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往往在初三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化学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是(  )

  A.合成新材料 B.开发新能源

  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 D.工业“三废”处理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源、材料和环境等问题都属化学要研究的问题.

  【解答】解:A、合成新材料,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故A正确;

  B、开发新能源,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故B正确;

  C、开发卫星定位系统属于物理研究的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方向,故C错误;

  D、工业“三废”的处理,属于现代化学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对化学学科研究方向和对象的考查,侧重基础,难度较小.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羊毛和合成纤维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解:A、甲醛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D、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碳酸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青铜 C.聚乙烯 D.玻璃钢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可根据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解:A、陶瓷是一种无机材料.

  B、青铜也是无机材料,属于合金.

  C、由聚乙烯制成的材料是一种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袋等,属有机合成材料.

  D、玻璃钢是一种有多种成份组成的复合材料.

  故选C

  【点评】注意记忆常见的合成材料,主要有三大类: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要和天然纤维、橡胶区分.

  5.下列对物质的分类存在错误的是(  )

  A.空气、石油、生铁都属于混合物

  B.塑料、包装泡沫、棉布都属于合成材料

  C.蚕丝、羊毛、羽绒都属于天然材料

  D.甲烷、乙醇、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掌握混合物的概念:由两种及以上物质组成的;如盐酸溶液、空气;

  B、合成材料的概念: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 方法 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相对于人工合成材料而言.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如棉、麻、丝、毛、砂、石、木等;

  D、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

  【解答】解:A、空气、石油、生铁都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故A正确;

  B、塑料、包装泡沫、棉布都属于合成材料,分类错误,棉布为天然材料,故B错误;

  C、蚕丝、羊毛、羽绒都属于天然材料,分类正确,故C正确;

  D、甲烷、乙醇、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分类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分类是一种化学中常用的 学习方法 ,要抓住分类的依据来认识分类结果,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6.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叙述与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A.汽油中加入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B.酸雨主要是由于农村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

  C.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塑料是天然有机材料,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生活.

  【分析】A、乙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B、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时容易形成酸雨;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

  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解:A、汽油中加入乙醇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故选项正确;

  B、农村使用农药和化肥能够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不能形成酸雨.故选项错误;

  C、用水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使用塑料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节能环保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

  D.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酸碱盐的溶解性.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及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石头纸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石头纸和木浆纸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塑料.所以不对.

  B、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依赖,所以不对.

  C、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盐酸会腐蚀它,而木浆纸是纤维素,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区分,正确.

  D、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易溶于水,所以不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9.不属于有毒物质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氯化钠 C.甲醛 D.黄曲霉素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一般凡通过接触、吸入、食用等方式进入机体,并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暂时性或是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的物质都叫做有毒物质.二氧化硫、甲醛、黄曲霉素是有毒的物质,食盐不具有毒性.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导致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等,是有毒物质;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人类所需的盐类化合物,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是无毒物质,故选项错误;

  C、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功能而变性,是有毒物质;故选项错误;

  D、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等疾病,是有毒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毒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分类投放垃圾箱有三个垃圾投放口分别为绿色(可回收物)、黑色(有害物)、黄色(废弃物).下列生活垃圾应放于绿色投放口的是(  )

  A.贝壳 B.废电池 C.果皮 D.矿泉水瓶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级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绿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黄色的为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包括果皮、贝壳等;可回收垃圾主要是纸类、塑料、橡胶、金属、玻璃等;有害的污染环境放进黑色垃圾箱.

  【解答】解:果皮和贝壳没有回收的价值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放入黄色垃圾箱;而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中的塑料,具有回收价值应该放入绿色垃圾箱;废电池能污染环境应放入黑色有害的垃圾箱.

  故选D.

  【点评】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保护环境,是中考常考的 热点 问题.

  11.“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焚烧大量秸杆 B.焚烧垃圾发电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判断.

  B、根据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判断.

  C、根据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以及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判断.

  D、根据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石油的使用,并能减少环境污染判断.

  【解答】解:A、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不符合“低碳”理念,所以正确.

  B、焚烧垃圾发电,既减少了污染,又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防止废旧书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D、塑料是石油产品,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了对石油的消耗,同时减少了生产所消耗的能源,防止了白色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节能减排的 措施 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2.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

  ①电解水 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 ④水煤气法:C+H2O(气) CO+H2⑤热裂法:CH4 2H2+C.

  A.②③ B.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分析制取氢气的过程可知电解水时需要消耗电能,水煤气法需要高温及碳生成有毒一氧化碳,热裂则需要消耗热量均不是有前途的方式.

  【解答】解:绿色能源是污染很小的能源,获取氢气的五种方法中,水煤气法需要高温及碳,热裂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均不是有前途的方式,只有②③是高效清洁的方式.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多种方式制取氢气优缺点的考查,解决的出发点是:环保、高效、节能,属基础性分析题.

