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受+释义

来源: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4

合加羽什么字?
答:读音:[xī]释义::合,聚,和顺:~动。~张(一合一开)。“兄弟既~,和乐且湛。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组词:翕动[xī dòng]:[嘴唇等]一张一合地动。翕然[xī rán]:形容一致。翕受[xī shòu]:合受;吸收。翕赫[xī hè]:盛大。翕拢[xī lǒng]:犹合拢,闭拢。造句:...

山海经里的合羽是哪种动物?
答:释义:1、相合;和顺。2、合拢;收敛:翕张(一合一开)。翕,发音xī,本义是闭合,收拢,可表示合,聚,和顺的意思,另也可指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笔画:撇、捺、横、竖、横折、横、横折钩、点、提、横折钩、点、提、

翕粤语怎么读
答:“鳡”字的粤语注音gam2,读“感”字音。(是粤语读音,用普通话的谐音来读是不准确的)见《广州话正音字典》626页扫描(部分)

翕怎么读,什么意思
答:读音: xī,声母是x,韵母是i,声调是一声。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组词:翕然、翕张、翕忽、翕合、翕翕、翕如、翕辟、翕赫、翕习、翕侯。组词并释义:1、翕翕发热:[xī xī fā rè]翕翕发热是一种中医证名,表热不甚,如羽毛之拂,称为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2、翕服:[...

翕怎么读拼音
答:翕的读音是xī。翕是一个汉字,它的意思是合,聚,和顺。在《夏小正》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翕也可以表示协调一致,例如翕合表示一致,协调,翕应表示声气相应,附和。同时,翕还可以表示嘴唇,在《春秋》中有蹶由翕訾的记载,意思是跌倒时嘴巴张开的样子。此外,翕还可以表示盛,在《淮南子》中有翕受...

翕的读音
答:翕 [xī]翕,汉语二级字, [7] 读作翕(xī),本义是闭合,收拢,可表示合,聚,和顺的意思,另也可指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伐翕伐张。——《荀子·议兵》唯南有箕,载翕其舌。——《诗·小雅·大东》将欲翕之,必固张之。——《韩非子·喻老》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皋陶谟原文及翻译
答:翕(xī):含。翕受:含九德而并用。敷施:普遍推行。 九德:指行为合于九德者。事:担任职事。 俊:才德过于千人者。乂(yì):才德过于百人者。 百僚:担任各种职事的全部官员。师师:互相为师。 时:善。 抚:顺应,随从。五辰:金、木、水、火、土五星,这里泛指天象。 庶:众多。凝:成就。 逸:安逸。欲:...

受怎么组词受的含义
答:受性、传受、受_、受业、翕受、受享、受托、受雇、聆受;2、受(拼音:shòu),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最初有两层含义,一是交付东西,后另造一字“授”来表示。二是接受东西。由此可引申为遭受。此外还可引申为收取、容纳、买入、继承、应和、禀受等义。

翕然什么意思
答:2、指一致称颂。引证:晋·葛洪 《抱朴子·道意》:“有一人,姓李名宽 ,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於是远近翕然。”3、安宁、和顺貌。引证:《梁书·刘潜传》:“ 孝仪 下车,宣示条制,励精绥抚,境内翕然,风俗大革。”4、忽然;突然。引证:晋·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端请留,...

受的组词和拼音
答:受的拼音读音为:shòu。受的组词有:感受、受命、承受、接受、受骗、好受、享受、难受、受苦、受罪、受伤、受难、受惊、受训、受罚、受过、忍受、遭受、消受等等。【

网友看法:

俟卸18775728758: 一张一翕的解释 急求啊 谢谢 -
特克斯县厉砌:: 注音 yī zhāng yī xī 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提到的“鹰隼试翼,风尘吸张”,也是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老鹰从空中俯冲下来,落地后一张一翕,较为劳累.

俟卸18775728758: 纪晓岚的《裁刀铭》有什么含义? -
特克斯县厉砌:: 裁刀铭(纪晓岚) 当断则断,以齐不齐,利器在手,孰得而参差? 他经手的砚台,一一制上砚铭,铭文简短,皆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仔细揣摩,又句句意味无穷.试看:壶卢砚铭(二则)因石之形,琢为此状.虽画壶卢,实非依样. 即...

俟卸18775728758: 翛然是什么意思 -
特克斯县厉砌:: 翛然释义: 1、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翛然而往,翛然而来. 2、迅疾. 翛然[ xiāo rán ] 出处: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语法:连动...

俟卸18775728758: 砥柱,山名也,中"竦"是什么意思 -
特克斯县厉砌:: 有这个字吗? 单解释竦: 竦sǒng (1)会意.字从立,从束.“立”指站立.“束”指捆绑.“立”与“束”联合起来表示“被捆绑着站立着”.本义:直立受束缚的样貌.引申义:肃敬;恭敬. (2)同本义. 竦,敬也.——《说文》.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