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诗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出塞的诗意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出塞


杨炯 出塞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赏析】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王之涣 出塞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
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
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
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
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王昌龄 出塞


王昌龄:出塞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 出塞的诗意
    答: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
  • 出塞的诗意和注释
    答:出塞的诗意和注释如下 出塞 朝代:唐朝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
  • 古诗出塞的诗意解释
    答:古诗出塞的诗意解释如下:《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
  • 出塞这首诗的意思
    答:出塞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原文 《出塞》(唐)王昌龄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
  • 出塞唐王昌龄的意思是什么 出塞王昌龄翻译诗意
    答:秦汉以来,明月就这样照耀着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却没能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赏析 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征战的时间之长,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第二句...
  • 出塞曲 唐.王昌龄诗意
    答:《出塞》全诗的诗意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这首...
  • 出塞王之涣古诗解释
    答:【原文】《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 王昌龄出塞的诗意
    答:出塞+王昌龄诗意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表达诗人王昌龄希望战争能够快点结束,人们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注解】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 2.秦时明月汉...
  • 《出塞》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答:《出塞》古诗的诗意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体现了墨客盼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存。 墨客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情形。“秦时明月...
  • 出塞的诗意
    答:1、此诗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2、《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