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钢筋以大代小公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3
钢筋间距代换小变大公式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2)

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



)

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

3

种:









(



)

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

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

HPB235

级光圆钢筋代



HRB335



HRB400

级带肋钢筋。









(2)

钢筋代换后,

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

如钢筋的最小直径、

间距、

根数、

锚固长度等。





(3)

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

(



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

5mm)

,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

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

偏心受压构件

(

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

)

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

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

(

受压或受拉

)

分别代换。









(6)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

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质量通病与防治】









(



)

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

.现象









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



钢筋代换





【质量验收要求】





5



1



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相关规范要求】





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2002



11



2



2

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

HRB400



HRB335

级钢筋;箍筋宜选用

HRB335



HRB400



HPB235

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

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

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并应满足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01



3



9



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

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

求。





【施工工艺与技术】





(



)

钢筋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

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

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



)

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

3

种:



1

、当结构构件是按强度控制时,采用等强度代换原则;



A2×f2≥A1×f1



其中,

A



f

分别代表钢筋的面积和设计强度



角标

1



2

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



2

、当结构构件采用最小配筋率控制时,采用等面积代换原则;



A2=A1

其中,

A

代表钢筋的面积



角标

1



2

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



3

、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采需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



)

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

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

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

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

HPB235

级光圆钢筋代替

HRB335



HRB400

级带肋钢筋。





(2)

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

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

(



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

5mm)

,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

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

偏心受压构件

(

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

)

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



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

(

受压或受拉

)

分别代换。





(6)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

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来自

:

http://hi.baidu.com/%D7%F6%B7%BD%B0



楼主,我建议你下载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WORD),

在本论坛里面有下载的。有些问题,其实

在基本的工具书里面就有权威的解释。我在这里授人以渔了,呵呵。



9-3-2

钢筋代换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9-3-2-1

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

.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

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9-3-2-2

等强代换方法



1

.计算法







9-11





式中

n2

——

代换钢筋根数;



n1

——

原设计钢筋根数;



d2

——

代换钢筋直径;



d1

——

原设计钢筋直径;



fy2

——

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

9-28

);



fy1

——

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

)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9-12







2

)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9-13





钢筋强度设计值(

N/mm2







9-28

项次



钢筋种类



符号



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1

热轧钢筋

HPB235

φ

210 210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

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3

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需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面的有效高



h0

减小,截面强度降低。通常对这种影响可凭经验适当增加钢筋面积,然后再作截面强

度复核。



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可根据弯矩相等,按下式复核截面强度。







9-14





式中

N1

——

原设计的钢筋拉力,等于

As1fy1



As1

——

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fy1

——

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N2

——

代换钢筋拉力,同上;



h01

——

原设计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02

——

代换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对

C20

混凝土为

9.6N/mm2

,对

C25

混凝土为

11.9N/mm2

,对

C30

混凝土为

14.3N/mm2





b

——

构件截面宽度。



9-3-2-4

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

.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

HPB235

级光圆钢筋代替

HRB335



HRB400

级带肋钢筋。



2

.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

.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

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

5mm

),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

.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

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

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

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

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9-3-2-5

钢筋代换实例



[



1]

今有一块

6m

宽的现浇混凝土楼板,

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PB235



φ12

钢筋

@120mm

,共计

50

根。现拟改用

HRB335



Φ12

钢筋,求所需

Φ

12

钢筋根数及其

间距。














[解]本题属于直径相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

9-13

)计算:



n2=50×

210/300=35

根,间距

=120×

50/35=171.4



170mm

[



2]

今有一根

400mm

宽的现浇混凝土梁,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335



Φ22

钢筋,共计

9

根,分二排布置,底排为

7

根,上排为

2

根。现拟改用

HRB400





25

钢筋,求所需



25

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



]

本题属于直径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

9-11

)计算:





5.81

根,取

6

根。应该为

360

一排布置,

增大了代换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0



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承载

力。



[



3]

已知梁的截面面积尺寸如图

9-57a

所示,采用

C20






混凝土制作,原设计的纵向受力

钢筋采用

HRB400





20

钢筋,共计

6

根,单排布置,中间

4

根分别在二处弯起。现拟改



HRB335



Φ22

钢筋,求所需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9-57

矩形梁钢筋代换





a

)原设计钢筋;(

b

)代换钢筋



[



] 1

.弯起钢筋与纵向受力钢筋分别代换,以

2 20

为单位,按公式(

9-11

)代换

Φ22



筋,





1.98

,取

2

根。



2

.代换后的钢筋根数不变,但直径增大,需要复核钢筋净间距

s





s=



300-2×

25-6×

22



/5=23.6



25mm

,需要布置为两排(底排

4

根、二排

2

根)。



3

.代换后的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h02

减小,需要按公式(

9-14

)复核截面强度。





4

.角部两根改为

Φ25

钢筋,再复核截面强度





小结:代换钢筋采用

4Φ22



2Φ25

,按图

9-57



b

)布置,满足原设计要求。





tiangang100



2009-06-04 00:13

如果全部是上部通长钢筋则不能布置为两排,不过

300

的梁宽

5



25

的应该是下部钢筋,

8



20

的代换如果布置为两排,

二排的钢筋受力显然不如一排的。

虽然是等面积代换,

但是

梁的承载力削弱了。



总之一条原则,涉及到结构变更的必须经过设计师的同意并办理相关的变更文件。施工单位

可以根据施工条件、难度等提出变更要求并写出详细变更内容,



技术核定单



就是专门用来

作类似的变更的,可以是施工单位提出,也可以由建设单位提出。经过监理、设计、建设单

位签字盖章认可的



技术核定单



是有效的设计文件。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

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面积代换原则

代换:





