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资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传说:
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创造了一套适合书法家锻炼身体的“鹅掌操”,即一种独特的体操练习套路。通过习练“鹅掌操”,不但使他的书法艺术更趋精湛,也使他的晚年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看鹅,时常逗鹅玩耍。成年以后,更嗜好养鹅。他觉得大白鹅浑身羽毛洁白,一尘不染,鹅掌鲜红,在绿水中轻快划动,好象一支小船,十分可爱。所以,他就在院子里专门修建了两个水池子,一个用来刷洗笔砚,一个用来养鹅。
王羲之几乎每天都在池边上摆上书案,研墨练字或看书。当他写得劳累了,手指酸疼了,就放下笔,走到鹅池边去看鹅,观察鹅的各种动作,有时一边看,还一边用手比划着。
乍看起来,白鹅划水的动作似乎很简单,仔细观察,却又并不那么简单,包括了收腿、屈肢、缩趾和伸腿、张趾、划动等许多动作。王羲之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他发觉这些动作很美,不仅能扩胸,还能屈腕、伸掌、亮指,对于锻炼臂力、腕力和指力大有益处。
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和研究,他编制了一套以鹅掌划水动作为主,并融汇大鹅行走、亮翅、觅食等动作在内的操练动作。
这套操,有的动作好象鹅在陆地上行走,左右摇摆,姗姗来迟,十分逗人喜爱;有的动作又如鹅在水中游动,扇动着翅膀互相追逐,显得活泼矫健;有的动作好象鹅在水中急速划行,引颈朝天欢鸣,显得十分敏捷。
王羲之运用这套“鹅掌操”活动身躯四肢,而且在锻炼臂力和腕力方面,和习练书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既增强了体力,又促进了习练书法的功力。
当时的人,很重视吃牛心炙,说吃了牛心炙可以补心。此品是烧烤而成的。在座的客人都还未动箸,周便亲自先割了一块给王羲之吃。于是,同时被邀请的客人都对王羲之敬羡不已。一个13岁的娃娃,一下子成了知名人士。此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晋书王羲之传》皆有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后世子孙: 王献之

  目录

  1.人物简介
  2.家族背景
  3.作品风格
  4.人物生平
  5.王羲之与道教
  6.千古名篇《兰亭序》
  7.后世影响
  8.王羲之墓
  展开
  编辑本段
  1.人物简介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编辑本段
  2.家族背景

  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278)、王正到王旷(约274-328)时,两晋(266-316),发生“八王之乱”(290-306),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於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王旷为避战乱,携家眷於300年来江南吴地、无锡洛社乡下定居,为官江南,任丹阳太守、安东将军的参军多年(302-307)。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杀山东齐王司马冏时,王旷全家均已避乱南下,定居无锡,并上奏朝廷,建议晋室南迁。
  公元303年,西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旷夫人(夏侯夫人)在江南洛社家内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羲之,字逸少。文武全才的王廙,被誉为“过江书画第一”,又是侄儿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右将军王导的夫人(夏侯夫人)是王旷夫人的亲妹妹,是王羲之的姨母,王导又是姨夫加远房叔父,二家特别亲热,常往返串连,王羲之青少年时代常羡慕姨夫“右军”这官衔。永和五年(349),当姨夫已逝拾周年、姨母悲伤致疾时,王羲之在无锡右军府涤砚池畔(在今无锡市中心崇安寺,留有右军涤砚池碑),写下著名的《姨母帖》信札,并派员送往建康(东晋时,建邺改建康),以慰姨母病疾。《姨母帖》真迹复刻在惠山晋朝华孝子祠《孝为行首》堂右壁上。
  王羲之童年时代,常随母亲从乡下到无锡城里看望姨母和姨夫,深受王导宠爱。309年,王旷率军北上、驰援并州,全军复没,被刘聪俘虏。王导改任安东将军时,也经常从建邺走无锡,于公于私探望连襟和外甥。王羲之在无锡家中学习父亲《笔论》,书法大有长进。并随母常去建邺走亲访友。316年,小有名气的王羲之作客尚书左仆射周顗(269-322)家,宴席上周顗面对四坐赠牛心于羲之,羲之始与周顗爱女周莹生情,难舍难分。316年司马邺出降匈奴,西晋亡。317年,刘聪杀司马邺,在建邺,琅琊王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元年,史称东晋,拜王导为右军将军兼扬州刺史,监督江南诸军事。318年东晋元帝司马睿大兴元年,拜王导为丞相,封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元帝在位六年,322年,优愤而亡,终年47岁。这年王敦攻建康,杀周顗,周莹与羲之断交,恋爱六年化泡影,经母亲和大哥王藉之劝说踏上仕途。征西将军庚亮因见王羲之《答家兄书》,叹服之极,并与羲之书云:“……焕若神明,顿还旧观”并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行前,上疏朝廷,称羲之贵有鉴裁。不久王羲之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离开无锡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却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杀。不能上任,愤怒之余,游历庐山之后就返家,并辞官,此年,王敦谋反,攻建康,后病亡。时任无锡县令王涛把衙前《扬州辖无锡右军府》进行修葺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后世子孙: 王献之

