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与发展为 作文500字以上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和谐作文500字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传遍了中华大地,一个和谐的主旋律唱响了大江南北。是的,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春天的阳光,和谐是优美的乐章。和谐更是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奏响了“和谐赞歌”中一首又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和谐就是雪中送炭。2008年的岁末年初,一场飞雪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带入南中国。皑皑白雪中,南方多个省份承受着春天来临前最严厉的寒意,时间冻结在2月15日。于是,有了用身躯耸立起输送光明的高塔,有了用双手清扫出回家的坦途,有了驱散一点点黑暗的摇曳烛光,有了一碗碗温暖旅人心房的热腾腾的方便面……滚滚春雷中最动听的是那爱的赞歌。和谐就是众志成城。5月12日“汶川”大地震,8万多生命转眼即逝。没有动员,无数志愿者就冒着生命危险立即奔赴灾区,无数群众捐款捐物,排队献血;感动成为2008和谐社会最美的画面。浙江骄傲——萧山英雄李立兴就在第一时间前往灾区开展抗震救灾。他们奋战几昼夜,终于成功营救出了一对母女;历时12天,挖出了无数具亡者的遗体。李立兴耗尽了身上的每一点体力,也洒下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斑斑血泪……这黑色的五月,我们听到了和谐赞歌中最铿锵的乐章。和谐就是无私奉献。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有的只是一颗平凡的爱岗敬业心。每天清晨,身怀六甲的陈婷婷老师已经早早地出现在音乐专用教室,指导同学们学习本领;排球操场上,我们的教练员沈天锋、葛梁杲老师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和队员们一起在拼搏着,勇摘冠亚军的奖牌。朱老师、吴老师、俞老师……辛勤的园丁们,谱写了和谐校园的欢乐音符。和谐就是举手之劳。当你看到有人摔倒时,你只要跨上一步,伸出热情之手,他就站起来了;当你发现地上的纸屑时,你只要弯一下腰,伸伸手,环境就更整洁了;当你在拥挤的车上时,看见有人需要帮助,主动地让座,微笑就绽放在脸上……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最简单不过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和谐社会,何乐而不为?我们不正在谱写着一支支动听的歌曲吗?朋友们,让我们用心灵的音符,放声高唱,奏响和谐的赞歌;让我们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走向和谐的明天!

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

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每个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较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显,是社会的落后限制了人的发展,人得不到发展,社会也就相应地落后。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

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和谐,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也使人深长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社会需要和谐

当今世界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而一个真正有活力,而又富有生机的国家是怎样的呢?回答是,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

何为和谐?看看这两个汉字便有了答案。禾,意则关怀自然,关注生态,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口、言应当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顺应民意,彼此和睦共处,世界大同,体现人文情怀;比,更应竞争有序,在公正的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和进步。由此而得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和于自然,顺于民意,谐于发展。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然而近一百年来,不和谐的一幕幕却也在加速上演着。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飞舞。而一次性餐具、电池等不可再生物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生态的和谐,破坏起了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和谐。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淡水,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

人们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使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也给人们带来不快与痛心。伊拉克战争打破了新世纪短暂的和平,死伤惨重,虐囚事件也层出不穷。伊朗、朝鲜的核武器危机,台独的分裂,美国的单边主义,这些无不引起了那些追求和谐社会人们的反感。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根本应该是公平、正义、协作与共同繁荣的。

好在和谐仍在我们的身边。近年来,人们也不断尝试着对更加美好未来的探索。京都议定书的广泛认同,非典时期手牵手的互帮互助,印度洋百年罕见的大海啸面前人们更是肝胆相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努力将损失减到最小。面对现有的矛盾与问题,我们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以及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在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自然统一,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个和谐社会是我国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而要营造这样一个和谐社会,急待于我们全体社会成员不竭的努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放远眼光,联系世界,共同努力!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一同兼收并蓄,品和谐之美,谱写新世纪的和谐之曲吧!





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

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每个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较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显,是社会的落后限制了人的发展,人得不到发展,社会也就相应地落后。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

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




和谐——人与自然篇
几十年前,地球是一个活跃着生命的精灵,这里有美妙的大气层,有冷暖适宜的气候,有清新湿润的空气,鸟兽鱼虫上演着自由的生活,花草树木散发着醉人的芳香,那浓浓的绿荫给人以抚慰和舒畅……可以说,这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篇章了。
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的污染抛给了哺育他们的成长的母亲——自然。黑烟笼罩的天空中不见了鹰击长空的雄姿,污浊不堪的河水终结了鱼翔浅底的身影,与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变得臃肿不堪,各种现代化的机械争着吵着要主宰这个世界。
终于有一天,大自然负荷不了如此的伤害,他发怒了。于是,气候变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非典等接踵而至。人类终于领略了它的报复,于是人类开始思索人与自然不和谐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所幸的是,已经有一些明智的国家政府和人民,在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在为子孙后代做着长远打算。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对自然资源珍惜,要使人与自然达成和谐,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给人类留下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训,用到今天这个生态危机四伏的社会,它更是要警钟长鸣不绝于耳。它告诉我们对水、对森林、对鱼虫鸟兽、对一切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要持长远的有所保留的态度。因为自然和人类一样是个有限的生命体,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和谐是鸟儿那坚硬的翅膀的,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飞翔;和谐是汽车那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奔驰;和谐是帆船那种伸展的白矾;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冲浪。所以,我们要携手让和谐永存,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年,是中国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一年,胡总书记在2006年新年致辞中明确指出:“和谐是大计,是我国社会长期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布置。在宜宾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杨冬生书记也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将宜宾“发展的氛围、干事的氛围、亲民的氛围”搞得浓浓的,确定了要将宜宾建成“经济兴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美好新宜宾的宏伟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一大板块,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更是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作为职业教育学校,在构建和谐宜宾、美好宜宾的征途中,特别是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贫民子女,大量学生行为习惯极差,学生难教、难管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就是要让这些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有所进步和提高,获得生存能力,能够健康和谐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这是我们职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我认为可以用六个字加以概括:厚德、重技、强基。厚德,主要指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健康饱满的人格素质培养;重技,是要让学生掌握生存的本领和技术;强基,是要让学生要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下面我从认识和谐、职业教育的意义以及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的生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认识“和谐”

和谐发展的内涵:所谓和谐并非没有矛盾,它是指融洽、协调的状态。和谐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语中,表示健康体魄和高尚的道德的结合。人的和谐发展涵盖了个体生命的各要素及其整个发展过程。从个体生命的组成来看,它把人看成立体的、多维的;从个体生命的发展来看,它把人的发展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时间上;从个体生命发展的质量来看,它更强调了人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而从个体与社会关系看,它不仅是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而且是个体生命独立、自由和人格力量养成,富予个体和谐精神和能力以提升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规依。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也进行了许多的阐述。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他所追求的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他还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等主张,也就是要扩展爱,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宋代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吾民同胞,的吾与也”的命题,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事,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人际环境。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是指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孔子明确主张,君子应取前者弃后者。可见,能够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君子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系列旨在实现“人和”。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最反对社会冲突,最希望实现和谐。

3、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西方观点认为,人都是一种经济人,理性的经济人),肯定人的正当欲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他又强调:“欲而不贪”,反对放纵欲念。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不能贪得无厌,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全部的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而应当保持人的形体与精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