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九)——《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0
曾记得自己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则芬兰的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短片中,一对漂亮的姐弟,走进了一所华丽的大房子里,在一名美丽女士的引导下,他们开始走到四个透明橱窗前,挑选他们的父母。

第一对父母,父亲正坐在椅子上读书,母亲正在一旁打扫,看到孩子们站到了橱窗前,放下了书本,停下了手中的家务,面带微笑地看着孩子们。这个家看上去那么温暖。

第二对父母,父亲坐在椅子上正笑着和母亲分享着当天的趣事,母亲正开心地给父亲倒果汁,看到孩子们过来,母亲亲切地给孩子们递上了果汁。这个家看上去那么开朗。

第三对父母,正推着一辆婴儿车在树一散步,父亲很绅士,母亲很优雅。看到孩子们过来,父亲期待地蹲下身去,隔着橱窗望着孩子们。

他们眼里正透着渴望,而美好的画面就被匆匆打断,引导他们来到橱窗前的女士,粗鲁地把姐弟俩拽到了第四对父母面前。

而这对父母,正在激烈地争吵、摔东西,丝毫没有看孩子们一眼。橱窗外的姐弟俩顿时变得惊恐,不知所措。

短片的最后,姐弟俩低着头,迈着沉重的步伐跟在这对争吵的父母身后走向远方。

“Children can’t choose their parents. What if they could?”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身上会看到父母的影子。他们在观察着父母,学着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可是,如果当孩子还不会完全表达自己的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怎么样去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的作者,A.H.布拉夫曼,就给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建议。作者A.H.布拉夫曼是一名医学博士,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50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玛丽王后医院,他一直负责组织五岁以下幼儿及家长的每周见面会。有好几年的时间,他得到温尼科特基金会的赞助,在伦敦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院为学生主持每周一次的临床培训课程。在这本书里,他列举了24个真实案例,为我们解读孩子说不出的感受。

一、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的身体在告诉你
12岁的曼迪,已经持续9年髋部疼痛,走咯的姿势也变得奇怪。可是儿科医生和风湿病医生却没发现有任何病变。每当她开始疼痛,父母就会行动起来试图帮助曼迪解决问题。可是父母完全不知道,这些都是他们的焦虑引起的。原来在家里,父亲如果“太用力”地皱眉,那么其他家人就会问他是不是头疼了,然后就会递上止痛片;如果弟弟不想吃饭,父母就会立刻想到是不是生病了,并且考虑是否需要就医或吃药。长期这样的暗示下,曼迪在心底里的潜意识,已经认定自己的髋部“非常敏感”。虽然医生说没有问题,可正是父母习惯性的焦虑,给孩子带来了心理暗示。
成年人往往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是却不会知道孩子会把父母的行为暗示进心里。焦虑,用疾病的方式映射在了孩子身上。

二、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的画在告诉你

阳光下色彩艳丽的房子,是孩子在脑海里的快乐房子。可是房子却变成了一张奇怪的脸。孩子很害怕,心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到妈妈寻求庇护,可是家里复杂的关系和不断发生的冲突,让孩子无所适从,开始学着姐姐在药品中寻求另一种宁静。可父母只是认为她学坏了,并没有把家庭冲突停止。随着孩子越来越不安,服用的频率也更高。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什么,心里想什么,就会自由自在地画出什么。他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用这种潜意识的语言在向周围的人表达,并且不会在画里说谎。

三、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只希望你多陪陪我
8岁的简是一个聪明伶俐并且能言善辩的女孩,她的母亲忙碌、事业成功,年轻漂亮,衣着讲究并且充满自信。
可是简尿床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母女俩。母亲认为简已经很久没有尿床了,可是简却在医生面前告诉她,那是因为无论夜晨发生了什么,她都会起来洗澡换下衣服后,在床单上铺好毛巾再躺下去。第二天一早,简都会再洗澡更衣,再去冲上一杯茶,满怀爱心地送到妈妈床上。所以,她的母亲一直以为简已经很久没有尿床了。而简,却很享受湿漉漉的订单裹着自己的感觉非常有趣。
而简的母亲却对她的这种感受完全不认同,认为是一种羞耻。于是,在自己即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感受,而母亲又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她只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忙碌而自信的母亲,好好听听自己要说什么。
简在用这种“病症”向母亲发出关注与互动的请求,在利用身材的问题,达到让母亲更关注她的目的。

