百名敢死队突袭,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孙权撤军,又被张辽追着打,孙权抱头鼠窜,还差点被张辽活捉了。这一战,孙权不仅惨败,而且还搭上了大将陈武,陈武阵亡,其实,不止是陈武阵亡,孙权手下一大帮猛将,都被张辽打得灰头土脸,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