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茶文化让西方茶望其项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茶文化和养生

如何品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本片将茶文化的妙处、茶道的的演示融于一体,既给您提供了一个了解茶艺这项高雅艺术的良机,同时,观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本片将茶文化的妙处、茶道的的演示融于一体,既给您提供了一个了解茶艺这项高雅艺术的良机,同时,观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茶与健康的关系密切,其抗衰延老作用在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每天饮茶摄入量虽少,但经常补充这些物质,对人体能起到营养和保健作用。故茶叶称之为天然保健饮料是名符其实的。

多维人文
提到中国的茶文化,不得不提陆羽,陆羽是个弃婴,从一个丑陋口吃的孤儿到一位大唐茶圣,陆羽的人生波澜起伏。天下的茶社多矣,但敢于冠之“陆羽”两字的不多,香港有家“陆羽茶室”,是家奢华的餐厅,名流荟萃,为香港的老字号,堪称爱茶人的殿堂。
数年前,茶室惊现一宗亿万富豪被杀案,那疑犯又是电视剧《霍元甲》的演员,所以这则新闻屡登报端头条,陆羽茶室由此毁誉兼有。陆羽的功劳在于,他将茶从柴米油盐中剥离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头衔是后人尊为的“茶圣”。如果说五千年的文明是条大河,那么先秦是滥觞,而唐宋就是波澜壮阔的中流,明清则是潺潺流淌的溪水了。

大胆地说,其实五四以后,传统的东西几经颠覆,在不破不立中摇摆,并无多少增益。唐宋,是中国人文雅生活的勃兴,风骚得以风行,比如品茶。唐与宋衔接,但宋朝尚义理,凡名士多研易谈易,反观唐时,朝野上下,似乎无人说易。《新唐书》中记载:武则天有个侄子叫武攸绪,“少变姓名,卖卜长安”。这是为数不多的易痴。但武攸绪是天生龙种,打着算卦的幌子,避开政治是非,大有可能。如此看来,唐人乐于得意忘象,将易之理引进了生活。
陆羽因何成圣
陆羽成人后,惑于出身不明,取签自卜得“渐”卦,参考爻辞,于是以陆为姓羽为名,字鸿渐。参易取名,这是古今用易的典型个案。弃婴陆羽自幼托身僧院,后来耐不得清规戒律,做了逃兵,过市井生活,竟然还做了几年戏子,后来隐居田园,在皎然上人的指引下,写出《茶经》。陆羽很有朋友缘,与当时的名流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权德舆、戴叔伦、张志和有来往,文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女道人李冶的交际,有好事者还八卦出一段西厢记式的典故,但只是后人善意的附会。