四、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需要得到你们的帮助
在孩子出生之前,没有人教过我们要怎么做一名合格的父母,也没有小宝宝让我们先学习怎么读懂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当孩子的焦虑无法用语言表达时,他们不仅是想解决问题,还希望父母能明白,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在成年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比如日渐衰老,死亡,却会让孩子在脑海中产生诸多联想,甚至因为不舍,而开始在夜里惊醒。如果成年人仅把这样的情形视为短期现象,而未及时疏导,任由孩子自己渡过这个坎,那孩子极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只有当父母正视孩子的生理异常,进而努力与孩子一起感受内心的变化 ,进而改变现状时,这些让父母与孩子一同焦虑的症状,才会彻底消失。

成年人对于孩子的理解往往是凭借着经验与直觉的,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以致于常常忽略了他们。同样,虽然自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在观察并模仿着我们,却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一本书,让我们渐渐地回忆起,曾是孩子的自己,同样也曾经焦虑,同样也曾经恐惧,同样也曾经因为自己的表达有限而无所适从。当我们通过这本书,开始学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通过身体语言,去理解他们埋在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只有先从改变自己着手,看清自己,才能看懂孩子。

本文件作者为朝闻道写作社群成员

  • 看见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未来学校——新生体验》观影报告
    答:他们细腻的情感是那么纯真,那么美好,可是我们家长能够停下忙碌的脚步来聆听,感受吗?      看着这三个孩子,眼泪浸润了眼眶,其实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孩子的一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的状态就是在他们的...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阅读感悟
    答:我用分析阅读法阅读了《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的第一部分的前两章内容——关系,孩子与父母的心里脐带和依恋关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这两章的主要内容是:关系,是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孩子出现的任何的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
  • 看见,就是回应
    答:此文为我的朋友小贤的读书笔记,愿每个孩子都被看见。她是我目前所见的,最重视和关注母亲这个身份的母亲。她能真正将孩子当成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养育,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尽力给予爱。图图说:能从小贤的眼睛里看见...
  • 安徒生童话的好词佳句感悟
    答:充满神奇幻想的安徒生童话,为孩子构建着一座座美丽的水晶宫,里面有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四处流浪的丑小鸭、上当受骗的皇帝等等各色人物。阅读这些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启迪和感染,感受到真、善、美的巨大魅力。 如《祖母》一类...
  • 孩子读后感
    答: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孩子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读后感(精选12篇)1 “水孩子”是一个很好的童话书,读的书,我深深体会...
  • 阅读有感
    答:阅读有感 篇10 我读过许多书,做过许多阅读题,但是最让我难忘的一本书——《小学必考阅读80篇》,因为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比如:怎样学会读书,怎样懂得感恩,怎样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怎样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这本书...
  •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及感悟
    答:感受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
  • 读书分享之——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答: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你的孩子也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你会不会有被排斥、生气、难过的感受呢?如果有的话扣666,没有的扣999 哇,看到大家发出这么多的6和9,我也分不清是6多还是9多了,仿佛我的眼前就是一...
  • 阅读拯救我千万次
    答:有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见一句话便记了下来:“在书中,你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就是最好的心灵之旅。 现在这个世界很喧嚣,常常让...
  • 《看见每一个学生》读书笔记
    答:阅读时间:20220415-20220425 作者简介:殷会荻,上海民办立达中学语文教师,黄埔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中学教材《初中语文综合学习》审查组成员。记忆中我看过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书籍《每一个 孩子都应该被看见》,当时感动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