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翕发热的正确含义是

来源: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什么意思?
答:通俗地说,就是怕冷、怕风、发热,鼻塞、流涕、恶心。

翕翕发热的意思
答:翕翕的解释 (1).失意不满貌。 《 孙子 ·行军》 :“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曹操 注:“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2). 苟合 貌。 《 尔雅 ·释训》 :“翕翕訿訿,莫供职也。” 郝 懿行 义疏:“翕翕者, 小人 党与之合。” 《后汉书·翟酺传》 :“朝臣...

翕翕是什么意思,词语翕翕的解释,汉语词典
答:翕翕,音xī xī,形容失意不满、和睦和谐或者发烧时的样子,也可形容盛大或者昏暗的样子,另外,可表示一开一合。

翕怎么读,什么意思
答:一、读音: xī。二、释义: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三、组词并释义:1、翕翕发热:[xī xī fā rè] 翕翕发热是一种中医证名,表热不甚,如羽毛之拂,称为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2、翕服:[xī fú] :顺服;悦服。3、翕焱:[xī yàn] :闪耀貌。4、欻翕:[chuā...

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
答:外为阳,内为阴,阳浮阴弱是指脉而言,指脉浮于外而弱于内的形状,实际就是说脉浮弱,轻按浮,使劲按则弱。阳浮之脉,当有发热;而阴弱之脉,就有汗出的表现。啬啬恶寒,淅淅恶风怕风怕冷。翕翕发热,弥漫全身,感觉闷热,合而不开。气不能旁达,就会上涌,出现鼻鸣干呕。素问认为人有汗,...

为何太阳中风的已经“汗自出”了,还要服桂枝汤发汗?
答:啬字是丧字头,下面是回字,丧与回,是失去又恢复,啬啬叠用,是来回反复的意思,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得失之间,来回反复,犹豫不决,小失小得,吝啬摇摆,不算什么大事.淅淅恶风,是怕风的感觉,风吹毛孔,缝隙而入,淅沥清透,自有凉爽,但凉爽过后,就会不爽,就会发热.翕翕发热,翕是合羽,是双翅紧捂,...

伤寒论原文及译文是怎样的?
答:3、恶风,翕翕发热 4、鼻鸣 5、干呕 6、者,桂枝汤主之。【译文】 太阳中风症,脉象寸浮而尺弱,寸脉浮的,自有发热,尺脉弱的,自会汗出。病 人啬啬然恶寒,淅淅然恶风,发热好像皮毛披覆在身上一样,并伴有鼻息鸣响和 干呕等症状,可用桂枝汤主治。九、【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256.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
答:这里的身热和表证翕翕发热不同,翕翕发热是热笼罩在体表,而身热是从里面出来的,比阳明发热要轻。如果这种表证发黄,就用栀子柏皮汤。这里没有腹微满,也就是没有茵陈蒿汤的内实,也没有寒湿在里,只有热。临床上可以见到人特别烦躁,但是大便不实,有热无寒,主要是烦。刘志杰 太阳伤寒,传入...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
答:本方芍药可以疏泻,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验证,都是以去桂枝为是。胡希恕 医宗金鉴把去桂改成了去芍药,我认为是对的,因为表还是不解,把桂枝去了用什么解表呢。所以应该是去芍药,临床也常这样用。这个医生看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像是表证,就用了桂枝汤,所以表不会解。这时他又看到心下满微...

浅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答:水饮阻滞太阳经气,膀胱经经气也不利,故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而无汗等症状。 水饮内停,当以渗利,用茯苓淡渗利水,加白术祛湿。桂枝辛温发散,助水饮上行而不利于去饮,另水饮结则易化热,最主要还是因为水饮化则太阳经气正常,没必要用桂枝去温通卫气,所以去而不用;白芍酸寒,能利小便,...

网友看法:

里鸣1854540272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应的症状有没有【表邪】呢? -
同安区庾希:: 当于直武汤对比,少附子.多大枣.其证状是治疗后,又多了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证状.

里鸣18545402729: 为何太阳中风的已经“汗自出”了,还要服桂枝汤发汗? -
同安区庾希:: “汗自出”为表虚,(表虚邪已入)卫强营弱,故不用麻黄用桂枝.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再说汗已经出了,何以还算是发汗解肌?

里鸣18545402729: 营为不固表现是什么? -
同安区庾希:: 营卫不和汗出误辨为表虚不固汗出 【熊廖笙医案】一商人患自汗证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龙牡之类,约数10帖之多,毫无寸进,乃请为治疗.询知患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疲倦,脉像弱而不振,温剂收涩已遍服无效.乃...

里鸣18545402729: 仲景桂枝汤证的描写 -
同安区庾希:: 【处方】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