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糖尿病病人病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06
求完整病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CLINICAL MEDICAL BIOENGINEERING
  2000 Vol.6 No.2 P.73-76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急性脑血管病
  (上接本刊第6卷第1期P64)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脑梗死
  〔中图号〕 R 544.1 R 587.1 R743.3 〔〔文章编号〕 1008-634X(2000)02-0073-05
  病例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
  病例资料
  我们收集了同时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脑卒中)24例,均为广医一院住院病人,男12例,女12例,年龄50~77岁,平均59.63岁.先出现高血压病18例,先出现糖尿病6例.高血压按WHO1998年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根据WHO标准诊断;脑梗死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脑卒中均在诊断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后出现.14例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史;10例有不同类型急性脑血管病家族史.24例中脑梗死8例,其中再发2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其中再发6例;脑血管血栓形成4例,其中再发2例;脑出血1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典型心绞痛伴心电图改变或急性、陈旧性心肌梗塞6例.所有病例高血压及糖尿病均间歇治疗,未能理想控制.
  流行病学资料
  少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少儿成人病 小儿成人病指在儿童时期已开始发生、发展.到了成年时才出现症状的一些疾病,这些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增加的趋势.日本有一项研究资料表明:98%的儿童大动脉壁上已有脂肪沉积的病理变化.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中少见,约占20~30%,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盐控制基因的发现可作为对家族中有高血压的儿童高血压发生的一种解释:当盐控制因素发生变化时,肾脏就会保留过多的盐,从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即儿童患高血压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盐基因变化的遗传机制.所以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应从儿童期做起,找出在儿童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超重、肥胖是糖尿病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4~24.9.最新的亚太地区肥胖标准是体重指数>25.我国人群体重指数最佳水平以20~22为宜,10年来我国人群体重指数均值的超重率普遍呈上升趋势.北京人口的超重肥胖率接近45%.在有遗传因素情况下,超重和肥胖和体重指数增高,已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一项调查资料显示,体重指数25~27和>27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83%和8.47%,体重指数18~25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47%,据4组人群的生态学分析人群体重指数均值是预测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随体重指数由低到高,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亦逐步上升,在人群中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百分比也升高.
  从流行病学观点看钾、血压和心血管病 大量的观察和临床流行病学,随机和设对照组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性研究等资料显示:人群膳食中钾摄量与血压呈逆向关联,与摄钾量正常比较.降低膳食中钾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较高,提示血压正常者,短期缺钾可使血压增高,高钾摄量可能保护病人,减少脑卒中相关的死亡,这也是补钾降血压假说法的基础.24小时尿钾与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呈逆关联,高血压者的尿钾明显低于血压正常者,尿钾改变与降压效应呈量――效关系.饮食中钾摄量低和钾与钠摄量的比例失调更易引起高血压,钾可以缓解钠的摄入,尿钠/钾比值与收缩压呈正相关,而且此相关性强于与钾的关联.总之,从流行病学方面考虑,钾摄量低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和发展过程,而且可增加脑卒中等并发症死亡的危险性.在高血压防治措施中,应有补钾的保护性概念.
  从流行病学观点看钠、血压和心血管病 膳食中钠(盐)的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人群中有一组人确实对盐敏感,各种族中均存在有对盐敏感的人群,食盐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多数对盐敏感的高血压患者中,盐控制基因是一种能控制肾脏对盐摄取量的基因,称为S810L,当此基因发生改变时,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过多的膳食盐可出现肾功能缺陷的机制在对盐敏感的人群有影响,美国非洲人对盐格外敏感,与这一特别基因变异有关,亦有研究表明:发现ACE基因的变异能影响美国非洲人的盐敏感性.美国非洲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于一般人群.ACE基因变异者与无ACE基因变异者比较,摄入钠盐后收缩压迅速明显升高.
  美国全国高血压协会(NHA)提出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了在食盐敏感的大鼠中,氯化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比在耐盐的大鼠中容易得多,此发现对盐导致高血压的机制提出了新的重要解释.因此从观察和临床流行病学深入了解盐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和研制一种检出盐敏感性的生化、基因方法,对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的发生发展是一有效途径.
  讨论思考提纲
  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流行病学和他们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的发病机制; 对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会; 新的早期诊断手段,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等.
  专题国外医学文摘――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篇
  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细胞离子构成

