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啥小口径高炮用弹匣和弹夹而不用弹链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7
为什么二战的轻机枪都是弹匣供弹,没有弹链

因为在当时用弹匣供弹够用了。


高射炮本来是用来对付空中目标的,是战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的克星。

高炮诞生于一战时期,到了二战的时候已经在各国军队中非常普及。

高炮分为多种,40毫米到80毫米左右的叫中口径高炮,100毫米左右口径的叫大口径或者重型高炮,40毫米来下的叫小口径高炮。

小口径高炮的特点就是反应快,角度刁,无死角,射速高,杀伤面积大。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触发引信,遇到目标就爆炸, 明显区别中口径高炮和大口径高炮的延时引信和定时引信。

细心的军迷会发现,二战时期的小口径高炮不是采用弹夹供弹,就是采用弹匣供弹,没有看到它们采用弹链供弹的。

大家都知道弹链供弹效率高,杀伤力更大,当代先进的小口径高炮都是采用弹链供弹,它们为什么不采用弹链供弹,难道他们不想吗?

二战时战斗同样激烈,而且比现代战争的强度高,都是大兵团作战,号称是绞肉机式的战争,小口径火炮的优势更能发挥到极致,所以二战时更需要弹链供弹。而之所以没有采用弹链供弹,原因有以下两个。

首先是弹链强度达不到。

小口径高炮的射速非常高,这是它的优势。

以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88毫米高炮为例,它的射速是每分钟16发。

而前苏联生产的高炮,射速为每分钟14发。

德国高射炮的巅峰之作FLAK40型128MM双联高射炮,绰号“双立人”,射速已经非常高,每分钟才20发。

而小口径高炮的射速最低是每分钟60发,最高可达100发,被称为万国防空屏障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L/60高射炮。每分钟射速可以高达140发,

这样高的射速,普通的链条是难以承受的,一旦在作战中断裂变形,就会出现掉弹现象,射击就会中断,给对方的飞机以喘息之机,就有可能改变战场均衡。

其次是弹链的韧性达不到。

二战时的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跟现在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受冶炼技术局限,难以生产出高韧性的材料,应用到弹链上。

我们知道小口径高射炮的最大特点是射速高,这就对链条的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弹链必须始终保持高速运动,才能供应炮弹。

其次二战时的高炮很少有20毫米口径的,大多在40毫米左右,炮弹本身的重量都比较大,对弹链的要求也非常高。

而且那么一排炮弹在战前就开始放在弹链上,战时连续作战对弹链形成持续的压力,机会让弹链不堪重负,产生变形,或者断裂。

而在高速运动中,弹链发生的任何变化都是难以察觉的,一旦出现故障就是大故障,不得不停止射击进行维修,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在二战时期,一个高炮要10几个人伺候,德国人甚至发明了“手拉机”来为SK-C/30型高炮进行人工供弹。

二战结束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军事装备也飞速发展,导弹逐渐取代了高射炮,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高射炮家族,光芒逐渐暗淡,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家族中的小口径高射炮不但没有退役,而且继续吃香,大放异彩。