中国的八宝茶
李冶是大唐才女。或是姻缘不合,或是逃避束缚追求自由,总之李冶甘心做了女道士。她有首《八至》诗,饶有情趣:“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可见,李冶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她认为夫妻常常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人可以拒绝婚姻,但没有人阻止真情。李冶有位蓝颜知己,那就是茶圣陆羽。
一次,李冶有痒,陆羽到闺中探望,这位冷峻美人感动得热泪纵横。女人的软弱,在知己面前,肆意挥洒。李冶写下《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病中无聊,最喜知己来。李冶不顾沉疴在身,挣扎起床,与陆羽再喝一壶酒,再品一次茶,人生在世,真个快意恩仇。
《茶经》不过七千余言,说尽天下茶道,后来的宋明茶道、日本茶道不过是沿着陆羽的路亦步亦趋,稍作增减而已。茶不似酒那样浓烈,不如咖啡那样香醇,也不如牛奶那样绵甜,但茶自有一股天地间的清爽。揣摩“茶”字,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是“木”字,中间的一个“人”字恰好在草木之间。《茶经》开宗明义,提出了“茶为累也,犹如人参”的观点,人参是人知皆知的补品,但服用不善,与人无补。
茶与人参一样,但如果“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这位开宗立派的爱茶人,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苦口婆心地规劝嗜茶者勿成癖。茶是南方嘉木,现在交通便利,南北饮茶之风日炽。不论道地,不分时节、不辨寒温,正是饮茶三弊。每每看北人在盛夏猛灌凉茶,着实心悸。况且,现在的茶艺繁琐冗长、茶道玄而又玄,人似乎有将简单的东西变换复杂的劣性,于是离茶圣之旨渐行渐远。
茶从南方来到北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湖南的相声演员大兵初次到北京比赛,他在台上说得起劲,但台下观众却不乐。这就是南北文化的差异所致。铁观音之所以畅销北地,有两点原因,一是口味,北方人偏重浓酽,可巧铁观音耐泡味香;二是与绿茶相比,铁观音供货渠道多样化,可从茶叶市场购买,也可从原产地直接进货。此外,绿茶讲究时令,高档的绿茶经过长途运输,往往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韩国疯抢 茶被浮躁化的遗憾
绿茶如少女,翠绿惹人怜;铁观音如新妇,温柔大方;红茶是熟女,经历了风霜,已然学会了放弃和珍惜;而普洱却似洗尽铅华的女人,天然一份淡定。观察普洱的崛起,不过是几十年间,大致的轨迹是产于云南、流行于香港、发扬于台湾,又泛滥于国内。普洱是一种后发酵的茶,行内有“喝熟茶,藏老茶”的说法。绿茶、乌龙茶清雅爽口,而普洱则圆润醇厚茶色如枣。关于普洱诗意的表达有:“绿茶在烘青的时候,生命已经终止;普洱在晒青的时候,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从根本上来说,普洱的流行,有心理作祟的味道。最初,台湾人喝普洱,引申出来艺术、佛学等附加值,这既是一种文化属性的回归,也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填补。
世纪之交,韩国人开始进驻云南大量收购普洱,可以说,现在的市场上,真正意义的老茶老饼寥寥无几,剩下只有不甘心的文人们继续陶醉在悠久的传说中。当前,一些发烧友手中的存货不过是市场化的产物,几乎不可能获得纯手工的好东西。韩国一向比中国更注重传统,他们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先觉,才占有了优质普洱控制权,而国人所做的只有亦步亦趋。
什么是佳茗之味?众口不一。于是,有的人不懂如何选择好的,就选择价格高昂的。喝好茶竟然简单等同为“喝价格”。但凡商品的价格,都有一个黄金分割点,一旦价格贵得离谱,喝的已不是茶,只是茶之外的附加值。
现如今,有的茶馆做成了荤茶馆或花茶馆,不仅经营茶叶,还提供酒水。茶一旦接触了酒和牌,茶的香气还那么醇吗?这仿佛穿一件素净的衣裳,去烟熏缭绕的地方流连,归来后,衣裳沾染的气味驱之不去。
当然,有些茶馆做得不地道,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有时候市场的残酷竞争逼良为娼,维持一家清茶馆需要雄厚的资金为后盾,经营者往往不能坚守,草率把茶馆做成了KTV式的喧嚣处,是为憾事。
慢慢品味茶总得味道吧 胡秉言诗《茶》 祥。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侯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 茶文化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答: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日本本土但有受中国的影响...
  • 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是如何成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答: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茶成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的过程:1、中国先民从发现开发到从事茶叶生产的工作,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距今大约有6000多年。中国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自查方法自查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同时这也可以反映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特征。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茶叶的繁荣提供了适宜的...
  • 英国人对好茶组的看法
    答:英国人对好茶组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英国人认为好茶组的表演非常精彩,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茶艺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元素,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2、英国人认为好茶组的表演不仅是一场茶艺表演,更是一次文化交流。通过表演和讲解,好茶组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茶文化,让英国人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3...
  •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有哪些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去过欧洲,又有一个亲戚跟欧洲人做茶叶生意,比较了解欧洲的茶文化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区别。茶受到欧洲人关注大概是在明末清初,西欧人喜欢吃肉食品,普遍有消化不良的情况,他们来中国后,被建议喝点茶试试,感觉果然很舒服,于是就把茶叶带回了欧洲。但据我所知,普遍保留喝茶习惯的欧洲人是英国人,...
  • 喝茶成了世界的流行,那中国的茶文化是如何传到世界呢?
    答:公元805年,日本的海空禅师来到我国求学,并带回去一些茶籽试种,现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十世纪时,蒙古的商队来华进行贸易,将茶经西伯利亚带到了中亚以远的地方;十五世纪初,葡萄牙的商队来华经商,将茶首次传到了西方国家。后传入了东欧地区,以及俄罗斯,法国,美洲等地方。1684年,印度首次引进中国的...
  • 西方茶文化
    答:草本茶的有太多例子了,就不一一描述了,最常见的就是甘菊(chamomile),蒲公英(dandelion),和各类水果茶。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 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
  • 中国茶向外国的传播
    答:每日一个茶知识。 茶在国外的传播: 1.茶叶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文化茶最早向外传播据史料记载,我国茶叶最早传入朝鲜半岛。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南北朝时期),茶叶随佛教由中国传入高丽国(今朝鲜和韩国)。到了唐代,朝鲜半岛已开始种茶。《东国通鉴》载有“新罗(国)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
  • 东西方的茶文化有什么不同?
    答:茶文化最初起源于东方,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神农时期。后来到了十六七世纪,茶文化便引入到了英国,成为贵族的风尚,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西方茶文化。东西方的茶文化都各具特色,主要也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泡茶工具的不同。东方人认为茶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东西,习惯用陶瓷冲泡,对于普...
  • 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
    答: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bai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国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茶入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据传六世纪中叶,已有植茶,其...
  • 茶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答:人习惯冰茶,埃及人嗜甜茶,北非地区推祟薄荷茶,南美各国好饮马黛茶.等等。饮茶,不但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美的享受,而且促进了和平友好思想的交流。第二,中国茶文化的西传,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中国茶的西传途中,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行为,一度成为民族独立战争与反抗斗 争的导火线。16世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