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礼貌有什么好处 你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三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1.以身作则。

家长应该从自身开始,不论从待人接物还是其他的方面都要做到礼貌、有礼、谦虚。可能这不太容易达成,但为了你的宝宝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那你就要努力了。

2.从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开始。

“请”和“谢谢”通常都是家长最先教宝宝学习的礼貌用语。你可以等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开始教他说“请”和“谢谢”。虽然宝宝要很久之后才能亲口说出这些话,但一旦他开始说话,你就可以很诚恳地说这几个词,说完要停下来让他重复你的话。

五步骤,让孩子成为“礼貌好宝宝”!

3.让宝宝和你一起在餐桌旁吃饭。

餐桌是练习宝宝耐性的一个好地方,但你需要把目标制定得合理可行。让这个动来动去的小家伙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待15分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最好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时间。你可以用一个计时器来帮忙,开始先设定5分钟,等他能安静5分钟后,再增加时间。

如果你们要去朋友或亲戚家吃饭,你可以提前告诉宝宝,借此机会让别人看看他有多么乖。如果他真的保持安静,你一定要夸奖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但也别夸过头了,否则他会以为自己干了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4.鼓励宝宝和人打招呼。

宝宝去做客或者有客人来家时,肯定能学会说“你好”,自己或客人离开时也能会说“再见”或“拜拜”。不过家长们也不能奢望他们的表现一直很好,可能这一次他说“你好”的时候口气非常甜蜜,但下一次又突然害羞或者一见人就哭。

不管是哪种情况,总的来说,现在你都应该把这些礼节教给他,因为宝宝只有先学会这些,以后才能学会更多礼貌用语,并与人握手。你也可以提前给他点提示:“到爷爷家后,我们要说‘爷爷好!”

五步骤,让孩子成为“礼貌好宝宝”!

5.友好玩耍

宝宝之间的争吵,一般都是玩具引起的,他们还不愿意分享。虽然你不能期待这个年龄的宝宝有多么绅 士,但从现在就开始教他分享的概念,告诉他和别人一起玩时,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他都不能一个人霸着所有玩具。现在让他明白这个道理,对他以后的生活 会有好处。

培养建议一:让孩子有良好的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对己对人保持礼貌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仪表与个人卫生习惯和服饰的得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和衣着服饰的搭配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自身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从卫生方面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满脸污垢、浑身充满异味,那没有人想接近他,更不用说和他打交道了。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洗脸刷牙、洗脚净身,饭后勤漱口,定期洗澡洗衣……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基本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谈得上礼貌对人。

当然父母要提醒孩子不当众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一个小学生,上课时一打哈欠声音就很大,而且尾音拖得很长,引得同学们阵阵发笑。老师纠正过他多次,他一时也很难改。后来,一次家长会,老师正在给家长汇报关于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一个熟悉的哈欠声才让老师明白,原来是那位孩子的父亲有这样打哈欠的习惯。



一般,孩子的一些小习惯都源自于家庭,是从父母身上复制下看来的。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仪容仪表,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即使在家中,父母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抠鼻子、挖耳屎等不雅动作,父亲夏天也不要在家“赤膊上阵”,母亲即使休息在家,也不要蓬头垢面。父母的点滴行为都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习惯,孩子干净整洁的仪容是对自己是尊重,对他人也是礼貌。

培养建议二: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异常重要,经常说“谢谢你”、“对不起”、“请”等,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当孩子说出一声“谢谢”,是表达了对他人的感恩,当对方听到一声“谢谢”,会欣喜地感受到付出有了回馈。

宁佳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因为全家人的宠爱,她渐渐形成了指手画脚地指挥大人的习惯。她的母亲察觉后,开始纠正宁佳的言行。

一天,宁佳想吃葡萄了,就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吃葡萄!”妈妈为了让宁佳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宁佳接着又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吃葡萄吗?”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宁佳笑着说:“妈妈,我要吃葡萄。”

“说得还不对。”

“怎么不对了?”

“你要说:‘妈妈,我想吃葡萄,请您帮我拿,好吗?’”

宁佳重复了一遍后,妈妈才去拿了葡萄。宁佳接过葡萄后转身就走,妈妈一把拉住她说:“还没有说声‘谢谢’呢!”

“哦,还要说声‘谢谢’?”

“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于是,宁佳说:“谢谢妈妈。”

以后,只要宁佳想请大人帮忙拿东西,都必须经过这个礼貌的程序。久而久之,宁佳就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在和小伙伴玩玩具时,她都习惯地说:“请帮我递一下,好吗?谢谢!”

孩子的礼貌用语很多时候是在实际环境中一点一滴训练出来的,父母平时就要教导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而真诚地说“对不起”,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都要说“请”,如“请问”、“请原谅”等等。当孩子一旦养成习惯,礼貌就成了孩子自然而然的修养。

培养建议三:让孩子养成主动问好的习惯

“主动问好”是很小的事情,但也是礼貌品质中很重要的部分,父母不可忽略对孩子这个习惯的养成。当父母领着孩子去亲戚家的时候,进门一定要提醒孩子主动问好,比如:父母要提醒孩子说:“快叫‘叔叔好!’”一声问候就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楠楠从小就是乖巧可爱的孩子,家人从小特别注重她礼貌的养成,主动问好是楠楠的习惯。有一次,妈妈带楠楠去朋友家做客,正在聊天的时候,又来了客人。一进屋,妈妈看有人来了就起身微笑,以示友好,楠楠虽然不认识,看到妈妈的举动也就说道:“叔叔好,阿姨好!”在聊天中,楠楠才知道,妈妈和那个叔叔阿姨以前不认识。

后来,楠楠回到家问妈妈:“为什么不认识,还要打招呼?”妈妈说:“这就是礼貌啊,每个人不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吗?今天大家不都认识了吗?”

