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求”的意思: “壮观”的意思:

非常:不是平常的,罕见的,稀奇的;观:景象,景色。求:希望得到,希望看见。壮观:壮丽,雄奇,难得一见的景色景象。

从天下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知晓天地有多大;世界上奇特雄伟、美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观,往往都在险峻悠远的地方。

白话译文:

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出处:

“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原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白话译文: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

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

原文:

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白话译文: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但在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 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辞恳切,才华毕显。

《游褒禅山记》:

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看到了天下众多的奇闻壮观,眼界开阔了,就知道了天地的广大.
奇景总是生在险而且远的地方,这就只有有志与有力的人才能看到.暗示出伟大事业的成就,必须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决非唾手可得,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语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土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侮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丰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使自己心雄志壮,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 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求”的意思: “壮观”的意思:
    答:求是看到意思,壮观是壮丽的景观...整句意思是看到了天下的奇闻与壮丽景观,才能知道天的的广大。非常就是不同寻常 观是景象,景观 整句意思是世界上绮丽、雄伟、诡异、奇怪、难以经常见到的景象,往往都处于艰险、偏远的地方。
  •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意思!
    答:我们刚学!就是去寻访天下的奇闻和壮丽的景色,以了解天地的广大。
  • 五年级下语文名言
    答: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天高地迥,接宇宙之无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国耳忘家,公而忘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君之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三人行,必有我...
  • 苏撤写的文言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翻译
    答: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
  • 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题目及译文
    答: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
  •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赏析
    答: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
  • 1.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求”的意思: “壮观”的意思:
    答:非常:不是平常的,罕见的,稀奇的;观:景象,景色。求:希望得到,希望看见。壮观:壮丽,雄奇,难得一见的景色景象。
  • 上枢密韩太尉书 原文+译文
    答: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 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
  •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
    答: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2、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
  • 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答:宋代的苏辙说:“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上韩太尉书》)他还认为“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同上)如果我们把他的话与本文所讲的“士即负旷世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