目录

1.人物简介
2.家族背景
3.作品风格
4.人物生平
5.王羲之与道教
6.千古名篇《兰亭序》
7.后世影响
8.王羲之墓
展开
编辑本段
1.人物简介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编辑本段
2.家族背景

  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278)、王正到王旷(约274-328)时,两晋(266-316),发生“八王之乱”(290-306),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於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王旷为避战乱,携家眷於300年来江南吴地、无锡洛社乡下定居,为官江南,任丹阳太守、安东将军的参军多年(302-307)。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杀山东齐王司马冏时,王旷全家均已避乱南下,定居无锡,并上奏朝廷,建议晋室南迁。
  公元303年,西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旷夫人(夏侯夫人)在江南洛社家内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羲之,字逸少。文武全才的王廙,被誉为“过江书画第一”,又是侄儿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右将军王导的夫人(夏侯夫人)是王旷夫人的亲妹妹,是王羲之的姨母,王导又是姨夫加远房叔父,二家特别亲热,常往返串连,王羲之青少年时代常羡慕姨夫“右军”这官衔。永和五年(349),当姨夫已逝拾周年、姨母悲伤致疾时,王羲之在无锡右军府涤砚池畔(在今无锡市中心崇安寺,留有右军涤砚池碑),写下著名的《姨母帖》信札,并派员送往建康(东晋时,建邺改建康),以慰姨母病疾。《姨母帖》真迹复刻在惠山晋朝华孝子祠《孝为行首》堂右壁上。
  王羲之童年时代,常随母亲从乡下到无锡城里看望姨母和姨夫,深受王导宠爱。309年,王旷率军北上、驰援并州,全军复没,被刘聪俘虏。王导改任安东将军时,也经常从建邺走无锡,于公于私探望连襟和外甥。王羲之在无锡家中学习父亲《笔论》,书法大有长进。并随母常去建邺走亲访友。316年,小有名气的王羲之作客尚书左仆射周顗(269-322)家,宴席上周顗面对四坐赠牛心于羲之,羲之始与周顗爱女周莹生情,难舍难分。316年司马邺出降匈奴,西晋亡。317年,刘聪杀司马邺,在建邺,琅琊王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元年,史称东晋,拜王导为右军将军兼扬州刺史,监督江南诸军事。318年东晋元帝司马睿大兴元年,拜王导为丞相,封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元帝在位六年,322年,优愤而亡,终年47岁。这年王敦攻建康,杀周顗,周莹与羲之断交,恋爱六年化泡影,经母亲和大哥王藉之劝说踏上仕途。征西将军庚亮因见王羲之《答家兄书》,叹服之极,并与羲之书云:“……焕若神明,顿还旧观”并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行前,上疏朝廷,称羲之贵有鉴裁。不久王羲之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离开无锡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却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杀。不能上任,愤怒之余,游历庐山之后就返家,并辞官,此年,王敦谋反,攻建康,后病亡。时任无锡县令王涛把衙前《扬州辖无锡右军府》进行修葺。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你是谁

  • “书圣”王羲之的简介
    答: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锺繇。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史上取得的成就影响巨大,被后人誉为古今之冠,尽善尽美。但其真迹皆已失传,著名的《兰亭集序》...
  • 王羲之的资料 王羲之相关资料
    答:3、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
  • 王羲之的资料
    答:王羲之的资料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17岁寻亲男孩刘学州离世,涉及哪些法律疑问? 匿名用户 2011-01-04 展开全部 王羲之 王羲之头像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
  • 王羲之简介
    答:王羲之五岁时,包括琅琊王氏在内的名门大族纷纷举族随司马睿渡江。琅琊王氏初到建业时,聚居于乌衣巷。王羲之少年时代,无资料可考。永嘉三年(309年),王旷领兵救壶关,全军大败后下落不明。这一年王羲之七岁,在建业的日子里,“母、兄鞠育,得渐庶几”。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又...
  • 王羲之简介
    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王羲之有哪些生平简介?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7岁时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对中国书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钟繇与隶书相近的横体势转化为一种方整...
  • 王羲之是什么朝代的著名书法家?
    答: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
  • 王羲之擅长什么?
    答: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王羲之书法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
  •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个人资料
    答: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2、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
  •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
    答: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 王羲之,字逸少,出生于公元303年,安逝于公元361年(还有一作是公元321年——379年),是东晋时期著名的 书法 家。王羲之出生在西晋的一个名门望族之中,王羲之祖父王正官至尚书,其父亲王旷又是淮南太守,拥护朝廷东渡之人。而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厉害,是为东晋...
  • 王羲之的人生经历
    答:王羲之在征西将军府工作了两年多,于咸康2年(336年)被任命为临川太守。王羲之担任征西将军长史,虽然掌握重权,但其品级并不太高(一千石)。而太守则为二千石,且是独当一面的主官,权力比长史更大了。但遗憾的是,王羲之在临川主政期间也没有留下太多资料。这大概是由于王羲之在临川的两年多时间正是东晋政局相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