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艺术角度看,简化字不如繁体字好看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6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简化字不如繁体字好看吗

这还真不好说,简体字写的好一样好看呀,不过繁体写出来装逼一些,而且笔划多的字,也好写一点,容易排版

许多年以来,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混用问题,一直是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定论。
?? 混用,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在同一字中的繁简混用(即半简半繁),二是在一篇书法作品中不同字的繁简混用,如: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等等。前者的混用属于生造,既无历史出处,也不规范,不能、也不该混用,书界上下对此并无异义。而争议产生于后者。反对者认为: 一是,繁体字和简化字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应视为两个系统,如果交叉混用,会显得不伦不类。 二是,书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的,繁体字和简化字混用容易给欣赏者造成文字使用上的混乱,若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效仿,就会流行于社会,造成简化字和规范字推行方面的困难和障碍。 以上两种理由,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笔者在接受这些理由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允许繁体字、简化字混用(不指单字本身的混用)。理由是: 一、把繁体字和简化字混用限定在书法艺术中。毋庸质疑,日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文字交流都应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人人都应该成为规范汉字和简化字的使用者和推行者,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法制的加强,正确使用汉字将逐渐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书法艺术中的繁简混用,不会引发社会上文字使用的混乱。这是因为:书界的人们一般都属于 “双文字” 使用者,即在日常生活中书写规范字,在书法作品中繁体字、异体字、古文字、传承字、俗字,甚至淘汰字,讹字都写。当前,书法展览作品和书法字帖中的文字多笔、少笔、结构变形等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许多书家也把这种“混写”视为学识的标志。即使是小学生,凡是从小学习毛笔或硬笔书法的,也无不繁、异、传承等都写(包括各种书体),其中相当多的字都不属规范字,但这只不过是他们又掌握了一些规范字的原始写法而已,而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规范字和简化字。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象。 二、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欣赏,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培养艺术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创造精美的艺术作品。从这种角度讲,本无须计较繁体字还是简化字。这就像书法家无须、也无人计较严格的汉字笔顺规则一样。有些简化字不好看,有些繁体字不好写,把不好看的写成繁体字,把不好写的写成简化字(也包括把不好写的繁体字写成简化字,把不好看的简化字写成繁体字),即可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又可求新求变,增强艺术情趣和艺术魅力。当然,同时也应当鼓励书法家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和善于创造出新的艺术写法,从而,把不好看的字写美,把难写的字写漂亮。 三、繁与简(此“繁、简”不指繁体字和简化字,而指的是繁杂与简单)在同篇中的混用现象古来有之。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用“於”也用“于”固然首先是因为当时二字通用,但“求变”肯定是重要原因。求变而不论繁简,这在历代大书家的笔下可谓俯拾即是。尽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繁简,但在使用上却是大都不予计较的,他们往往是即师承古人又追逐时代。所以,才使我们今天能够在古碑帖中看到繁、异、俗、传承等各种写法。也正因为如此,在历代书法昌盛时期所留下来的琳琅满目的作品中才体现出了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局面。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是多了一种简化字,为什么就不可以学习历代书法家的做法,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而推陈出新呢?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前波让后波,芳林新叶催陈叶,世上今人胜古人。今人也终将成为古人。 四、不允许繁简混用与书法的字体形成矛盾。规范字的规范并未涉及到书法中的全部字体。即规范字的载体只有楷书(主要用于小学课本)和宋体字(主要用于字,词典等辞书的印刷)两种,而没有行楷、行书、行草以及隶书、魏碑的规范字。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些字体当然也有本身的规范问题,但这种规范属于艺术范畴,而不是如同规范字的法律范畴。 另外,由于繁简不能混用的制约,涉及到了行楷、行书、行草以及隶书、魏碑等这些字体时,便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判,把行草书草化写法误判成使用了简化字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在行书中,把繁体“楼”字写成“ 楼”,把“为”写成“为”,把“页”写成“ 页 ”等等,本是一种草化写法,却常有人只简单地认定这是使用了简化字,致使许多好的作品在评审中被扔进了垃圾堆。但要问行、草书中有简化字吗?实在是有许多人讲不明白。而如果允许繁简混用,就会立刻避免了这种误判。
五、繁体字和简化字不能混用,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制肘作用。一是,不论繁体字还是简化字,水平再高的书家也有自己认为写不好的字,不允许混用则进一步降低了书家创作精品的概率。二是,书家毕竟不都是文字学家,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字的美化,偶尔忽略文字的繁简区分虽也不该却属正常。而不允许混用的严格把关,常常会扼杀一些高水平的作品。同时,在评审作品时,由于一些评委对汉字繁简缺乏正确使用的辨析,往往出现误判现象。以上这些负面作用,都不利于书法艺术的推陈出新和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繁体字和简化字在书法作品中的混用是没有多少理由需要封杀的,起码应当允许与不混用的作品并存在书法艺术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允许在“文物古迹”、“姓氏中”、“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写书”等方面“保留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说明了《文字法》也是把书法艺术和文字使用分开对待的。同时,也说明这种“允许”并不影响规范字、简化字的推广。那么,同样道理,允许简化字与繁、异体字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并存,也不会影响汉字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书法家或书法专业工作者,本没有必要自己设定一个无法律依据、不成文的“禁止混用”的规矩,而限制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有人从书法的角度说简化字写出来没有繁体字好看,其实字形书写是否美观与简繁没有直接关系。现今的简化字不少正是由历代书家笔下的草书、行书等字形楷化而来,如“爱、贝、罢、参、仓、车、长、刍、导、断、妇、归、龟、过、击、监、举、乐、龙、陆、仑、罗、门、鸟、农、齐、乔、庆、穷、热、时、师、湿、实、寿、书、岁、为、稳、写、兴、应、郑、专”等。回顾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字体演变到书体风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字经历了篆、隶、草、行、揩的变化,其形体结构和风格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作为现代人,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人的书法作品,只要不是错别字,就应当允许使用。书法作品中出现规范的简化字不仅不影响其“易写耐看”,反而增加了文字变化的丰富性,能使作品的形式美得到更大的拓展和发挥。历史上的著名书帖、碑刻中,笔画多的固然有富态的典范,笔画少的也不乏简远的杰作。王羲之《兰亭序》中,简单至极的“之”字可以有二十一种写法,笔画有尽,变化无穷。简体“爱”不但没有不如繁体的感觉,反而更能呈现紧凑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使用简化字更便于现在大多数观赏者的理解和学习。书法用字虽不必与手头用字完全一致,但也还是差距越小越好。与实际应用的字形越接近,越能保持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最后还必须强调的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可以使用繁体字。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广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俗体字与异体字。狭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日本《当用汉字表》里的新字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的《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规范汉字中的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以及在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人民自己创造的一些形声字(如:战、护、宪)、会意字(如:愿、衅、撑)、特征字(如:飞、奋、夺)。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9条。