  高血压病有两个主要方面至今仍值得探讨:1.血压升高仅仅是机体多代谢综合征,如X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2.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遗传异质性,对同等程度的高血压病人进行饮食和药物治疗可以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临床效果.
  为了帮助解释这些临床现象,有学者提出“离子假说”,即细胞内Ca、Mg离子浓度决定血压、血管和代谢功能、持续的较高浓度的细胞外游离Ca++和被抑制的细胞内Mg++水平在临床上可特异地表现为血压升高,并可伴随许多组织的功能改变.可引起血管收缩、动脉壁僵硬、和/或高血压,使心肌肥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脂肪和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对胰岛β细胞及其他内分泌组织可促进其高于2倍正常以上的分泌,最终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
  另外,分析细胞内离子的生化改变、饮食-营养关系、调节正常细胞内离子稳定浓度的激素(如钙调激素)水平,有学者提出高血压的离子当量的容量-血管紧张度分析,认为血压水平可从三方面进行描述:1.生理学/临床血压水平=容量(盐)×血管紧张性(肾素),2.组织/器官血压水平=心输出量×外周阻力,3.细胞/离子血压水平=细胞外Ca×细胞Ca贮存.这些为高血压的遗传异质性提供了细胞学水平的解释,为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1999,42:1)
  高血压病的动脉顺应性测量对病理生理及预后的提示

  动脉壁的结构改变早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内皮功能紊乱更是这种结构改变最早的标志,并使脉管系统对压力、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称之为危险因素的不利作用变得更加敏感.动脉顺应性的降低或弹性下降提示一个年龄和病程有关的结构异常的指标.有初步研究提示位于小动脉分支点的脉搏波振动的改变可作为内皮功能紊乱和一氧化氮生物活性降低的指引.该文从3方面就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之间关系进行探讨:(1)识别不正常血管功能或结构作为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重要性,(2)同时存在高血压和其他同等危险因素时对血管疾病进展的影响,(3)监测异常动脉结构或功能作为治疗效果指导的可能性.认为动脉的紧张度和结构改变以及内皮功能紊乱均与心血管事件相关.但致力于发展有用的监测技术识别早期的动脉结构异常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超声技术既不够敏感,也不足以作为一种监测技术来用于判断动脉结构异常.相比之一,脉搏波形分析能作为一种无创性方法加以应用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的资料分析,表明这类动脉顺应性异常作为识别高危人群有较高的优越性.临床资料还清楚表明,血压并不是使血管结构受损并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唯一因素,同等地要对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予以注意.逆转动脉结构异常以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干预治疗是必要的.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1999,41:441)
  高血压的无创评估方法――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

