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的角度下分析窦娥的悲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29
在美学里,悲剧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崇高性悲剧,其二为非崇高性悲剧,窦娥的悲剧无疑是属于后者。

非崇高性悲剧主要是指主人公被社会环境磨灭了应有的个性和能力,从而引发自身的悲剧。

窦娥,一位众所周知的悲剧性人物,她的思想深处是三从四德,是封建的贞洁观念,于我自己而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正所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在窦娥的眼中,生命和贞洁,她选择的是后者,她的死亡,是被张驴儿陷害,是被贪官误判得后果,然而,也有她自身的原因 。

生活在封建三纲五常的环境中的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物,小时候,父亲把她卖给蔡婆婆,虽说心理是很不情愿,但是,他又不能极力反抗,毕竟这是父亲,以父为纲的思想将她深深地束缚住,这为她后来的一系列悲剧埋下了伏笔。

和丈夫完婚一年之后,丈夫便去世了,丈夫三周年祭日过了之后,当有媒婆向她提亲,她怒斥媒婆,作为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且她婆婆也没有流露出反对她再嫁得思想,但是她呢,坚守着那封建的贞洁观念,一女不嫁二夫,是她内心的坚持,在她的世界里,希望是在死后就能够立下贞节牌坊,试想,活着的时候却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却永远在渴望那死后的虚无的东西,想到自己生命苦难之时,她心底还有迷信的观念在怂恿着她,莫非是她前世造的孽太多了,却从不从自己的身上,去思考那些贞洁烈女的行为是否真的正确呢?

窦娥一次次拒绝张驴儿,换来的是张驴儿要对她的婆婆下手,我不能去否认她拒绝张驴儿的正确性,毕竟张驴儿是个无赖,但是,她拒绝张驴儿的原因却永远都是贞洁观念在作祟,这就让读者不能去理解了。

在她魂魄和父亲说话之时,她依旧没有从贞洁观念的束缚之中挣脱出来,他希望的是为自己立下贞烈女子的名单。

生而为人,自己未曾经历过窦娥的生活环境,但是,即使是在封建时代的女子,也涌现出一些有个性的女子,不为世俗所束缚,而那貌美的窦娥,为何就不能从那世俗的观念中脱离出来呢?

  • 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意识:关汉卿窦娥冤的悲剧成因
    答:【摘要】《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当之无愧的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本文通过对《窦娥冤》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及作者对作品的设计安排艺术处理等角度进行分析,管窥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窦娥冤》;社会矛盾;性格冲突;悲剧意识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
  • 关于《窦娥冤》的悲剧意义,它的悲剧崇高性在哪里?
    答:深刻体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从本质上表现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这是怎样的一幕人间悲剧啊。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这一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价值和意义。一、窦娥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窦娥的父亲本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
  • 从窦娥冤看出中国悲剧的特点
    答:《窦娥冤》是我国杂剧中著名的悲剧 ,作品通过刻画窦娥的悲剧性格,展示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封建制度给被压迫人民造成的社会悲剧,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论雷锋塔的倒掉》)窦娥高尚的品格和悲苦的命运,构成她性格的特征,她的遭遇是悲苦的,抗争是坚强的,结局是悲惨的。窦娥具有美好高尚...
  • 中外悲剧结局的认识(窦娥冤和哈姆雷特)
    答:四、悲剧结局不同 (一)形式 :中国悲剧结局追求大团圆,极少忧郁感,让人感觉是命运的弥补,窦娥就在浪漫主义手法的掩护下得以平反,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属于中国式的带有安慰性质的喜剧结局。西方悲剧则惯用大悲结局,从过程到结局全部痛彻心扉,哈姆雷特就是用死亡和毁灭的极端构建悲剧的崇高感和悲壮感...
  • 分析窦娥的三桩誓愿
    答:典故是“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东海孝妇”,对应的三桩誓愿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典故反映的也都是“冤和怨”。从“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一句看,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揭示了全剧的主题——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本质。这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
  • 《窦娥冤》的悲剧层次
    答:那一张张记录薄纸所记录的冤案,是一场场人生的悲剧啊。(三 )社交需求悲剧 社交的需要也叫做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对友情与亲情的需求。窦娥冤第一折,窦娥3岁丧母,小小年纪的时候就丧失了母爱,更是在7岁的时候,被父亲抛弃。一句“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儿去也!”,更是不忍卒读——天下竟...
  • 《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答: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
  • 认真阅读《窦娥冤》,浅析窦娥悲剧命运的成因
    答:《窦娥冤》中窦娥悲剧命运的成因有:一、当时的社会制度,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二、窦娥自身的因素,她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天命思想在其血液里循环,这些都是她泯灭自我、扭曲人性,甚至可以说是“自取灭亡”的历程。关汉卿在《...
  • 以《窦娥冤》为例,分析中国戏曲表现悲剧的同时,怎样把观众审美看成第...
    答:以《窦娥冤》为例,分析中国戏曲表现悲剧的同时,怎样把观众审美看成第一位?答:大多数观众都希望悲剧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窦娥冤》中窦娥含冤死去后,两桩誓言的实现,正是中国戏曲在表现悲剧的同时,把观众的审美需要看作第一位的体现。
  • 窦娥一生充满悲剧 ,它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窦娥的悲剧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的政局黑暗,表现出官吏对于底层百姓的无尽压迫,在当时的社会中,钱是一切事物的标准,哪怕是法律都可以因为钱而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使地痞流氓在民间到处作恶,整个社会没有公正可言。此时的窦娥无能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给上苍,希望上天能够通过超自然的力量证明她的清白。