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摘抄,长一点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2
文言文摘抄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想自己在童年的时候,能够睁开眼睛对着太阳(视力好极了),我仔细观察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日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声音,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僵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蚊子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的叫声一样,这让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作为树林,把虫子、蚂蚁作为野兽,把土块凸出的部分作为山丘,凹进的部分作为山谷,我便在这个世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致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掉。我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了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他赶到了别的院子里。

作者:列御寇 出处:《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北人食菱
出处:《雪涛小说》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
陈元方候袁公
作者: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愚人食盐
出处:《百喻经》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注释】:更:改变 闻已:
人有负盐负薪者
出处:《北史·李惠传》
(后魏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
杨氏之子
作者:刘义庆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
父善游
出处:《吕氏春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注释】:①善:擅长 ②岂:难道 ③这
嫦娥奔月
出处:《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摘令伐木。【注释】:斫:zhuo,大锄;
学弈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告子》
1.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截竿入城
出处:《笑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字词解释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
精卫填海
出处:《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
揠苗助长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
世无良猫
出处:《耳食录》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词意】某:某个人;有个人。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
郑人买履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rdq

作者:蒲松龄 出处:《聊斋志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
人有亡斧者
出处:《吕氏春秋·去宥》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
伯牙绝弦
出处:《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吴起守信
作者:宋濂 出处:《龙门子凝道记》
曩(昔)(13)吴起(17)出遇故(9)人,而止(12)之食(10)。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1)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2)人求(14)故人。故人来,方(3)
滥竽充数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刻舟求剑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
鹬蚌相争
作者:刘向 出处:《战国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曾子杀彘
出处:《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
矛与盾
出处:《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
画蛇添足
作者:刘向 出处:《战国策·齐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
掩耳盗铃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孟母三迁
作者:刘向 出处:《烈女传·卷一·母仪》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
杀骆驼破瓮
出处:《百喻经》
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
木兰诗
出处:《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
大道之行也
作者:孔子 出处:《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学
作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
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
童趣
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工之侨献琴
作者: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
愚公移山
作者:列御寇 出处:《列子·汤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
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
口技
作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
始得西山宴游记
作者: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
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
唐太宗吞蝗
作者:吴兢 出处:《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出处:《陶庵梦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
地震
作者: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
乐羊子妻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列女传》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2、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2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2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3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3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 初中长篇文言文
    答:《隆中对》《出师表》《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等等。文言文简介: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 经典一点的文言文!要长的!
    答:”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
  • 文言文好段摘录
    答:7. 古文观止摘抄好段100字 滕王阁序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
  • 文言文大全摘抄经典
    答:6、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必考23篇文言文情境默写,替孩子转发打印!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9、送!小学语文常考基础题:“成语填空”资料合集,送电子版!10、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
  • 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
    答: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2.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3.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
  • 文言文积累摘抄
    答:文言文积累摘抄如下: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翻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2、千经万典,孝梯为先。——《增广贤文》翻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
  • 写元旦的文言文要长一点的
    答:既而左行入北向路,走速不定,或慢行如龟,或疾走如风。始入干道,人渐多,夹道两侧而观,数,数可以万计。走队大惊,未曾见人多如此。遂大喜,大呼号于彭城旷野之中。正此时,速渐疾,仅御风疾驶可与之敌也。观者惊,皆低声议:无愧之撷秀,彭城之王,今长走,粒粒人疾驰,形若疯狗,而...
  • 求3篇文言文,不要太长哦!
    答: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 文言文摘抄
    答:10. 孔子倡导君子的坦荡与小人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格的高尚可见一斑。</ 11. 孟子提出“爱人敬人”的伦理法则,人际关系的和谐由此生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孤立,孟子以生动比喻揭示了人心向背的道理:“得道者多...
  • 作文摘抄文言文
    答:文言文,“让我欢喜让我忧”.我学文言文,体味到的乐趣亦比困惑多得多.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这只言片语中体现,意味深长,常常让人感慨万千. 4. 文言文摘抄 求鸭搦兔 苏东坡《艾子杂说》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