  临床随测血压仅限用于评价哪一类高血压病人处于心血管事件的最高高危状态.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可更广泛、更精确地评价血压负荷,使临床工作者更清楚地了解心脏等靶器官的受损情况.
  目前ABPM常用于下列情况:
  1.了解动态血压与靶器官之间的关系:现已表明,动态血压与心、脑等靶器官的关系比随测血压更密切.
  2.根据ABPM提供的信息了解病人的预后;大量前瞻性研究表明,对于随测血压相同的患者,其动态血压越低,最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率越低.对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其昼夜血压呈非勺状改变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比勺状改变者明显增高,提示心血管事件不但受血压水平影响,亦受血压昼夜血压模式影响.昼夜血压模式改变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亦有重要影响,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减少.昼夜平均血压较多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后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以上表现者.
  3.了解动态血压的正常值;目前认为高血压的标准为高于正常人群动态血压2个标准差或5%以上,动态血压与相应的随测血压均达140/90mmHg;另有学者认为24小时收缩压在120~133mmHg范围、24小时舒张压在65~80mmHg范围预后最好,因而主张把动态血压超过135/85mmHg定义为高血压,130~134/80~85定义为临界高血压.
  4.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发病情况:白大衣高血压多见于年轻、体重较轻的女性人群,高血压程度轻,多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升高,可持续多年,发生原因及对靶器官的影响均未明确.
  5.提供高血压的准确诊断:偶测血压由于其局限性,可造成对临界高血压及I期高血压病人的漏诊,ABPM能观察全天的血压波动情况,因而可更精确地评估血压.
  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左室厚度(LV)、舒张功能、冠脉循环的数值,可用于下列情况:
  1.寻找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的流行病学证据;15~20%高血压病人左室厚度增加程度>正常人群的2.5~5%.左室厚度增加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猝死的发生率.左室厚度每增加50g/m2,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性增加1.49倍(男性)和1.57倍(女性).
  2.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是否是引起心血管事件增加的根本原因;
  3.了解左室肥厚的原因:包括血流动力学因素(主要与血压增高有关)、非血流动力学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包括种族、性别、年龄、肥胖及饮食等因素).
  4.在临床中证实及治疗左室肥厚:其中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地测量左室厚度.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除了血管扩张剂,所有降压药均有减少左室厚度的作用,血压下降越明显,左室厚度缩小越显著,ACEI类药缩小左室厚度的作用与其降压作用无关.
  5.寻找引起舒张功能下降的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显示舒张功能下降先于左室肥厚出现并能预示左室肥厚的发生.它主要与心肌缺血、血流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年龄增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有关.大量研究证实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a-拮抗剂、地高辛等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舒张功能.
  6.对高血压病人的冠脉微循环进行无创评估.异常的冠脉血流量倾向于易出现高血压及心肌缺血,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猝死.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1999,41:397)
  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特殊考虑

  糖尿病人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二倍,二者并存可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生活方式如肥胖和遗传因素在二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胰岛素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升高血压:一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钠重吸收增加,减少钠的排泄,其次胰岛素水平高可以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此外,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组织对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减弱也可使机体代偿性的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后者又可引起肾脏、交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但在某些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却未能证实血浆胰岛素浓度和高血压的关系.
  糠尿病人合并高血压的另一个原因是内皮功能异常,如一氧化氮(NO)途径损害,使环氧化酶依赖性的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及氧化应激增强.
  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标准较非糖尿病患者低.在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可被药物引起的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升高所抵消.因此在设计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方案时,应对其上述影响予以高度重视.除了良好的血糖控制外,最基本的治疗是使血压正常.
  ACEI和/或钙离子拮抗剂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的降压药,二者均可有效地降低血压.ACEI类药物降压作用可靠,副作用少,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并能系统影响组织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因此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尿白蛋白(30mg/24h尿)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不同的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以外的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尚不清楚.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与ACEI类fosinopril比较,其对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HDL胆固醇及尿蛋白排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联合用药可增加降压效果,对肾脏有协同保护作用,故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伴或不伴肾或其他靶器官损害)的首选治疗.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12.5mg~25mg)可有效降压而不会引起严重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可影响葡萄糖及脂肪代谢,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减少外周血流.α-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压,对葡萄糖、胰岛素和脂肪代谢无影响,但其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低血压及性功能障碍.
  北京武警三院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中心提供。

我也是学医的,看在都是同行的份上帮你下下,吼吼!

病例介绍
  
  某女性糖尿病患者,年龄67岁,身高158厘米,体重70千克,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格华止片,一次一片,每日3次。空腹血糖5.8~6.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7.8~8.2毫摩尔/升,平时睡眠好。自认血糖控制较好,饮食控制尚可,主食每餐1~1.5两,肉类每天2~3两,不喜食用蔬菜,喜欢炸虾片和糕点。目前血甘油三酯7毫摩尔/升,血胆固醇9毫摩尔/升,血压156/92毫米汞柱。
  
  病例分析
  
  该患者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肥胖:身高158厘米,理想体重为53千克,目前体重70千克,超出理想体重32.1%,体质指数(BMI)=70/(1.58)2=28.04,体型属肥胖(正常体型BMI范围18.5~22.9)。
  2.高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症:血甘油三酯范围为0.4~1.7毫摩尔/升,该患者是7毫摩尔/升,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胆固醇<5.7毫摩尔/升,该患者为9毫摩尔/升,存在高胆固醇血症。
  3.高血压: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目前血压156/92毫米汞柱,存在高血压。
  4.饮食习惯:油炸食物和甜食摄入过多,新鲜蔬菜摄入偏少。
  
