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7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国家地位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国家地位有什么不同?

答:旧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处于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状态;新中国:摆脱列强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摆脱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状态。

(1)陶行知和孔子都注重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同时注重因材施教等,可以看出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大胆创新。(史实和说明各占1分,共2分)(2)在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因他而传承;在孔子之后的中国文化,因他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不可照抄原文。2分)(3)抗战时期,重庆是陪都,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沿海或省外工厂的内迁,大批学校迁来重庆等。(符合题意的2个方面原因即可得2分)(4)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让普通百姓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陶行知注重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因材施教等等;说明他们注意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2)根据题干“……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可知,孔子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陪都,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4)本小题主观性较大,可知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等方面去思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通过长期私人讲学的实践创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把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结合起来,即从学生个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1)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不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3分)
(2)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4分)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优先发展教育。(3分)

  • 材料一:历史经验表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往往也是技术和产业革命酝酿的关...
    答:材料大会,计划开发一个革命的党,重申,在这个阶段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建立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①的材料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何时何地?②材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会议的决议?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革命军阀势力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历年出生人
    答:(1)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经济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3)特点:①我国人口总数多,增长快,对资源需求量大,对环境的压力大;②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 量少。 措施: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配置劳动力,面...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
    答:②印度:实行改革,大力发展高科技。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
    答:(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2)变化: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3...
    答:(1)材料 1 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覆盖率降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故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护水土。(2)材料 2 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积缩小,洪涝灾害频繁发生;(3)人口增长应与环境承载量协调发展;故治理措施一方面从人口问题分析,另一方面从环境治理考虑。(4)协调...
  • 求鲁教版七年级上历史复习题,中国近代史,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求试卷与...
    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陈旭麓《中国近代史》(1) 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
  •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答:3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在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材料二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今年距该事件发生40周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形势的变化。概括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从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再到努力建设...
  • 求2012徐汇历史二模题目或答案
    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 “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
  •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
    答: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说明党的性质和宗旨。(6分)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反复认真审题,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在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