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人生活状态比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8
我们的父辈是把一毛钱当一块钱花,偏偏我们的子女又喜欢把一元钱当一毛钱花,挤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不得不拼命赚钱,活活一个拜金族。比较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人的理财生活,不是忆苦思甜,只为吸取各方经验,更好地管理好我们的钱包。早一天理财,早一天享受生活。

50年代生人:我们是典型的“看家狗”

这一代人的群体特征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上山下乡,沐浴过改革春风;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批受影响者,4050人员中的绝大多数主体就是他们。

50年代生人大多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他们饿过肚子,所以比其他年代生人表现出更强烈的珍惜粮食和生命的表征。在他们的理财目的中,所谓“富贵”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尽管他们不知道,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中,这一切得来都易如反掌。要温饱,重保障,这是50年代生人的理财初衷和终极彼岸。

80年代的改革大潮,是大部分50年代生人此生记忆里所曾有过的最美好年代。那时候正三十而立的他们,急不可待地下海、出国。在上海这座城市,如果你在80年代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位朋友或者亲戚有过此类经历,简直会被笑作天方夜谈。

下海的,有呛水返回海岸的;出国的,也有无数人做了中国第一代“海归”,捧着国外辛苦赚来的第一桶金,开始了国内的创业路。做一份小小的殷实实业,这是这一代人的印记。尽管走得并不轻松,但50年代生人却是相当知足。因为在根子里,他们渴求的,并不是财产上的大富大贵,而是在经历种种风浪之后的平静和踏实。

50年代生人有着最淳朴的感情,在如今的离婚排行傍上,很难寻到50年代人的踪影。对家庭,对子女,他们有着深重的责任感。家庭的子女教育投资,这占去50年代人的大部分积蓄。孩子好不容易读完九年义务制教育,大学又迎来了并轨和扩招的热潮。这股大潮,可都是得靠钱说话,工资上涨没能赶得上物价上涨,不少50年代生人的一生积蓄,都花在了子女的四年大学费用里。“如果这也算押宝,那我们可真是把全副家当,都押在了孩子身上。”

案例1:怀念15%存款利率时代

人物:王阿姨 出生年代:1952年 理财方式:死守储蓄,认为这是最保险的理财方式

王阿姨是一位女同事的母亲,照片里的王阿姨,露着幸福的笑,和女儿站在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上面,鸟瞰整座海滨城市。这次春节时的旅行,花费了同事近5000元积蓄,“哎哟,就这样三两天地玩一玩,半个一万就出去了,真是想想心疼。你们小孩子呀,就是不知道节约点用钱。”王阿姨以这样的唠叨来表达自己的被子女宠爱。

除了保持更年期母亲的一贯“细细嘴”,王阿姨最常念叨的,就是自己过去的苦日子,忆苦似乎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尽管她的目的并不是拿这个来思甜。“1978年刚生囡囡的时候,咱们家就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我们一家人呢。那时候爸爸一个月才多少铜钿?才30几块钱呢。”

如果摆在今日,30几块钱连一件七浦路的衣服还要讨价还价才能成交,王阿姨认为她之所以能持家最大的秘诀在于:节俭。除了养活一大家子,王阿姨还靠她先生这每月唯一的家庭收入,两年后在郊区农村建造了一套近200平方米的大瓦房。“1981年的时候,囡囡3岁不到,家里就已经有了新房,周围邻居都羡慕得要死,老远都跑过来看新房子。”王阿姨回忆起来,仿佛眼前正是那栋她一手设计的“经典楼盘”,脚正踩着贴着“1981年9月竣工”的青碗瓷花字样。

“每月也会有些计划,比如30多块钱的收入,要分几份来用:其中几块是养囡囡的,十几块又是一家人要过日子吃饭的,还要留几块钱出来修房子的……”王阿姨对自己的规划能力相当满意,“不省着点过,还不知道怎么活过来的呢;要知道,囡囡爸爸之前自己一个人过,也是这些钱,但就常常饿肚子。”

不过说到理财,王阿姨却显得明显没有像她的发型那样与时俱进。“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理财,没钱怎么理。更何况以前20多年,过的都是苦日子,谁还能有多少积蓄出来做点什么投资呀。那时候在70年代,你要是敢自己养只兔子,就会有人要割你资本主义的尾巴,还别说做生意当万元户了。”存款,有了钱就往银行里跑,这是王阿姨惟一的理财途径。

  • 有关60,70.80年代人的生活状况
    答:六七十八十年代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是4O人。看了所有回答,先:简论解放前记忆经过,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正天跑反,深受凌辱,衣不遮体,更无吃喝,多数都是穷人,只有地主生活好,打工短工都是穷人,住的茅草房,...
  • 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
    答:当时,社会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笑破,不笑补,就笑日子不会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听起来,这似乎是个笑话,但它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60年度的衣食住行 衣:60年代,...
  • 60年代的生活状况是什么?
    答:城里人的工资收入比较低,双职工家庭,每月收入80或90元人民币,多数家庭没有什么财产。农村人能吃饱饭,能按季节穿上衣服就不错了。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生活差距还是挺大的。在60年代那个时代,他们没有像现在一样的美味...
  • 为什么现在的人特别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人觉得老觉得没意思_百度知 ...
    答:没有更多的波澜壮阔让人去见识了,把一切东西都已经看得平淡如水了。再加上他们那个年代各种资源匮乏,很多人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没有什么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导致退休后精神世界匮乏,生活没意思也正常。
  •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消费特征只要内容?(言简意...
    答:60年代:副食品,粮布票,它比生命都重要,半斤肉,二两油,有钱没票你别想求。70年代:自行车,半导体,不吃不喝也要你,新房子,三大件,省吃俭用也就三五年。80年代:三轮车,一杆秤,跟着小平闹革命,十亿人,八亿商,做梦都...
  • 50、60年代没空调,也顺利的活到现在,是用什么方式支撑的?
    答:这是什么话,别说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没有空调,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又能有几个空调,空调的普及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吧。没有空调就活不下去了,难道空调是能当饭吃,当衣穿,当能给人治病的良药吗,缺了它人就无法生存了...
  • 1970年的人混得很惨,为什么原因?
    答:五十年代出身的领导不理解,也看不上七十年代生人,做一点点事就求表扬的作风。六十年代出生的领导,刚刚从被打磨的苦海里起步,也不理解小几岁的七十年代生人。于是,七零后遭遇了五十、六十年代生领导更多打磨。结果,七零...
  • 七十年代生活与现代生活有什么不同
    答:首先,生活方式不同。例如,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家庭还没有电视,人们最多就是听听收音机;也很少有家庭有自行车。人们外出,至少在五公里之内,绝大多数都是步行,最奢侈的就是骑自行车了。不象现在,出门就打的,或者坐公共...
  • 中国现在的生活和七十年代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答:七十年代属于低薪、低消费、计划定量政策,不同点:1、生活水平极低,粗杂粮占多一半,油、肉定量供应(0.5市斤/月.人),难以吃饱;穿的极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住的是廉价出租房;条件较好的人家,...
  •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哪个更值得怀念
    答:应该是70年代吧!那时候经济发展为中心,并且脱离了文化大革命,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向好,其实这是一种情怀,那个年代的人现在基本上是七八十岁了,正好是怀旧的那个年代,等20年后七零后估计就开始八九十年代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