究其原因,就是它们采用了弹链供弹,将射速提高了好多倍,威力更大。

比如苏联ZU-23-2双管高炮,由于采用弹链供弹,每秒初速970米,每分钟射速5000发以上,曾经在一分钟之内干掉了阿富汗一栋六层大楼。

而叙利亚战场上,政府军用这样的高炮在瞬间消灭了一支600多人的反政府武装。

如果不是弹链供弹,小口径高炮也和它的家族一员,难逃被退役的厄运了。

综上所述,二战时的小口径高炮之所以没有采用弹链供弹,实在是因为技术和材料限制。



  • 英军火炮的“磅”指的是炮弹全重还是弹头重量
    答:但到了后装线膛炮时代,由于采用了圆柱型炮弹,弹重和口径之间就没有必然联系了,所以后来通常用口径表示火炮的大小。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其军队中自然保存了很多传统习惯。二战时期英国军队中仍然用磅表示中小口径火炮,大口径火炮改用英寸表示。二战结束后英国丧失了全球统治地位,武器技术也不再...
  • 二战日本陆军装备的37毫米速射炮
    答:装弹量:20发弹匣 或 100发弹链对空射程:5500 m对空射高:3500 m发射速度:300发 / 分高射炮大正十一年式75mm高射炮用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是日本陆军第一种高射炮,战争爆发时已经过时,难以对付当时的飞机,战场上经常是当作压制火炮使用,炮击地面目标大正11年式75mm高射炮资料服役年代:1922—1945口径:75mm炮管...
  • 霍克猎人的30mmAden机炮
    答:以标准弹的弹重计算,四门阿登炮每秒投射质量约为18.96KG每秒。再来看看同档次美国20mm机炮和德国MK108机炮M39型航空机炮批量生产的M39炮重77一81千克。炮长1830毫米.射速1500/发分。炮配备炮弹为“20x 102型(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小口径炮弹标识表示:第一组数字为口径,第二组数字为弹壳长度):炮弹重...
  • 水雷及防空武器的使用与改良
    答:最早的防空气球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为防止德国空袭,英国便在英伦三岛上空布满防空气球。而当时的战机也都是航速较慢的螺旋桨飞机,因此防空气球对于飞机的威胁很大。 后来,随着机枪和供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7.92m毫米,12.7毫米和14.5毫米口径等等的防空机枪以及通用机枪。它们被广泛应用在陆战,海战和空战的...
  • 二战自行高炮,是小口径还是中口径好,单管合算否
    答:自行高炮是用来掩护野战部队的,遇上结实的重轰的机会很少,所以是小口径的更好。单管从火力强度上讲不太合算,好处也有,转向比较快。
  • 二战时期,重庆经常遭到鬼子轰炸,请问重庆的防空火力怎样?
    答:1938年8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坐镇重庆,筹划正面战场的抗战事宜。一时间,日机频频飞临重庆上空,实施狂轰滥炸。可令人费解的是,密布在重庆四周的国民党高炮部队,每当日机飞临,均以猛烈的炮火反击,可战果甚小,很少有敌机被击落。有个间谍“独臂大盗”,此人是国民党川军高炮部队的一名军官,...
  • 03为什么使用5.8毫米子弹不用7.65子弹?
    答:由于7.62MM口径在使用中存在威力过剩等问题,美国最先设计并装备了了小口径的M16,目的就是减轻质量,增强火力的持续性,同时提高精度,同时肯定会适当牺牲射程和威力。所以,轻武器口径的大小主要是由作战需求决定的,单纯从口径大小比较威力是不合适的,某些采用新技术的小口径弹威力是很强的。
  • 为什么现在的冲锋枪和自动步枪(尤其是小口径的)有效弹率(即杀伤敌人的...
    答:后来技术发展下自动武器普及,步兵交战火力密度大幅度提升,其他火力支援单位的火力密度也大幅度提升,过去1分钟打1炮,现在10秒就一炮,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有效弹率下降了,其实是火力密度提升了。敌人水平也上去了,因此要消灭一个敌人难度也比以前大很多,要么需要更强大的火力,也就是消耗更多的子弹,要么...
  • 枪械口径问题?
    答:1:首先从能量上来说,当然是口径越大,威力越大,因为动能是质量乘以速度,子弹口径大,质量也大,装药也多,同样距离速度也会大。但是因为重量大的子弹用同样的枪药推动,射出膛时的初速会低。所以在距离近的情况下,小口径射入人体时的速度会大。所以对于动能来说,存在距离近小口径动能大,距离...
  • G11无壳弹步枪发展历程
    答:1967至1968年间,西德军方、HK公司以及诺贝尔火炸药公司共同认识到,单纯的小口径化无法突破传统步枪技术的限制。因此,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二战时期研究过的无壳弹/枪技术,试图通过这一革命性的系统,直接超越现有的技术框架,这就是G11无壳弹步枪的诞生背景。1970年,西德国防部提出了一个高标准,期望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