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几个刺客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9

一、我们从刺客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五个人。

第一看成功率。

在《史记》这五位刺客里面,曹沫在会盟的坛上劫持了齐桓公,逼迫齐桓公退回了侵占鲁国的土地。专诸刺杀了吴王僚,使得公子光政变成功。聂政在光天化日之下冲入韩国相府,刺杀了韩国的相国侠累。这三人都取得了成功。

而豫让刺杀赵襄子,两次被抓,最后被迫自杀。荆轲刺杀秦王,没能成功,被碎尸万段。这两人都失败了。

我们可以看到,聂政是成功的三个人中的一个。

曹沫劫持齐桓公

第二看行刺的难度。

刺客最难的一关是什么呢?就是接近目标。很多刺客就是在这个环节上遭到失败。如果能够接近目标,就算是个普通人都可能得志,何况是刺客。就如同毛遂对楚王说的那样:“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当是时,楚王也不得不听命于毛遂。

而在《史记》这五个人中,曹沫、专诸和荆轲都以堂而皇之的手段直到目标之侧。而剩下的豫让是不屑以阴谋手段达到目的。他不听从他人的指点,不愿意以假意向赵襄子效忠的机会接近赵襄子,然后刺杀赵襄子。因此豫让最后折戟在了接近赵襄子的过程中。而聂政更是没有如何接近韩相侠累的机会,他采取了最直接的办法,直接冲入相府,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警卫森严之中,刺杀了侠累。这个难度是在这五个人之中是最高的。

聂政刺侠累

第三,看个人的刺客技艺。

在五人之中,豫让是个书生,没有什么武艺。而曹沫本人是将军,有勇力,但并非是什么专业的刺客,技艺也可不计。

荆轲在史书中明确的写明,此人的剑术平平。在《史记》中记载: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虽然从小就喜好读书击剑,但是他的水平比起真正的刺客标准,还要差得很远。与当时的剑术大师盖聂、鲁句践都不能相提并论。以至于对方的一怒之威都承受不住。他最终任务失败也于此有关。

在荆轲和秦王单独面对,荆轲手持匕首,秦王手无寸铁,在这个时候荆轲居然制服不了秦王。可见技艺之低。难怪后来,鲁句践得知荆轲刺秦王失败后,感叹道,“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

专诸刺杀吴王僚

剩下的专诸和聂政两位对目标都是一击必杀。两人如果从技艺上来说,可谓不相上下。专诸在群敌环伺之中,持鱼肠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吴王僚一举击杀。可谓集稳准狠于一身。

而聂政面对侠累的众多护卫,持剑直入,所向披靡。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侠累击杀,并且杀死侠累几十名护卫。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聂政的武艺出众。所以说,如果从技艺上来说,聂政和专诸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并列五人之首。

二、我们从个人品德方面来评判五个人的高下。

首先是孝。我看这五个人,对聂政的孝心最为感动。虽然是市井之人,但以孝道为先。身怀绝技,但是为了奉养老母,心甘情愿的在底层做一名屠夫。面对严仲子的重金诱惑,不为所动,只单单一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足以愧杀那些不孝之人。如此之人,在那个乱世,实属难得。

荆轲刺秦王

第二是义。这五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以义为先,被对方的诚意打动。但从五人的所处的环境来看,我认为还是聂政要高出一筹。

曹沫本是鲁国将军,三战三败,鲁庄公依然让他做将军。为了夺回失去的土地,曹沫才铤而走险。专诸是吴国的公子光豢养的死士,为主尽忠,子孙得到封赏。而豫让,智伯以国士待他,他也以国士报之。荆轲,燕太子丹对之,“於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这四人,虽然都有舍生取义之举。但是,他们都是得到了主公的利益。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可厚非。

而聂政与这四人不同。聂政当时是隐居在市井的屠夫,严仲子得知他的本领,想与他结交。在与聂政相识后,严仲子以黄金百溢为聂政母亲的寿礼。聂政推辞了厚礼。在得知严仲子的用意后,聂政以母在的理由拒绝了严仲子的要求。在母亲去世后,聂政因严仲子的厚谊,以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就去为严仲子杀了仇人。从始至终没有拿过严仲子一分一毫的好处,这种义气,要远胜于其他四位。

第三是勇。五人都是刺客,都可谓是勇士。在这一点上,五人不分伯仲。可聂政一个人单枪匹马直冲入戒备森严的相府,直接杀了韩国的相国。这种勇气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同后人所说,“虽千百人而我往矣。”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个样子。聂政之勇,冠于五人之首。

豫让刺赵襄子

第四是智。在这五个人之中,属豫让的智能最低。一个书生,去干他力所不能及的刺杀的工作,想出来的办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办法。豫让的行刺,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失败是必然的。

而曹沫抓住齐桓公称霸的心理,孤注一掷,在盟坛之上劫持了齐桓公。当众威胁齐桓公,退还鲁国是失地。为了树立盟主的威信,齐桓公不敢失信,使得曹沫侥幸成功。这种做法也不是能够保证百分百成功,如果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反悔,曹沫的所作所为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专诸则是公子光的刺杀工具,他根本不必操心计划的制订,只是到时执行好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还有一个荆轲。荆轲刺秦王是最鲁莽无能的举动。出于对太子丹的感激之情,荆轲对太子丹的计划盲目赞同,看不到其中的危害。刺杀一个秦王是否能推迟燕国灭亡,本身就很可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秦国的报复会来得更快更早。在大势上,荆轲不能辅佐太子丹,使得燕国陷入更大的危机。