  饮食建议和措施
  
  1.减体重的计划:全天能量供给以1400~1500千卡为宜,因患者已属老年,因此建议每月减体重1公斤,相当于每天减少233千卡的热能摄入,即每天在原膳食基础上减少主食半两、不吃油炸食品和甜食。每周测一次体重,用同一量度器、穿着相同的衣服,并在固定时间如早餐前测量。
  2.每天饮食内容:主食3~4两,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荞麦面、燕麦等成份,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肉类2~3两,最好选择精瘦肉、鱼肉和去皮禽肉类,鸡蛋清1个,去脂牛奶半斤,豆制品1~2两,新鲜蔬菜1斤。
  3.合理烹调:注意烹调方法,保持食物清淡。选用炖、煮、蒸或拌的方式烹调。若外出进餐,尽量减少油炸的食物。
  4.限制甜食:糕点和饮料等甜食热能含量高,应当限制。加餐要以低糖低热量食物为主,如燕麦片、无糖饼干等。
  5.水果:血糖达到理想范围后可食用水果,每天3~4两,要选择血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山楂、柚子等。
  6.忌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建议食用豆制品: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蛋黄限每周不超过3个。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因此,高胆固醇血症者提倡适量食用豆制品。
  7.脂肪:可选择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或芝麻油等,因为植物类油脂除椰子油外属不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量为20~25亳升。在动物性食物中,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不吃鸡皮、鸭皮等,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
  8.奶类:奶不仅是很好的蛋白质,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利于控制血压。最好选用脱脂奶,每天250毫升。
  9.控制食盐:食盐摄入过多对控制血压不利,建议每天食盐量不得超过5克。酱菜和腌制品最好不食用。此外,正常人摄钾后排钠增加,可预防高血压,故要适当提高钾的日摄入量,含钾高的食物主要是新鲜蔬菜。
  10.蔬菜的摄入:新鲜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可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每天进食新鲜蔬菜1斤左右,尤以深绿色蔬菜为主如番茄、芹菜、油菜、青笋叶等。
  11.降脂食物:如绿茶、红葡萄酒、酸牛奶、大蒜、山楂、绿豆、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等。
  12.运动:常做适当运动,且要有恒心和耐性地使体重逐渐减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维护健康的关键之一。古人云“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饮食有节”之意,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不食用油炸和脂肪过多的食物,每天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  

食谱举例
  全天能量为1400~1500千卡的食谱举例
  早餐:牛奶(鲜牛奶250克)、面包(面粉25克)、鸡蛋清1个。拌三丝(青笋50克、胡萝卜50克、白菜50克)
  午餐:清蒸鱼(鲈鱼75克)、肉末豆腐(瘦肉25克,豆腐100克)、清炒苦瓜(苦瓜150克)、米饭(大米75克)
  加餐:水果(草莓100克)
  晚餐:清炖排骨海带(排骨150克)、素炒油麦菜(油麦菜200克)、米饭(大米50克)
  加餐:水果(猕猴桃100克)
  全天烹调油控制在20~25克,食盐控制在3~5克

是不是这种格式啊呵呵

欣欣宝宝现在25天大了,妈妈愁眉苦脸地抱着她来找我,诉说孩子出生体重2.3公斤,吃得好,睡得好,无发热,无呕吐、腹泻,就是不见长肉,干干瘦瘦的样子,现秤一称也只有2.3公斤。妈妈还说欣欣尿多,尿布总是湿湿的,特爱喝水,100毫升水几分钟就喝完。我给孩子做了一些验血、验尿检查,原来欣欣患了糖尿病。我们给欣欣用胰岛素治疗一个月后欣欣体重增加1.8公斤,精神饱满。

