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弟子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简述《弟子规》里出现的名人故事

名人礼仪故事


弟子规 概述《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目录[隐藏]概述: 原文 解释 弟子规(儿童注音彩图版)

   弟子规 [编辑本段]概述: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
  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
  有人认为《弟子规》没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诗词所形容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外加很多封建糟粕。
  有人这样称赞《千字文》:“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
  而《弟子规》则恰恰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求对仗,没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指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收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行为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众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阿弥陀佛,国人的传统古训,弘扬传统文化人人有责。

  • 简述弟子规的教育思想
    答:《弟子规》所提倡的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教育,这种教育在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均可落实,要求儿童懂规矩、守规矩是这一教育观的主旨。《弟子规》提供给孩子认识自己和社会所需的各种生活界面,使孩子更容易在挫折中成长,在风雨冷暖、人情世故中修身养性。可以确信,接受了《弟子规》教育的人即使没有接受当代学校知...
  • 请从《弟子规》的角度,谈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伦理道德规范方 ...
    答:冠与履,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唯德行,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一段,已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充分显示了《弟子规》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它在启蒙教育中受到重视不是偶然的,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一次正确回归。就这一小段内容而言,对小学生进行...
  •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的意思简述
    答:1、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就不会产生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2、出处:《弟子规》——清·李毓秀3、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4、意思:兄弟希望朋友们爱兄弟姐妹...
  • 简述弟子规中“孟母断机”“张良取履”“程门立雪”
    答:孟母断机: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剪断织布机(上的布...
  • 急求一篇关于弟子规的小品剧本,最好是古代的。多人演的。时间20~25分钟...
    答:【前言】《弟子规》在 总序 提到“首孝悌”在“入则孝”篇里具体说: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虞舜耕田 简述的就是践行《弟子规》“孝悌”的最好故事。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在上古时代,有三位皇帝:尧、...
  • 王德学的姓名出自《弟子规》中的哪一句话?
    答:王德学的姓名出自《弟子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唯德学:只有德行及学问。唯:只,只有。德:德行,品行,道德。学:学问。
  • 弟子规知识竞赛题裤填空题
    答:10. 《弟子规》共分几个部分?多少句子?多少个字? 答:共分8个部分,360句,1080个字。 11. 你知道“卧冰求鲤”是讲谁的故事吗?请简述故事情节。 王祥,晋朝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
  • 综合性学习。(8分)【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
    答: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小题2:示例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盛到无比自豪.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言之有理即可.小题3: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示例二:《唐诗三百...
  • 最新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有那些?
    答:1-2年级:《蝴蝶·豌豆花》、《稻草人》、《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猪唏哩呼噜》、《猜猜我有多爱 你》(爱尔兰)、《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法国)、《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法国)、《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浏览)》(美国)、《千字 文·三字经·弟子规》、《中国神话故事》 3-4年级:《千家诗...
  • 青少年的基本个人礼仪
    答:青少年的基本个人礼仪,青少年的礼仪学习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具有帮助,但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青少年的基本个人礼仪的重要性。本文简述青少年的基本个人礼仪,希望能解决你的疑惑。 青少年的基本个人礼仪1 一、从「夹脚拖鞋」谈起 还记得去年在白宫发生的「大学女生穿拖鞋晋见总统」的风波吗? 酷日炎炎的七月中旬,美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