荆轲刺秦王

在决定刺杀后,在刺杀的计划上,荆轲也可谓拙劣。为了接近秦王,荆轲提出要以樊於期将军首级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其实有贿赂和督亢地图就足以成事,白白搭进去一个樊於期。

在时间上,既然已经决定了刺杀的计划,荆轲依然优哉游哉的享乐,不做一点准备。直到敌人大兵压境,才决定动身。在动身前,依然还在等待所谓的帮手。在太子丹催促的时候,才一气而行。既然已经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有帮手,为什么不能多等几天?也不至于事到临头秦舞阳害怕而误了大事。

荆轲自身的能力又有限,剑术不精。到了关键时候,不能毕功于一刻。最终功败垂成。从整个荆轲的刺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荆轲的计划可谓漏洞百出,此人的智力堪忧。

而聂政,在决定为严仲子去死,去找严仲子问仇家的时候,就做好了一切的打算。首先老母亲已死,姐姐已经出嫁,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问严仲子仇家的姓名,知道对方是韩国的相国侠累,便立刻决定去韩国为严仲子复仇。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聂政一是推辞了严仲子多派帮手的建议,二是没有片刻犹豫,马上出发。果然杀了侠累一个措手不及,刺杀其于白昼广众之中。

而聂政为了不连累已经出嫁的姐姐聂荣,临死之时,聂政“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为了保护家人,聂政也是用尽了办法。如果不是他那刚烈的姐姐聂荣,不愿意让自己的弟弟无声无息的死去,亲自去认尸,天下没有谁会知道刺客就是聂政。聂政做事滴水不漏,可谓五人中的智者了。

聂政

三、《史记刺客列传》中,当以聂政为第一。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刺客列传》中列出的这五位刺客中,无论是刺客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的道德品质,聂政都名列前茅。聂政在这些刺客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刺客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制订过一个政策。为六国执政之人,以重金收买,不被收买的,派刺客杀之。这就造成了秦国灭六国的优势。

因此,在那个乱世之中,人是生命是短暂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庸庸碌碌的苟活的,也有趁乱世而崛起的。在芸芸众生之中,总会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活出自己的风采。

《刺客列传》里的这五个人就是如此。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也是要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中国人舍生取义的精神。聂政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会永远光照史册。

到了现今的社会,刺客这种行为已经消失了。但是,中国古代的忠孝礼智信义的优良文化传统,依然流传到了现在。这种精神,依然是中国人的伟大的精神财富,照耀我们继续前行。



  • 鲁人曹沫的人物评价
    答: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解释《史记·刺客列传》“曹沫”即《左传》“曹刿”、《吕氏春秋·贵信》“曹翔”说:“张照曰:‘按沫、刿声近而字异,犹申包胥之为芬冒勃苏耳。’必音沫为减,反涉牵混,三传不...
  • 《史记》中“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的价值
    答:谈论《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的价值,无非文学、史学、文化三个方面。一、文学价值:1、《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此文不但善于叙事,且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行文中“咨嗟慷慨,...
  • 《史记》中的荆轲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荆轲刺秦王》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该文真是而曲折地再现了荆轲刺杀秦王嬴政的壮烈场面,短短百余字,一波三折,风云突变,读起来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直被认为是上乘佳作。如此佳作本人自然不敢妄加评论,在...
  • 从豫让击衣的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
    答:豫让为了复仇为了报知己之恩,舍弃了家舍弃了生命,演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壮烈传奇答。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了做事要有毅力,要有恒心,锲而不舍。也可以是:我们学会了要懂得感恩,要报答知己。还可以是:我们...
  • 荆轲人物评价
    答:作为刺客,他负责整个刺杀活动的策划,包括准备、执行和善后。荆轲刺秦王之前准备了好几年,等待各种机会,包括樊于期的人头、助手的挑选、匕首的淬毒等。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智商、大局观和决策能力。2-荆轲的准备中差了...
  • 如何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答:荆轲:杀手乎?侠客乎?《史记》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韩兆琦教授的意见是:“荆轲不是杀手,而是一个侠客。”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本是卫国人,其先人乃是齐国人,后来秦灭卫国,他逃亡到了燕国。在燕国,...
  • 名列战国四大刺客的要离,任务难度堪比荆轲刺秦,为何无缘史记?
    答:《史记》中五位刺客的刺杀对象,要么是位高权重的权臣,要么是一国之诸侯。唯有庆忌,不过是一个失势的王子。所以从刺杀对象上来看,庆忌似乎有些不够等级。2.刺杀的目的 《史记·刺客列传》的最后,司马迁照例发表了一番...
  • 《刺客列传》中荆轲武功最菜,缘何他的名声最响?
    答:有人说,刺客需要的就是胆力,和武功无关,许多闻名天下的武术高手,也未必有那个胆量敢去刺杀权倾一方的一国之君。好像是有点道理:不过我们翻开《史记刺客列传》,上面有名有姓的刺客,除了豫让没有展露过武功,好像每个...
  • 《史记·刺客列传》中描写了哪五个先秦时期的刺客?
    答:《史记·刺客列传》分别描写了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曹沫出生于春秋时代,鲁国人。当时王室衰微,齐国在管仲、龅牙叔的辅佐之下,综合实力鹤立鸡群,齐桓公作为五霸首席大哥,喊出了“内尊王室,外襄四夷...
  • 史记刺客列传中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