很多简化字来自于古代草书,并不是近代创造,本身就是因书法而产生的。

  • 我们认为,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是什么
    答:从实用方便来看:简体字添加了大量的形声字与会意字,使人更方便书写与记忆,能在更小的字体下清晰地显示,人的眼睛也看起来更舒适,而密密麻麻的繁体字无论如何也做不成一本《辞海》的缩印本。2、反对 简化字对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割裂。当然我们确实抛弃了一部分文化而使这种割裂感不太明显,但这种...
  • 为什么现在写书法的人不写简化字,还写繁体字?
    答:所以,对于古代没有的简化字没有笔法依据,只能干脆写繁体字。其实不仅仅是写繁体,现代正儿八经的书法爱好者也不写横版,而写竖排字,同样为了取法古人。说到这里,我认为有深层次的原因,就谈谈自己的理解吧。我认为文字的出现,书法就诞生了。书法从诞生开始就和文字相辅相成的发展。而近现代,文字...
  • 简化汉字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吗?
    答:在以前为了方便出现过简体字,但只是小范内使用的。新中国成立了,国家为了让以前不识字的工人、农民更快的识字,统一制定了简化字方案。简化字的推出,普及了教育,大大提高了全民识字率,从这一点来看,简化字功不可没。但简化字失去了繁体字的美感,所以书法艺术依然是使用繁体字的。
  • 文字改革近60年了,书家为何不愿写简化字?这样做对吗?
    答:从颁布简化字以来,已经出了大量的书籍和词典类、科技、文化、农业、教育等等书籍,如果再进行变革,已经不可能。只是在书法方面。大部分字帖都是繁体字。所以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以繁体字做字帖,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感。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学书法,五六十岁的人,很多人因不认识繁体字,也不愿意看书法作品,...
  • 汉字繁简真相:简化字有多少个繁体字便有多少个
    答:【繁体字】与简化字相对而言笔画较为繁多的汉字。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只能用于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方面。【传承字】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传承字是规范汉字的组成部分之一。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一级字为例,如“人”、“水”、“火”、“日”等...
  • 毛笔书法为什么用繁体字???
    答:另外,一些汉字在简化过程中进行了合并,即原来繁体汉字中两个不同的字,在简体汉字中变成一个字,如“发”字,繁体中头发的“发”与发财的“发”是两个不同的字。这一变化在特定环境中对语义的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也是一些人在书法中偏好使用繁体字的原因。
  • 为什么书法家题字都是繁体字而不是我们常用的简体字呢?
    答:做两点推测,一是因为习字的时候临摹的都是古代书法家的字迹,那个时候只有繁体而没有简体,久而久之就更习惯写繁体;二是繁体字的笔画更多,视觉效果上空间结构感更好,更容易写得好看。我小时候初中很奇怪,它是把书法作为必修课的。课上老师教我们的字体是他所称的“颜体”,但是长得非常奇怪,写...
  • 什么叫繁体字
    答:繁体字是中文书写的传统形式,常见于古代文献、书法艺术和某些特定领域。它们通常具有更多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以表达更为详细和精确的含义。繁体字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逐渐被简化字所取代,但在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社区,繁体字仍然被广泛使用。繁体字和简化字都是汉字的不同表现形式。简化字是为了方便书写...
  • 为什么书法要写繁体字?
    答:首先,所谓书法,是古代形成的一种写汉字的规范模式,现代的人要是学习书法,不可避免要学习古人,其次,繁体字字体漂亮,是汉族精华之所在。像现在的简体字,虽然,确实,产生简体,简化写作,扩大了识字率,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写出来的汉字实在是不忍目睹。繁体字跟书法这个东西,天生就是相辅相成的,...
  • 写行书一定要认识繁体字吗?
    答:譬如我们所能看到的许多古帖中,尤其行书和草书帖中,其字体就已经出现了完全同于现代简体字的简化写法。至于学习书法是否一定要认识繁体字,虽然不可避免,倒也未必,随缘即可。从社会发展角度上说,尽量减少繁体字的使用频率,恐怕还是大方向,也是必要的。对于书法家来说,恐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