  同一病房的家长纷纷问,这么小的孩子会得糖尿病吗?其实任何年龄儿童都会得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6岁和10~14岁为发病高峰年龄,1岁以下较少见。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缺乏利用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所造成的。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后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吸收后使血糖升高,促使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激素能够帮助血液中葡萄糖进入细胞进一步利用来供能,又能促进肝脏生成肝糖原,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任何导致胰腺细胞破坏的因素(如感染、免疫损伤等),都会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出现糖尿病症状。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正常婴幼儿每天尿量约500-600毫升,糖尿病患儿尿量常多达1000-2000毫升,伴烦渴,常吵着要水喝,胃口也很好,但是体重反而下降,渐现消瘦。年龄越小的患儿,上述症状越容易给家长们所忽视,患儿在发热、腹泻等感染性疾病诱发疾病加重,出现呕吐、腹痛、气促、精神差,甚至昏迷等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这时必需及时到医院抢救。因此,当出现以下糖尿病先兆症状时要警惕:

  1、经常口渴,孩子夜间也要起来喝水,在夏天常以为是天气热出汗多所致而被忽视。

  2、尿床,在婴幼儿已经消失一段时间的尿床又重新出现。3吃得多又不长胖,甚至体重下降,精神疲倦。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医院检查。

  那糖尿病能预防吗?糖尿病的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少部分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某些类型糖尿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孩子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当然,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遗传因素也不一定会患糖尿病,有遗传易感性的人要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才会诱发糖尿病的发生。研究认为牛奶喂养、肠道病毒感染等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母乳喂养、注意卫生减少肠道病毒感染等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发病。另外,超重、早期的肥胖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促进因素,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高糖、高脂的饮食,缺少运动的生活习惯,肥胖孩子增多,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逐年增加,因此,健康的饮食,经常规律的运动对本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是不是不可以吃糖

  • 求一份糖尿病护理个案分析!~
    答:病例介绍 某女性糖尿病患者,年龄67岁,身高158厘米,体重70千克,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格华止片,一次一片,每日3次。空腹血糖5.8~6.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7.8~8.2毫摩尔/升,平时睡眠好。自认血糖控制较好...
  • 「病例分享」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困惑
    答:2. 西格列汀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可改善患者β细胞功能指标。3.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非劣效性研究在二甲双胍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了随机添加西格列汀或磺脲类药物...
  • 糖尿病的病例怎么写
    答: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1)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 (2)体重:体重缓慢减轻,且无明显的诱因; (3)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
  • 糖尿病尿毒症病例
    答:老家海阳伙伴张希青老师的妈妈糖尿病伴随着严重的心脏病,在医院肌酐一度涨到400多,医生诊断为尿毒症,建议直接透析,张喜清老师妈妈这时已经吃不进饭,
  • 求完整病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
    答:病例资料 我们收集了同时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脑卒中)24例,均为广医一院住院病人,男12例,女12例,年龄50~77岁,平均59.63岁.先出现高血压病18例,先出现糖尿病6例.高血压按WHO1998年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2型糖尿...
  •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和病例
    答:你好,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典型为从“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还有体重减轻、手脚麻痹、发抖、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等。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清淡,低油低脂,少盐少糖;坚持适量运动...
  • 糖尿病有痊愈的案例吗,糖尿病人患病后最多还能活多少年?
    答:出院后又跑去吃烩面了,吃完一测,10.0mmol/L。说明饭前血糖基本上是正常水平。这是遇到的一例很少见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终身服药。我觉得你对糖尿病有误区。痊愈了不代表你又可以胡吃海喝。我已经一年没吃药了...
  • 现象制订适合该社区人群的干预措施(1)如何计算糖尿病的发病率
    答:计算糖尿病的发病率需要统计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或人群中新发病例的数量,再除以该地区或人群总人口数,乘以100%。例如,某社区有1000人,其中有20人在一年内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则该社区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通过计算糖尿...
  • 患者女 55岁糖尿病患者经打胰岛素治疗,现在饭前血糖值5.5,饭后2小时血...
    答:这位病人是无数治好病例的一位,他在服用二个月后就完全正常了,白内障也逐渐好转。较重的病例服3-6个月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糖尿病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类不能为身体所用,于是利用脂肪产生热量与精力,没有糖则脂肪的...
  •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这样吃
    答:1、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坚持的治疗方法。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