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信息技术能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高级阶段是什么?

高级阶段应该具备1.硬件使用技能: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2.软件使用技能: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高级阶段的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更高,更全面,技能更复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三个阶级之分(初级、中级、高级),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
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构建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
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
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媒体资源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
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课程反馈与评价和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内化教学概念
5.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形成高尚的信息道德,具备良好继续教育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内容是什么?
    答:1、信息素养:教师需要具备获取、处理、评价、传递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2、数字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数字化环境下的基本素质,包括数字化资源的获取、处理、评价、存储和共享等能力,以及数字化工具的使用能力。3、网络素养:教师需要具备网络环境下的基本素质...
  • 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化教学能力
    答: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三个阶级之分(初级、中级、高级),具体如下: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维度有哪些?
    答: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
    答:信息技术教师需具备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比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
    答:能力素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把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通过对计算机各种新技术的产生、现状和发展的介绍,通过计算机和图片演示,组织参观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计算机研究的新动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电脑游戏,当然玩不是目的...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具备哪些方面
    答:1、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5、具备信息道德...
  • 【必备】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答: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 另外...
  •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信息素养?
    答: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以下方面:1、信息获取能力 2、资源整合能力 3、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4、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5、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 6、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 7、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 8、网络道德修养 9、终身学习能力
  •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
  •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三个阶级之分(初级、中级、高级),具体如下: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1.硬件操作技能: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