1

、等强度代换

:

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同钢号的

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





2

、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

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3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





4

、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钢筋代换时,

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

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



、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

级带肋钢筋;









2



、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

等;









3



、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不应过

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









5



、偏心受压构件分别代换;









6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

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



宽度验算;





有二种方法



等截面



等强度代换



公式



一、



强度代换公式

f1n1s1≤f2n2s2

其中,

s=3.14*d2/4

间距

s≤fyd2s./fy.d.2

其中,

fy.:



设计强度

s.:

原设计间距

d.:

原设计直径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







M≤Mu=fyAs(ho

-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

C50



a1



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

fy2As2/2fcb)≥fy1As1(ho1

-fy1As1/2fcb)



fy2---

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

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

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

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

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

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

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

构件截面宽度

钢筋代换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钢筋代换原则
钢筋代换 施工中如供应的钢筋品种和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以进行代换。 1:钢筋代换应注意如下事项: 1)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钢筋的性能; 2)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I级钢筋代替螺纹钢筋。以免使用时裂缝宽度开展过大。 3)梁中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4)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代换时,不取整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拉或受压钢筋分别代换。 5).同一截面内用不同直径、不同种类钢筋代换时,各钢筋间拉力差不宜过大,同品种钢筋直径差不大于5mm,以防构件受力不均。 6)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构造要求(如钢筋间距、最小直径、最少根数、锚固长度、对称性等)及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如冲击韧性、抗腐蚀性等)。

就是计算面积,面积一样,可以稍微的大一些。然后数量不少于2个吧

  • 那位师傅能告诉我钢筋以大换小,是怎么算的啊?
    答:钢筋以大换小要遵循两个原则:1、钢筋截面的面积总和,不能小于原设计。2、照顾到钢筋在受力区内的均匀分布(就是说,代换钢筋的直径差不能过大,直径差过大,根数将骤减,也就无法满足钢筋在受力区内的分布要求)。
  • 钢筋以大代小锚固长度咋算
    答: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
  • 钢筋等面积代换公式
    答:代换公式n2.π.R2.R2≥n1.π.R1R1代换前后参数n1——代换前钢筋的根数 R1——代换前钢筋的半径 n2——代换后钢筋的根数 R2——代换后钢筋的半径等面积代换条件只能是同级别的钢筋才能等面积代换,不同级别的钢筋还要满足等强度代换.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
  • 大钢筋代换小钢筋是以理论量来算吗都是四级钢,28代换25怎么算
    答:一般钢筋代换有两种方法,等面积代换和等强度代换!由于你说直径28和直径25都是四级钢筋,那么是同一强度,只有采用等面积方法代换,28/2平方*3.14*(根数)约大于或等于25/2平方*3.14*(根数)
  • 钢筋等量代换公式表
    答:强度代换是当结构或构件的强度以钢筋的强度控制时采用的等效方法,计算公式:N1*(3.14*D1^2/4)*fy1=N2*(3.14*D2^2/4)*fy2。N为钢筋数量,D为直径,fy1为设计钢筋的强度,fy2为替换钢筋的强度。一、释义 钢筋等强度代换公式为等强度代换也是钢筋的等截面代换。1根20的钢筋截面:3.14*...
  • 钢筋代换的三种方法
    答:构件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可按钢筋面积相等的方法进行代换,即代换钢筋的总截面积等于被代换钢筋的总截面积,但必须是同级别同品种的钢筋,不允许以I级钢筋代替,Ⅱ级或以上的钢筋,也不允许以较大直径的钢筋代换较小直径的钢筋,即直径和根数比不可相差过大。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需...
  • 钢筋等面积代换公式
    答:等强度代换的条件就是代换钢筋的总承载力等于大于原设计钢筋的总承载力。用公式可表示为:AS2׃y2≥AS1׃y1 即 AS2≥AS1× ƒy1÷ƒy2 或 n2×d2²×ƒy2≥n1× d2²×ƒy1 即 n2≥n1×d1 ²×ƒy1÷d2²×&...
  • 钢筋代换公式式;直径12的钢筋想用10的替换,等面积如何代换;要说的详...
    答:AS2׃y2≥AS1׃y1。即:AS2≥AS1× ƒy1÷ƒy2。式中AS1、AS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总面积和代换后设计钢筋总面积。ƒy1、ƒy 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强度和代换后钢筋设计强度。n1、n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n1、n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
  • 钢筋代换的问题
    答:钢筋代换计算公式:同级钢筋不同直径代换:N2≥n1×(d1)2/(d2)2 Ⅱ级钢筋代换Ⅰ级钢筋:N2≥0.7n1×(d1)2/(d2)2 Ⅰ级钢筋代换Ⅱ级钢筋:N2≥01.4n1×(d1)2/(d2)2 10代12的:N2=1.4*6*12*12/10*10=12.1=13根;14代12的:N2=6*12*12/14*14=4.4=5根;...
  • 钢筋等面积代换计算公式
    答:代换后的钢筋截面积≥代换前的钢筋截面积。n2.π.R2.R2≥n1.π.R1R1 n1——代换前钢筋的根数 R1——代换前钢筋的半径 n2——代换后钢筋的根数 R2——代换后钢筋的半径只能是同级别的钢筋才能等面积代换,不同级别的钢筋还要满足等强度代换。等强度原则,就是保证钢筋总强度不变。例如5根直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