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睦相处的历史故事

来源: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4

历史上著名的亲情故事有哪些?
答:历史上著名的亲情故事有:1、鹿乳奉亲:郯子是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2、百里负...

体现温暖亲情的历史事迹
答: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历史上著名的亲情故事有哪些?
答:1、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

有那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答: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01孝感动天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三皇和五帝都是我国传说中的人物,舜就是五帝之一,他宽厚仁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历来被尊为“二十四孝”之首。 舜是瞽瞍的儿子,他是个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顽,继弟也十分狂妄。他们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设计害他。使舜...

中国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动人故事
答: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

历史中有关爱家的故事
答:历史上爱家的故事?——一、孔融让梨!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请列举
答:1、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

给点关于亲情父母子女间的事例和历史上的经典例子
答:孝经故事 孝感动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 )帝王舜(音信)本是个普通平民,父亲瞽叟(瞽:音鼓,盲眼。 叟:音手,老者。 )是个瞎子,且品性固执,不懂礼仪。 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后母刁顽,常作恶言,并唆使舜父欲杀舜。 后母生子名象,为人傲慢,亦对舜仇视。 但是舜仍然对父母很孝顺,对...

关于大舜孝心的故事
答: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答: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2、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网友看法:

利鹏18515523428: 古代经典故事 -
天水市钟茂:: 1、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

利鹏18515523428: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典故 - 作业帮
天水市钟茂::[答案]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

利鹏18515523428: 不同的种类融洽相处的典故 -
天水市钟茂:: 教养,曾迁居了三次,有句成语就叫“孟母三迁”,就是典出于她教子有方的故事...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