  13.下列能量转化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水力发电 B.燃煤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如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解答此题准确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即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解答】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判断的关键是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A、C、D中尽管有能量的转化,但是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只有B项燃煤发电,通过煤的燃烧释放能量,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先准确把握那一项属于化学变化,再采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14.“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化水为油”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

  D.煤、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判断A错

  根据甲醛有毒判断B错

  根据人体内所含重要元素的作用判断C对

  根据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判断D错

  【解答】解:

  A、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会生成含有碳元素的油,故A错

  B、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浸泡食品,故B错

  C、人体内含有适量的碘元素可以预防大脖子病,故C对

  D、煤和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D错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物质与食品和再生能源等内容,此类题也经常出现在中招试题中,需仔细分析.

  15.下列做法与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不相符的是(  )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C.工业废气、实验室废液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等

  【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各种行为能产生的后果考虑本题,分析哪些属于污染情况,在平时生活中应当注意这方面.

  【解答】解: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质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故做法正确;

  B、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保护水体和土壤,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做法正确;

  C、工业废气、实验室废液未经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水体污染,故做法错误;

  D、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等,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故做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环境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我们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16.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只有CO B.只有SO2C.CO和CO2D.SO2和CO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碳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可以根据煤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煤的元素组成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现象是不完全燃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2010年初,云南、广西等地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接着,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环境问题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

  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C、煤、石油的使用生成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D、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

  【解答】解:A、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和减少温室效应,故正确;

  B、根据可回收垃圾是指能够回收再利用,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不可回收垃圾属于不能再利用,但可以集中处理.故正确.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增加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

  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18.为了宣传环保政策,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有关部门设计了多种标志在公共场所张贴.下列各标志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本题通过对几种环保型图标的辨识来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这些图标的含义.

  【解答】解:A、该图周围是英文字母e,这是 英语单词 能量(energy)的第一个字母,中间是汉字节,合起来就是节能,因此该图是节能标记;

  B、对各种垃圾,废弃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物品回收标志.

  C、该图以青山绿水为图案,周围的圆环代表环境,要求人们要爱护环境里的青山绿水,这就是我国的环境标志.

  D、该图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是绿色食品标志.

  故选:A.

  【点评】本题设计的简洁明了,但考查的内容丰富,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知识面要宽广,还要从点滴小事做环保.

  19.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解答】解:根据反应表达式可知,氟利昂虽然参加了反应过程,但是最后又分解出来.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属于催化剂.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催化剂的问题.

  20.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

  A.添加瘦肉精 饲养 的猪肉 B.用化工原料染色的馒头

  C.用甲醛浸泡过的毛肚 D.加碳酸氢钠焙制的糕点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瘦肉精的使用会使人体产生病变进行分析,

  B、根据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进行分析,

  C、根据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考虑判断,

  D、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A、瘦肉精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故A错误,

  B、染色馒头,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B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B 正确答案:BA、造成环境污染;B、正确;C、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D、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影响健康。
  • 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答: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符合题意即可.故答案为:(1)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2)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①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会造成化学危害,危及人们...
  • 求高手给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难题十道有解析
    答: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物质的量 3绿色食品指的是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答案:C 主要考察知识点: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史、与生活的联系等 4 Al(OH)3不溶于氨水,故A选项不正确;B项中Ca2+与OH-不符合分子式中的离子个数比,C项中CH3COOH是弱酸,应用分子式表示。故B、C项不正确。...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3)由与“钛”含有“钅”旁,所以钛属于金属元素,因此二氧化钛属于金属氧化物;(4)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铅、硫、氧、氢...
  • 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归纳错误的一组是...
    答:A、纯碱显碱性,能使油污分解形成溶液,故可以用来清洗油污,生石灰能够吸收水,可以用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体缺钙会患骨质方面的疾病,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作调味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可燃性气体与氧气会患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说法正确...
  • 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
    答:看了"初三下册化学第1单元课本知识填空题"的人还看: 1. 化学与社会发展试题及答案 2. 2016初三化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3. 2016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4. 2016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特别...
  • 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
    答:D 试题分析:化学可以制造农药、化肥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所以A合理;化学可以帮助治理污染,所以B合理;化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所以C合理;而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则与化学无关,故选D。
  •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 ...
    答:C 碳纤维是复合材料,A不正确。B不正确,制革工厂的边角皮料中含有对人体有危害作用的化学物质,不能用于生产食用明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
  • 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维生素C...
    答:C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4价,则C为还原剂,K2S、N2为还原产物,故答案为:K2S、N2;(3)Al(OH)3可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AlCl3和水,离子反应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4)氨气、水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3+...
  • 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发挥着...
    答:A.推行乘自行车、公交车等出行方式,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减少“碳”排放,故A正确;B.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新能源有可再生,污染小等优点,因此能从源头消除污染,故B正确;C.目前是用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研发可降解的高聚物,能减少“白色污染”,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