妈妈的教导使楠楠始终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带来了自己的朋友,一进门还没待对方介绍,楠楠就先微笑以示欢迎。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她亲切、友好,都愿意和她往来。

父母教导孩子主动问好,还包括让孩子养成出门前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出去了!”回来后,打招呼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这样家庭中都会因为礼貌而洋溢着温暖的气氛。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懂礼貌,应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礼仪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所以,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榜样。比如,见到熟人应主动用“您好”等文明语言来问候和打招呼;和长辈讲话要用尊称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后也不能当孩子面对长辈指名道姓;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和长辈入席,并注意饭桌礼仪,同时告诉孩子不能私自开始吃饭,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能高声喧哗、乱夹和乱丢食物等。
二、教孩子待客之道
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一般都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这样做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静,但是却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
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礼貌待客。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点心、水果等热情地请客人吃,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三、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能够掌握在父母的手里,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思维空间。现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很害羞;孩子认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他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等到孩子平静了以后,再告诉他:“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去别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够热情欢迎你呀。”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
四、教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对个别孩子缺少文明礼貌行为的责怪声,在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不良行为,真是屡见不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父母有责任教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社会公共礼仪。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时,可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礼貌交往,比如,不要大声喧哗;买东西要排队,不插队,不乱挤;乘车时遇到老弱病残人士以及孕妇和抱小孩的人,要学会主动让座;无意中做了冒犯别人的动作,要及时主动道歉。
五、学会尊重孩子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同时,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
六、用表扬激发孩子有礼貌的主动性
要让孩子能够学会礼貌待人,其实平时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表扬和夸奖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有礼貌的孩子大人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会有很多朋友。所以带孩子外出参加聚会等活动时要适时地给予孩子这方面的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其实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也间接地培养了孩子自信、开朗和活泼的性格。

第一招,从自我做起。
孩子从出生之后,最开始的人生之课就是复制我们的一言一行,即使它们在婴儿时期,你可能认为她并不懂你说什么,或者他看不明白你在做什么,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的大脑在成长,有着一部分的潜在性记忆,你的一言一行已经开始在影响着他。让自己习惯说礼貌用语,在待人接物上保持谦虚的态度,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的。

第二招,经常教孩子说礼貌用语。
说个儿子的小笑话,在儿子6个月开口说了一个妈之后,很久都没有新的单词出来,直到9个月的时候,我们一直觉得他应该说爸爸了,可是他却蹦出来一个谢谢,这件事情曾经让他老爸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天天带着儿子出门和小朋友一起玩,就会经常让儿子在遇到帮助的时候对别人说谢谢,而他爸晚上下班回来,儿子都开始睡觉了,所以接触到爸爸这个单词明显少于谢谢。其实每一个父母都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及时地把这个正确地用法在生活中展现出来,让孩子使用起来。就比如说,”请给我那个玩具。“ “请问,我可以吃香蕉吗?“当孩子在问你要物品的时候,请记住一定要用礼貌用语的话语来教导你的孩子重新说。

第三招,让孩子体会说礼貌用语的神奇魅力。
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对方的一句谢谢会让我们觉得很开心,相反的,你的帮助让别人视为理所当然,那么我们会作何感想?这样的人会让帮助他的人止步。当孩子无意中碰撞了别的孩子,让他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那么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少了很多。礼貌用语并不是仅仅几个字而已,它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反应。当孩子发现他希望得到一样物品的时候,说一个请字,妈妈就会开心地给他,并谢谢他的礼貌,可是在他没有说请的时候,妈妈就会说,“请说,请给我苹果。“ 如果孩子没有听你的话,你就不能给他,但是要重复要求他说,“请给我苹果。”通常孩子都会说的,在他说了之后,给他苹果,并且表扬他,“很高兴听到你说请给我苹果,谢谢你的有礼貌。“
说礼貌用语其实是一种会成为习惯的行为,而及时地使用礼貌用语会让人感受到那份真诚,孩子从小接受礼貌的环境,人也会变得谦和,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礼貌的孩子,那么现今那些丑陋的社会现象,那些让人望而生却的帮人事件还会是一个问题吗? 最后,请所有的父母亲都记住一点,教育孩子礼貌的时候,要用心来教导,要让孩子用心来讲礼貌!

你好,人们常说:礼多人不怪嘛。讲礼貌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日常学会亲切微笑,遇到一句您好。小小的客气就能够使得彼此倍感亲切。

首先讲礼貌就会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养的 不会让人觉得讨厌 做个有礼貌的孩子第一 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二 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叫他遇见熟人要打招呼 第三不要过于着急 让孩子慢慢适应

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公民的基本要求,对人有礼貌,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也给身边的人做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